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17656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62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

2010-12-0917:

36

哈尔滨市第162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    试题满分:

150分     2010年11月22日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排

2009年l2月19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市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

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是这次会议让“全球气候变暖”一词深入人心。

据大会组织方提供的数字,约150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记者就多达5000人。

如此庞大的宣传规模,让人们了解到各国政要和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视程度。

最近常常有读者打电话来问:

气候变化问题真值得那么兴师动众吗?

当然值得啦,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引发越来越多的灾难,不只是热带地区的人们需要关注,温带和寒带地区的人们也需要关注。

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如果放任全球气候变暖按照目前的趋势暖化下去,不少地区在几十年内就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岛国马尔代夫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如何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呢?

那就得首先弄清楚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科学家普遍承认,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

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知,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迈入低碳时代,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

首先,科学家想到的是用碳排放很少的绿色能源代替碳排放多的化石能源。

煤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其他污染性物质。

如果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只是在生产、运输和维护相关设备的过程中会有碳排放,生产能源的过程几乎没有碳排放。

接着,科学家想到的是发展低碳技术。

所谓低碳技术,其本质是节能技术,节能和减排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无论是绿色能源还是化石能源,只要用的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减少。

目前,全球低碳技术市场每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300亿人民币。

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低碳技术,似乎难以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伟业”联系起来。

然而,如果每个行业都能采用低碳技术,那么汇总起来的碳减排量就十分可观。

最后,科学家要想办法把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吸收掉。

这种减排思路看上去很简单,比如,种更多的树,养更多的海藻,就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但是,植物吸碳的能力有限,死亡后还会有碳排放。

于是,科学家希望开发一些人造吸碳设备。

虽然这些设备原理很简单,但是大都有明显的缺陷——成本太高,吸碳效率太低。

如果能开发一种廉价高效的吸碳设备,减排的前景就会更加光明。

                                            (摘自《科学画报》)2010年2月号)

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政要和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十分重视,让“全球气候变暖”已深人人心。

B.如果按照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继续暖化下去,岛国马尔代夫在几十年内就会遭遇毁灭性打击。

C.只要控制好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就可以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D.全球气候变暖会严重影响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灾难,因此需要全人类共同关注。

2、下列对“节能和减排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采用低碳技术,碳排量就会减少,所以能减排的低碳技术,也就是节能技术。

B.因为只要能源用得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减少,所以只要节能,也就达到了减排的目的。

C.因为节约能源就会减少碳排放,而碳排放的减少也就是节约能源,所以节能和减排密不可分。

D.因为低碳技术能把节能和减排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尽管碳减排量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其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绿色能源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会有碳排放,只是在生产、运输和维护相关设备的过程中会有很少的碳排放。

B.科学家希望开发出的人造吸碳设备因为原理过于简单,故大都具有成本太高、吸碳效率太低的明显缺陷。

C.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不仅要从源头上减少排放大气温室气体,还要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清除干净。

D.借助种树、养海藻等植物吸碳的方式来减排,不失为一种吸收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的有效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

其先,齐田氏也。

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

为人廉直,喜任侠。

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赵午、贯高等谋弑上。

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赵有敢随王,罪三族。

唯田叔、孟舒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

赵王敖事白,得出,废王为宣平侯,乃进言叔等十人。

上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

“公知天下长者乎?

”对曰:

“臣何足以知之!

”上曰:

“公长者,宜知之。

”叔顿首曰:

“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

上曰:

“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常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

长者固杀人乎?

”叔叩头曰:

“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

‘赵有敢随张王者,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

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

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之哉!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

”于是上曰:

“贤哉孟舒!

”复召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

梁孝王使人杀汉议臣爰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

还报,上曰:

“梁有之乎?

”对曰:

“有之。

”“事安在?

”叔曰:

“上无以梁事为问也。

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

”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

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

“王非汝主邪?

何敢自言主!

”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

相曰:

“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

相常暴坐宛外。

终不休,曰:

“吾王暴露,独何为舍?

”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曰:

“义不伤先人名。

(节选自《汉书卷三十七》)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贤:

以…为贤,认为贤能

B.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说:

通“悦”,高兴,愉悦

C.今梁王不伏诛。

诛:

讨伐

D.鲁王闻之,大惭。

惭:

惭愧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B.随张王,以身死之               輮以为轮

C.如其伏诛,而后太食不甘味       序八州而朝同列

D.景帝君叔案梁,具得其事         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叔由于为人廉直,喜任侠,而被赵午举荐给赵王张敖,担任了郎中官职。

B.孟舒率疲惫的士兵争相临战,抵御匈奴冒顿的进攻。

C.田叔彻查了梁孝王使人杀人案,并禀报景帝。

D.田叔在对处理民告鲁王与阻止鲁王好猎的两件事中,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

(5分)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5分)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

                              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①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寿阳:

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

(1)此词为咏物之作,在这首词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4分)

答:

                                                                           

(2)词作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并作简要分析。

(7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9、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5)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6)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悲壮的超越

——郑成功评传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

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

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

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

“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

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

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

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

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

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

”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

可惜呀,可惜!

