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12825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一地理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一地理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一地理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一地理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资料.docx

《高一地理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资料.docx

高一地理学案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资料

第1课时大气的垂直分层

知识点

课标

考纲

大气的垂直分层

要记忆的内容

1.对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特点;

2.对流层的垂直递减率;逆温的概念;臭氧层

的位置

3.各层的高度、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

要理解的规律

对流层、平流层运动特点。

对流层与人类关系

课前预习

1、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

————

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

----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大气---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后---

存在若干---,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2、对流层的组成:

——、水汽和固体杂质

3、气温的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C。

如果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大于0.6°C,则大气的对流运动就会更为旺盛。

相反,如果气温下降小于0.6°C,或者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就叫——现象,如果出现——,则大气的对流运动会减弱,大气比较——。

一、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为人类生活在平流层底,对流层内的雨雪冰雹霜露雾等天气现象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对流层空气的清洁程度也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所以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对流层也叫天汽层。

 

2、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课堂对点训练:

三维设计43页1—2题

 

需掌握的方法

 

需纠正的知识错误

 

需改正的习惯

 

第2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知识点

课标

考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要记忆的内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

2、选择性吸收:

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

水汽吸收红外线

3、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根本热源

4、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

5、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

要理解的规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的保温效应(各种辐射的相互转化)

课前预习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阅读课本44页回答活动中的几个问题并填三维设计41页

(1)表现形式:

选择性——、散射和——。

(2)削弱强度:

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的能量。

(3)结论:

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而增温。

(4)

A——J分别代表哪些环节?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对应环节

辐射名称

辐射类型

辐射方向

作用

A

短波辐射

射向地面

地面的直接热源

I

地面辐射

——辐射

射向——和宇宙空间

——的直接热源

H

——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会使地面增温

G

大气逆辐射

射向——

(5)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

云层:

增厚

湿度:

增大大气逆辐射都会——。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

低纬度地区地面辐射强,高纬度地区地面辐射弱。

原因:

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并且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的路程短。

(2)、下垫面因素:

四、知识扩展气温日较差及年较差判断及原因分

1、什么是气温的日较差:

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最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影响因素

(1)、纬度:

随纬度升高日较差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

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9

寒带地区为3--4°

(2)、下垫面:

陆地和海洋。

陆地日较差大,海洋地区日较差小。

因为比热容陆地小于海

洋。

(3)、天气状况:

阴天与晴天。

阴天日较差小,晴天日较差大。

因为阴天云层厚,反射

强,太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较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大气

的保温作用明显,气温较高。

(4)、地形:

低凹地(盆地和谷低)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的日较差。

一般山谷大于山

峰,高原大于平原。

(5)、季节:

一般是夏季大于冬季。

但是中高伟地区最大出现在春季。

因为夏季昼长夜短,

冷却时间不长。

3、什么是气温的年较差:

一年中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

北半球陆地最高月均

温为七月,海洋为八月;最低陆地为一月,海洋为八月。

4、影响因素:

(1)、纬度:

高伟度地区大于低纬度地区

(2)、下垫面:

陆地地区大于海洋地区

此外地形、天气、植被等页对气温的年较差有影响。

 

1、月球表面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

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

地球表面: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

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月球表面: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2、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时节,霜冻为什么出现在

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云量小,大气逆辐射弱,保温

效应差,气温降低快。

3、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么?

人工造烟会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保持底面温度,使农作物避免受冻

4、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

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5、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

气温又比晴天高?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逆辐射作用

6、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仅蓝光被

散射掉,因而而天空呈蓝色;

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

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

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7、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

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

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课堂对点训练:

三维设计43页的3------5题。

 

需掌握的方法

 

需纠正的知识错误

 

需改正的习惯

 

第3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知识点

课标

考纲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要记忆的内容

1、等压面的数值从近地面向高空递减

2、受热地区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受冷地区相反

3、等压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4、水平方向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5、高空风的方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

要理解的规律

热力环流的过程;等压面的弯曲形状

课前预习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①____________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②________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③________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热力环流的形成  

(1)A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形成④____气压,其高空形成⑤____气压;同时B、C两地受热较少,空气冷却下降在

⑥________形成低气压,在⑦__________形成高

气压。

⑧____________出现弯曲。

 

水平气压差异产生⑨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造成空气的⑩________运动:

在高空,空气从A地向B、C两地⑪________;在近地面,空气则由B、C两地流向A地,这样就形成了⑫____________。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1.风的基本要素

(1)方向:

由⑬——力、⑭——力、

⑮ ——力三个力共同作用

(2)风速: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大小的影响

2、不同受力情况下的风向与等压线

的关系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垂直

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在高空,只受⑯________________

力和⑰______________力的影

响 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球向右

偏、南半球向左偏 

(3)、在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

用 与等压线⑱____________ 

 

三、规律总结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可简单归纳为: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

在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哪些?

