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4923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文言文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文言文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文言文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文言文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文言文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文言文讲解.docx

《八年级文言文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文言文讲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文言文讲解.docx

八年级文言文讲解

(四)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八(上)

一、重要实词与句子

  从小丘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huáng,成林的竹子),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之。

伐竹取道,下(名词作状语,向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清澈)。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chí,水中高地),为屿(yǔ,小岛),为嵁(kān,不平的岩石),为岩。

青树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参差(cēncī,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荡)。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约数)头,皆若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游无所依。

日光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彻,影布(映)石上,佁然(yǐ,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chù,忽然)远逝,往来翕忽(xī,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而望,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折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行,明灭(或隐或现)可见。

其(指示代词,那)岸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差(cī)互,不可(能)知其(它的,溪水的)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楚)神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骨,悄怆(qiǎochuàng,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怆,悲伤)幽邃(suì,深)。

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就)记之(代小石潭周围的景物)而去(离开)。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随从)而从(跟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山冈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石潭边上,四下里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旁的其他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不能呆得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

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二、知识归类

1.文化常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革新失败被贬。

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唐代另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2、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修饰)

③以(因为)其境过清

其: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指示代词,那)②不可知其源(它的,溪水的)

3、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影布(于)石上;②坐(于)潭上

(2)倒装句:

①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介词宾语前置,表强调);②卷石底以出(石底卷以出,主谓倒置,表强调)

4、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如鸣佩环,心乐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③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向下。

④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⑤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名词作状语,向下。

⑥潭西南而望: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

⑦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⑧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⑨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楚,使……寒冷。

三、内容赏析

本文以游览的先后次序,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被贬官后悲凉凄怆的心境。

第一段,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

抓住石潭形状的特点进行描绘,着重写了石。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写近处所见。

第三段写小石潭水的来源:

写远望之景。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在被贬官后悲凉凄怆的心境。

最后一段记下同游者的姓名。

四、《小石潭记》中考原题

(一)(2010年海南)阅读短文《小石潭记》,完成18~21题(12分)

18.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篁竹(huáng)B.水尤清冽(liè)C.往来翕忽(hé)D.犬牙差互(cī)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如鸣佩环()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以其境过清()(4)隶而从者()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全石以为底。

译文:

(2)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2l.文中第②段借助潭中鱼写出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2分)

答:

(二)(2010年莆田)阅读《小石潭记》,完成5-8题。

(18分)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3分)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1)如鸣珮环,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

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的特点。

(4分)

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5分)

(三)、(2010年大连)古诗文阅读(16分)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

(2)潭中鱼可百许头(3)怡然不动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选文第二段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的“”相照应。

(1分)

(四)(2010年锦州)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l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

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②琅玕(lánggān):

像珠子的美石。

③潆回:

水流回旋。

④委:

聚集。

⑤荠(jì):

荠菜。

⑥舁(yú)夫:

轿夫。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1)水尤清冽冽:

(2)佁然不动佁:

(3)西折纤秀长曲西:

(4)尽溪,平坦如荠尽:

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l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

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

(2分)

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

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2分)

 

(五)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八(上)

一、重要实词与句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门),欣然起行。

念(考虑,想到)无与乐者,遂(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qǐn,卧,睡),相与(共同,一起)步(徒步徐行,散步)于中庭(庭院)。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交叉错杂),盖(原来是)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bǎi)?

但(只是)少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如吾两人耳(罢了)。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光洒满院落,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地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二、知识归类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人,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任团练副使,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三、内容赏析

1、第一部分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记叙)

第二部分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描写)

第三部分惋惜无人赏月。

(议论抒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3、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派遣的特殊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四、《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原题

(一)(2010年上海)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第9一l1题(8分)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lO.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二)(2010年福州)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

(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略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

(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4分)

(六)马说(唐)韩愈八(下)

一、重要实词与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表转折,但是)伯乐不常有。

故虽(即使)有名马,只辱(受屈辱)于奴隶人(马夫)之手,骈(pián,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死于槽枥(cáo,槽,喂牲口的食器。

枥,lì,马棚。

槽枥:

马厩)之间,不以(拿,把)千里称也。

马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千里者,一食(shí,吃)或(有时)尽粟(sù)一石(dàn,十斗为石)。

食(sì,同“饲”,喂养)马者不知其(指千里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