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7460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等高线上的数值代表海拔高度,单位:

(2)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称为等高距 

(3)判读任何一点的高度

(4)示坡线:

垂直等高线的短线,指向下坡向

2.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1)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脊线一般为河流分水岭。

(2)山谷: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谷线一般可以发育河流,为集水线。

(3)鞍部:

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

(4)盆地:

较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减小。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

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5)山地: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海拔高于500米,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6)丘陵: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海拔高度低于500米,大于2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7)平原:

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200米。

(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小)

(8)高原: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等高线数值500米以上。

(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大)

(9)陡崖:

两条或多条等高线叠加部分。

公式法:

即若相交等高线条数为n,等高距为d,则(n-1)d≤陡崖高度<

(n+1)d 

虚拟法:

上虚一条下虚一条,算间距。

(10)沙丘: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

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

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

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

如果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不一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

(1)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

(2)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C;

(3)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

5.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

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

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

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⑤坡度问题:

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⑥通视问题:

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

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⑦引水线路,铺设输油、气、水管线:

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6.在等高线图上根据风向判断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7、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纬度判断阳坡与阴坡:

注意喜阳植被与喜阴植被的选择。

(阳坡雪线

高,阴坡雪线低)

8.河流相关

①河流流向:

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②水系特征: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③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

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根据等高线图判断或做出某地的地形剖面图。

(1)按要求在等高线图上做出剖面线(可以是题目,也可以是图给出要求)。

(2)建立坐标系统:

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和垂直比例尺,建立原则是使图形协调。

(3)在坐标中作剖面线与各等高线交点的投影。

(4)按变化趋势,用圆滑的曲线连结各点。

(5)按变化趋势连接各点时,特别注意紧邻两点如果是在山脊或山谷两侧时,则上凸或下凹一定不要超过一个等高距。

10.应用

(1)道路选线:

要求坡度缓,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尽量避免过河,减少工程量,安全系数大(当然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

避免穿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

(3)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的深水(等深线密集)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4)水库选址:

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判断河流位置、流向、落差大小、流速,坝址最好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系数大;

(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库区范围应是面积较大的山间盆地或宽阔谷地,能提供足够容水空间;

③大坝以上应有一定的集水面积,能为库区提供较充足水源;

④库区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保证库区有充足的水源补给,减少泥沙淤积,延长使用寿命;

⑤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形等。

(5)农业规划: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农业土地利用:

①平原、谷地、三角洲等地一般布局种植业,再根据气候特点具体安排作物;

②丘陵若坡缓可开辟为梯田,若坡陡则应布局林业,还可结合南方低山丘陵区布局立体农业;

③山地一般为林业;

④高原应确定具体位置再布局,我国以畜牧业为主。

⑤池塘、湖泊、水库宜发展养殖业。

(6)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7).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

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

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8).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势及起伏状况;

主要地形区分布;

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二)等温线

1.根据数值判断半球:

判断依据是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结论:

数值向北递减,为北半球;

数值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2.根据等温线判断气温差异

判断依据:

(1)同图幅中:

等温线越密集一一气温差异越大;

等温钱越稀疏一一气温差异越小。

(2)不同图幅,可计算等距离的温差。

(1)冬季密集,夏季稀疏,特别是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2)一般南半球较北半球稀疏且平直,海洋较陆地稀疏且平直。

3.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导致太阳辐射的差异

等温线与海岸大致平行一一影响因素:

海陆因素导致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山脉走向(等高线)平行一—受地形因素影响

等温线为闭合一一受地形垂直影响(温度与高度反相关)

4.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海陆季节(月份)

海洋与大陆热容量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

(“高高低低”规则)

夏季:

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冬季:

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7月: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

1月: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

5.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洋流性质

在海洋中,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方向一致,再根据等温线数值递减方向判断半球及洋流性质,还可以根据大洋名称判断洋流名称。

等温线向低值(或高纬)弯曲的舌部顶端一暖流

等温线向高值(或低纬)弯曲的舌部顶端一寒流

6.根据等温线判断气压和地势:

气温越高,地势越低;

同高度则气压越低。

7.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

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

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

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三)等压面

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

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气压单位一般用百帕或毫米汞柱。

2.根据等压面弯曲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境

等压面向高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

等压面向低凹一一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

(四)等压线

在同一水平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可见,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

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

“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

(1)做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根据半球确定偏转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根据高度确定受力情况:

①高空(1500米以上)一一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受两个力,无摩擦力)。

②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受三个力,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

3.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力大小

原理:

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越大,风力越大;

反之风越小。

①同一图中:

等压线密集处一一气压差大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②不同图中:

可计算水平气压梯度=两点气压差/(两点图上距离÷

比例尺)。

风力大小与气压差成正比;

风力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

4.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月份)

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夏季)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海洋中有高压中心(切割副高)。

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冬季)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海洋中有低压中心。

5.根据近地面等压线判断天气系统

(1)封闭等压线:

高压中心—反气旋一一四周气流由内向外,中心气流下沉一一晴朗天气。

①北半球顺时针,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反之。

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高压脊。

③实例:

我国秋季秋高气爽;

冬季我国位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吹偏北风。

(2)封闭等压线:

低压中心一气旋一四周气流由外向内,中心气流上升一一阴雨天气。

①北半球逆时针,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低压槽,在中纬度带(温带)地区可形成锋面,即称为锋面气旋。