(1)海陆风: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上高,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近地面气压比海洋高,使近地面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

(2)山谷风:

白天,山坡附近的气温比山谷上空同一水平面处的气温高,因此在山坡附近形成低气压,在山谷上空形成高气压,大气从山谷中心向山坡运动,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附近的气温比山谷上空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温要低,因此在山坡附近形成高气压,山谷上空形成低气压,大气从山坡向山谷运动,形成山风。

(3)城市风:

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上空的气温比郊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温高,因此城市上空形成低气压,郊区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大气会从郊区向城市运动,高空大气会从城市向郊区运动。

课件练习(或者三维设计47页)

需掌握的方法

 

需纠正的知识错误

 

需改正的习惯

 

第4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知识点

课标

考纲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要记忆的内容

1.三圈环流:

低、中、高伟环流的范围

2.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分布和名称

3.各个气压带形成的原因、性质、运动方向

要理解的规律

1.单圈环流形成的过程

2.三圈环流形成的过程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4.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课前预习

1.主要因素:

热力因素和_____因素。

2.气压带、风带和三圈环流

(1)三圈环流H为____依次向上分别为_____和

______.

(2)七个气压带:

动力因素C—_________(2个)

和E—______________(2个)

热力因素:

A—________(1个)和

G—极地高气压带(2个)

(3)六个风带B—____________;D—中纬西风带;

F—极地东风带。

以上风带南北半球各一个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

太阳直射点每年有规律的_____移动。

(2)季节移动

.图A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全球气压带风带向____移动。

.图B中太阳直射点在_____,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图C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全球气压带风带向_____移动。

(3)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_____移;南半球相反。

规律总结: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

影响

气压带:

四高三低,相间分布;

风带:

南左北右(偏)

南北对称分布

被高压带控制气候干旱,被低压带

控制湿润多雨。

2、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

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影响哪些气候类型的形成?

(课本52页活动2.)

1.热带雨林气候:

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成因:

纬度低,且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

控制。

分布规律:

南北纬10°之间

典型地区:

非洲的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

亚马逊河流域。

2.热带沙漠气候:

特征:

终年高温,干旱少雨。

成因:

纬度较低,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

信风带控制

分布规律:

南北纬20°——30°之间。

典型地区:

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亚洲西部

的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沙漠

3.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征:

终年温和多雨

原因:

终年受带盛行西风的控制

分布规律: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

欧洲西部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哪些气候类型的成?

(课本52页活动1。

1、地中海气候:

特征: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原因:

地处亚热带,终年被西风带和副热带高

气压带交替控制

分布规律: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

地中海沿岸。

2、热带草原气候:

特征:

终年高温,干湿季节明显

原因:

纬度低,终年被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

替控制

分布规律:

南北纬10°——20°之间

典型地区:

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高原、澳

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太阳辐射时高低纬的加热不均

C、地球自转偏向力

D、地势的高低起伏

2、副热带高气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温高

B、副热带高压带气温低

C、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3、下列地区处于上升气流位置的是:

()

A、赤道地区

B、南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地区

C、南极大陆地区

D、副热带地区

4、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半球三圈环流方向是相同的

B、高、中、低纬环流方向是相同的

C、南北半球中纬西风带风向是相同的

D、水平方向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答案:

BCCABD

需掌握的方法

 

需纠正的知识错误

 

需改正的习惯

 

第5课时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知识点

课标

考纲

大气活动中心、季风环流

要记忆的内容

1、冬半年亚欧大陆上的大气活动中心、太

平洋上的大气活动中心

2、夏半年亚欧大陆上的大气活动中心、太

平洋上的大气活动中心

3、东亚和南亚季风的不同季节的风向和原

因、气候特征

4、冬季、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切断的气压带

名称

要理解的规律

1、冬季、夏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机理

2、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

课前预习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成因:

____差异。

分布:

北半球夏季,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又称____)所切断,仅在海洋中存在着高压区,太平洋上此高压叫____。

大西洋上叫亚速尔高压。

冬季,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在海洋中存在着低压区,太平洋上的低压在阿留申群岛附近,叫阿留申低压。

冷高压以____(也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大。

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____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_状分布。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季风概念: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____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形成原因:

____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典型地区:

____东部和南部。

1、东亚、南亚的季风是怎样形成的?

