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5290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版.docx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版.docx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版

2019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B11C12N14O16Mg24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肥均含有NH4+

B.雷电作用固氮中氮元素被氧化

C.碳、氢、氧三种元素参与了自然界中氮循环

D.合成氨工业的产品可用于侯氏制碱法制备纯碱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除了含有铵根NH4+的氨态氮肥以外,还有硝态氮肥(以硝酸根NO3-为主)、铵态硝态氮肥(同时含有硝酸根和铵根)、酰胺态氮肥(尿素),故A项错误;

B项,在闪电(高能)作用下,生成氮氧化合物,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雷电作用固氮中氮元素被氧化,故B项正确;

C项,碳、氢、氧三种元素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等,故C项正确;

D项,侯氏制碱法制备纯碱涉及的反应为:

NH3+CO2+H2O+NaCl═NaHCO3↓+NH4Cl,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该制备中用到了氨气,所以合成氨工业的产品可用于侯氏制碱法制备纯碱,故D项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自然界中氮循环,涉及氮肥、自然固氮和侯氏制碱法等知识,易错点有氮肥不只是铵态氮肥,还有硝态氮肥和尿素等,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3,3]庚烷(

)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甲苯(C7H8)互为同分异构体

B.1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时消耗10molO2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一氯代物共有3种(不含立体异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7H12,有两个环,不饱和度是2;甲苯(C7H8)含有一个苯环,不饱和度是4,所以不可能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7H12,1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

(7+

)mol=10mol,故B正确;

C.两个环的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四面体结构,所有碳原子不同面,故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该化合物分子中共有两种等效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共有2种,故D错误。

故选B。

3.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g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11.2L(标准状况)CCl4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

C.3molSO2和1molO2于密闭容器中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3NA

D.1L0.1mol·L-1的Na2S溶液中HS-和S2-离子数之和为0.1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4价,所以4g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8NA/mol=2NA,故A正确;

B.CCl4在标况下非气态,无法计算11.2LCCl4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SO2和O2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SO2和O2都有剩余,所以3molSO2和1molO2于密闭容器中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3NA,故C错误;

D.Na2S溶液中分两步水解,生成HS-和H2S,根据物料守恒关系:

HS-、H2S和S2-离子数之和为0.1NA,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为“NA”应用试题,解答此类题要注意题设陷阱,本题B选项,CCl4在标况下非气态,C选项,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为可逆反应,D选项,要注意物料守恒的正确使用,考生只有在平时多总结,才能做到考试时慧眼识别。

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氢氧化铁胶体与FeCl3溶液

过滤

胶体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B

用乙醇提取碘水中的碘

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C

用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固体

蒸发

MgCl2受热不分解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分离胶体与溶液的方法是渗析,故A项错误;

B项,乙醇会溶于水,致使碘、水、乙醇三者混溶,不能用乙醇萃取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项错误;

C项,用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固体,要先升温蒸发,然后降温结晶获得六水合氯化镁,然后通过干燥氯化氢气流加热得到MgCl2,故C项错误;

D项,丁醇和乙醚的沸点相差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使酚酞变红,W与X可形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W原子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B.简单离子半径:

W<X<Y

C.简单氢化物沸点:

Z<W

D.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W与X形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NO2,且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使酚酞变红,则W为N,X为O,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则Y为Na,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W电子总数相同,则Z为Cl。

综上,W、X、Y、Z分别为N、O、Na、Cl。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W、X、Y、Z分别为N、O、Na、Cl,

A项,W为N,N的氧化物N2O3对应水化物HNO2为弱酸,故A项错误;

B项,N3-、O2-、Na+三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简单离子半径:

N3->O2->Na+,故B项错误;

C项,Z为Cl,W为N,由于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较高,简单氢化物沸点:

Cl<N,故C项正确;

D项,Y为Na,Z为Cl,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水溶液呈中性,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6.一种钌(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如下。

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中镀Pt导电玻璃为正极

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Pt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I-和I3-浓度不会减少

