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1897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docx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docx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

导语: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

系统式家庭治疗者认为,来访者只是家庭问题的携带者,其症状是家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第一篇】:

听心理健康课有感

3月5、6日两天,我有幸来到厚生幼儿园,聆听为期两天的心理健康课。

这两天的活动分为四个主题,5日上午的主题是“分享快乐”,下午的主题是“挫折教育”,6日上午的主题是“自控能力”,下午的主题是“学会合作”。

健康不单单指身体健康,心理也是健康的一方面,在幼儿园的课程中没有专门地安排心理健康课,但是心理健康的教育时时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天,但15位教师活跃的教学氛围,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步深入的情感熏陶,精彩纷呈,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深深吸引着我,带来不少的启发,使我受益匪浅。

这么多的课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开发区幼儿园金丽老师带来的一节有关“自控能力”的活动《小乖,忍一忍》,教师运用故事导入,然后联系自身经验,学用魔语“宝贝,忍一忍”,接着气球诱惑,迁移经验,最后草莓实物,升级体验。

这活动的亮点有很多,我特别欣赏老师的体态和语言,因为是小班幼儿,教师的语言表情带给孩子宽松自由的氛围,这也是心理健康课中教师需要把握的一点,而教学活动中,气球的出现让整个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因为有个别孩子跟随气球而去,有孩子说不能去,这个相互的矛盾让幼儿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后,专家对每个活动都做了点评。

一堂好的好心理健康课,像点评的老师说的一样,需要宽松、自由的氛围,对幼儿来说,材料操作、内心体验、情绪内化是非常重要。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有互动,活动过程有讨论活动,孩子们的内心有所触动,解决问题会有行动,这样的心理教学活动才是完整的。

听完这些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后,我想,在今后的一日活动中,我会更加注意一些细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第二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听课笔记)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

系统式家庭治疗者认为,来访者只是家庭问题的携带者,其症状是家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而小学班主任做心理疏导的优势在于:

与班级学生关系已经建立,有感情基础,还有充足的互动时间和空间。

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大于教育,所谓言传身教。

班主任相对健全的人格素养,清楚自己的健康水平,设计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才具有导向性。

班级的评估,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教育目标才能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含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健康”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

目前存在认识误区——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幼儿和中小学生。

目前存在认识误区:

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

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

幼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吗?

小学生有心理问题吗?

美国纽约市教育局要求每一位教师用下列方法辅导学生:

⑴创造一个温暖和了解的教室气氛,在此气氛下,自由与纪律保持平衡。

⑵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

⑶提供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

⑷提供学生疏泄情绪的“出口”。

⑸了解儿童必有其生长中或发展中的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这不等于说,两者存在着包含关系。

目前存在认识误区:

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

现在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⑴联系。

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德育和心育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为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而努力。

⑵区别。

从教育内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原则、规范、道德、传统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重学生身边“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等。

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和教育(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陶),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4、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

5、教育不是万能的,德育也不是万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

对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作用的过高估价是不恰当的;同样的道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一)、童年阶段

1、婴儿期(0~1。

5岁):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1。

5~3岁):

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二)、青春期阶段

5、青春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三)、成年阶段

6、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

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

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

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段”(心理社会期)理论

期别/年龄/心理危机/发展顺利/发展障碍

1/0-1岁/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交往焦虑

2/1-3岁/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胆小多疑

3/3-6岁/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现/畏惧退缩

4/6-青春期/进取-不进取/有能力/失败无能

5/青年期/统合-不统合/方向明确/角色混乱

6/成年期/友爱-疏离/感情生活好/常孤独

7/中年期/有活力-颓废/爱家庭/自我放纵

8/老年期/无憾-悲观/安享天年/悔恨往事 

三、心理教育内容:

自我发展、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学习心理、生涯规划、环境适应。

1、内容之一——自我发展

小学低年级,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调控。

小学中年级,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小学高年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心理学家库利关于自我的定义:

“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2、内容之二——情绪管理

小学低年级,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体验情绪并尽可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小学中年级,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小学高年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3、内容之三——人际交往

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小学中年级,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小学高年级,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举例:

三年级男孩,长得也高高大大的,但是妈妈看得太紧了!

在沙坑跟一些更小的孩子玩,妈妈一直站边上全程盯着,第一时间说不许扬沙子之类的话,孩子的交往能力的确弱很多,要加入一群孩子需要拽妈妈衣服陪着过去。

不知这个怪圈何时能被打破!

