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0598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

2.人均资源量少

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

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

5.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

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

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

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

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

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

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

1、悲观派

(1)代表:

新马尔萨斯主义者

(2)代表作:

《增长的极限》

(3)观点:

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2、乐观派

(1)代表:

丰饶论者

(2)代表作:

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

(3)观点:

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

⏹一、美国

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

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

⏹二、日本

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

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

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

⏹三、马来西亚

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

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

⏹四、沙特阿拉伯

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

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

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

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六、我国资源战略

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

4、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

5、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

第二章

人口过剩是当代自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

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

人口数量过剩:

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人口消费过剩:

是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

主要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中可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二、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描述——农业社会-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

⏹世界古国:

有关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等方面的记录,也产生了一些有关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朴素而深邃的思想。

本阶段后期的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地理学家及博物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对这方面进行了记载和总结。

⏹我国: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加以文字记载方面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

其中《山海经》是迄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矿物的记述。

关于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在我国可以说最为丰富,历史也最长。

自然资源学的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关注焦点大多集中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极限和质量的退化上,自然资源的基本问题倾向于限定在自然概念内。

⏹第二阶段的标志是,重新定义资源问题的核心,并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自然资源稀缺和环境变化转向与资源利用有关的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策方面的考察。

⏹第三阶段主要关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个问题的核心仍然是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施加的限制。

⏹自然资源学的理论体系也构建出了较独立、完整的框架。

⏹——我国资源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自然资源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

自然界:

造山运动、地壳运动(地球内部作用)

太阳辐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创造了适合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环境,影响着地球上的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地球表层外营力作用)

人类活动:

1、积极作用:

对资源开发从“掠夺式”向“耗竭式”转向永续利用与持续发展的方式,达到结构优化、功能增强、系统和谐。

2、消极作用:

如果利用资源不当,就会对资源系统、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化带来一定危害,甚至造成结构紊乱、功能衰退、系统死亡。

需求理论

⏹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

⏹第二,安全的需要;

⏹第三,社会的需要;

⏹第四,尊重感的需要;

⏹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的优势地位与能动作用

1、人口数量:

占绝对优势

2、人类的适应能力:

生理上、文化上的适应能力

3、人类的意识和智力:

反射性意识、主观能动性

4、现代人类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

解决食物短缺、控制疾病等。

人在不同资源利用类型中的控制作用:

(1)某些天然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

干扰最少

——控制已超载的动物种群数量;保护濒临灭绝物种;

(2)水资源

——一旦被储存,其利用就完全受人类控制

(3)畜牧业和林业:

控制程度逐渐加强

(4)农业:

受人类控制的程度很高

(5)城市生态系统:

受人类控制的程度最高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获食模式对资源的适应

(一)五种获食模式

狩猎-采集

粗耕农业

畜牧业

精耕农业

工业化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概念

1、定义:

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或可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来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恒定性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稀缺性:

数量上不足;

未来人均资源消耗水平将会提高;

大部分为不可更新资源;

空间分布上不平衡

绝对稀缺:

总需求>总供给

相对稀缺:

总供给能满足总需求,但分布不均造成的局部稀缺

2、整体性

●自然资源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的;

●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地域性

●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工艺条件具地域性

4、多用性

5、动态性

●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演变

●不可更新资源不断被消耗、被勘探;可更新资源有日、季节、多年变化

●构成“人类-资源生态系统”在不断运动和变化

●增值性;报酬递减化

6、社会性:

附加的人类劳动

全球性资源稀缺本质

矿产资源:

探明量大于消费量

流动性资源:

目前没有极限

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本质

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2、地缘政治造成的资源稀缺3、贫困造成的资源稀缺4、环境退化造成的资源稀缺

第四章

资源基础(resourcebase)定义:

估算某些特殊的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的元素丰度或者说克拉克值(即化学元素在单位地壳中的平均含量,g/t)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自然耗竭:

已达到资源基础的最终自然极限

经济耗竭:

因为开采成本增加到超过那部分资源之价值的程度

探明储量:

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定义:

也是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hypotheticalresources)定义:

远景资源是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在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发现。

理论资源(speculativeresources)定义:

是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ultimatelyrecoverableresources)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理论资源=最终可采资源。

最大资源潜力(maximumresourcepotential)定义:

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定义:

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absorptivecapacity)定义:

或同化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carryingcapacity)定义:

