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杨正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12534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杨正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宏观经济学杨正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宏观经济学杨正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宏观经济学杨正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宏观经济学杨正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杨正勇.docx

《宏观经济学杨正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杨正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杨正勇.docx

宏观经济学杨正勇

宏观经济学

上海水产大学经贸学院杨正勇

第一章导论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三个原因

●宏观经济学的演变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三个原因

(1)

一、经济统计学家开始收集并系统处理有关宏观变量的总量数据,这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起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政府方面意识到需要更好的统计情报,这项工作首推SimonKuznets领导当时的美国经济研究局进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后来RichardStone将国民帐户系统化。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三个原因

(2)

二、产生了经济波动并认识到经济波动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

(经济衰退使很多人失去工作;通胀使购买力下降,影响生活水平。

所以要求解释原因,探求消除或控制的方法,以减轻波动。

同时,正是由于对上述数据的改善,才使得对商业周期的经验性认识获得的进展,这项工作是WesleyClairMitchell在NBER的研究,可以明显地看出商业周期过程中有规则的变化趋势。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三个原因(3)

三、凯恩斯革命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

(Keynes提出了一个解释大萧条的理论框架,以及如何控制大萧条的政策措施。

这将宏观经济学推入了现代的进程。

其理论集中在《通论》中,中心论点是市场经济并不能平滑地自我调节,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由于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的摇摆,会影响商业投资总水平。

所以,只有实施政策才能抑制波动(衰退)。

他的观点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宏观经济学的演变

1.凯恩斯理论。

(Keynes)

2.芝加哥学派。

(Friedman)

3.理性预期学派。

(Lucas)

4.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Barro)

5.新凯恩斯主义。

(Mankiw)

6.……

现代宏观经济学概述

●定义:

以经济总量行为为研究对象,探讨资源的利用问题,即要实现无通胀(或者低通胀)的充分就业。

●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本来不应该有微观与宏观之分,这是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某些人为因素造成的结果。

(见宏观经济学形成的三个原因)

●研究的方法: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等。

宏观经济主要研究的问题

●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

●商业周期(Businesscycle)

●失业(Unemployment)

●通货膨胀(Inflation)

●贸易余额(Balanceoftrade)

经济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规律性。

在近两个世纪中,发达经济的主要宏观经济事实是产出的增长,如:

增长的来源是什么?

Solow在1970年用不太严谨的方式对此进行分解(在规模收益不变以及市场竞争的基础上)。

当然,GNP的年度之间并不是平滑的,而是有波动的。

本世纪以来,美国出现19次完整的商业周期,因而理解商业周期成为又一基本的问题。

增长的问题?

●增长的速度是否是越快越好?

为什么?

●为什么现在比过去富?

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而有的国家穷?

●增长的来源到底是什么?

如何来检验它?

……………

商业周期

●国民收入在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呈现周期性上下波动?

在描述产出波动的特征时,经济学家努力从周期中分离出趋势,这种分解可以看成是没有经济意义的纯统计学问题,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短期波动的背后经济沿着一条基础的增长路径发展,它可被视为趋势。

解决问题的一个有用的方法,是将经济视作受到两类冲击的影响,某些冲击对产出有持久的影响-持久冲击,而另一类冲击对产出有暂时的影响。

商业周期问题?

●是什么导致经济的周期性振荡?

●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可以区分吗?

●如何来平抑周期性的波动,而又能避免调节过渡?

…………

失业

●失业率是当前没有工作而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数占全部劳动者的比例。

失业率并不存在一个分辨得清的长期趋势。

美国的平均为6%左右,在大萧条时达25%左右。

失业的问题?

●为什么失业率有差异?

●能否达到100%的就业?

………

通货膨胀

●度量通胀的指标为CPI,即一国经济中消费品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其权数取决于消费者花费在不同商品上的份额。

关键问题是一国通胀的长期平均水平由什么决定?

通货膨胀率的短期波动由什么决定?

前者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方法有关,后者与预算赤字引起的货币供给变化有关,或者说与货币政策的变化有关。

通货膨胀的问题?

