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厦门总部意义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07870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发展厦门总部意义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快发展厦门总部意义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快发展厦门总部意义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快发展厦门总部意义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快发展厦门总部意义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发展厦门总部意义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

《加快发展厦门总部意义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发展厦门总部意义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发展厦门总部意义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

加快发展厦门总部意义问题与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厦门总部——意义、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部,英语是Headquarters,意指机构,企业的首脑所处地。

总部经济,是在一定的税收体制下,一些区域凭借自身优势,吸引企业或机构总部在本地区聚集,从而获得比较利益的一种经济形态。

对企业来说,随着规模扩张、层次提升,企业总部越来越不适合在生产加工所在地,迁向高一级城市,以脱离本土化,获取更多的资源,树立企业形象,更好地走向外部世界。

广义总部,包括企业设立的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

各个城市之所以对总部经济趋之若,主要还是基于税收及其他相关利益的驱动。

它具有五种经济效应:

一是税收和GDP贡献效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企业的税收。

总部的结算中心将为当地税收做出贡献,无论采取哪种组织方式,总部如果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向总部所在地上缴所得税、所得税、营业税,以及城建税、教育附加等一般也要在企业注册地,即总部所在地上缴。

另一方面是公司总部员工的个人税收,在总部工作 的高级白领,其丰厚的个人收入,必然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形式为总部所在区域经济做出贡献;二是产业乘数效应。

总部入住区域势必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知识型服务和一般型服务业的发展;三是消费带动效应。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以及保障商务活动和研发活动所必需的各种配套消费;另一方面是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消费,包括住宅、交通、子女教育、健身、旅游、购物等,这种消费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是劳动就业效应,总部经济的发展本身会充分利用智力人才优势,带来大量高智力就业岗位。

同时,通过产业乘数效应,带动第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五是城市形象效应。

总部的聚集带来城市文化的多元和融合,提升城市形象。

一个区域聚集了大批的企业总部,说明这个区域的商务环境、综合环境比较优越,能够提升这个区域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地位。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厦门 的必然选择。

1、厦门的客观条件、城市定位和发展模式,注定了必须加快发展总部经济。

厦门土地狭小,地根很紧;资源匮乏,有限的资源经不起粗放经营;经济总量小,与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的矛盾日益突出。

厦门城市的特点是精致,厦门经济的特点是平均水平高,很多指标在全国有明显优势,如户籍人均GDP、人均税收、地均投资强度、地均产值和税收等,均在全国居于前列。

但是,光靠平均而没有一定的总量又是不行的。

而要有总量,靠传统的手段和办法,靠铺摊子来撑大总量,厦门是根本没有条件的;指望通过行政区划来扩张地盘,也非近期可以奏效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走集约经营和集约发展道路,秉承自己的特色,更多地吸收总部,加快总部经济发展。

发展总部经济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总部经济与城市集群、中心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区域性中心城市,不只是一两项指标处于前列,而是综合性指标都位列前茅。

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无论是产业带动、物流带动,还是开放带动,都体现在总部上;所谓区域中的龙头,主要表现为吞吐能力,实际上物化为总部的数量、质量和特色种类上。

可以说,中心城市,实际就是总部聚集的城市。

厦门要建设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要建成:

四个中心、两个基地”(航运物流、金融商贸、旅游会展、科技研发中心,对台经贸交流、文化教育基地),最终都集中体现在相关行业总部在厦门的聚集。

以前,厦门并不是中心城市,也还没有形成总部经济气候,充其量只是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集散地而已。

因此,厦门必须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总部汇集之地,将广大的周边地区作为自己发展的腹地,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心城市。

厦门最终聚集多少企业总部,是厦门成功的重要标志。

2.厦门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条件。

总部经济充分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因为,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浓厚的商业文化、开放的市场体系、有序的市场秩序、发达的知识型服务业以及一定的优惠政策等,都是吸引企业总部入驻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总部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是北京、上海和深圳。

厦门,固然与他们没有可比性,更谈不上与之抗衡,但放置福建省内,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内,厦门则具备吸引中小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二、三级总部或“亚总部”的诸多条件。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完善的城市交通、通信系统。

企业总部的设立着重考虑有个运营成本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特区建设,厦门已经建成了完善的海陆空交通和通讯网络。

海港方面:

厦门港拥有万吨以上泊位23个开辟了直达欧美、地中海、中东、波斯湾、澳洲、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际航线。

