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15583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名师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名师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名师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名师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物理试题.docx

《名师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物理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物理试题.docx

名师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物理试题

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八校联考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10道小题,每道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答案正确,有多选、错选或者不答的得0分)

1.(4分)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

 C.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

 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考点】: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专题】:

常规题型.

【分析】:

本题要掌握伽利略关于运动和力关系的观点、落体运动的规律理论等等.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推理得出的结论.

【解析】:

解:

A、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正确;

B、伽利略没有发现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的规律.故B错误;

C、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的规律.故C错误;

D、伽利略没有发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规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牛顿第三定律得内容,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

伽利略是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要学习他的成就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理想斜面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2.(4分)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

为(  )

 A.

B.

C.

D.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先对m2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二力平衡,求出拉力;再对m1球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解析】:

解:

m2球保持静止状态,对其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二力平衡,故

F=m2g①

再对m1球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

x方向:

Fcos60°﹣Ncos60°=0②

y方向:

Fsin60°+Nsin60°﹣m1g=0③

由①②③代入数据解得

=

故选:

A.

【点评】:

本题是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先分析受力最简单的物体,再分析受力较复杂的另一个物体,同时要运用正交分解法处理较为方便.

 

3.(4分)据报道,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将于2010年发射,其环月飞行的高度距离月球表面100km,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比环月飞行高度为200km的嫦娥一号更加翔实.若两颗卫星环月运行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道如图所示.则(  )

 A.嫦娥二号环月运行的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小

 B.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向心加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小

 C.嫦娥二号环月运行的周期比嫦娥一号更小

 D.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角速度与嫦娥一号相等

【考点】: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人造卫星问题.

【分析】:

根据月球对嫦娥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分别得到周期、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来分析.

【解析】:

解:

设月球的质量为M,嫦娥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

A、由

=

,得到v=

可知,“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的线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大.故A错误.

B、由an=

可知,“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大.故B错误.

C、由

=

r,得到T=2π

,可知“嫦娥二号”环月运行的周期比“嫦娥一号”更小.故C正确.

D、由ω=

=

可知,“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的角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运用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灵活选择公式的形式.

 

4.(4分)两带电荷量分别为q1(q1>0)和q2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相距为l,两电荷连线上电场强度E与x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2>0且q1=q2B.q2<0且q1=|q2|C.q2>0且q1>q2D.q2<0且q1<|q2|

【考点】: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专题】:

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

【分析】:

从E﹣x图象可以看出,电场强度关于两个电荷连线的中点对称,故一定是等量同种电荷.

【解析】:

解:

从E﹣x图象可以看出,电场强度关于两个电荷连线的中点对称,故一定是等量同种电荷,由于q1>0,故q2>0;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关键从E﹣x图象得到两个电荷连线上的电场强度的分布规律,找出对称性,基础问题.

 

5.(4分)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kg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测得每隔2s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由此可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

t/s0246

v/(m•s﹣1)08128

 A.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

 B.t=3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

 C.t=10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

 D.A、B间的距离大于B、C间的距离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下滑的加速度a1=4m/s2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2=﹣2m/s2.如果第4s还在斜面上的话,速度应为16m/s,从而判断出第4s已过B点.通过运动学公式求出vB,即可求出AB、BC的距离.

【解析】:

解:

A、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下滑的加速度a1=4m/s2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2=﹣2m/s2.如果第4s还在斜面上的话,速度应为16m/s,从而判断出第4s已过B点.是在2s到4s之间经过B点.所以最大速度不是12m/s.故A错误.

B、根据运动学公式:

8+a1t1﹣a2t2=12t1+t2=2,解出t1=

,知经过

到达B点,到达B点时的速度v=a1t=

.故B错误.

C、第6s末的速度是8m/s,到停下来还需的时间

=4s,所以到C点的时间为10s.故C正确.

D、根据

,求出AB段的长度为

.BC段长度为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熟练掌握运动学公式

、v=v0+at.

 

6.(4分)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P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变为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a射出的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比从b射出的光大

 B.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为蓝光

 C.从a射出的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比从b射出的光大

 D.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

【考点】:

光的折射定律.

【专题】:

光的折射专题.

【分析】:

蓝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经过两块三棱镜折射后,折射率大的光偏折大,根据公式v=

分析光在玻璃中速度的大小.

偏折后相当于穿过了一个平行四边的棱镜,AB边和另一个AB边平行,故射出后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解析】:

解:

A、C、偏折角大的光折射率大,故从a点射出的折射率小,从b点射出的折射率大,根据公式v=

分析可知,从a点射出光的传播速度比从b射出的光大,故A正确,C错误.

B、红光的折射率小于蓝光的折射率,光线经过三棱镜ABC后红光的偏折角小于蓝光的偏折角,进入三棱镜CBA后,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为蓝光.故B正确.

D、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分析可知:

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而且平行于BC.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C

【点评】:

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偏折大的光折射率大,偏折后的角度我们可以根据折射定律求解,但光经过一个平板玻璃偏折后与入射光线平行这样的常识需要记住.

