高考新品推荐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九自然界的水循环思维导图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35481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新品推荐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九自然界的水循环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新品推荐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九自然界的水循环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新品推荐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九自然界的水循环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新品推荐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九自然界的水循环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新品推荐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九自然界的水循环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新品推荐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九自然界的水循环思维导图学案.docx

《高考新品推荐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九自然界的水循环思维导图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品推荐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九自然界的水循环思维导图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新品推荐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九自然界的水循环思维导图学案.docx

高考新品推荐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九自然界的水循环思维导图学案

微专题九:

自然界的水循环

1、自然界的水循环

 

2、影响下渗的因素

3、影响蒸发的因素

 

4、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5、影响干旱的因素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下渗D.径流

2.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高原

4.(2017·河北衡水中学一模)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有16个城市开始试点。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

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

(1)~

(2)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增加下渗量B.减少蒸发量

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

(2)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

①淡水不足 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 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2016·新课标全国Ⅲ,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

(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6.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Ⅰ所示。

图Ⅱ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图Ⅰ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

C.水汽输送D.径流

(2)读图Ⅰ和图Ⅱ,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

7.(四川省凉山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的少数民族一般都爱择水而居,每一个民族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财富。

贵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240mm,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但是据贵州省山地气候研究所统计,贵州旱灾频繁,缺水严重。

2017年7月,遵义市和铜仁市大部、黔东南州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3~9成,出现大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

下图为贵州省位置及地形示意图。

(1)结合图文材料,简要描述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

(2)贵州省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农业缺水严重,旱灾频繁。

分析贵州省旱灾频发的原因。

(3)贵州地表水资源日益短缺,分析水资源短缺给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

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的人类工程。

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是“井穴”的意思,由竖井(工程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吐鲁番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在较新一些冲积扇地形区,土壤多为砂砾,滲水性很强,山上冰雪水融化后,大部分渗入地下,地下水埋藏也较深。

为了将渗入地下的水分引出,供平原地区灌溉,开挖井渠取水是比较合理的方式。

材料一 :

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

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低,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远处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

涝坝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

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三百余口。

上游的竖井较深,有的可达100多米,下游的较浅,一般只有几米。

如图为坎儿井剖面示意。

(1)分析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的原因。

(6分)

(2)若在吐鲁番地区采用地表明渠引高山冰雪融水,则面临哪些问题?

(8分)

(3)坎儿井采用地下暗渠输水,暗渠径流具有哪些水文特征?

(8分)

(4)分析吐鲁番地区山前冲积扇形成丰富地下潜水的原因?

(8分)

(5)分析山前冲积物多为砾石、砂砾、沙等物质对地下水质的影响。

(4分)

(6)分析竖井不易坍塌的原因。

(6分)

(7)坎儿井上游的竖井较深,有的可达100多米,下游的较浅,一般只有几米,地下修建成坡度小的暗渠,其好处是?

(6分)

一、4个角度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如下:

(1)从时间角度分析。

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角度分析。

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

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

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

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二、[分析模式的应用]中国干旱多发地区成因的异同比较:

时间

相同点

不同点

华北平原

春季[春旱]

自然:

全球变暖,气候恶化,蒸发加剧;

人为:

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用水量大、浪费严重。

自然:

春季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

长江中下

游地区

夏季[伏旱]

自然:

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天气炎热干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

珠三角及海南岛

冬季

自然:

受冬季风影响,降水稀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云贵高原

冬春季节

自然:

暖湿气流势力弱,降水较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缺失;土层薄,水源涵养能力差。

1、D依据材料可知,该系统主要是收集屋顶的雨水(如果不收集,会白白流失),即改造屋顶径流(地表径流)。

2、B之所以会收集雨水,是因为现在城市水位下降,城市用水短缺及紧张。

所以,系统主要是环节城市用水紧张。

3、C从我国水资源分布可知,北方相对缺水,所以最适合该系统的地区是华北地区。

4、

(1)A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植被对水资源起到滞蓄作用,从而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增加植被的蒸腾作用,延长蒸发时间,从而增加蒸发量。

(2)B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吸纳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淡水资源,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减少雨季地表径流,从而减少城市内涝,植被增加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没有作用。

5、

(1)B植被破坏后,局部小气候破坏,降水量减小,下渗减弱,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致使年内径流量波动变大;当然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河道淤积,但与该问题关联不大。

(2)C植被恢复后:

该地气候会变得湿润,但降水量不一定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小。

(3)D结合第

(2)题分析,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

根据本题“单斜山”图示,甲河一侧部分径流会沿透水层流至乙河中,导致甲河径流减少,乙河径流增加。

故本题应选D项。

6、

(1)左图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径流,所以D正确。

(2)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所以D正确。

7、

(1)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低纬度地区(或亚热带地区,25°N~28°N之间);四周与湖南省、广西、云南、四川和重庆相邻。

(2)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下多溶洞,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难以储水;地表崎岖,坡度大,水流快,存留时间短;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3)农作物因缺水枯萎死亡,造成农业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耐旱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或:

种植业范围缩小,畜牧业范围扩大);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提高了生产成本;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8、

(1)深居内陆,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3分);全年降水少,晴天多,空气干燥,且夏季高温。

(3分)。

(2)蒸发旺盛,沿途水的损耗量大;冬季冰雪不消融,无水可引;地表风沙大,水中杂质多,且引水渠易被风沙损毁。

(每点2分,共8分)

(3)暗渠汇集地下潜流,地下潜流稳定,暗渠径流稳定,年变化小(3分);暗渠坡度较小,径流流速较慢(3分);地下气温年变化小,温度高于0℃,不封冻(2分)。

(共8分)

(4)高山冰雪融水丰富,山前地表径流丰富(2分);山前冲积物多为砾石、沙砾、沙等物质,疏松、孔隙大,易于地表水下渗(4分);基岩不透水,形成了潜水层(2分)。

(共8分)

(5)有利于过滤杂质,净化地下水(2分);有利于溶解矿物质,提高矿化度(2分)。

(共4分)

(6)多黄土质黏土、沙土,质地坚实,不易坍塌(3分);气候干旱,降水少,且竖井为无水层,流水作用弱(3分)。

(7)上游从潜水层引水,有利于地下水自流汇集,(3分);减小坡度,降低流速,减轻水流对暗渠的侵蚀损毁(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