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191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docx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docx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①自然资源学:

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生成、演化和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的学科。

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

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考察成果及进展野外考察,其目的是摸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组合类型。

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目的性很强,既是根底研究,又是应用科学,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可缺少的根本环节。

③自然资源综合评价:

是指在技术经济根底上,对自然资源从整体上、宏观上论证起开发合理性。

2、问答题

1、试述自然资源学开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形成的特点

①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时期:

积累了一些积累了极为原始的经历,谈不上总结记载

②自然资源研究的萌芽时期:

以记载描述为特色谈不上系统性、科学性

③有关学科的单项自然资源研究时期:

多门学科分别独立地开展了本领域内的自然资源研究

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开展时期:

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并得以迅速开展

2、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

①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综合评价

②编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方案

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④积极开辟新资源

3、自然学的特点

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穿插性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问答题

1、试论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必须是形成和存在及自然界中的自然物质或自然过程及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必须为人类所利用具有社会属性。

故下定义为:

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试论自然资源的特点

形成及分布的不均性:

1、关系的整体性:

2、演化及存在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3、空间构造的层次性:

数量的有限性:

1、使用价值的多用性

2、认识的可变性及虚化性

3、管理保护上的国际性

3、试论自然资源按循环周期长短的分类问题

按照自然资源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循环周期的长短可将自然资源分为两类:

1、一类是循环周期漫长的不可再生资源亦称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各种岩石矿产资源;2、一类是循环周期较短的可再生资源,亦称可更新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气候资源。

4、试论自然资源按构成要素的分类问题

第二章

矿产资源:

是指地壳中在地质成矿作用下所形成,可供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岩石和矿物。

矿产资源评价:

就是依据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对矿产资源的价值作出评定。

储量:

是指勘探技术手段证明的矿床中有用矿产的数量。

表内储量:

在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工业开采利用的储量并被列入地质勘探统计报表。

表外储量:

只是在探求能利用储量的同时附带了解,不须进展专门的勘探工作,也不列入矿产储量表。

品味:

即矿石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

品级:

又称矿石技术品级,是根据矿产的有用组分和有害组分的含量、物理性能、质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用途的要求等对矿石所划分的品种等级。

剥离系数/剥采比:

用平均每采一吨得矿石需要剥离的上覆岩石量来表示。

夹石剔除厚度:

指的是矿体中非工业矿石局部的最大允许厚度,大于此厚度的夹石,必须圈出,不能计入矿体,小于此厚度的夹石,允许作为矿体参加储量计算,但是必须保证矿体或矿段的平均品位不低于边界品位。

2问答题

1、试述矿产资源评价一般程序

1.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评价指标的拟定

3.评价要素和参素确实定

4.评价模型的建立

2、试述矿产资源管理及保护的主要内容

管理:

1、行政管理

2、法制管理

保护:

1、节约矿产资源:

1、提高矿产资源的回收率2、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2、开辟新的矿产资源:

1、降低临界品味2、人工合成矿产品3、寻找代用品4、回收废旧金属5、向海洋要矿

3、试述矿产资源的特点

①在资源系统中的根底性

②来源的局限性

③形成的不可再生性和数量的有限性

④分布的不均衡性

⑤赋存状态的共生性和隐蔽复杂性

4、试述矿产资源按评价内容的分类

5、试述矿产资源按地质工作的阶段的分类

①区域地质调查阶段的矿产资源评价

②矿产地质普查阶段的矿产概略评价

③矿床区详查阶段的矿床初步评价

④矿床勘察阶段的矿床详细评价

⑤矿山开发地质工作阶段的矿床开发评价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光电转换:

就是通过光电器件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输出,目前为止比拟成功的就是利用太阳能电池。

光合生产潜力:

简称光合潜力,又称光能潜力,是指在植物群体构造及其环境因素处于最适状态时,由有光能所决定的的产量潜力。

农业界限温度:

对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或临界意义的温度。

积温学说:

是关于温度及植物发育关系的学说,〔1在其他条件根本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植物的发育起主导作用;2植物开场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3完成某一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积温〕

光温生产潜力:

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因素和作物因素处于最适状态,作物充分利用太阳能所产生的植物质。

光温水生产潜力:

又称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在其它的环境因素和作物因素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实际光温水条件下所能到达的产量上限。

气候资源管理:

即以气候资源本身为管理对象,通过各种管理活动,实现更加合理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并使其得到必要的保护,到达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防止诱发气候灾害的目的。

⑨气候资源:

是可供人类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气候要素,如光照、热量、水分和风能等。

⑩光化转换:

是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期普遍形式。

⒒光能利用率〔光化转换效率〕:

某一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生产的干物质中所含的化学潜能M及同一时期投射到该面积上的有效辐射能Q,或太阳总辐射能Q之比。

试述气候资源特点

1、流动性和有限性

2、分散性和不易储存性

3、周期性和波动性

4、不可替代性和地域差异性

试述并图示平板式太阳能构造

试述太阳能电池特点

1、硅太阳能电池以硅为根本原材料,转换效率高,性能可靠

2、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以砷化镓为根本材料,能量转换率为4%左右,最高可达10%以上。

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通常可达250度

3、硫化镉太阳能电池是以硫化镉单晶或多晶为基体材料的电池,具有重量轻,制造工艺简单、适于自动化连续生产、生产本钱低,但也有性能不稳定、易衰老、转换效率低、生产可形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试述界限温度≥0、10、及其以上持续期的农业意义

1、日平均气温10度是木本植物开场活泼生长及停顿活泼生长的界限温度

2、10度的起止日期及无霜期的起止日期相近,因此≥10度的持续日期可以及无霜期比拟使用,但无霜期只有持续时间的概念,没有温度强度的概念

3、≥10度活动积温及年辐射平衡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大局部地区下式成立:

4、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的蒸发力和同时期降水力之比,能反映当地的湿润状况。

⑤气候资源的作用

1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

2在工业生产中的功能:

3在人类社会其他方面的功能:

生态功能;旅游功能

⑥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①选择好的种植制度

②选育优良品种

③改善2的供给条件。

⑦≥10℃活动积温的意义

①日平均气温10°C是木本植物开场活泼生长及停顿活泼生长的界限温度

②10°C的起止日期及无霜期的起止日期相近,因此≥10°C的持续日数可以及无霜期比拟使用,但无霜期只有持续时间的概念,没有温度强度的概念。

③≥10°C活动积温及年辐射平衡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大局部地区下式近似成立:

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的蒸发力和同时期降水量之比,能反映当地的湿润状况

⑧积温的用途

①鉴定地区热量资源多寡的指标之一

②引种和品种推广的依据之一

③负温是低温灾害的鉴定指标

④预报物候期、收获期、病虫害发生期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水资源:

是指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所利用的动态水体,他可以为人类提供一定数量的水量,水能或水域。

地下水资源:

是指赋存于地壳表层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地下水量,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局部。

水资源供需分析: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为国民经济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有关水资源方面的根底资料,必须预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水量,并作出供需分析。

水资源规划:

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工作的依据和重要组成局部,它是现在或将来区域开展至不同阶段,为保证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到达预定目标的决策和长远方案。

⑤水资源评价:

是指满足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以水量计算为根底,确定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或可开发量

⑥净灌溉定额:

单位面积的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所需要的灌溉水量称为净灌溉定额。

⑦毛灌溉定额:

考虑灌溉无效水分损失量既考虑灌水效率的灌溉定额。

⑧水资源供需分析:

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段内,对某一开展水平年和某一保证率的各部门供水量和需水量进展平衡关系的分析。

⑨水资源管理:

是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视和调度,其目的在于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保护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在满足社会各部门用水对水量和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试论水资源概念

水资源应满足一下几项要求:

1、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为人类所利用

2、能够满足用水的水质要求

3、补给条件好,水量可以得到不断的更新

故概念:

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满足一定的水质要求的动态水体,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一定数量的水量,水能或水域。

试述水资源规划的作用

1、是区域开发整治规划的主要组成内容组成局部

2、是制定水利建立方案的主要依据

3、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兴利除害的纲领

4、是流于或区域内进展各种水事活动的依据

5、是主要水利资源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提前

试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内容

管理:

1、规定水资源的所有权、开发权和使用权

2、制定水资源政策

3、制定水长期供求方案

4、水量分配及调度

5、水质控制及保护

6、防汛及抗洪

7、水情预报

保护:

1、水源地保护:

2、水体污染治理

3、节约用水

④水资源的特点

1、蕴藏量的循环更新性

2、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3、数量的有限性

4、利用的广泛性和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5、经济上的二重性

⑤需水量预测产量法的概念、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1、产量法:

就是通过各种工业产品年生产总量和单位产量需水指标推求工业生产需水量的方法。

2、评价:

优点⑴简便易行⑵资料容易获得缺点⑴未考虑因工艺改革而形成的单位产量需水指标的未来变化⑵未考虑未来工业构造变化

3、范围:

新建城市和工矿区

⑥需水量预测产值法的概念、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1、产值法:

是通过综合的或分行业的工业生产总值和单位产值需水指标来推算工业生产需水量。

2、评价:

优点⑴⑵缺点⑴⑵

3、范围:

老城市

⑦水资源规划编制的程序

1、问题识别

2、方案拟定

3、影响评价

4、方案论证

第五章土地资源

一、名词解释

①土地:

是指地球陆地表层有多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自然物质能量实体系统。

②土地资源:

应当指的是目前和可预见的未来对人类社会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③土地自然分类:

就是把土地作为一种自然综合体进展分类,也可以说是按土地自然单元的自然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差异程度进展类型划分。

④土地适宜性:

主要是指某种土地适应于某种利用所表现出的性能。

⑤土地适宜性分类:

就是根据各种土地的适宜性能,对土地自然类型单元进一步归类。

⑥土地利用分类:

是研究土地合理利用问题的一项根底工作。

P129

⑦土地资源评价:

就是把土地视为一种综合性资源,对不同类型土地的质量相对优劣的差异性进展评定和估价。

⑧土地生产潜力:

指土地潜在的生产能力,简称土地潜力,是指在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和一定的土地管理条件下,土地所能到达的生产能力上限。

⑨土地适宜性评价:

主要是根据特定的土地利用目的的分析评价土地是否适宜及适宜的程度,从而确定土地的相对优劣的等级差异。

⑩土地经济评价:

是在实现土地利用中,通过人们的劳动和物质投入的消耗及土地提供的产品或其它效益的比照,来评价土地质量的优劣。

11、土地资源规划:

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开展目标,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协调分配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妥善安排各项建立工程用地而提出的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是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开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以及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设计条件,从宏观上协调各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构造和布局的战略性设计方案。

13、土地管理:

是指国家主管部门为了合理组织及监视土地利用,调整土地关系,不断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而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进展的方案、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14、地籍:

是指记载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根本状况的簿册。

15、地籍管理:

是指国家为了取得地籍信息和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16、土地分等定级:

是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进展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17、土地登记:

指国家依据法律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进展登记注册及发证的一种制度。

18、土地统计:

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数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进展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和分析的一种制度。

19、地籍档案:

是指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经过立卷归档集中保管的各种地籍资料。

20、地籍档案管理:

就是以地籍档案为对象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地籍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鉴定、统计、保管、利用和编研等。

21、建立用地:

是指以工程营建等物质建立为目的所使用的土地,是城镇、村庄、工矿、交通、军事、水利和市政根底设施等各项用地的总称。

22、建立用地管理:

国家为调整建立用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建立用地利用,而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和工程技术等综合性措施,对建立用地进展的管理。

23、土地利用管理:

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所进展的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24、土地资源保护:

从狭义上讲是指对那些质量已经退化或受到污染的土地资源进展防治和保护,使其生态系统不再遭受到新的破坏;从广义上讲是指为使所有的土地资源的系统功能得以保持和维护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25、土地资源治理:

主要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对土地资源本身存在的不利生产的因素以及开发利用不合理或以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不能再有效利用的土地进展改造、改进和综合性治理。

二、问答题

1、土地概念的演进

①原始社会:

普天下的大地

②古代:

地表能够“滋生万物〞、生长植物、种植农作物、为人类所利用的有土之地。

③农业开展:

是富有地域特征的综合性概念或富有地域性的综合体概念。

④70年代以来:

是由多种自然要素按照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并且具有一定的构造和整体功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具体的物质能量系统。

2、土地资源的资源性功能p124

①承载性功能

②养育性功能

③蕴储性功能

④欣赏性功能

3、土地资源的特性

①地域差异性

②位置固定性

③面积有限性

④潜力持久性

4、土地分类体系

①根底性土地分类体系:

主要是指土地自然分类体系,亦即通常笼统所说的土地分类体系。

②根底应用性土地分类体系:

特点是既反映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反映土地的社会属性。

③应用性土地分类体系:

分别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的角度,或从土地改进角度出发,选取一定的分类指标,对一定地域内的土地进展类型划分。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①任务:

⑴合理布局农林牧渔等各业和各经济部门的生产用地和建立用地,建立重点保护区和生产基地

⑵在统筹兼顾及综合平衡根底上,为城乡各项建立提供必要的用地面积和开展区域,使地区各项生产及建立事业协调开展

②内容:

⑴研究区域土地资源,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土地利用方向

⑵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区的土地质量构造和利用方向,建立土地利用保护区

⑶按照保护区性质,确定土地利用的构造和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及数量

⑷城乡居民体系以及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网络和土地保护及骨干工程的布局等。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①准备阶段

②调查研究分析阶段

③编程规划方案阶段

④规划审批阶段

⑤规划公布及实施阶段

7、土地资源保护和土地综合治理的主要对象和措施

土地资源保护:

①主要对象:

⑴耕地

⑵草原草地

⑶城乡的局部生产生活用地

②措施:

⑴农用耕地资源的保护

⑵草原草地资源的保护

⑶城乡土地污染的综合防治

土地综合治理:

①主要对象:

⑴水土流失土地

⑵干旱风沙地

⑶盐碱地

⑷沼泽地

⑸采矿迹地

②措施:

⑴水土流失土地的综合治理

⑵干旱风沙地的综合治理

⑶盐碱化土地的综合治理

⑷沼泽化土地的的综合治理

⑸采矿区复垦土地的的综合治理

第六章生物资源

一、名词解释

①生物资源:

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物群落。

②立木:

树木伐倒后,砍去枝桠生长着的树木

③伐倒木:

树木伐倒后,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

④原木:

将伐倒木锯成不同的木段

⑤胸径:

通用的标准位置是干基以上1.3米,因为它相当于一般人的胸部高度。

故而称为胸高断面,这个断面上的直径称为胸高直径。

⑥林分:

内部构造特征一样并及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有林地。

⑦林分蓄积量:

一定面积上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即为林分蓄积量。

⑧标准地法:

就是在林分内部选取一定面积作为样本,以样本调查结果为标准进而推算整个林分的方法。

⑨标准地:

被选定并进展调查的这一局部有代表性的面积

⑩平均标准木:

就是胸径、树高及形数及森林分子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及形数一样或极为近似的树干。

11、平均标准木法:

根据平均标准木计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12、自然保护区:

就是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水体划分出来,进展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问答题

1、生物资源的作用

①动植物为我们提供生活的食物来源

②动植物是许多药物的来源

③动植物资源中含有大量的工业原料、装饰品等,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之用,成为某些地区的重要的收入来源。

④野生动物是娱乐旅游事业中的主要资源,

⑤生物资源中一局部珍贵的动植物,还为增加

优良新品种提供了遗传基因。

2、生物资源的特点

①再生性

②脆弱性

③系统性

④空间构造性

⑤地域性

⑥周期性

⑦有限性

⑧环境性

3、标准地选取的原那么

①标准地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②标准地必须设在树种组成、地位级、林型具有代表性的林分内

③标准地必须设在同一个林分内

④标准地不能跨越调查线、道路、小河,设置地点需离开林缘、调查线、道路10-20米左右以免光照或人为活动的影响而引起林分状况的局部变化

⑤如果在混交林内设置时,标准地内混交树种要分布均匀

⑥除特定目的外,疏密不宜过小,要设在未经人为破坏的地方

4、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

①自然保护区能够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②自然保护区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存储库。

③自然保护区是进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④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群众普及自然界知识和宣传自然保护的重要场所。

⑤自然保护区可划出一定的地狱开展旅游活动。

⑥自然保护区有助于改善环境,保持地区生态平衡。

5、选择自然保护区的标准

①不同的自然地带或大的地理地域中,天然生态系统类型保存的较好的地区,首先应考虑选为自然保护区;有些地区天然生态系统已遭破坏,但其产生类型通过保护仍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区域,也应选为保护区。

②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或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他珍稀濒危动物的主要栖息繁殖地区。

③国家一二类保护植物或有特殊保护价值的珍稀濒危植物的原生地域集中成片分布的地区。

④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天然和文化景观、洞穴、自然风景、革命圣地、岛屿、湿地、水域、海岸和海洋等。

⑤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和遗产地,历史和考古文化区域,冰川遗迹、火山口、殆石区等自然历史遗产地。

⑥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特殊意义需加以保护的区域。

⑦在利用及保护方面具有传统的成功经历的典型地区,这些地区往往不仅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或欣赏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6、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划分

①核心区:

是保护区的核心,是最重要的地段,主要是各种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

②缓冲区:

一般位于核心区周围,可以包括一局部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和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发的地段。

③试验区:

缓冲区周围最好还要划出相当面积的保护区,可包括荒山荒地在内,最好也能包括局部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用作开展本地特有的生物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