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

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

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

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

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

老天啊,老天!

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

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

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

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

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

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

伟业不一定在顺境。

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

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

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

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0、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毒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

“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1、文章第一、二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写有何作用?

(6分)

答:

                                                                         

                                                                                 

12、第五段中说:

“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

”试简析这句话的含义。

(6分)

答:

                                                                         

                                                                                 

                                                                                 

13、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

每条不超过50字。

(8分)

(1)具体含义:

                                                                

                                                                                 

(2)象征含义: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23日傍晚,小城澳门万人空巷,市民信众早早来到湄洲妈祖金身巡游澳门的拟定道路两旁,翘首企盼一睹仙容,膜拜这位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享有盛誉的海上女神。

B.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C.园丁康居工程,确定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D.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不能目无全牛,本末倒置。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B.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条理完整、清晰。

C.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D.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使一道十米高、七十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山旁边。

1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同志们。

”厂长严肃的说。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D.“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17、根据下面的一则消息,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

要求:

以欧盟为陈述对象,不超过20个字)。

(5分)

为了保护美国低迷的钢铁制造业以及保持钢铁行业工人的就业率,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将对大多数进口钢铁加征最高30%的关税,对进口钢铁征税的新的措施将在3月20日生效。

欧盟委员会担心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的东欧和亚洲的钢铁产品将会倾销到欧洲市场。

对此,欧盟指责美国,单方面提税的行为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法律。

3月16日,欧盟15国领导人表示全力支持欧盟委员会反抗美国提高进口钢铁税的决定,同时宣称“欧洲理事会支持欧盟委员会在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下的咨询活动,并制定欧盟共同防卫措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高三生活。

要求语意连贯,使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所选词语必须出现在语段中,不少于50字。

(6分)

   词语:

泪水 疲惫 欢笑  执著  超越  感伤

   关键词:

                                            

正 文:

我的高三生活                                                        

                                                                                

                                                                                

五、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穿过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还来不及发出一声欢呼,就变成了一条冰鱼。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

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

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

一位老者叹息说: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哈尔滨市第162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 

语文答案

1.D     2.C     3.D

【解析】

1.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A项:

“让全球气候变暖已深入人心”错;B项:

绝对化,文中有“可能”;C项:

误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

2.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C项:

关键是对“互为因果”的理解,其他各项或理解片面,或脱离原意。

3.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A项:

“几乎没有”不等于“不会有”;B项:

因果关系不成立;C项:

“清除”的是“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

4.C     5.B     6.B

7.

(1)田叔担任丞相刚到任,(就接待了)亲自诉说鲁王夺取他们财物的百姓百余人。

(记分点:

初、民、倒装句式)

(2)大王您自己派人偿还给他们,不这样,就会被人认为大王您在做恶事,而我当丞相的在做善事了。

(记分点:

使、尔、为)

8、略

9、.

(1)梅花(1分)不惧风雨严寒、冰肌玉骨(3分)

(2)①侧面烘托(或铺垫):

如用严冬的风雪肃杀烘托出梅的傲雪精神(或为写梅的“芳艳”作铺垫);或用“千寻翠岭”烘托梅的“一枝芳艳”。

(2分)②正面描写梅的芳艳、冰姿玉态、天真等。

(1分)③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冰姿玉态”,“天真”等,赋予梅以人的品质。

(2分)④托物言志或象征。

借写梅花抒写个人怀抱。

词人屡遭人生风雨摧残,有伤感,但更有一种无惧、豁达和傲岸。

(2分)

10、AB(A项“浓郁悲剧色彩”和“苍凉感”表达过当,本文的感情色彩是悲壮而不悲凉;B项“只有天在上”句表现的是郑成功的才能和“大志”)(5分)

11、

(1)内容上:

展现郑成功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突出他的智勇忠义;(3分)

(2)结构上:

为下文写郑成功的“超越”(收复台湾)作铺垫。

(3分)

12、山河铭记着他为保持国土完整(收复台湾)所作的贡献,(3分)历史弘扬着他智勇忠义的民族精神。

(3分)

13、

(1)具体含义:

郑成功在山河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其不利的情形下,战略转移,跨海东征,收复了被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4分)

(2)象征意义:

郑成功以悲壮的战略超越了单一民族狭隘的视野,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永久性造型。

(4分)

14.A//  A.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B.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B句中,仅仅将它理解为“第一个”,显然是不当的。

C.弹冠:

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汉书•王吉传》: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D.目无全牛,形容技艺纯熟。

15.D// A.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即结构杂糅。

A句后半截是“从……也发”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