越怕被欺负越护孩子越弱。

4、内容之四——生涯规划

小学低年级,了解与体验职业类型。

小学中年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小学高年级,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四、心理教育目标认识

长时间来,很多人陷于一种误区:

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出现问题,将心理咨询类比为心理产生疾病避而远之。

孩子成长什么更重要是心理素质还是知识技能?

情感重要还是记忆重要?

行为重要还是知识重要?

交往重要还是学习重要?

今天的孩子怎样成长?

当前孩子的成长环境怎样?

当今孩子经历相对单纯,交往过于简单,学习压力增强,今天孩子的特点:

头脑聪明,心灵脆弱,人际不良,极端自私。

五、几点建议:

哈佛大学霍华德。

加德纳博士开创了多元智能理论。

他的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八个方面的智能:

词汇智能、逻辑智能、图形智能、音乐智能、肢体智能、自然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智能。

每个孩子在不同方面的智能有强有弱,而每种智能在养育过程中是否得到唤醒,也决定了这种智能的发展情况。

我们教师的心态和位置放端正,教育很多时候是无形当中的传授与影响。

低年级学生对老师的身份认同像神一样,孩子会不由自主的去模仿和观察。

对孩子有正面预期,建设性的教育,从正面出发,多正面引导。

我们应该把力气用在教给学生技能和方法上。

比如说,只有你教给孩子怎样处理负面情绪,孩子才会少闹一些。

你教给孩子怎样拒绝、怎样表达不同意见,孩子就会少一些无礼行为。

教给孩子怎样看待失败和错误,孩子心理就会少受打击、少一些挫败感,多一些收获。

教给他积极的自我评价,他就少一些自卑。

教他自律方法,他就少一些纪律问题。

我们去爱孩子,他才可爱!

用我们关注的光,照到孩子,他就会发光、有闪光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第三篇】: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毕业班学生,他们由于过重的课业负担及其他因素,产生心理担忧的现象,急需发泄的现象。

我们五年级学生正处在不稳定的青春适应期,情绪活动应属正常现象,也是与外界环境磨合时必须付出的代价,在这个可塑性极大的阶段,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平时很难看出什么问题,我们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些什么呢?

一、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

在学校中,由于我们与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带有很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

对学生的行为规定了许多(校规、班规),这也不准,那也不准,似乎学生的一切必须服从老师的意志,容易使学生觉得生活在没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环境之中,结果学生要么感到自己无能、羞怯、退缩,形成过分服从与依赖等不良心理品质,要么形成反抗、仇视、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

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其生活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活动能力。

于是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自制能力,通过在班级中建立一定的鼓励惩罚机智,从而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我以营造班级气氛为关键,以民主、活泼的风格来组织班级生活,开展集体活动,无疑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例如:

在班中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将一周学生的行规情况进行评比,定期开展才艺展示,各类故事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评比中得到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这是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的标志。

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忧心忡忡、情绪状态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精神失常。

因此,要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生的情绪控制力是较差的,常常喜怒形于色。

而且,由于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迁就过多,容易形成冲动、自私的特点,患得患失,稍不如意就觉得委屈了自己。

这样就容易形成不良的情绪状态,影响心理健康。

因此,我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本周,在我班就发生了一件另人意外的事情。

我班的小徐,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因为家庭因素,父母上月离婚后,对她打击很重,觉得心情压抑,但是她是住宿生平时都和同学在一起,和别人说这事会让人笑话,压抑在心中的愤怒无人倾诉,于是就在某天早上将别人的眼镜丢在垃圾筒里。

以寻求发现,事后她还不肯承认,在我的诱导下她终于承认,我立刻和其家长取得联系,一边批评教育,一边做她的心理辅导,告诉她有不开心和压抑要和老师家长沟通,而不要自己寻求一种不合理的方法解决,这是很愚蠢的。

她终于在我们的开导下认识到自己这种行为的错误,并表示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了。

三、给学生传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识

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还依赖于我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以便对日常心理行为能进行正确地鉴别,分清是非。

如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辨别哪些是健康的有益的。

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传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识。

四、积极诱导学生构建并完善自我调控机制

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非积极因素和动向是正常的,也是能够预料到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随时铲除消极心态,努力按社会的规范调节自己的情绪、需要和行为。

在每一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考试前,总有一部分同学视考试为无所谓的态度、消极怠学、虚度时光,一发现这些学生的消极思想后,就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多给予一些鼓励等;于是这些同学又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

