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跨越发展发言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18611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跨越发展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推动跨越发展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推动跨越发展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推动跨越发展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推动跨越发展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动跨越发展发言稿.docx

《推动跨越发展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跨越发展发言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动跨越发展发言稿.docx

推动跨越发展发言稿

推动跨越发展发言稿

【篇一:

解放思想、推动跨越讲话稿】

在科协开展“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

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2012年7月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会议,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一次党代会及市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构筑毕节试验区精神高地,推动科协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凝聚追智慧力量,为我区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奋力后发赶超,冲出经济洼地,在西部超常规崛起而奋力拼搏,建设富裕文明幸福和谐七星关。

根据省委宣传部《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的意见》精神和市委宣传部《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协会实际,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和观念转变的速度,决定着精神振奋的程度和改革创新的力度。

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通知就要求把解放思想贯穿与改革实验全过程。

在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上,省委栗战书书记也指出,毕节试验区要真正发挥实验作用,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大胆探索、推动跨越。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

秦如培同志指出,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改革的大突破,就抓不住机遇,就会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落伍,要结合毕节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制度瓶颈、思想障碍和人文环境约束,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的大跨越。

当前,我区正处于奋力强行起飞,努力实现后发赶超、在西部超常崛起关键时期。

此时开展“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市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构筑试验区精神高地、争当六个排头兵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当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当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更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以思想大解放促进七星关区大发展,实现后发赶超、在西部超常规崛起。

二、“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的基本要求.

开展“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市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市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筑试验区精神高地为抓手,以党员干部特别是乡科技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更新观念,为推动实

验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秦如培同志强调,在开展“解放思想、推动跨越”活动中,要下大力气解决好观念陈旧、固步自封的问题,牢固树立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观念。

要下大力气解决“不敢想”、“不敢比”的问题,牢固树立敢超敢冒、敢想敢干的观念。

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作风漂浮、落实不力的问题,牢固树立敢于担当、强化落实的观念。

开展“解放思想、推动跨域”大讨论活动,要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成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的直觉行动;要坚持实事求是、联系实际,认真查找各部门本干部职工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使思想观念更加符合发展实际;要坚持重点突出、分类指导,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带动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要坚持统筹协调、分步实施,切实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解决影响改革开放的关键问题上;要坚持群众路线、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促进七星关区经济社会提速跨越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围绕市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一个翻天覆地变化,再上五个大台阶”的奋斗目标,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更大热情,共同促进七星关区新发展,共同推动七星关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共同建设富裕文明幸福和谐七星关。

三、突出“五个着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

开展“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要紧密联系区委、区政府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安排部署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状况,认真梳理和查找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政策措施、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突出“五个着力”,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跨越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

(一)着力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思想意识。

要围绕如何进一步冲破束缚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思想禁锢,消除自卑自轻自懦自弃自大心理,抛弃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破除畏难情绪和懦夫思想,着力构筑试验区“精神高地”,树立和形成自尊自重自信自强的思想意识,倡导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文化氛围,坚持和发扬不畏艰辛百折不挠的顽强作风等内容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努力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使协会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更加符合推动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的要求。

(二)着力领会具体部署,大力拓展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措施途径。

要围绕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增强改革的科学性、协调性,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平安七星关等内容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准确把握后发赶超的具体部署,以创新的思路、超常的举措、顽强的作风谋划发展,切实把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本地

本部门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

(三)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增强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组织保障。

要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内容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使协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作风更加纯洁,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

四、“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具体安排部署讨论活动从7月初开始至8月总结,分为4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发动阶段(7月1日—8日)。

目标是营造“解放思想、推动跨越”的强大舆论声势和良好社会氛围,为整个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抓好组织发动,重点是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学习宣传。

协会要按照要求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深化对开展“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科协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参与。

(二)学习讨论阶段(7月9日—29日)。

目标是帮助党员干部寻找差距,找准不足,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探寻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的新思路新举措。

分管领导要组织协会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重要论述,学习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学习发达地区通过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特别要深入学习国发2号文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市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市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

【篇二:

秦光荣同志在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壮大发展实力加快转型升级

推动云南工业和信息化率先实现跨越发展

—在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秦光荣书记

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面对起伏多变、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旱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我们走过了跌宕起伏的道路。

全省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坚持“调结构、创特色、快发展、上水平”,成功遏制住了经济增长一度低迷下滑,有色、钢铁、化工等支柱产业一度面临极大压力的被动局面,新型工业化取得了长足进步。

可以说,“十一五”期间,是云南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时期,主要指标如期或超额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总量与效益快速提升。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开展了重要工业产品储备和地产工业品促销,实行重点产业阶段性特殊电价扶持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全省工业经济在十分困难的形势下,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