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生存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限承载能力

第五章

采矿活动的环境影响:

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

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1)主要是引起土壤侵蚀(冲刷、片流、细流、冲沟侵蚀)土壤侵蚀的危害:

土地退化乃至荒漠化占据水库库容;填充湖泊、池塘,堵塞水道;沉积在具生长力土壤上;破坏水生群落;产生的混浊物减损了水的再生性,并且降低了可见度供消费的水质降低;提高了水处理成本,破坏了水分配系统;携带其他污染物,如杀虫剂、除草剂、重金属等;充当了细菌与病毒的载体。

2)造成土壤污染、土壤酸化等

矿山废弃地的主要恢复技术

覆盖土壤:

但覆盖土壤的费用很高,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恢复的程度取决于投入的费用,在经济条件较好、生态环保意识较强的矿山较容易使用。

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添加营养物质

去除有害物质:

先锋植物必须是重金属忍耐种并施加肥料。

添加物种:

最先添加的物种往往是按照草本-灌木-木本植物的顺序进行的,其中豆科植物的添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土壤侵蚀(风蚀和水蚀):

指在风或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整个过程。

土地荒漠化:

指由于植被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在干旱气候区强风作用下就地起沙的现象,是指由固定沙丘变成半固定沙丘再变成流动沙丘的现象。

次生盐渍化: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技术(不正确的灌溉)措施而发生的盐渍化。

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过量引用地表水导致河、湖干枯

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源枯竭

湖泊和泄洪区的消失

矿山排水损耗地下水资源

不当的水利工程对区域水平衡的干扰

人类活动对生物资源的干扰的主要表现

砍伐森林

物种灭绝

●生态占用的概念:

亦称生态足迹,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最早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nRees于1992年提出。

(生态需求)

●能值分析:

把环境系统内的各种关键自然资源换算成标准太阳能当量形式的能值,这些能值为经济系统使用时则按其能效换算成有用能形式的能值。

(生态系统的国民能值剩余;经济系统的国民能值剩余;经济系统的熵度

●生态占用的度量

一类是直接的、依赖生态系统的供给功能。

如农业地。

二类是间接的,依赖生态系统的其他服务功能。

如能源消耗。

●全球基准

扣除其他生物生存所需地域面积后的世界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是各类地域人均值的总和(1.6公顷)。

●生态占用核算

第一种是综合法;第二种是成分法

步骤:

(1)核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人均年消费量;

(2)核算为了生产各种消费项目人均占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3)核算生态占用(等价因子)

(4)核算生态容量。

(生产力系数)

(5)核算生态盈余或赤字

1、优点:

(1)形象的概念、丰富的内涵和新颖的思想;

(2)可测度性和全球可比性

(3)可为决策提供支持

(4)方法易于掌握。

2、缺陷

(1)生态偏激

(2)对生态系统功能认识全面

(3)生态生产性土地概念模糊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稀缺的生产要素

(1)人力资源即劳动

(2)土地即自然资源

(3)资本

自由财货(freegoods):

有少数财货在零点价格上的供给仍大于需求,这些财货就称作自由财货。

经济财货(economicgoods):

大部分商品和劳务是利用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以满足某种需要的,相对于零点价格上的需求而言其数量有限,因此这些商品和劳务需要有一个正值的价格,这类财货就称为经济财货,

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学观

(1)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

当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这时造成的稀缺就是绝对稀缺。

(2)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

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需求,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稀缺,这称为相对稀缺。

(3)资源危机:

无论是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都会造成该种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和供应的短缺。

4)自然资源的自然耗竭:

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越了资源基础的最终自然极限,就发生自然资源的自然耗竭。

(5)自然资源的经济耗竭:

在自然耗竭远未出现时,由于高质量的自然资源逐渐先被开采,余下较低质量的自然资源,其开采成本必然上升,当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超过其价值的时候,就发生了经济耗竭。

传统经济制度。

在传统经济制度中,人们按照习惯和传统来回答和解决那些基本决策问题;都是以部落过去的惯例为依据的。

内部成本的定义:

由某一经济财货所包含并计入市场价格的直接费用,称为内部成本。

外部成本的定义:

生产和使用某种经济财货又没有包括在该财货的市场价格中的有害社会后果。

资源管理的经济、政策手段

①使有害活动非法

②惩罚有害活动

③使用权商品化

④奖励有益活动

供给:

供给是卖者在某一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产品、资源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

是买者在某一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产品、资源或劳务的数量。

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因素:

(1)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量。

(3)其他用途的竞争。

(4)科学技术的发展。

(5)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精耕边际)。

(6)交通条件的改善。

(7)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

除了价格外,影响自然资源有效需求的因素还有:

(1)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2)自然资源的需要。

(3)需要者的支付能力。

(4)自然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价。

(5)自然资源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比价。

(6)自然资源利用集约度。

价格在自然资源平衡供需矛盾中的作用,与一般商品的情形有所不同,表现在:

1、一般商品的供需矛盾可以通过扩大供给和约束需求两条途径来解决;而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常常只有通过约束需求一条途径来解决;价格越高,越能控制需求、平衡供需矛盾。

2、一般商品生产成本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的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

3、一般商品的价格较易于确定,也有客观标准可依;但自然资源价格的确定是非常复杂的事情,还免不了带有一定的主观推断成分。

4、一般财物都有折旧的情形,故其将来的价值总是低于现值。

但自然资源不会折旧反会增值

5、一般商品都有统一的市场价格,也可通过价格来竞争市场。

而有些自然资源如土地因其位置固定,功能又不可替代,其价格在当地具有垄断性而无竞争性,而垄断性地价可以更严格地控制需求。

缓解自然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

(1)控制资源的自然需要。

降低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2)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

(3)发展其他产业,尤其是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4)开发处女地。

(5)理顺资源产品价格。

(6)强化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控制

第七章

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

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

一项重要的国家岁入化为乌有。

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导致自然资源财富枯竭。

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自然资源价值构成:

天然、劳动、稀缺价值

生态服务价值定义:

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资源产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由此带来的价值称为生态服务价值。

自然资源价格计算:

1、地租资本化

2、劳动价值资本化

3、稀缺价值对价格的影响

自然资源产业:

资源产业就是通过社会投入进行勘测、调查、管理、保护、恢复、再生、更新、增殖和积累自然资源的生产事业。

它是原料产业的前身;我们称之为零次产业或前一次产业。

自然资源产业提出的原因

1、自然资源的价值应该实现,而且应由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来收获,使其延续。

2、自然资源日益紧缺。

自然资源自然再生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而必须强化其社会再生产。

3、资源产业的提出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深化的必然结果。

环境产业包括环保产业、资源产业,还包括节能产业,与环境有关的新材料产业,以及环境技术、信息、教育、服务和管理产业等。

中国土地资源态势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2、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综合利用

3、山地多、平地少,难以利用和质量低劣的土地比重较大

4、土地利用结构中农用地比重偏小,牧业用地面积较大,后备耕地资源缺乏

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显著

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

美国、欧盟

世界主要的粮食进口国

日本:

韩国:

前苏联

土地资源与粮食对策

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继续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3、提高单产是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方向

4、改善食物结构,利用多种途径满足人民的食物要求

5、适当进口粮食,以补国内数量和品种不足

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

1、“转型型”经济转型(德国的鲁尔区)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参与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2)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基础设施。

(3)吸引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4)因地制宜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同时积极创造就业。

(5)筑起社会保障大堤。

2、“复兴型”经济转型(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基地)

首先,得益于市政当局和工商界开始了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

其次,执行强有力的减少煤烟法令。

第三,地方发展会议还提出了一份内城建房与复兴计划,被人们称作美国在解决贫民窟住房问题方面规划得最周密和最全面的方案。

第四,强调领导者所必需具有的高尚道德品质,主张“稳步走”的行政管理,而不是轻举妄动。

3、“告别型”经济转型(洛林)

第一,彻底关闭了煤矿、铁矿、炼钢厂和纺织厂等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

第二,洛林还把煤炭产业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并列入整个地区规划。

第三,创建企业创业园,扶持下岗职工

创办小企业。

第四,洛林把培训职工、提高技能作为

重新就业的重要途径。

1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作用:

1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干预a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