总之,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学生优化环境,教学生自我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第四篇】:

赛课如镜,洗礼心灵——参加全国心理健康课大赛有感

一年来,我先后参加了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课堂教学大赛。

在锻炼自己,收获荣誉的同时,各种思索、醒悟、感受蜂拥而至,充盈在我的头脑中。

一节公开课犹如一面能够透视自我心灵的镜子,照出了我浑身上下,从里到外的不足,看到了自己平时看不到的缺点。

但这个过程,并没有让我感到气馁和失落,而是让我找到了教学梦想的起点,燃起了对教育执着的信念。

静下心来,反思课堂,一节好的心理健康课到底如何上?

我想结合自己的这几次赛课经历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前辈们多多指教。

一、妙趣横生,创设情趣课堂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

“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兴趣是探究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

一要内容贴切,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心理健康课上,有些心理学概念要给学生提及。

但那些抽象的概念我们背起来、理解起来可能都有些乏味和枯燥,更何况对于我们的学生呢?

因此,我在这里选择了游戏体验的方式,突出一个“趣”字。

最早在设计《神奇的暗示》一课时,我利用自认为有趣的故事《秀才与棺材》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暗示”这一概念。

虽然是故事,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不深入,运用环节学生出现了知识点混淆、不会运用等现象。

为了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我仿照《秀才与棺材》编了一个接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然而课堂再次出现问题:

学生参与了,但兴趣不大。

究其原因,此时的他们,就像一个个小宠物,饲养员给它们准备好了午餐,它们只有接受,别无选择。

学生的主体性荡然无存,教师主宰着课堂。

在金水心理健康团队的集体智慧下,我最终确定用《猜猜看》摸盒子游戏,给学生营造出摸彩色盒子的愉悦心情和摸黑色盒子的担忧心情,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带给自身的感受。

在前期铺垫下,我顺势而导,用学生们听得懂的语言来总结出概念。

比如积极暗示,书上是这样解释的:

所谓暗示,是指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人的语言和行为的影响所产生的“认同”这种心理过程叫接受暗示。

暗示有积极消极之分,凡受到暗示使人增加力量、勇气、快乐和信心的是积极暗示,反之则是消极暗示。

然而在课堂上,我是这样说得:

像这种阳光的、暖暖的、给我们带来正能量的语言和动作等暗示,我们称为积极暗示。

这样的对比,我想不用我多说,大家也许就能感受到,心理健康课堂不仅仅是给学生传递知识,而是让学生们通过有趣的活动体验,自己去发现、去感受,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给予总结。

这就需要教师的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困,放下高姿态,和学生心连心。

二要大胆放手,多角度强化学生体验。

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心理健康课,应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感受和体验中生成对事物的独特态度和情感。

比如:

在设计《众人划桨开大船》一课时,通过观看视频《杯子舞》引导学生感受千人合作的震撼,模仿视频打着节拍欢迎全场教师,初步体验合作的乐趣;接着通过回忆、交流生活中的合作,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在同学们交流的意犹未尽时,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来当小判官,评价图中同学做的如何,从而引入合作的方法;通过主题游戏《比比谁最快》看谁的小球先从瓶子里拉出,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合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一个合作活动,主题不限,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巩固学生合作的能力。

一节课下来,我力争通过视频、生活发现、看图分析、体验游戏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多角度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

特别是最后的创意游戏,开始在设计时总担心三年级的学生经验有限,能否在短暂的5分钟内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出关于合作主题的活动。

课后通过调查,79%--92%的学生喜欢最后的这一活动。

他们的展示更是奇思妙想,有的小组合作玩游戏、有的合作排小品,有的小组同学甚至躺在地上摆出“不”、“王”等汉字让大家猜谜语。

事实证明,每个学生的潜力是无穷尽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真正尊重并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放下指挥棒,大胆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现与众不同的魅力。

二、师生共情

享受平等课堂共情又称为“同感”或“同理心”,是指能够设身处地地领悟他人“所思、所感、所为”的个性心理品质。

因此,教学中需要教师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学生的想法、感受,并且能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的理解与关注,接纳与信任。

从而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引领,实现师生心理上的认同。

这样的师生沟通才是真诚的、平等的,而且是顺畅和有效的。

一要多一份耐心,认真倾听。

一节课40分钟,为了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们时常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当学生没有按我们的预设回答问题时,我们可能会出现急躁情绪,甚至直接说出答案的现象。

在三门峡进行省级观摩课展示时,地市学生虽然淳朴、可爱,但不善于言谈。

当回答“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合作完成?