工业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4.5%,比“十五”高6.1个百分点。

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03亿元、利税总额5155亿元、利润总额1792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8倍、2.1倍、2.5倍。

2011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3206亿元,增长17.6%,继2008年迈上2000亿元新台阶后,仅用3年时间就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工业增加值净增量达到650亿元,与“十五”期间年均净增近1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净增近300亿元相比,均创历史新高;工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达到48.8%。

五年来,全省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累计下降17.4%、31%,超额完成“十一五”任务,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由“十五”期间年均11.7%回落到“十一五”期间的7.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50.8%,比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工作顺利开展。

(二)转方式与调结构成效显著。

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大项目、大企业带动大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

一是集群集聚发展态势强劲。

狠抓工业园区建设,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各类工业园区达119个。

2011年,全省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0亿元,生产性投资850亿元,引进工业项目1050个;在建标准厂房533万平方米,竣工351万平方米;2010年、2011年两年累计已建成标准厂房861万平方米,共有1369户企业入驻。

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490亿元,增长2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达到5068亿元,增长33%。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全省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53.8:

46.2调整为2011年的45.2:

54.8;非烟工业占全省全部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62.7%提高到2011年的70.7%。

柱产业不断得到提升,继烟草、电力、有色、钢铁、化工等产业后,装备制造、煤炭增加值均突破百亿元成为工业支柱产业。

中石油中缅油气管道及云南1000万吨/年炼化项目开工,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成效显现。

实施大企业销售收入“倍增计划”和“双万亿工程”,推进资源整顿和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发展质量,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迈出新步伐,实施了武钢集团重组昆钢集团、中铝重组云铜集团、沈阳机床重组昆明机床公司、天威保变重组云变、哈电集团重组昆明电机厂等一系列战略重组行动,红塔、昆钢等8户大型企业进入全国500强。

(三)发展后劲与活力显著增强。

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加快科技进步步伐,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与活力。

一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94.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7倍。

其中,工业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完成327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

2011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3.5亿元,增长25.3%,其中完成工业投资1417亿元(不含电力),增长34.8%,投资快速增长为全省工业持续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2010年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占全省科技经费投入的比重达65%,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1.5%;组织实施了企业技术创新“520工程”,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共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分中心12家;实施100项重点技改项目,实际总投资762亿元。

全省拥有工业类中国名牌产品17个,云南名牌产品306个。

三是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推进“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推动银、政、企、保合作,构建多方合作融资机制,企业上市融资取得新进展,云南锗业、沃森生物成功上市。

“十一五”期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9%。

2011年,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3679.8亿元,增长18.2%;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2.1%,比2005年的35%提高了7.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上缴税金445.4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10万人左右,比上年新增70万人,增长15.5%。

四是区域发展活力竞相进发。

“十一五”期间,昆明、玉溪、楚雄、大理等州市加大烟草整合力度,加快推动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

曲靖、红河、昭通、文山等州市立足资源优势,发展能源、有色金属加工业和煤化工,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向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延伸,促进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临沧、保山、丽江、普洱、德宏、西双版纳、怒江、迪庆等州市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注重发展糖、茶、胶等传统轻工业,加快推进非粮燃料乙醇等新能源、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

2010年楚雄、大理、昭通3个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区域经济特色和优势更加明显。

五是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

着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通信、互联网和3g网络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昆明区域国际通信出入口局,连接缅甸、老挝、越南等国的国际光纤网已经形成,全省光纤网总长度达到27万公里,5条出省光纤汇入国家8纵8横光网;电话用户达到2807万户,行政村实现电话“村村通”;宽带用户超过224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1584万户。

全省广电传输网络整合加快,有线电视用户超过486万户,234万户完成数字化改造,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

电子政务承载和应用能力大幅增强,经济和社会领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开展“无线城市”和“无线园区”试点,全力保障昆明新机场和

轨道交通无线电频率需求,完成新版无线电台站数据库建设。

昆明市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级“两化”和“三网”融合试验区。

昆明、玉溪被列为国家数字城市试点,社区信息化、城管数字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引进来与走出去成果丰硕。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一是实施央企入滇战略。

聘请央企入滇顾问,搭建云南和央企、民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先后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33户中央企业及中央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投资达6357亿元,涉及清洁能源、通用航空、生物医药、建材、农产品加工及粮食安全、旅游、进出口贸易等产业,其中11户企业已开工或在开展前期工作,到位投资额123亿元。

二是“滇企出境”步伐加快。

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借助中国南亚商务论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暨经贸洽谈会、中国国际工博会等平台,加强与周边国家、港台地区及国内省市间的交流合作。