夏秋季节的台风为热带气旋。

(3)锋面处等压线密集

冷锋:

锋后有雨,大风;

暖锋:

锋前有雨。

实例:

我国雨带、冬季寒潮、北方夏季暴雨。

6.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热力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

(1)成因

动力成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全球气候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部分地区季节降水的差异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夏季风的形成。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

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

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

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

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

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

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低压槽处可形成锋面气旋,。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

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

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五)等降水量线

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叫做降水。

降水量用毫米表示,为累加值。

在地理上,常用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等来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特征。

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等的地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降水量线

2.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一—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一一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3.根据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一—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一一多雨一侧为迎风坡,少雨的一侧为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一一地形或城市“雨岛”影响

(六)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

1.分析思路

(1)纬度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年太阳总辐射量多。

(2)气候、天气因素一一降水越少,太阳辐射削弱量少,年太阳总辐射量多。

(3)地势、地形因素一一地势越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削弱量少,年太阳总辐射量多。

2.我国分布:

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多的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

(七)等震线

1.知识点:

把烈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震线。

2.分析思路:

震级大小一一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1)同地点,不同地震 

震源深浅一一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2)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

地质构造一一古河道、地质不稳定地区,烈度大

(八)酸雨的等pH值线

pH值小于5.6的为酸雨,小于4.5的为重酸雨。

(1)工业、农业及生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大量酸性气体或由于大气环流带来的。

(2)大气有较丰富的降水。

(3)土壤颗粒:

若酸性土壤一一加剧;

若碱性土壤一一可适当中和减弱。

(九)等盐度值线

1.全球盐度分布规律:

由副高向南北两侧递减。

红海最高,波罗的海最低分析思路: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不同纬度比较)———降水量 

>

蒸发量,盐度低。

  

(2)有无地表径流补给(同纬度比较)———有地表径流盐度低。

(3)有无寒暖流经过(同纬度大洋东西部比较)———暖流盐度高,寒流盐度低。

(4)海域封闭程度:

封闭不容易与外海进行交流导致易出现极值。

2.根据盐度高低变化判断季节

  思路:

气候类型———雨季分布———河流汛期枯水期———入海口盐度变化

  气候类型———气温高低———海水结冰融冰———盐度变化

3.根据盐度判断船只深浅:

盐度越高,海水浮力越大,则船只吃水越浅

4.根据盐度判断密度流:

表层由盐度低流向盐度高

河口:

较密集,从河口向外侧海洋增高(单位距离的盐度差增大);

汛期更密集,密集区向外海移动(汛期更大,河口处更大范围为淡水)。

5.洋流

暖流经过处盐度升高,寒流经过处盐度降低(蒸发量大小);

寒暖流交汇处密集(盐度差大)。

(十)等值线的案例解析

例1: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

a>b>c),读图判断

(1)~(3)题。

(1)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点拨:

重工业占地广,地租在成本中的比重比较大,而且往往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区域发展,中心城区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加重了地租成本和治理污染成本,所以重工业向外迁移。

(2)从重工业生产的特点看,该重工业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①水运 

②公路运输 

③航空运输 

④铁路运输

C.③④ 

D.①④

重工业原料和产品庞大,运费在成本中的比重较高,主要配合的运输方式为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

(3)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高级住宅区要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环境质量高和交通便利。

例2:

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回答

(1)~(3)题。

(1)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A.自北向南递减 

B.自南向北递减 

C.自高纬度向低纬递减 

D.自西向东递减

B点拨:

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高北低。

(2)图中①处数值比周围低,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盆地 

C.地势高 

D.云量大

C点拨:

≥10℃积温主要与气温有关,①处为云贵高原,地势高,积温比周围地区低。

(3)图中4500℃这条等值线的东段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解线

A点拨:

4500℃这条等值线的东段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北,大致与秦岭淮河界线吻合。

例3:

右图是某洲局部等温线和等盐度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A地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成因。

(2)B处等盐度线向外突出最大的月份一般会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图中C海域的等温线弯曲方向为 

,原因是什么?

(4)描述图中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影响因素。

(1)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副高控制,降水少

(2)A(3)向北(或向低纬度),秘鲁寒流经过此海域,使沿海温度比同纬度的两侧气温低。

(4)西端南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与山脉走向平行) 

受地形影响;

东端东西走向,数值由北向南递减 

受纬度影响(太阳辐射影响)

B处有河流入海口,气候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1月)多雨,海水盐度降低,表现在等值线上是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

专题练习

1.读右图回答问题

(1)此地区拟建一座水电站,坝址应该选择在下列四点的何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通过调查发现,甲地可以种植甘蔗,而乙处却不可以,原因是( 

A.甲地靠近海洋,降水丰富

B.甲地土壤肥沃

C.甲地纬度低,热量充足 

D.甲地位于盆地内部,热量充足

(3)若丙处植被受破坏,对其合理开发的整治措施是 

A.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B.营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种植苹果树、梨树等经济作物 

D.建草场草坡,放牧三河牛三河马

2.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递变的趋势,可以反映出我国年降水量具有_______的分布规律。

甲地的年降水量____________(大于或小于)400mm,请解释其原因。

(2)乙地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请说出判断理由(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3)丙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了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

请对丙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