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色彩构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17571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6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色彩构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1章 色彩构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1章 色彩构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1章 色彩构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1章 色彩构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 色彩构成.docx

《第1章 色彩构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 色彩构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章 色彩构成.docx

第1章色彩构成

第1章色彩构成

教学提示:

色彩是数字图像的重要要素之一,在一幅图像中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所以正确、合理地使用色彩是数字图像的创作基础,也是提高个人审美情趣的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用户应该掌握三基色与三原色、色彩三要素、美术三原色的概念,以及色彩的心理特性、情感、对比、搭配等的方法与技巧,并能够综合运用以上知识,形成色彩和谐、统一的配色方案。

1.1色彩

当日光透过三棱镜时,可以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彩色光。

从那时起,人们开始认识到,白色光是由不同的彩色光混合而成的。

光线其实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和频率的不同,导致了光的颜色不同。

光线的混合实质上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叠加造成的。

人眼可见到的光线(电磁波),只是自然界中光线的一小部分,叫做可见光,还有许多其它的光线是人眼所见不到的,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等。

三棱镜所透射出来的彩色光,是一组按红、橙、黄、绿、青、蓝、紫连续排列的不能再分解的谱色光,它们的波长依次减小,范围在780nm—380nm之间,如图1-1所示。

780630600580510450430380

图1-1可见光色谱

1.1.1三基色与三原色

在不断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将三种不同颜色的谱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就可以仿造出大自然中绝大多数的色彩,这三种不同的谱色光就叫做三基色。

三基色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三基色原理普遍应用在电视机、监视器、扫描仪等设备中。

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红,绿、蓝三种基色,就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颜色。

其中,等量的红色光和绿色光混合,可以形成黄色光;等量的绿色光和蓝色光混合可以形成青色光;等量的蓝色光和红色光混合可以形成洋红色光。

等量的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可以产生白色。

如图1-2所示。

 

图1-2三基色色相环

若两种色光混合可以产生白色光,则称这两种色光为互补色光。

例如:

青色光是由等量的绿色光和蓝色光混合而成,那么,红色光与青色光混合就会产生白色光,所以,红色光和青色光是互补色光。

同理,绿色光和洋红色光是互补色光;蓝色光和黄色光是互补色光。

红+绿=黄是蓝色光的补色光

红+蓝=洋红是绿色光的补色光

绿+蓝=青是红色光的补色光

红+绿+蓝=白

色彩混合获得白色的方法称为混色法,混色法有相加混色、相减混色、空间混色、时间混色法、生理混色法等等。

我们在这里只介绍相加混色和相减混色法。

相加混色法通常应用在灯光、色光等的混色中,相减混色法通常应用在打印、印刷、颜料等的混色中。

三基色原理主要应用在色光的混合当中,采用的是相加混色的方法,因为等量的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将产生白色光。

黄、青、洋红三色的混合,一般指的是颜料的混合,通过这三种颜料可以混合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多用在打印、印刷、绘画等领域,采用的是相减混色法。

通常我们称这三种颜色为三原色。

颜料本身并不发光,当白色光照射到某种性质的颜料的时,该颜料能够吸收其互补色,从而呈现出一定的颜色。

例如,黄色颜料能够吸收白色光中的蓝色光,那么余下红光和绿光被反射回来,呈现出黄色。

那么,等量的黄色颜料和青色颜料混合,因为黄色颜料吸收了白色光中的蓝色,青色颜料吸收了白色光中的红色,那么只余下绿色光被反射回来,所以呈现出绿色。

同理,等量的黄色颜料和洋红颜料混合可以形成红色;等量的青色颜料和洋红颜料混合可以形成蓝色颜料。

而等量的黄、青、洋红颜料混合,由于红、绿、蓝三种色光都被吸收,所以呈现出的是黑色。

这种混色的方法就是相减混色法。

洋红+黄=红

洋红+青=蓝

黄+青=绿

洋红+黄+青=黑

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使用的混色方法是不同的。

例如,等量的红色色光和青色色光是互补色,而青色色光是由等量的绿色色光和蓝色色光混合而成,所以等量的红色光和青色光混合就相当于等量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混合,产生白色光;那么,红色颜料和青色颜料混合,产生什么颜色呢?