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国内排名第七,在国际百强港口列于前30名。

特别现在正在实施区港联动,货物在厦门的进出将更加方便。

空港方面:

厦门空港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航空枢纽港,高崎国际机场是国内4个4E级标准机场之一,与国内外72个城市直达通航,目前正朝着国际性航空枢纽迈进。

信息港方面:

初步形成了以局域网为先行,企业和用户为主体,以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为中心,开通国际网络接口,因特网、电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合一”的信息网络。

陆路方面:

岛内形成了网状的交通网络,堵塞交通的现象极少发生。

正在建设东通道、厦漳跨海大桥、龙厦铁路等对外联系通道,到时厦门与周边城市的连接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应该说,在厦门设立企业总部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

二是相对发展的产业优势。

企业总部在设立时,都会考虑一个产业连接或配套问题。

多年来,厦门在机械、电子和化工、石村等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机械方面:

对厦工机械、厦门汽车和太古飞机维修为主的机械产业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厦工装载机成为行业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达30%以上;厦门金龙客车销售全国各地,市场占有率高达28%;厦门飞机维修中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飞机维修基地,具备承接维修各类大型民用飞机的能力。

电子方面:

以戴尔电脑、厦华、夏新为主的电子产业已在全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

化工方面:

现在已经形成了翔鹭纺纤、翔鹭石化以及柯达等精细化工的产业集群。

石材方面:

厦门及其周边地区目前拥有近500家石材贸易公司和4000多家石材加工企业,厦门的石材出口已占全国石材出口总额六成多,厦门石材展是全国最大的石材展。

三是经济外向度高。

厦门经济的外向度已高达60%,对外联系十分广泛,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的关系。

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3%,外资经济已经成为厦门经济的主要支柱。

特别是通过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对台商品交易会的塑造,厦门已成为我国对外联系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桥头堡。

四是较为发达的金融、科教文卫体水平。

厦门的金融对外开放较早,外向度高,有2家外资和合资银行的总部,9家外资和合资银行的分行,另有3家在厦门设立办事处,是福建省外资银行最密集的城市,无论从金融机构的数量(银行网点、证券交易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的品质和种类、金融服务体系的规范和完善、金融人才的数量上,与周边地区都有绝对优势,与福州相比,相对优势也很明显,目前正向区域性金融中心目标迈进。

近些年,厦门特别重视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投入力度空前,已经形成了区域性优势,大专以上的人口已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0%以上,高考录取率高,许多周边的学生争着来厦就读。

文化氛围浓,拥有20多个文化艺术团体,特别是2006年要举办国际奥林匹克合唱比赛,厦门文化将跃上新的台阶。

完善的体育设施,以及每年举办的国际马拉松比赛,都为体育爱好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五是良好的自然环境。

自然气候条件较好,四季如春,冬暖夏凉。

人均绿化面积、空气指数都在全国遥遥领先,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人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将”等称号,现在又正在创建首批全国方面城市。

4.    厦门吸引总部已有一定基础。

厦门2004年的内资的招商取得较好成绩,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堪与外资媲美。

内资看起来没有什么很大的项目,究其实质,主要是引进了几家大的总部。

现在厦门鹭江道的总部经济带已初具规模,其中的银行中心、厦门国际银行大厦、中国建设银行大厦聚集了一批公司的总部和办事处。

已有多家大企业在厦门设立总部或研发机构,如亿力、和盛、三安、红旗山等企业的总部,麦克奥迪的研发中心,东林电子总部及研发中心,FILA远东地区总部,精博集团总部及研发中心,DELL的订货中心也将放在厦门。

还有福建省轻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研发、展示中心,中国流行面料(福建)研发基地,中国烟草厦门科技研发基地。

浙江的金都置业也将总部从杭州迁来厦门,还有一些总部正在洽谈之中。

与省内企业入驻厦门的流向相反,厦门有些企业的生产基地则往外迁。

灿坤公司去年将生产基地搬到漳州,把总部及研发中心和销售部留在厦门。

最值得一提的是,飞利浦照明电器亚太物流中心就设在厦门,并且是采取直接投资和全资方式,要知道,飞利浦投资向来十分谨慎,从来都是采取转投资和合资的方式,因为厦门的魅力,他们第一次改变了做法。

现在,厦门已经规划建设三大总部经济区(带):