●什么样的通胀是有益的?

为什么?

●通胀取决于什么根本性的因素?

…………

贸易余额

●度量一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

国际贸易、国际收支、汇率。

(贸易形式,如进出口品种、贸易条件,如价格水平则属于微观问题)贸易余额的意义是什么?

它的短期与长期变动是由什么决定的?

理解贸易余额的一个关键是理解贸易不平衡与国家间的金融流量密切相关。

贸易问题?

●经济政治多元化与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矛盾?

●贸易与汇率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制定汇率制度?

●如何看等区域性的货币共同体?

……………

2003年上海口岸外贸开门红 

●新年伊始,上海口岸外贸喜获开门红。

上海海关透露,1月份上海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140.12亿美元,同比增长47.3%。

其中出口货物总值76.78亿美元,增长32.4%。

另外,由于今年降低了3000多个税目的进口税率,增加了关税配额商品的配额总量,并取消了50种机电产品的限制进口管理措施,因而极大地刺激了进口增长,进口货物总值63.34亿美元,增长67.9%。

第二章国民经济活动的测定

●GDP的定义

●GDP核算的基本方法

●国民收入的恒等关系

●潜在的国民收入

GDP的定义

指一个经济地区在某一给定时期内用其区域内的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定义中有六点值得注意。

GDP定义中的几个注意点

Ø市场价值的概念(名义与实际);

Ø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含中间产品;

Ø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指销售的;

Ø是一定时间内的;

ØGDP与GNP的区别;

Ø不包括非市场活动

市场价值的概念

Marketvalue

●名义与实际(NominalandReal)

●名义:

产品量与当前价格的积;

●实际:

产品量与相对基年的价格的积;

●名义/实际=GDP价格指数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Finialgoodsandintermediategoods

●最终产品:

不重复出售而最终地使用。

●中间产品:

重复出售的产品。

问题?

如何来区分,是否可以从物理属性上来区分?

生产与销售

●区分生产和销售的关键在于确定GDP的时间概念。

●生产一定是统计时期区间内的,而销售的不一定是统计区间内的。

时间概念

●统计时间的区分:

年、季、月等

GDP与GNP

●比较两者的差别:

●从区别说明什么一个现象?

非市场活动

●市场活动:

●非市场活动:

GDP指标的局限性

Ø不能测度福利水平;

Ø不能反映出收入分配;

Ø不能说明环境状况。

福利水平的修正

●GDP越大,福利水平不一定越大。

有两个国家的人均GDP相同,哪一个国家居民具有较大的福利?

(福利测度:

人均劳动强度、人均接受教育程度、单位人口的医生数目等)

收入水平的差异

●两个国家人均GDP一样,收入水平是否一样?

(这里主要取决于什么原因?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Ø收入=支出=产出;

Ø收入法;

Ø支出法;

Ø从国民收入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收入法与支出法的说明

●收入=支出=产出

收入法

•工资、利息与地租;

•非公司企业收入(医生、律师等);

•公司的税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红利与未分配利润);

•企业转移支付与间接税(附加在产品成本之上,是市场价值的一部分);

•资本折旧。

(是总投资的一部分)

支出法

•个人消费;

•企业投资;

•政府购买;

•货物与劳务的净出口。

个人消费

●(C)包括耐用品与非耐用品,但建造住宅不算在其内;

●消费一旦支出就直接形成厂商收入,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节俭悖论

企业投资

●(I)增加或替代资产的过程

K=I+dK(K资本存量,I为投资量,d为折旧率)

●第一种分类法:

重置投资与净投资

●私人用于股票等虚拟资本上的投资在经济学意义上不能算为投资

投资的另一种分类

(1)存货投资:

意愿存货投资

●非意愿存货投资

(2)固定资产投资

政府购买

●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特征:

与C、I、(X-M)不同,核算时按成本法核算

净出口

●X-M

●为什么在核算时要用净出口?