人口数量(J型增长)人类的适应能力(生理、文化上)意识和智力(人类是唯一具有反射性意识能力物种、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有意识的计划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物种、唯一靠教育传统本领和知识物种)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最重要,最重要靠物质能量联系)b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干预(能量形式多种多样,首要是人力本身,当代主导能源是矿物燃料,人对自然资源态度主要被眼前经济利益所左右)c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干预(最明显表现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显著改变大气圈组成并导致全球变暖)d对生态系统干扰(外来物种作为竞争者被人为除掉,人类活动总趋势是减少生物多样性)2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a人在不同资源利用类型中的调控(天然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代表受人类干扰最少状态;水资源汇聚、畜牧业林业受人控制增加;农业受控制程度很高;城市最高)b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安全:

受生态系统供给调节功能影响、获取维持高质量生活所需物质:

同上、健康:

同上、社会关系:

文化服务变化功能影响、自由权与选择权:

基于人类福利其他成分存在基础上,与三种功能都有关)2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

1人口压力(资源环境我问题根本成因,呼吁人口零增长”)2技术变化(通常认为现代工业化技术比传统技术更具有破坏污染性,但传统也会引起资源耗竭污染)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无限性与本质上是封闭的有极限的自然系统不协调;政治家经济学家都被短期经济增长所吸引,趋向于根据目前偏好和收入水平来衡量物质产出的最大净现值;采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福利的度量,歪曲了人类福利本质)4市场制度缺陷(其外部性(外部成本和效益)是研究问题的核心,指个人决策时所有未被个人考虑的经济或社会活动的无补偿副作用)5伦理观念(在“先进”文化中占优势的宗教和政治哲学,把人类想象成与自然分离且高于自然的;人类天生目光短浅,根深蒂固偏向于已知当前,不顾不确定未来)6自然环境公共性质(国际公共财产安全;国内资源、矿产资源的公共性)7外部性问题(外部效益;交互、转移外部性)8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途径(生态、社会革命派;社会改良派)3可更新资源评价内容:

包括自然特性、经济、环境影响的评价。

如土地资源评价:

1其自然特性评价是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评价土地的生产潜力或适宜性,成为土地潜力评价和适应性评价。

土地潜力指土地利用的潜在能力,其评价主要根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就土地潜在能力做出等级分化。

适宜性评价则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形式(高层类如农林牧业、交通国防旅游等用地,底层如小麦茶叶居住机场等用地)此评价就是判断土地这些不同利用方式是否适宜及适宜程度如何,从而做出等级评定a地形(海拔高度影响土地水热条件、坡度坡长与土壤侵蚀强度有关、坡位坡向等性质的影响)b气象气候(辐射温度降水蒸发风速、雪,风速对蒸发蒸腾有一定影响)c水分状况(排水过度、排水良好、排水中等良好、排水不良、排水差、排水极差)d土壤(其侵蚀强度是土地评价常用指标,与气候地形岩性和母质、植被人类活动等有关。

按营力分水力重力风力侵蚀)e土地覆被(指地表物质组成,是陆地生物圈重要组成部分。

其最主要组成是植被,也包括土壤和陆地表面水体。

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园地、水体道路交通占地等)f区位条件2经济评价:

土地资源利用经济价值与利润;投资与成本3环境影响评价:

狭义只评价自然环境影响,广义还包括社会经济评价,实际是评价项目导致的所有未纳入市场体系的影响后果包括有益和有害方面。

方法:

环境影响识别、估算、比较

1.近年来我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深刻影响:

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以拼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开发强度加大对生态环境造成深刻的影响:

主要有:

1土地退化:

沙漠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盐碱化和潜育化、耕地生产力下降、采矿迹地2环境污染已从城市向农村蔓延3生态功能降低: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呈加剧趋势,水生态失调严重2.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学含义:

1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

当对自然资源的总雪球超过总供给,此时的稀缺就是绝对稀缺,而总需求包括当前和未来的需求,随着资源枯竭,绝对稀缺问题会日益尖锐2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

当自然资源的总共给尚能满足需求,分布不均衡会造成的局部的需缺,这成为相对稀缺。

|无论是绝对稀缺还是相对稀缺,都会造成这种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和供应的短缺。

一般称之为资源危机,目前看来对人类发展构成威胁的是相对稀缺和经济耗竭,这也是自然资源经济学首先关注的

3.可更新资源配置的价格机制优势:

优势一,只有收费才可以不断地向污染者施加压力,迫使其不断改善排放技术。

优势二,收费可以使得厂商能自由的选择成本最小的减污方法。

优势三,价格机制使厂商关注处理废物和降低排放两方面的不同成本,具有灵活性。

优势四,只有他才可以真正实行“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