鹭江道总部经济带、环员当湖总部经济带和湖里总部经济带。

目前也已出台吸引总部的具体政策规定,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毕竟有了好的开始。

二、制约厦门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五大问题

1、认识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一些部门的领导,甚至包括主要领导,认为厦门经济总量不大、腹地小、产业链偏短,又缺乏高层次人才,没有必要跟风去发展总部经济。

二是对总部经济的功用,一些人还缺乏深度的认识,关键是缺乏基本的税收知识,以致有的区领导对在目前税制下,发展总部经济对本区究竞有什么作用和好处还存在怀疑,因而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够积极。

三是对总部经济发展没有明确的定位和总体规划。

有奶便是娘,只要是总部,不管是什么行业,适合不适合,也不管哪一个区域,要地就给地,要优惠就给优惠,缺乏明确的规划,像早期招商引资一样,盲目地、泛泛地吸引,给将来的发展造成被动。

2、力度不够。

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虽然对总部经济在土地、财政、工商注册和人员出入境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但政策和措施的操作性不强。

二是,虽然市领导一再强调要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但市里并没有具体部门和具体的团队去抓落实。

区里虽然在努力地去做,但没有市里的强力支持,困难还是很大。

要知道,青岛、大连等同类型城市,在这一方面已经是全面出击,颇具规模,初见成效了。

3、面临福州等其他城市的挑战。

除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外,大连、青岛、福州、广州、深圳等沿海一线城市,都是厦门发展总部经济的有力对手,南昌、长沙等内地省会城市也在跟我们抢夺总部资源。

现在来看,其他各个城市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都有方案、有政策、有措施、有行动,特别是福州,与厦门同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相距不到300公里,福厦铁路贯通之后,两地心理距离更加缩短,加上福州还有着省会城市的优势,是我们最有威胁的对手。

福州现在也明确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并在今年初已经出台11项优惠政策,公开5条优质服务承诺,鼓励企业总部落户,包括海内外大中型企业(集团)总部,海内外大中型企业(集团)到该区设立代表机构、办事处,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总代理、总经销等。

4、空间制约。

市政府虽然规划了三个总部经济带,但实际可用地很有限。

湖里区金尚路总部经济带,规划了约50万平方米土地用于建总部,但目前成熟、实际可用于总部的地块还不到8万平方米,而且是东一块、西一块,很难形成带。

特别是市政府提出建设金尚总部经济带后,一些单位立即抓住机会,抢地抢盖。

真正现在就可以盖总部大楼的用地非常有限,如果今后要形成带,还需付出高昂的成本;环员当湖总部经济带,实际上也是画在墙上的饼,好看却不好吃。

由于很多地块和办公区域早已规划出去,要调整难度很大,应该说,整个厦门岛是总部栖息的福地,但现在已没有多少空间可供发展。

下一阶段,厦门将迎来总部经济大发展时机,但空间的制约首当其冲。

要做到“提升本岛”,首先必须给总部腾出空间。

5、治安、交通和空气质量等面临较大压力。

厦门的治安、交通和空气质量等总体不错,但近来却有整体下降的趋势。

治安方面,全市社会治安满意率下降,固然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国家对社会治安管理方式的调整等有关,但与我们自身的管理有关。

我们曾对湖里殿前一带“收保护费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管理存在问题。

厦门的交通拥堵,看似与私家车的增长、与厦门道路“窄”有关系,但只要稍与别的城市作一些比较,就会发现,还是管理水平的问题。

空气质量,“良”的比重大大高于“优”,有时比福州的等次还低。

尽管今年厦门是2004年全球唯一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但正如张昌平市长所言,厦门的差距还很大,还须不断努力。

同样,厦门对总部的吸引力,主要还在环境,如果失去这一看家法宝,厦门将无以面对总部经济的潮流。

三、对策建议

1、明确定位,做好中长期规划。

在我国投资跨国型企业设立总部一般有三个层面:

全球总部、亚太区域总部、中国地区总部,目前在中国设立的基本上都是中国地区总部,全球总部和亚太区域总部少之又少。

而且所设立的中国地区总部大多都集中在香港、上海和北京。

目前,经商务部认定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为24家,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达41家。

厦门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与香港、北京、上海等地相比,明显缺乏竞争力,要引进大的跨国型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设立总部,很不现实。

因此,厦门在发展总部经济时头脑要清醒、定位要明确。

南京提出打造国内大型企业总部经济带,对厦门是一种启示。

厦门必须立足于吸引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内的企业总部,或在厦门外资企业的地区性总部,这可以从厦门总部现状得到证实。