从国民收入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GNP-(本国的要素在国外所创价值-外国的要素在本国所创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NNP);(-企业间接税和津贴之差)

●国民收入=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与社会保险税+政府与企业的转移支付+股息红利等)

●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与非税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消费+储蓄

核算的恒等关系

●两部门情形;C+I=C+S即I=S

●三部门情形;C+I+G=C+S+T

●即I=S+(T-G)

●四部门情形。

C+I+G+(X-M)=C+S+T

●即I=S+(T-G)+(M-X)

两部门情形

●两部门的说明:

P287图

●两部门情形;C+I=C+S

●即I=S

三部门情形

●三部门的说明:

P289图

●C+I+G=C+S+T

●即I=S+(T-G)

●T为净税收

四部门情形

●四部门的说明:

●C+I+G+(X-M)=C+S+T

●即I=S+(T-G)+(M-X)

潜在GDP

(1)

●概念:

一国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资源在正常情况下的最大产量.

GDP*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增长的。

主要是来自劳动生产率。

●OKUN定律:

GDP*增长率为x%,如果现实的GDP增长率为(x+3)%,则失业率会下降1%。

OKUN定律

●OKUN定律:

GDP*增长率为x%,如果现实的GDP增长率为(x+3)%,则失业率会下降1%。

潜在GDP的引伸

●从潜在GDP以及OKUN定律,如何看待GDP的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的关系?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简单分解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理论;

●乘数理论;

●投资理论;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C由什么决定?

(收入、价格、偏好、财产状况、风俗习惯等)

●Keynes认为,C与Y有关系。

即:

C=C(Y)这就是Keynes的消费函数。

●S=Y-C,为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0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apc>0;

●两部门中,Y=C+S,所以有:

mps+mpc=1

●边际储蓄倾向mps;mps=1-mpc.

●平均储蓄倾向aps;aps=1-apc.

线性函数

●C=a+bY;b为边际消费倾向;

每个消费者的b都不一样。

●S=-a+(1-b)Y;

●注意:

每个人的b都不一样。

为什么?

消费理论

●Friedman的持久收入说(Permanentincomehypothesis);

●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说(Life-cycleModel);

●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说(Relativeincomehypothesis);

持久收入说

●结论:

家庭在生命过程中平滑地消费,若有暂时的冲击,只要持久收入不变,则消费也不会变化。

●问题:

如何知道持久收入?

●回答:

用适应性预期的办法来预测持久收入。

即:

E[Yp]=(1-a)E[Yp-1]+Yp-1

生命周期说

●这一理论与上述的持久收入说基本的思想是一致的,即人们总是谋求一生中消费支出的一个理想分布;

●W

相对收入说

●主题:

模仿与追求更高生活水平。

●结论:

家庭的消费占其收入的份额取决于其相同社会阶层的相对水平。

即邻居的收入增加导致消费增加,即使自己收入没有增加,但消费也是增加的,在消费方面力求向别人看齐。

家庭与社会消费函数

●社会消费函数不等于家庭消费函数的加总;因为这与下列因素有关系:

•与国民收入分配有关;

•与政府的税收政策有关;

•与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占的比有关(比越大,消费少);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当C=a+bY,I为外生变量,求Y的值?

解:

由两部门的恒等式,有:

Y=C+I

将C=a+bY代入上式,得:

Y=(a+I)/(1-b)

投资变化的影响

●在Y=(a+I)/(1-b)中,设a=100,b=0.8,I从100变化为200时,求这时的收入变化。

解:

经过简单的计算得出:

Y的净增加为500。

●问题:

为什么投资增加100,国民收入增加500?