”时,回答的学生竟然寥寥无几。

面对这样的尴尬困境时,我起先心中一凛,万万没有想到如此简单的问题,学生却回答不上来。

定神一想,学生不敢回答也不足为奇,三年级的学生,面对几百人的会场,确实会有些胆怯。

我就装着没事的样子,笑呵呵地对学生们说:

“其实,生活中的合作很多很多,运动场上、教室里……”话还没说完,学生们就在我笑盈盈地提示下说出了拔河、搬家、医生做手术等等不同领域关于合作的事情。

课堂氛围慢慢轻松起来,以至于在最后的创意设计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加、勇于创新,设计的活动五花八门、独具匠心。

花开需要等待。

将心比心,尊重学生,真正落实课改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放慢脚步等待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留足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向上向善的学习潜能。

二要多一份细心,真诚呵护。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课堂中,通过学生的语言和行为,捕捉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结合实际抓住教育契机,是我们每一位心理健康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长沙全国心理健康课大赛上,有位女孩针对“利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把曾经的消极的自我暗示转化成积极的自我暗示。

”这一问题,这样回答道:

我姥姥得癌症的时候,我就想完了,完了,一定治不好了。

上了这节课,其实我应该这样想,听医生的话,好好配合治疗,一定会好的。

当这个小女孩在叙述的时候,语言中带有一些忧伤,让我深深感受到,她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姥姥生病了她的心中无比难过。

我就下意识的把手搭在了她的肩上,轻轻将她搂在怀里,安慰她说,是的,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也许就会有奇迹出现,积极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你是多么孝顺呀!

我想,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体贴的安慰,都会给她带去一丝丝的温暖。

因为她坐下时那一瞬间的轻松表情,不仅是对我反馈的认可,也是师生心与心沟通与交流的见证。

心理健康课上的发言没有对错之分,学生们愉快地分享就是对教师最大的信任。

尊重学生、认真倾听,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

三、一课一得

追求高效课堂陶行知先生提出“一课一得”,即:

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

备课时,我总是会反复问自己:

一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

努力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践行“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

《神奇的暗示》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暗示的神奇,结合亲身经历梳理积极自我暗示语的特点,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带着正能量前行。

《众人划桨开大船》一课,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经历发现合作的重要性,看图评判发现合作方法,在游戏中培养、强化合作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围绕着不同的主题,有层次地开展体验、感悟、分享等活动,让每个环节的设计围绕着主题展开,删繁就简,努力形成一气呵成、金线穿玉珠状态下的高效课堂。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俯下身子,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每一环节,追求简约的课堂,让学生能在一堂上提升一种能力,这样由一到十,由十变百,由百而千,由千而万。

学生的各种能力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实。

回顾参赛历程,两节心理健康课,我反复修改教案共计39次,先后得到了河大教授赵俊峰院长、省教研员史彩娥老师、市教研员尚新华老师、区教研员刘历红老师和以王凯老师为代表的金水心理健康团队等太多太多老师们的帮助,更感谢黄河路第二小学领导与老师们的支持,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强健的团队,最终才使得我带着自信迈进赛场。

古人云: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我想说:

以课为鉴,可以知不足。

几次比赛,不仅锻炼了自我,更让我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

我愿带着这份责任与信念,和更多的金水人一起行走在追寻真教育的幸福路上。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课随笔【第五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随笔

小学生天真烂漫,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但是由于年龄小,正在成长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易受影响。

有的因某些原因,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使孩子树立自信的心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赏识。

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这是激发孩子上进心最重要的方面。

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别。

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赞赏的方面。

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即使他们的成绩不合格,也可以说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也是进步了。

学习的进步、优良的言行、好人好事等等,教师如果都能及时地给孩子肯定、夸奖,在孩子的心灵中会起着积极的作用。

孩子们由于得到老师的赏识,而受到巨大鼓舞。

我常常奖给孩子们“小红花”、“小红旗”、“小五星”,孩子们都视为“珍宝”。

儿童在得到老师赏识后,心灵碰出的火花:

教师对我这么赏识,觉得特别幸福。

他们越来越喜欢上学,越来越自信,越学越有劲。

二、激发快乐的心理,使之乐学。

孔子一生强调“乐学”,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