厦门总部经济的定位,主要还在于“错位发展”,也就是说,厦门与其他城市之间、思明区与湖里区之间、未来厦门本岛与集美区、翔安区之间,都要有所侧重,有所不同。

我们认为,第一,当前厦门应侧重三种总部:

一种是环境型,就是对环境的依赖和注重程度很高的企业总部,主要设立如软件中心、会所、办事处等;一种是产业型,就是注重产业链、产业集聚的总部,主要设立如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第三种是流量型,就是物流起主导作用,与港口、金融、通讯等关系很密切,如展示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等。

第二,每个区域发展什么性质的总部也应有所侧重,不能出现恶性竞争。

湖里金尚路带应侧重引进企业研发中心总部,思明区应侧重引进企业运营、销售等总部。

除了这几个区域外,厦门环岛路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应考虑规划成为总部经济带。

第三,厦门要尽快做好总部经济发展规划,要根据每个区的特点和优势做好总部经济的规划,特别是哪个地方发展哪些行业的总部、发展什么性质的总部都要规划,做到政府心中有数,企业心中明白。

2、建立有力的组织和机制。

总部经济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鉴于厦门目前的机构现状,建议由民营经济办公室负责总部经济的有关事宜。

如有可能,最好搞“四合一”,也就是将负责总部、内资、民营经济、区域协作等四个方面工作机构整合在一起,思明区和湖里区一并参加,组成一个精干的服务机构。

分析了解福建、赣南、粤东、浙东地区大企业或上市企业总部情况,建立企业总部档案和引进总部的台帐。

根据厦门的产业规划和产业需求,列出一批值得引进的企业总部名单,通过各种渠道与企业接洽,把有意向的企业作为重点跟踪对象。

将总部作为区域经济协作的重要内容。

将总部与生产加工基地的分工,纳入到经济协作、区域合作之中。

也就是说,厦门与协作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分别将总部和生产加工基地设在厦门和协作城市,如,厦门电化厂,将生产车间设在漳州、龙岩等周边地区,总部仍设在厦门。

厦门应积极主动,通过协商解决两家的税收分成问题,鼓励支持制造业基地安家到协作城市,吸引协作对方将总部设在厦门。

4、确定合适的开发、运作方式。

跨国型企业对自己的总部大厦都有着特别的要求,如果统一个模式,对这些企业的引进就势必受到影响。

因此,要因地制宜,确定合适的开发、运作模式。

现在,厦门主要是以提供土地为主,由企业自建,虽然灵活度高,但是很难出总部形象,也很难见总部效应。

建议:

厦门今后在引进总部时,可以考虑三种方式共用:

一是提供土地,对愿意自建企业总部的,给它们提供熟地;二是卖办公楼,采用北京丰台总部基地的做法,政府划地,先由投资公司兴建总部办公大楼,再卖给有意向的企业;三是企业总部租用办公楼,对于目前不愿意建设总部办公楼的企业,可以把办公楼租给企业。

5、完善吸引总部的政策。

一是修改完善现已出台的政策。

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内企业和在厦外资企业的需求,补充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

如,可以由政府出具地价证明,允许企业总部地块进行抵押贷款;对于租用商用办公楼的企业总部,政府可以在租金上给予补贴。

由于发展总部的具体实施是在各区,在把握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建议把鼓励政策的更多决定权下放到区里,以便灵活操作。

二是制定有吸引力的租税政策。

虽然厦门有15%的所得税客观优势,但是从实际来看,这种优势并不明显。

厦门征税规范,征缴的力度大,企业普遍反映税赋过重。

而其他许多城市,虽然不具备所得税15%的优势,但是有许多灵活的方式,如包税、财政返还等。

因此,厦门在税收征缴的方式、收费的环节等方面要本着“放水养鱼”的

原则,加以改进,愿意实行包税的,就可以包税,愿意查帐征收,就实行查帐征收。

对一些鼓励发展,有可能总部集聚的产业,在税收方面应有具体的扶植政策。

三是鼓励厦门本地企业将总部设在厦门。

四是集中优惠政策吸引外地质优总部来厦。

现在,我们很多部门都在扶持企业,但往往只集中在本土的几家企业,有的企业都可以从七、八个部门得到钱,但扶持效果并不理想。

建议改变扶持方式,集中资金吸引效益高的外地企业总部;参照上海的做法,经济运行主体在厦门的,视作总部,给予扶持。

6、进一步改善总部经济环境。

总部经济,是一个城市综合环境的集中体现。

厦门的总部环境较好,但还需要在一些方面有大的改进:

(1)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

厦门本岛就是厦门的总部基地,在海湾型城市建设热潮中,固然需要加强对岛外的建设,但也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平衡,还是要进一步搞好本岛的基础设施,尤其是解决社会治安、交通、空气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厦门本岛必须进一步限制一般性房地产,项目对与总部经济发展冲突的项目要逐渐外迁。

同时要力争联合国一些机构在厦门设立办事处,目前,人居署有意向在厦门设立办事处,要紧紧盯住不放。

通过这些机构的进驻,使厦门人居环境由此得到进一步的促进。

(2)改善人才环境。

第一,要尽快提高政府机构中为总部服务的人才的素质。

企业总部是一个企业尖端、优秀人才的聚集地,一流的人才需要政府有一流的服务水平。

厦门目前虽然不可能完全像新加坡一样,但可借鉴其做法,力争在政府人才环境方面有所改观,除了常规改进政府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外,重要的是要在政府经济部门培育一批高素养、能与企业通话的公务员队伍。

第二,对总部需求的各类人才进行梳理,缺什么补什么,特别是了解在厦企业的需求。

加强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沟通协作,鼓励高校院所在开设专业、培养方向方面,与总部的需求结合起来,实行定单培养。

第三,企业办理人才手续,应实现“一条龙”服务。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

服务业关系到商务成本,只有发的第三产业,才能营造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是降低商务成本的重要环节。

厦门的现代服务业较为滞后,关键在于没有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产品。

应该说,如果引导得好,在一两个点上,形成规模较大的商业娱乐区,从而撬动整个商业消费、文化消费,是完全可能的。

另外,许多企业反映,厦门的医疗保健服务还较为滞后,已成为制约企业总部引进的瓶颈,必须尽快着力解决。

虽然这一两年里厦门改扩建了几家医院,也在引进几家外资、合资医院,但必须在管理机制和服务品质上提升水平。

(4)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通讯成本在企业总部的运营成本中是很重要一块,厦门虽然信息化程度较高,但是通讯成本一直高居不下,网络的费用、通讯的费用都较其它兄弟城市高。

通讯是垄断性行业,属条条管理,建议市政府出面协调,力争降低费用。

另外,厦门的网络速度太慢,制约了一些产业的发展和总部的引进,急需想法扭转这一局面。

7、加强与福州、泉州等省内中心城市的合作,变水平的恶性竞争为垂直的友好合作。

福建省确定三个中心城市,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与其互相之间恶性竞争,还不如加强合作,联合出击,获取双赢。

广州和深圳,就是我们的最好成绩借鉴:

广州第三产业发展很好,但工业和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深圳则刚好相反,工业发展迅速,技术创新方面高于广州,但第三产业较差,两者优势互补,利用服务好、成本低、技术密集的优势,共同引进总部,目前,已有宝洁、安利、沃尔玛、家乐福、益利多等地区总部和采购中心设在广州和深圳。

我们认为,厦门、福州、泉州三个中心城市的产业,各有特色,各有发展重点,在发展总部方面,可以针对各自的优势,发展相应的总部,如泉州,制造业发达,民营企业多有实力,部分企业的总部已经出走福建,到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厦门和泉州两地政府应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如何将企业总部留在福建。

目前,厦门的口岸条件较好,人力资源、通讯、服务业等在省内属于比较好,泉州的商业氛围浓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一些企业如果将总部留在泉州,固然很好,如果离开泉州,则应鼓励到厦门。

建议厦门积极研究政策,与周边城市建立合理的税收分成机制。

对泉州企业的总部设在厦门的,采取特别的政策,如在所得税汇算方面,充分考虑泉州的利益。

厦门与福州也是一样,福州是省会城市,政治资源较为丰富,两个兄弟城市没有必要互相拆台,恶性竞争。

除此之外,还需深入研究一些问题,如所得税汇算。

基于税收方面考虑,上海市绝对不允许外地企业在上海设分公司和分所,连著名的沃尔玛也不例外(厦门国际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属于金融机构,不在此列)。

厦门今后引进企业,尤其是服务行业企业,也应注意此类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