D.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透明导电玻璃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镀Pt导电玻璃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质为I3-和I-的混合物,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3-+2e-=3I-,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电极镀Pt导电玻璃为原电池的正极,选项A正确;

B.镀Pt导电玻璃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的反应为:

I3-+2e-=3I-,选项B错误;

C.由电池中发生的反应可知,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为3I-,后又被氧化为I3-,I3-和I-相互转化,反应的实质是光敏有机物在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所有化学物质都没有被损耗,选项C正确;

D. 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变为电能,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是一道知识迁移题目,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

7.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

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sp(MnCO3)的数量级为10-11

B.MgCO3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c(Mg2+)不变

C.a点表示的溶液中,c(Ca2+)>c(CO32-)

D.向浓度均为0.01mol·L-1的Mg2+、Ca2+、Mn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最先形成MgCO3沉淀

【答案】D

【解析】

【分析】

A.计算出Ksp(MnCO3)=c(Mn2+)•c(CO32-)解答;

B.MgCO3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Ksp保持不变;

C.a点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但-lgc(CO32-)>-lgc(Ca2+);

D.Ksp越小,越易生成沉淀。

【详解】A.利用(0,10.7)或(10.7,0)计算Ksp(MnCO3)=c(Mn2+)•c(CO32-)=1×10-10.7=100.3×10-11,1<100.3<10,所以Ksp(MnCO3)数量级为10-11,A正确;

B.MgCO3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温度不变,所以Ksp保持不变,所以c(Mg2+)不变,B正确;

C.a点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但-lgc(CO32-)>-lgc(Ca2+);所以c(Ca2+)>c(CO32-),C正确;

D.-lgc(CO32-)=4时,-lgc(Mn2+)最大,-lgc(Mg2+)最小,即c(Mn2+)最小,c(Mg2+)最大,所以Ksp(MnCO3)最小,Ksp(MgCO3)最大,所以向浓度均为0.01mol/L的Mg2+、Ca2+、Mn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先生成MnCO3沉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的知识,弄清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掌握图线中pc(CO32-)、pM数值越大,实际浓度越小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8.实验室可用溢流法连续制备无水四氯化锡(SnCl4)。

SnCl4易挥发,极易发生水解,Cl2极易溶于SnCl4。

制备原理与实验装置图如下:

Sn(s)+2Cl2(g)=SnCl4(l)ΔH=–511kJ∙mol-1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Sn

SnCl4

CuCl2

熔点/℃

232

-33

620

沸点/℃

2260

114

993

 

制备过程中,锡粒逐渐被消耗,须提拉橡胶塞及时向反应器中补加锡粒。

当SnCl4液面升至侧口高度时,液态产物经侧管流入接收瓶。

回答下列问题:

(1)a管的作用是________。

(2)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D的作用是________。

(4)E中冷却水的作用是________。

(5)尾气处理时,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6)锡粒中含铜杂质致E中产生CuCl2,但不影响F中产品的纯度,原因是________。

(7)SnCl4粗品中含有Cl2,精制时加入少许锡屑后蒸馏可得纯净的SnCl4。

蒸馏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A.蒸馏烧瓶B.温度计C.接收器D.冷凝管E.吸滤瓶

【答案】

(1).平衡压强,使浓盐酸能够顺利流下

(2).2MnO4-+10Cl-+16H+=2Mn2++5Cl2↑+8H2O(3).使氯气充分干燥(4).避免四氯化锡气化而损失,导致产率下降(5).乙(6).CuCl2熔点较高,不会随四氯化锡液体溢出(7).E

【解析】

【分析】

(1)a管将分液漏斗液面上下连通,起到平衡压强,使浓盐酸能够顺利流下的作用;

(2)A中的反应为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锰、氯化钾、氯气和水,根据守恒关系配平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3)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以用来干燥氯气。

由信息可知,SnCl4极易发生水解,故D的作用是使氯气充分干燥;

(4)由信息可知,SnCl4易挥发,故E中冷却水的作用是避免四氯化锡气化而损失,导致产率下降;

(5)尾气处理时,选用的装置中不能使用水溶液,因为水蒸气进入E会使SnCl4发生水解;

(6)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