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复习专练 文学常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9871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复习专练 文学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二复习专练 文学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二复习专练 文学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二复习专练 文学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二复习专练 文学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复习专练 文学常识.docx

《初二复习专练 文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复习专练 文学常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复习专练 文学常识.docx

初二复习专练文学常识

初二复习专练文学常识

一、考查内容

1、识记中外著名作家的生活年代、字号、国别。

如: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2、了解文学体裁和文体知识,熟记名言警句。

如: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则是纪传体断代史。

3、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事件及典型细节。

如:

《托尔斯泰》一文中作者通过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展示了他灵魂的高贵不凡。

4、分析归纳人物形象。

如: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刻画了一个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真将军”的周亚夫形象。

5、对课文主题、人物写作特点鉴赏。

如:

《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通过朴素简朴的语言回忆了母亲辛勤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二、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

1、新闻,也叫消息,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新闻六要素包括: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新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及时反映重要事件。

2、《消息二则》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代表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文集》。

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写的一篇新闻,记述了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193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该文章讲述了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文章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精简,感情色彩鲜明。

5、《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被誉为“炸药大王”。

本文聚焦人类文化历史上的重要条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典范的消息。

本文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将新闻背景的介绍放在最后,这则消息事实准确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6、《“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选自《光明日报》,本篇与前两篇新闻有所不同,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来表现“如何”为主,这种写法叫做新闻特写,文章用特写的方法,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逐一描写,极具镜头感。

7、《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选自《人民海军日报》,本篇为通讯报道,主要任务是“讲述新闻故事”,其显著特点表现为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这篇通讯记录的是52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向我们展现了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流露了笔者的国家情怀。

第二单元

1、《藤野先生》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狂人日记》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唯一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藤野先生》则讲述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习时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深切怀念。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藤野先生》的叙事线索:

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之情。

2、《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是朱德早期创作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朴素简朴的语言回忆了母亲辛勤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3、《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

其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是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传记作家之一。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本文选自《托尔斯泰》(《三作家》),作者通过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展示了他灵魂的高贵不凡,作者通过比喻与夸张修辞手法以及先抑后扬写作手法的运用使托尔斯泰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寓意更加深刻。

4、《美丽的颜色》作者艾芙·居里——居里夫人的次女。

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先后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本文选自《居里夫人传》,属于传记体裁文章,详细记述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崇高品质。

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附录了居里夫人的工作年表。

全文文字生动流畅,情深意厚,被翻译成20余种文字。

第三单元

1、《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郦道元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校正》,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先写概貌,再做分述,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借助想象和联想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2、《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人。

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

著有《陶隐居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课文是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属性中的一部分,作者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常伴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豪不雕琢。

3、《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四川省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仅用80余字,就创造了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文章篇幅短小,却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体,环环相扣,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的感情都包含在其中。

4、《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吴均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吴均的书札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有骨气”,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诗歌亦清新流丽,为时人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这是一篇骈体文,全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

以简洁而传神的文笔,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的结合起来,为我们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通过诗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野望》作者王绩,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绩性简傲,曾三仕三隐,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有《王无功文集》。

《野望》选自《王绩诗注》,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6、《黄鹤楼》作者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豪放。

有《崔颢诗集》。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人因景生情,由吊古到怀乡,先感慨而后生愁绪;景象前后三变,先是神异渺茫,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严羽《沧浪诗话》评: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7、《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乃千古名句。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8、《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9、《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以外,还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居易集》,这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是诗人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的。

全诗紧扣“早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除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外,诗人寓情于景,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喜悦的感情。

10、《庭中有奇树》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庭中有奇树》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诗人采用比兴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人物的孤独与痛苦内心世界。

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及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11、《龟虽寿》作者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龟虽寿》选自《曹操集》,为东汉时期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诗人借此诗告诉我们: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

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

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12、《赠从弟》(其二)作者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宁阳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他最著名的赋作有《鲁都赋》、《黎山阳赋》、《遂志赋》、《瓜赋》、《大署赋》、《清虑赋》等。

他的赋文风格独特,“积极于宣时,校阅于世,进御之赋千有余首”《文心雕龙·注释》。

建安二十二年,刘桢去世。

他的著述包括《毛诗义词》十卷,文集四卷。

后人集有《刘公干集》传世。

《赠从弟》(其二)选自《建安七子集》,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建安七子:

是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3、《梁甫行》作者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梁甫行》选自《曹植校集注》,全诗虽只有四十个字,却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中“草野”、“禽兽”“柴门”、“狐兔”等景物,均来自现实生活,描写生动、特色鲜明,诗人想表达边海贫民生活之苦,却不言其怎样艰苦,初看好似有些夸张失真,细想又觉确实可信。

因生活所迫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蓬头垢面的边海人民,用“禽兽”来比喻,十分生动贴切,既有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又含对社会动乱的悲观失望之情。

诗歌的语言十分朴实、自然,毫无雕琢造作之感,足见诗人运笔之妙,才情之高。

第四单元

1、《背影》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扬州人。

“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政治态度明显倾向进步。

晚年积极参加反帝民主运动。

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不论写景抒情,均能通过细密观察或深入体味,委婉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

主要作品有《毁灭》、《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是作家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抒情性写人记事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火车站分别的事,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

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2、《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

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班。

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白杨礼赞》选自《茅盾全集》,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作者以白杨树象征"真人真地",立意奇妙,在画面上的形象和气势,既明朗而又委婉。

为了突出白杨树,作者在环境描写上颇有讲究,衬托了白杨树的壮丽、挺拔的气质和形象。

文章布局整饬而又层层深化,围绕讴歌白杨树,从外形到内核各个层面深入抒发,同时,开头、结尾相互呼应,强化了主题。

3、《永久的生命》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

《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

主要著作有:

《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

《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哲理散文,在写法上,作者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4、《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罗素,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这篇自传真实地展示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文章短小精练,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文章又饱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他对人类的拳拳关爱之情,尤其令人感动。

本文不仅结构清晰(“总—分—总“的结构),写作上采用直接说里方式,直抒胸臆,简洁明了;另外,行文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富有表现力。

5、《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代表作:

短篇小说《受戒》,小说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全集》,本文是一篇怀旧散文,不只是叙旧事,还述旧情。

文章通过描写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以及昆明的风土人情,围绕“雨”的话题,写昆明的雨、雨季中的景物、雨季中人的活动,来表达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作者通过写景状物含蓄、深沉地表达了深情。

第五单元

1、《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中国石拱桥》选自《桥梁史话》,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

文章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作者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行文灵活,于简朴的说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处处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

2、《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江苏苏州人。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话,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苏州园林是中华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园林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本文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并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3、《蝉》作者法布尔,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

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蝉》选自《昆虫的故事》(《昆虫记》),本文为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把“蝉的洞穴”与“蝉的卵”写得生动活泼,通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来表达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4、《梦回繁华》作者毛宁,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等。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梦回繁华》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

《清明上河图》即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繁华而热闹的市井景象,有描绘了汴梁近郊清明时节优美的自然风光。

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紧扣画作描绘的显示内容,突出“梦回繁华”这一主题,大量使用四字短语,使语言典雅而又富有文化意蕴。

第六单元

1、《孟子》二章选自《孟子译注》。

孟子,名轲,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写完成。

《富贵不能淫》探讨了“何谓大丈夫”的问题。

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篇见于《孟子·告子下》,是一篇思想健康、结构严谨、篇幅简短而语言精炼的说明文,讲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文章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来归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一结论,而后又从正反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