乘数理论

●当投资增加100时,这是用来购买投资品的,这就意味着生产这些投资品的企业收入增加了100,这一收入的增加又使得这些员工的消费增加100×0.8;消费增加又使得生产消费品的员工的收入增加80,其消费增加100×0.8×0.8,……依此下推,最终经济社会的总收入增加

100+100×0.8+100×0.82+…100×0.8n-1=500

投资乘数

●在Y=(a+I)/(1-b)式中,用Y对I求一阶导数得到:

dY/dI=1/(1-b)

这就是投资乘数,令其为KI。

加入政府部门的情形

●消费函数的变化

C=a+bYd,其中Yd为可支配收入,

Yd=Y-T+Tr;T=T0+tY;Tr为外生变量,它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由Y=C+I+G,I与G为外生变量,得出Y为:

Y=(a+I+G-bT0+bTr)/[1-b(1-t)]

各种乘数

●从Y=(a+I+G-bT0+bTr)/[1-b(1-t)]式中可以利用求一阶导数的方法求出各种乘数,即:

1.投资乘数(KI);2.政府支出乘数(KG);3.税收乘数(KT);4.转移支付乘数(KTr);5.平衡预算乘数(KBS=KG+KT)。

两部门与三部门乘数比较

●问题1:

为什么两部门的投资乘数比三部门的大?

●问题2:

这些乘数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有用的结论?

投资理论

Ø投资的决定

1.投资与利率;

2.资本的边际效率;

3.投资的边际效率;

Ø投资理论

1.q理论;

2.投资与税收和补贴;

3.存货投资

投资与利率

●投资与利率(宏观上讲的投资都是指实物投资,不包括金融市场的投资。

●这里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I多少取决于预期利润率以及借进款项的成本与资本物的折旧之和;(为什么?

▪即使是自有资本,也要考虑机会成本;

▪一般而言,I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

(为什么?

有关利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

●长期利率

基础利率决定的中外差异

●基础利率是最为安全的资产的收益率,在中国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而美国则为一年以内短期国债利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a.Keynes认为,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重置成本。

(计划投资时预期的按复利方式计算的利润率)

b.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它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供给增加,收益下降)

MEC曲线形状

投资的边际效率

●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MEI)

MEC不能准确代表企业的投资需求曲线;

因为:

当利率下降时,所有的企业都要增加投资,资本的价格会上升,实际的投资水平要相对下降,即MEI曲线处在MEC曲线的下方。

MEI曲线的形状

投资理论

(1)

企业是许多个投资者所拥有的,企业如何来决定投资呢?

管理者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只有尽力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使股东的财富最大化,然后由股东来决定具体的投资。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什么好处?

投资理论

(2)

●Tobin的q理论

●投资与税收、补贴模型

●存货投资模型

Tobin的q理论

(1)

●定义q:

q=股票的市场价值/企业的重置成本;

●It=Kt-Kt-1,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有助于衡量资本存量的缺口;

1.当q>1时,投资要增加;

2.当q<1时,投资要减少。

Tobin的q理论

(2)

●企业的q值可以看成是这个企业每支付一单位资本未来红利的贴现值,假定资本存量固定不变,MPK不变,折旧为d,则每单位资本的红利为MPK-d,则q:

q=(MPK-d)/r

若MPK>r+d,则q>1;

若MPK

投资与税收、补贴模型

(1)

企业必须交税,同时接受各种补贴,这些因素会影响厂商的投资行为。

这部分主要是HARVERD的DaleJorgenson和STANFORD的RobertHall做出的。

投资与税收、补贴模型

(2)

●模型:

假定对企业的利润征税税率为t,则投资$1的边际收益为MPK(1-t);购买投资品的补贴率为s,若借入的成本为r,实际的折旧为d,则$1资本存量增加的成本为(r+d)(1-s);因此,厂商投资于:

MPK(1-t)=(r+d)(1-s)之时。

投资与税收、补贴模型(3)

●问题1:

如何从上式中理解s>t时存在净激励?

●问题2:

如何从上式中理解s

●问题3:

讨论这一简单模型的实际意义在哪里?

如何从上式中理解s>t时存在净激励?

存货投资

(1)

●问题:

存货持有量为什么是一种重要的投资形式?

投资的动机是什么?