因为,红色颜料会吸收青色光,而青色光是由等量的绿色光和蓝色光混合而成,青色颜料会吸收红色光,所以,红、绿、蓝三种色光都被吸收,产生黑色。

《3DSMAX技术精萃第一卷》第29页,重要参考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三原色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在印刷领域中,三原色采用的是黄、青、洋红。

而在美术绘画中却略有不同,习惯上用红替代洋红,用蓝替代青,所以,红、黄、蓝是绘画中的三原色。

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三原色略有不同,但他们都属于三个相同的色系:

红、黄、蓝,只是应用的色彩程度不同,所以混合出来的色彩也会有程度上的变化。

(在1.2节有详细介绍)

练习1:

混色

1.打开AdobePhotoshop,新建一个空白的RGB图像文件。

2.点击工具箱下面SetForeground/BackgroundColor按钮,打开ColorPicker对话框。

3.使用RGB色彩进行色光的相加混色法试验,适当设置RGB的数值(0—255之间,数值越大,色彩饱和度越强),观察混色结果。

4.使用CMYK色彩进行颜料的相减混色法试验,适当设置CMY的百分比数值(0—100之间,数值越大,色彩饱和度越强,K数值项的含义,参见第2.2.2节),观察混色结果。

1.1.2色彩三要素

世界上的色彩千差万别,当使用色彩的时候,人们发现,任何一个色彩都有色相、亮度和饱和度三个方面的性质。

所以,我们把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它是构成画面色彩的主要因素,在电脑配色中,经常使用如图1-3所示的配色板。

 

1.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或种类,是各种色彩种类之间的主要区别。

色相的区别是由波长决定的,波长不同,色相就不相同。

如红、澄、黄、绿、青、蓝、紫等,都代表某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就是色相的差别。

配色板右侧的纵向彩条,就代表色相,并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与色轮图(图1-2)的顺序相同,所以色相的选择使用0o—360o来表示。

2.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可以叫做纯度,彩度,浓度等。

色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具有最高的饱和度,也是该色彩的固有色。

当色彩的饱和度降低为0的时候,就产生了无彩色:

黑、白、灰,无彩色没有饱和度和色相的性质,只有亮度的区别。

所以,我们把有饱和度的色叫做有彩色,把无饱和度的色叫做无彩色。

在配色板中,左侧色区中的横向变化表现为饱和度的变化,以百分比来表示。

最左边是0饱和度,也就是无彩色的黑、白、灰;向右则饱和度逐渐增加。

我们以红色为例,每10个百分比为一个等级,形成10个等级同亮度同色相的饱和度变化图,如图1-4所示。

 

3.亮度

亮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又可以称为光度,明度,深浅程度等。

无论是有彩色还是无彩色,都有亮度的区别。

例如,黑白照片就只有亮度的区别,而无饱和度和色相的区别。

亮度关系在配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使用亮度差别,可以充分体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如:

黑色的阴影,可以物体产生立体感。

在配色板中,左侧色区中的纵向变化表现为亮度的变化,以百分比来表示,上面表示高亮度,下面表示低亮度。

下面我们以无彩色黑白灰和红色为例,每10个百分比为一个等级,形成10个等级同饱和度同色相的亮度变化图,如图1-5所示。

 

图1-5亮度阶变图

练习2:

制作变化图

1.打开AdobePhotoshop,新建一个空白的RGB图像文件,长10cm,高1cm,分辨率150dpi。

2.选择工具箱里的GradientTool(渐变工具)工具,然后点击上面参数栏中的区域,打开GradientEditor对话框,如图1-6所示。

 

3.在中间的渐变色条下方,通过单击鼠标左键,建立如图1-6所示的10个色标,每个色标的位置分别为10%,20%,30%,40%,50%,60%,70%,80%,90%,100%,可以通过下面的Location选项进行精确定位。

并将每个色标的ColorMidpoint调到最左边。

4.从左到右依次选择每个色标,然后点击下面的Color区域,打开ColorPicker对话框。

5.使用HSB色彩方式进行色相,饱和度和亮度的调节(H—色相,S—饱和度,B—亮度,关于HSB色彩模式在2.2.3节具体介绍)。

6.色相变化图:

调节H参数,任选十种色相,保持S:

100%;B:

100%不变,如图1-7所示。

 

7.饱和度变化图:

任选一种色相,保持亮度B:

100%不变,分别设置十个色标的饱和度为10%、20%、30%、40%、50%、60%、70%、80%、90%、100%,如图1-4所示;然后改变色相亮度(如B:

80%),重复上述操作。

8.亮度变化图:

任选一种色相,保持饱和度H:

100%不变,分别设置十个色标的亮度为10%、20%、30%、40%、50%、60%、70%、80%、90%、100%,如图1-5红色亮度变化图所示;然后变换饱和度为S:

0%,形成无彩色,重复上述操作,如图1-5灰度亮度变化图所示;再改变饱和度(如S:

80%),重复上述操作。

1.2色彩的运用

人类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绘画、美术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上也形成了一套大家所公认的方法和理论。

在上一节给大家介绍了色彩的一些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围绕电脑图像色彩的三基色处理方法,但是在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上,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美术中的色彩搭配方法,这种方法是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也是符合人类色彩感觉规律的搭配方法与技巧。

那么,我们学习电脑色彩处理方法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把电脑中的三基色配色和美术中的三原色配色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电脑配色板中使用三基色原理来选色,在画面的审美方面使用美术三原色的原理来搭配颜色。

那么,在数字图像中(也就是在电脑绘图中)如何应用美术色彩的搭配方法呢?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一下如何在数字图像中搭配色彩。

在这之前,有必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美术三原色的知识。

1.2.1美术三原色

上一节我们讲解了三基色的原理,它广泛应用在电脑、显示器、光、电视、摄像中。

在美术中的色彩则采用三原色的原理,这三种原色分别是:

红、黄、蓝,使用它们可以组合出世界中大部分的色彩,这种组合方式采用的是减色混色法,广泛应用在颜料的混色中。

等量的红色和黄色混合产生橙色;等量的黄色和蓝色混合产生绿色;等量的蓝色和红色混合产生紫色。

如图1-8所示。

混合出来的橙、绿、紫称为间色。

当不等量混合时,产生的颜色就会向量多的一方倾斜。

 

图1-8三原色色相环

对比色是指两种颜色在空间或时间上进行比较,能够产生明确的差别时,就叫做对比色。

在这里,我们应该区别互补色和对比色:

互补色是在三基色原理中,两种光等量混合能够产生白色光的颜色,如红与青,绿与品,蓝与黄;而对比色则应用美术三原色原理中,是人类色彩感觉的一种心理作用,形成对比色的两种颜料等量混合可以产生黑灰色,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美术三原色的应用更趋向于人们的心理感知领域。

形成对比色的两种颜色,对比强烈、色彩跳跃、新鲜、响亮,在画面中可以更强烈、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1.2.2色彩的心理特性

在我们使用色彩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色彩所呈现出来的心理特性,使色彩与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相互配合,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如果使用不当,会使画面失去主题,层次不明显,过于平淡。

下面分别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下不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觉:

1.色彩的冷暖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是由物理、生理、心理及色彩本身综合性因素所决定的。

暖色给人一种热烈、热情、刺激、有力量、喜庆等感觉;冷色给人一种寒冷、镇静、冷静、空气感等感觉。

色相:

波长长的色相属于暖色,波长短的色相属于冷色。

下图为蒙塞尔色相环的冷暖色划分。

也是我们常用的冷暖色划分形式。

 

饱和度:

饱和度与色彩的冷暖是成正比的关系,起促进的作用。

高饱和度的冷色显得更冷,高饱和度的暖色显得更暖;低饱和度的暖色和低饱和度的冷色均向中性变化。

亮度:

因为白色的反射率高,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感觉暖。

所以无论是暖色还是冷色,提高亮度,都会感觉变得冷些;降低亮度,都会感觉暖些。

2.色彩的进退

当两个以上的同形同面积的不同色彩,在相同的背景衬托下,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看上去比实际距离近的色彩叫做前进色;比实际距离远的色彩较后退色。

色相:

暖色相有前进感,如红、橙、黄;冷色相有后退感,如蓝、绿、紫。

饱和度:

高饱和度的色彩有前进感,低饱和度的色彩有后退感。

亮度:

高亮度的色彩有前进感,低亮度的色彩有后退感。

3.色彩的膨胀

给人感觉比实际大的色彩叫做膨胀色;给人感觉比实际小的色彩叫做收缩色。

色相:

暖色相有膨胀感,如红、橙、黄;冷色相有收缩感,如蓝、绿、紫。

饱和度:

高饱和度的色彩有膨胀感,低饱和度的色彩有收缩感。

亮度:

高亮度的色彩有膨胀感,低亮度的色彩有收缩感。

4.色彩的轻重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轻重感觉不同。

例如:

等大等重量的两个石膏块,一个涂上白色,一个涂上黑色,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白色石膏块显得轻,黑色石膏块显得重。

色相:

暖色感觉轻,冷色感觉重。

饱和度:

饱和度高的感觉重,饱和度低的感觉轻。

亮度:

亮度是色彩轻重感的主要决定因素,高亮度的色彩感觉轻,低亮度的色彩感觉重。

其次,物体的质感对色彩的轻重感觉也起着重要作用。

物体有光泽,质感细腻,坚硬给人以重的感觉;物体表面结构松散,软给人轻的感觉。

5.色彩的软硬

色相:

暖色感觉软,冷色感觉硬。

饱和度:

饱和度高的感觉硬,饱和度低的感觉软。

亮度:

亮度高的色彩感觉软,亮度低的色彩感觉硬。

其次,轻的色彩给人感觉软,重的色彩给人感觉硬。

6.色彩的华丽与朴素

色相:

暖色给人感觉华丽,冷色给人感觉朴素。

饱和度:

饱和度高的色彩给人感觉华丽,饱和度低的色彩给人感觉朴素。

亮度:

亮度高的色彩给人感觉华丽,亮度低的色彩给人感觉朴素。

7.色彩的积极与消极

积极的色彩使人兴奋,鼓舞,活泼;消极的色彩使人消沉、冷静或感伤。

色相:

暖色是积极的色彩,冷色是消极的色彩。

饱和度:

高饱和度的色彩是积极的色彩,低饱和度的色彩是消极的色彩。

亮度:

高亮度的色彩感觉积极,低亮度的色彩感觉消极。

1.2.3色彩的情感

由于色彩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环境、事物而存在,所以一定的色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也会给与我们一定的联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注意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在一定的场合和事物中使用相应的色彩,这样才不会张冠李戴。

这就需要读者经常练习,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有较高的观察力和辨别力。

下面就介绍一下几种常见色彩给我们的联想和象征性:

1.

红色:

可以联想到火、血、太阳、热情、危险、活力等。

红色的纯度高,注目性高,刺激作用大,人们称之为“火与血”的色彩,能增高血压加速血液循环,对于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红是火的色彩,表示热情奔放,因为血也是红色的,因此红色又代表了革命。

在我国喜庆的日子用红色,国旗用红色,因此红色象征着革命、喜庆、热情、幸福……。

同样它又象征着危险,因此红色被用为交通信号的停止色,消防车的色等。

同时也给人以恐怖的象征。

①、纯色的心理特征:

热情、活泼、引人注目,热闹、艳丽、令人疲劳,幸福、吉祥、革命、公正、喜气洋洋,同时也给人以恐怖的心理。

②、纯色加白(明清色)的心理特性:

圆满、健康、温和、愉快、甜蜜、优美,同时也给人以幼稚、娇柔的心理。

③、纯色加黑(暗清色):

给人以枯萎、固执、孤僻、憔悴、烦恼、不安、独断的心理。

④、纯色加灰(浊色):

给人以烦闷、哀伤、忧郁、阴森、寂寞的心理。

2.

橙色:

可以联想到灯光、柑桔、秋叶、温暖、欢喜、嫉妒等。

橙色的刺激作用虽然没有红色大,但它的视认性和注目性也很高,即有红色的热情又有黄色的光明,活泼的性格,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色彩。

橙色兼有红色和黄色的成分,因此,具有温暖与光明的意味。

同时,在表情上又有别于红色和黄色,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

橙色更多带有辉煌、富丽的表情,它是积极的色彩。

橙色与黄色并置时,极为协调,产生富丽堂皇之感,如古代的皇宫和寺院对采用橙色与黄色并用。

①、纯色的心理特性:

火焰、光明、温暖、华丽、甜蜜、喜欢、兴奋、冲动、力量充沛、引起人们的食欲。

同时也给人暴躁、嫉妒、疑惑、悲伤的心理。

②、纯色加白(明清色):

给人以细嫩、温馨、暖和、柔润、细心、轻巧、慈祥的心理。

③、纯色加黑(暗清色):

给人以沉着、安定、茶香、古香古色、情深、老朽、悲观、拘谨的心理。

④、纯色加灰(浊色):

给人以沙滩、故土、灰心的感觉。

3.