“十一五”期间,我省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累计完成营业额达到32.8亿美元,年均增长20.5%,是“十五”期间的2.3倍;境外实际投资累计完成11.5亿美元,年均增长87%。

(五)要素保障与支撑能力全面提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口岸和通关便利化建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加快推进;煤电油运、原材料、土地等生产要素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人才支撑、融资担保等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工业园区科技孵化、产业承载、要素聚集能力全面提升,为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发展环境优化成效明显。

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高度一致,全社会谋工业、抓工业、促工业的力度空前,工业经济发展氛围日趋浓厚。

全省上下对工业经济发展规律和态势的把握更加系统深入,促进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各级政府管理创新、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服务环境明显优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团结奋斗的结果,更饱含了全省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

在此,我代表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所有关心支持云南新型工业化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获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工业强省不动摇。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工业强省战略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成果。

实践证明,工业强省战略符合云南省情,体现了云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在云南的生动实践。

工业强省战略的深入推进,为我们应对危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赢得了先机。

新形势下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工业强省战略,坚持新型工

业化这个“第一推动力”不动摇,继续在“深化、加速、带动”上下功夫,不断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引擎作用,通过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联动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使工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二,必须坚持迎难而上、团结奋斗不气馁。

综合分析云南实际,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政保障乏力,加上一些地方干部群众观念滞后,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全省上下不断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工业的大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同舟共济,确保全省工业经济顺利渡过一道道难关,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这充分说明,只要坚持和发扬迎难而上、团结奋斗的精神,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各部门及广大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推动我省工业经济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第三,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不停滞。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中,全省上下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工业经济协调有

序科学发展。

坚持着眼全局、整体谋划,注重处理好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与一、三产业的关系,充分发挥其对新型工业化的承载、支撑和保障作用。

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推进,制定了《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决定》等总体政策文件,相继制定并实施12个重点行业五年行动计划,出台重点工作指导意见,加强行业指导和产业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同时加强信息化、自主创新、生产性服务业等配套政策的制定落实,做到整体规划引领、系统有序推进。

坚持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发挥龙头作用,按照优势优先、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实施“双万亿”工程,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基础管理,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提升了工业发展的整体效益。

第四,必须坚持审时度势、综合施策不懈怠。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省上下科学谋划,积极作为,综合施策,创造性地工作,研究出台了工业“双万亿”工程、节能降耗、园区及标准厂房建设、中小企业及非公经济“三创两到位”、工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工业产品储备、电价扶持、地产工业品促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央企入滇”战略实施,最大限度降低金融危机的冲击、节能减排的压力、煤电油运等要素的制约,化危为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攻坚克难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牢牢掌握了工业经济发展主动权。

二、审时度势,科学分析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黄金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期。

全省工业战线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不断深化认识,积极主动作为。

综观发展大势,我们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上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加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大,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犹存,一些发达国家推行“制造业回归”

和“再工业化”战略,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和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

国内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煤电油运等要素供应紧张以及利率调整、企业融资困难、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等多重因素叠加,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就我省而言,影响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结构看,我省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除烟草、冶金、电力行业外,其余行业实力较弱。

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潜力型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医药、光电子、信息及生物化工等高技术产业短期内难以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是环境资源约束增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目前我省产业仍主要以钢铁、有色、火电、化工、建材、炼焦等资源型、能耗高的产业为主,对资源依赖大、消耗能源多,除烟草外,医药、农特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低能耗、高附加值、高新技术类产业较弱,短期内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装备水平偏低。

“十一五”末,我省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17.1%拥有研发机构,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

工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落后,目前全省工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3%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仅占9%左右,高新技术产品仅占工业品总量的7%左右。

四是工业要素瓶颈制约仍未打破。

近年来,由于缺煤少水,导致我省电力、煤炭等能源供应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部分企业已停产或半停产。

同时,由于银根紧缩,企业资金面紧张。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大企业集团也面临资金紧张,物价高位运行,企业盈利形势严峻。

在充分估计到各种困难因素与复杂形势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云南工业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产业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科学技术正在孕育重大突破,为我省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从国内看,经济发展继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步伐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科技教育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近年来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等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从省内看,云南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是桥头堡建设必将掀起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有力地促进云南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是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省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滇中经济区”、“全力实施乌蒙山区、石漠化地区和滇西边境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攻坚”、“积极建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必将有力地促进我省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是云南多年积蓄的发展潜力开始逐步释放。

“十一五”以来,我省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向家坝、糯扎渡、金安桥等一批水电站将陆续投产发电,在贡献经济总量的同时,必将为我省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为实现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经济秩序与规则正在形成,生产要素跨区域加速流动与重新组合,传统地区、行业格局开始重新“洗牌”,新兴

【篇三:

跨越式发展演讲稿】

早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提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