 

7.(4分)如图所示,甲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动图象,乙是在x=6m处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a、b是介质中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B.这列波的波速是2m/s

 C.a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D.a、b两质点的振幅都是10cm

【考点】: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分析】:

由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分别读出周期和波长.从振动图象读出t=0时刻x=6m处质点的振动方向,由甲波动图象,即可以判断根据波的传播方向.根据a、b的振动方向,分析回到平衡位置的先后.

【解析】:

解:

A、由乙图读出,t=0时刻x=6m处质点的速度向上,在甲图上,由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

B、由图知:

λ=8m,T=4s,则波速v=

=2m/s.故B正确.

C、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甲图中a质点向下运动,b质点向上,故b比a先回到平衡位置.故C错误.

D、简谐波传播过程中,各振动质点的振幅都相同,都是5cm.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

对于波的图象要能够熟练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间的关系.还要抓住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8.(4分)如图所示,“旋转秋千”中的两个座椅A、B质量相等,通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速度比B的大

 B.A与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悬挂A、B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D.悬挂A的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B的小

【考点】:

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

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分析】:

AB两个座椅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分别代入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的表达式,即可求解.

【解析】:

解:

AB两个座椅具有相同的角速度.

A:

根据公式:

v=ω•r,A的运动半径小,A的速度就小.故A错误;

B:

根据公式:

a=ω2r,A的运动半径小,A的向心加速度就小,故B错误;

C:

如图,对任一座椅,受力如图,由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得:

mgtanθ=mω2r,则得tanθ=

,A的半径r较小,ω相等,可知A与竖直方向夹角θ较小,故C错误.

D:

A的向心加速度就小,A的向心力就小,A对缆绳的拉力就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D

【点评】:

该题中,AB的角速度相等而半径不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属于简单题.

 

9.(4分)如图所示,一由均匀电阻丝折成的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置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有界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线框bc边与磁场左.右边界平行.若将该线框以不同的速率从图示位置分别从磁场左.右边界匀速拉出至全部离开磁场,在此过程中(  )

 A.流过ab边的电流方向相反

 B.ab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相等

 C.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相等

 D.通过电阻丝某横截面的电荷量相等

【考点】: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焦耳定律;安培力.

【专题】:

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

【分析】:

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根据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根据安培力公式

,分析ab边所受的安培力大小关系;由于线框匀速运动,产生的焦耳热等于克服安培力做功;根据q=

比较电量的大小.

【解析】:

解:

A、由于线框被拉出磁场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均减小,磁场方向相同,则根据楞次定律及右手定则可判断出感应电流方向相同,故A错误;

B、根据

及F=BIL可得安培力表达式:

,则速度不同,ab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不同,故B错误;

C、由

可知速度不同,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不同,故C错误;

D、根据

可知通过电阻丝某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速度无关,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对于电磁感应,安培力的表达式

和感应电荷量表达式q=

是常用的两个经验公式,要会推导并能记住.

 

10.(4分)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1=1100匝,副线圈匝数n2=220匝,交流电源的电压u=220

sin100πt(V),电阻R=44Ω,电压表、电流表为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B.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

 C.电流表A2的示数为

AD.电压表的示数为44V

【考点】:

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

交流电专题.

【分析】:

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表示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匝数之比,电流比等于匝数之反比,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副线圈的电流决定原线圈的电流.

【解析】:

解:

A、交流电的周期为:

T=

=0.02s,f=

=50Hz.故A正确.

BC、电流表A2的示数为:

I2=

=1A,电流与匝数成反比,所以电流表A1的示数为:

I1=

×1=0.2A.故B正确,C错误.

D、原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为220V,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知副线圈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为44V.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原副线圈的电压关系和电流关系,以及知道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决定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道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全对得4分,漏选得2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11.(4分)如图所示,在真空中的A、B两点分别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在A、B两点间取一正五角星形路径abcdefghija,五角星的中心与A、B的中点重合,其中af连线与AB连线垂直.现将一电子沿该路径逆时针移动一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e点和g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a点和f点的电势相等

 C.电子从g点到f点再到e点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再增大

 D.电子从f点到e点再到d点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考点】:

电场的叠加;动能定理的应用;电势;电势能.

【专题】:

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

【分析】:

A、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比较e、g两点的场强.

B、等势线与电场线垂直,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等势线.

C、根据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势能的变化.

D、根据电场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关系,判断做功的正负情况.

【解析】:

解:

A、根据电场线的分布知,e、g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A错误.

B、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等势线.所以a点和f点的电势相等.故B正确.

C、电子从g点到f点再到e点过程中,电场力一直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故C错误.

D、电子从f点到e点再到d点过程中,根据电场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关系知,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电场线的分布,以及掌握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12.(4分)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处安装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m(M>m)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  )

 A.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B.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

 C.轻绳对m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

 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的应用.