●类型:

存货投资有三种类型,即生产的原始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及向客户销售的成品。

存货投资

(2)

●对于原始投入存货投资的动机:

人们不可能每天订货,这是没有效率的;旨在降低最终点产品的生产成本;

[日本引入just-in-time管理,将实际存货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又能使供应商能在需要时交付生产投入。

]存货投资

(1)

存货投资(3)

●对于半成品:

旨在稳定生产。

{降低成本}

●对于最终产品:

一是使生产平衡进行,二是满足市场订单的变化。

{避免缺货,将市场让给别人,再去争取时面临消费者的转移成本。

}

第四章货币的供求与金融市场简介

●在投资理论中,我们仅仅知道投资与利率的关系,然而,利率本身又是如何来决定的呢?

●知道,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利率是货币的价格.

主要内容

●货币的供给;

●货币的需求;

●利率的决定。

货币的供给

●货币产生的历史;

●货币的计量;

●银行体系;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创造;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货币产生的历史

●金银的形式出现;(供给量有限,且不易磨损)

●铸币的出现;(方便交易)

●保存铸币的收据;(纸币的前身)

●纸币与硬币发行的权利逐步集中到央行身上;

货币的计量

(1)

●M1=银行之外流通中的货币(通货,即纸币与硬币)+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支票帐户存在的活期存款,如旅行支票。

货币的计量

(2)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美国的口径:

M2=M1+小额定期存款(<$10,000)+短期储蓄存款(<1年以下的定期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帐户(银行间的存款准备金贷款)

货币的计量(3)

●M3=M2+大额定期和其它一些流动性差的金融资产,如债券等。

●M1、M2、M3的划分只是一个统计口径,前两者是经济学和政府经常用的概念,后者不常用。

这里的区分并不涉及货币与经济的运行。

银行体系

●央行;(我国央行的情况)

●商业银行;(我国原有的四大专业银行,后逐步向商业化靠,而政策部分让位于发展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储蓄机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

央行的任务

Ø央行是一国最高的金融当局,具有三个主要的任务。

Ø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货币;

Ø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也为他们保管存款准备金,并办理全国结算业务;

Ø国家的银行。

(代理国库,税收款和公债款等作为国库存的活期存款,并代办各种转帐;为政府提供资金;代表政府与国外发生金融业务;执行货币政策;监督与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

央行的独立性

Ø央行行为的独立性能够促使政府不断执行好的宏观经济政策。

否则,政府最为方便的就是不断印刷货币,来应付和解决各种矛盾,给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什么样的长期影响?

商业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之所以称为商业银行,是因为初期绝大部分的借款人经营商业。

后来一直沿用。

其主要的业务有三个:

1、负债业务;(吸收存款)

2、资产业务;(放款与投资)

3、中间业务。

(代客户办理支付事项和其它的委托事项)

存款准备金

Ø目的:

为了商业银行的安全;

Ø手段:

央行通过法律形式来规定的;

Ø形式:

通常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商业银   行自己库存,以应付零星的提款   需要。

二是将准备金存入央行。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主要是放在   央行里)

存款创造(活期)

(1)

Ø设法定准备金率为20%:

存款创造(活期)

(2)

Ø设存款用D表示,原始存款用R表示,法定准备金率为rd则有:

 

    

存款创造中的“漏出”(1)

Ø存款创造乘数为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是有前提条件的,即:

 1、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

 2、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

Ø否则,乘数就会因货币流出货币体系而达不到理论上的值。

存款创造中的““漏出”(2)

Ø若考虑商业银行有超额准备金,超过的部分对存款的比率为re。

则乘数为(rd+re)的倒数。

Ø若考虑客户不全将收存入银行,而留有rc比率的现金,则存款放大乘数为(rd+re+rc)的倒数。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Ø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1、央行可控制的因素;

2、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所决定的因素;

3、公众的因素。

Ø因此,一国货币供给不仅仅取决于央行的意志与决策,还与公众等的决策有关,它们在经济运行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Ø由上述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央行还要调节利率?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Ø内生性与外生性:

所谓内生性变量是指由经济活动内在决定与制约的变量。

外生性是指由经济活动以外的其它因素决定的变量。

ØFriendman:

主张外生性(基础就是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