黄色:

可联想到光、柠檬、迎春花、光明、希望、快活、平凡等。

黄色是最为光亮的色彩,在有色彩的纯色中明度最高,给人以光明、迅速、活泼、轻快的感觉。

它的明视度很高,注目性高,比较温和。

黄色象征日光,如金色的太阳。

在我国过去是帝王色彩,尤其是在清朝,一般人是不许用的,在古代的罗马也被作为高贵的色彩。

在自然界秋天的色彩是黄色的,因此黄色又代表着金秋,俄基督教却作为犹大衣服的色,所以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里把黄色认为是最下等色。

①、纯色的心理特性:

明朗、快活、自信、希望、高贵、贵重、进取向上、德高望重、富于心计、警惕、注意、猜疑。

②、纯色加白(明清色):

给人以单薄、娇嫩、可爱、幼稚不高尚、无诚意等心理。

③、纯色加黑(暗清色):

给人以没希望、多变、贫穷、粗俗、秘密等心理。

④、纯色加灰(浊色):

给人以不健康、没精神、低贱、肮脏、陈旧的心理。

4.

黄绿色:

黄绿色是黄色和绿色的中间色,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黄绿色并不突出,所以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有很多色彩心理的研究把黄绿与绿色合并。

①、纯色的心理特性:

幼芽、新鲜、春天、青香、纯真、无邪、活力、含蓄、新生、有朝气、欣欣向荣、生命、无知、未成熟等等。

②、纯色加白(明清色):

给人以嫩苗、清脆、爽口、芳香、明快的心理。

③、纯色加黑(暗清色):

给人以泡菜、酸菜、忧愁、委屈的心理感觉。

④、纯色加灰(浊色):

给人以不新鲜、温湿、俗气、迷惑、泄气的心理感觉。

5.

绿色:

可联想到草地、树叶、禾苗、和平、安全、生长、新鲜等。

绿色的心理概念:

绿色为植物的色彩,绿色的明视度不高,刺激性不大,对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都极为温和,因此人对绿色的嗜好范围很大,给人以安静、休息,使之精神不易疲劳。

绿色正好是大自然草木的颜色,所以绿色意味着自然、生命、生长,同时绿色也象征着和平。

在交通信号中又象征着前进与安全。

但在西方绿色又意味着嫉妒、恶魔。

①、纯色的心理特性:

草木、自然、新鲜、平静、安逸、安心、安慰、和平、有保障、有安全感、可靠、信任、公平、理智、理想、纯朴、平凡、卑贱等。

②、纯色加白(明清色):

给人以爽快、清淡、宁静、舒畅、轻浮的心理感觉

③、纯色加黑(暗清色):

给人以安稳、自私、沉默、刻苦的心理感觉。

④、纯色加灰(浊色):

给人以湿气、倒霉、腐朽、不放心的感觉。

6.

蓝绿色

蓝绿色的明视度及注目性,基本与绿色相同,只是比绿色显得更冷静、凉湿,其他给人的心理感觉与绿色差不多。

①、纯色的心理特性:

浓阴、森林、深谷、清泉、深海、凉爽、深远、沉重、安宁、幽静、平稳、智慧、酸涩、嫉妒。

②、纯色加白(明清色):

给人以淡漠、高洁、秀气。

③、纯色加黑(暗清色):

给人以顽强、冷硬、阴湿、庄严的心理感觉。

④、纯色加灰(浊色):

给人以灰心、衰退、腐败的心理效果。

7.

蓝色:

可联想到大海、天空、水、平静、悠久、理智、深远等。

蓝色的注目性和视认性都不太高,但在自然界如天空、海洋均为蓝色,所占面积相当大。

蓝色给人冷静、智慧、深远的感觉。

蓝色是幸福色,表示希望,在西方表示名门血统,因此蓝色是身份高贵的表示。

不过相反,蓝色又是绝望的同义语,所谓“蓝色的音乐”实质就是“悲伤的音乐”。

①、纯色的心理特性:

天空、水面、太空、寒冷、遥远、无限、永恒、透明、沉静、理智、高深、冷酷、沉思、简朴、忧郁、无聊。

②、纯色加白(明清色):

给人以清淡、聪明、伶俐、高雅、轻柔的心理。

③、纯色加黑(暗清色):

给人以奥秘、沉重、大风浪、悲观、幽深、孤僻的心理。

④、纯色加灰(浊色):

给人以粗俗,可怜、笨拙、压力、贫困、沮丧的心理。

8.