【专题】:

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

【分析】: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发生的能量转化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产生其他形式的能量.功与能量转化相联系,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解析】:

解:

A、由于“粗糙斜面ab”,故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

B、由动能定理得,重力、拉力、摩擦力对M做的总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故B错误;

C、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功,将导致机械能变化,故C正确;

D、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功,将导致机械能变化,摩擦力做负功,故造成机械能损失,故D正确;

故选:

CD.

【点评】:

关键理解透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功能关系,重力做功对应重力势能变化、弹力做功对应弹性势能变化、合力做功对应动能变化、除重力或系统内的弹力做功对应机械能变化.

 

13.(4分)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是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穿在杆上,M通过线悬吊着小物体m,m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车向右运动,全过程中M始终未相对杆bc移动,M、m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已知a1:

a2:

a3:

a4=1:

2:

4:

8,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Ff1,Ff2,Ff3,Ff4,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Ff1:

Ff2=1:

2B.Ff2:

Ff3=1:

2C.Ff3:

Ff4=1:

2D.tanα=2tanθ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前两图中,M是由静摩擦力提供加速度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求解f1和f2的关系;后两图中对小球和滑块整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通过对m隔离分析可判断图中角的关系.

【解析】:

解:

甲乙两图中,M水平方向只受静摩擦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1

f2=Ma2

丙丁两图中,对m和M整体受力分析,受总重力(M+m)g、支持力N、摩擦力f,

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m)a;

即f3=(M+m)a3,f4=(M+m)a4

又:

a1:

a2=1:

2,则:

f1:

f2=1:

2,故A正确;

a2:

a3=2:

4,f2:

f3=M:

2(M+m),故B错误;

f3:

f4=a3:

a4=4:

8=1:

2,故C正确;

对物体m隔离受力分析,可得tanθ=

,tanα=

,而a3:

a4=4:

8,所以tanα=2tanθ,故D正确.

故选:

ACD.

【点评】:

本题关键是对滑块、滑块与小球整体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难度适中.

 

14.(4分)如图所示,边长为L、不可形变的正方形导线框内有半径为r的圆形磁场区域,其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B=kt(常量k>0).回路中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0,滑动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定值电阻R1=R0、R2=

.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U,不考虑虚线MN右侧导体的感应电动势,则(  )

 A.R2两端的电压为

 B.电容器的a极板带正电

 C.滑动变阻器R的热功率为电阻R2的5倍

 D.正方形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kL2

【考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专题】:

压轴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

【分析】:

这是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左侧的导体框相当于电源.要先用电磁感应求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来分析电路中电压,再由焦耳定律分析电阻电热.而至于电容器的极板电性,需要可依据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有右手定则可以判定,电路左侧的变化磁场在正方形导体内产生逆时针电流,由此可知导体框相当于一个上负下正的电源,所以电容器a极板带负电.

【解析】:

解:

A:

有法拉第电磁感应

,由此可以知道D错.R2与R是并联,并联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可知并联电阻为

,则滑动变阻器所在支路的电阻为

,外电路的总电阻为:

,故R2两端电压为:

,所以A正确;

B:

电路左侧的变化磁场在正方形导体内产生逆时针电流,由此可知导体框相当于一个上负下正的电源,所以电容器a极板带负电.

C:

设干路电流为I则通过滑动变阻器左半部分的电流为I,通过其右半部分的电流为

,由于此部分与R2并联而且电阻值相等,因此通过R2的电流也为

,由P=I2R知:

滑动变阻器热功率为

,R2的热功率为:

,所以滑动变阻器R的热功率为电阻R2的5倍.故C正确.

D:

由A的分析知D错.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的事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重点在于电路分析,这部分题目比较多,应该熟悉其操作方法即一般的电路问题的基本思路都是:

由电动势和总电阻得电流,再由电流分析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然后还可以由支路电压分析支路电流或者由电流分析电压.还可以由此分析各个元件的电热功率,基本千篇一律.

 

三、实验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6个空,每空2分,共12分)

15.(4分)①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

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写纸、低压直流电源、天平、重物、纸带、导线、秒表、开关、夹子,还缺少的器材是 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

②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的直径,读出图中的示数,该金属圆片的直径的测量值为 10.155 cm.

【考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专题】:

实验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

【分析】:

(1)通过实验的原理出发,确定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所需的器材,以及不必要的器材.

(2)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

【解析】:

解:

(1)该实验中,要有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锤;通过打点计时器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不需要秒表,打点计时器需要的是交流电源,因此低压直流电源不需要,缺少低压交流电源,由于验证机械能公式中可以把物体质量约掉,因此不需要天平,同时实验中缺少刻度尺,则不必要的器材有:

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天平,而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2)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

10.1cm=101mm,游标尺上第11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11×0.05mm=0.55mm,所以最终读数为:

101mm+0.55mm=101.55mm=10.155cm.

故答案为:

(1)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2)10.155.

【点评】:

正确解答实验问题的前提是明确实验原理,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分析所需实验器材、所测数据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基本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要了解其原理,能正确使用这些基本仪器进行有关测量.

 

16.(8分)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 mgR ;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 

 ;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考点】:

探究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