其冬夏季的风向是什么?

性质如何?

1、东亚季风: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气温差异比任何地区显著,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在东亚最为典型。

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和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风,这就是冬季风,如上图中箭头1所示。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动亚洲的东南岸,这就是东亚的夏季风,如图中的箭头2所示。

2、南亚季风:

冬季,南亚位于强大的亚洲高压的南部,盛行东北风,这就是冬季风,如箭头3所示。

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季风,这就是夏季风,如图中箭头4所示。

2、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的特征

成因、分布规律和典型地区。

1、热带季风:

特征: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原因:

纬度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

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导致冬夏季

风交替控制。

分布规律:

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

岸和南岸。

典型地区:

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

2、亚热带季风:

特征: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

分布规律: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

东亚

3、温带季风:

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

分布规律:

南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

东亚

 

1、读北半球一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

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是A____。

B____。

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

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盛行__

风,D点盛行____风。

此季节我

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

征。

D地7月盛行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____外,还有____等。

答案:

需掌握的方法

 

需纠正的知识错误

 

需改正的习惯

 

第6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

知识点

课标

考纲

常见的天气系统

要记忆的内容

1、锋面结构图、冷暖锋面的符号

2、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3、冷锋、暖锋锋面雨的位置

要理解的规律

1、冷锋、暖锋来临前后的天气变化

2、冷锋、暖锋锋面雨的位置

3、锋面气旋中冷锋、暖锋、冷气团、暖气团的位

课前预习:

1、气团: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______,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分界面叫_______,也叫_____.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_____,___气团在上,___气团在下。

2、冷锋、暖锋:

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_____,符号为____.其坡度较___、暖气团被迫抬升,速度较快,被其控制常形成_____、_____等天气。

降水发生在_____。

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______.符号为________.暖锋过境时,暖气团徐徐爬升,锋面坡度____,水汽不断凝结,产生云、雨,成为_____降水,降雨强度__,时间___范围___,降水发生在______。

3、天气状况对比

类型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暖锋

4、气旋、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气流运动状况

天气状况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气旋

反气旋

5、锋面气旋:

锋面常与低压系统即气旋结合在一起称为_____气旋,也叫温带气旋。

在我国全年都有活动。

 

1、思考“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

“清明时节雨纷纷”分别描述的是哪种锋面过

境?

一场秋雨一场寒:

冷锋过境。

一场春雨一场暖:

暖锋过境

清明时节雨纷纷:

暖锋过境

二、台风属于哪种天气系统?

其危害有什么?

利的方面是什么?

台风属于气旋,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种。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强风能摧毁建筑物、吹翻船只、交通通信的破坏。

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风暴潮使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3、气旋中的锋面常在低压槽附近,为什么?

有没有锋面反气旋?

为什么?

画图解释槽线附近的风向为基本垂直。

两种气团容易相遇。

反气旋气流为辐散,两种气团不宜相遇,故没有锋面反气旋。

1、读下图回答:

(1)该图是__________锋天气图,在图中标出冷气团和暖气团,并画出雨带位置。

  

(2)该锋过境时________加厚,多形成________降水;该锋过境后,气温_______,气压________,雨过天晴。

  (3)暖气团沿锋面上升的形式是:

A.徐徐爬升;B.被迫上升。

(    )

  (4)随锋面移动B地天气会有___________变化。

 

2、读图回答

 

(1)图中A、B、C三地,目前有降水的是____地,锋面过境后气温升高的是_____

(2)读图,判断以下说法的对错:

甲锋由B向A移动。

(      )

  乙锋由B向C移动。

(      )

  A处比B处气温高。

(      )

  甲锋过境时常出现刮风现象。

(      )

  乙锋过境后气温骤降。

(      )

(3)图中①②处的阴影区表示锋面活动造成的雨区,其中___________处的位置是错误的。

 

需掌握的方法

 

需纠正的知识错误

 

需改正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