蓝紫色

蓝紫色与黄色的刺激相反,是明度很低的色彩,所以纯度效果显不出力量,注目性较差,明视度必须靠背景衬托。

给人以收缩、后退的感觉。

①、纯色的心理特性:

深渊、崇高、珍贵、凄凉、残酷、秘密、神奇、恐惧、幽灵、鬼祟、阴险、地狱、孤独、严厉、粗莽、凶猛、幻觉。

②、纯色加白(明清色):

给人以迷惑、妖美、幻梦、幽静、无情、离别、谦让的心理感觉。

③、纯色加黑(暗清色):

给人以寒夜、固执、阴森、邪恶、狠毒、千古。

④、纯色加灰(浊色):

给人以麻烦、讨厌、不幸、老成、消沉、自卑的心理。

9.

紫色:

可联想到丁香花、葡萄、茄子、优雅、高贵、庄重、神秘等。

紫色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忧郁和不安,但紫色又给人以高贵、庄严之感,所以妇女对紫色的嗜好性很高。

紫色是高贵庄重的色彩,在过去我国和日本最为表示等级的服色,紫色是最高级的。

在西方希腊时代,紫色作为国王的服装色使用。

紫色因与夜空、阴影相联系,所以富有神秘感。

①、纯色的心理特性:

朝霞、紫云、紫气、舞厅、咖啡厅、优美、优雅、高贵、娇媚、温柔、昂贵、自傲、美梦、虚幻、魅力、虔诚。

②、纯色加白(明清色):

给人以女性化、清雅、含蓄、清秀、娇气、羞涩的心理感觉。

③、纯色加黑(暗清色):

给人以虚伪、渴望、失去信心的心理感觉。

④、纯色加灰(浊色):

给人以腐烂,厌弃、衰老、会议、忏悔、矛盾、枯朽的心理感觉。

10.

紫红色

紫红色指紫味的红色,视认性和注目性介于红色和紫色之间,并且嗜好率很高。

据说对忧郁症、低血压的人有治疗作用。

①、纯色的心理特性:

温暖、热情、浪漫、娇艳、华贵、富丽堂皇、甜蜜、开放、大胆、享受。

②、纯色加白(明清色):

给人以温雅、轻浮、休憩、细嫩、柔情、美丽、美梦、喜欢、甜美的心理感觉。

③、纯色加黑(暗清色):

给人以野性的、有毒的、灾祸、自私的心理。

④、纯色加灰(浊色):

给人以灰心、嫉恨、堕落、不新鲜、忧虑的心理。

11.

黑色:

可联想到夜晚、墨、炭、煤、严肃、刚健、恐怖、死亡等。

黑色为全色相,也是没有纯度的色,与白色相比给人以暖的感觉,黑色在心理上是一个很特殊的色,它本身并无刺激性,但是与其它色配合能增加刺激性。

黑色是消极色,所以单独使用时嗜好率低,可是与其它色彩配合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黑色是不吉利色,象征着黑暗、沉默、地狱,“黑名单”等都是不好的象征。

但黑色也给人以深沉、庄重、刚直的象征。

黑色的心理特性:

黑夜、丧服、葬仪、黑暗、罪恶、坚硬、沉默、绝望、悲哀、严肃、死亡、恐怖、刚正、铁面无私、忠毅、粗莽等。

12.

白色:

可联想到白云、白糖、面粉、雪、纯洁、神圣、清净、光明等。

白色为不含纯度的色,除明度高而感觉冷外基本为中性色,明视度及注目性方面都相当高。

由于白色为全色相,能满足视觉的生理要求,与其它色彩搭配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白色意味着纯粹和洁白,我国和印度的所谓白牛和白象都是吉祥和神圣的象征。

“弄清黑白”就是断明恶善,所以白还意味着善良,但是白在我国又象征着死亡,如披麻带孝,投降等等。

白色的心理特性:

洁白、明快、清白、纯粹、真理、朴素、神圣、正义感、光明、白皮书、失败等。

13.

灰色:

可联想到乌云、草木灰、树皮、平凡、失意、谦逊等。

灰色为全色相,也是没有纯度的中性色,完全是一种被动性的色,由于视觉最适应看配色的总和为中性灰色,所以灰色是最为值得重视的色,它的视认性,注目性都很低,与其它色彩配合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灰色的心理特性:

阴天、灰尘、阴影、烟幕、乌云、浓雾、灰心、平凡、无聊、摸棱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