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优秀征文5篇.docx
《三八节优秀征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八节优秀征文5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八节优秀征文5篇
三八节优秀征文5篇
【篇一】
人们常说,母爱,是最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也是最伟大的人……
是的,是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哭着、吵着来到了这个世上,感受到人世间最深情的拥抱,体味着最浓密的爱意。
当我们来到母亲身边的时候,给曾是风华月貌的她凭添困扰,她总是露出暖暖的笑容,没有一丝丝的厌烦和懊恼。
母亲,是一位让人骄傲的启蒙老师。
在我们刚出生不久的时候,母亲便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说话、陪伴我们走路,不论风吹雨打,始终陪着我们长大的人,是妈妈。
当幼童的我们开口说出的第一词,总会是----妈妈。
那时,我们的妈妈是多么的满足和自豪。
母亲,也是一盏明灯,时刻为我们照亮人生道路上的黑暗;母亲还像马路口的路标,指引我们该往哪里前进。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了,在不知不觉中,二十几年过去了,就在这二十几年里,我们在母亲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们也慢慢长大成人了,但是,你知道在她背后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有多少么?
在我们不顺心的时候和父母顶嘴的时候,她有多么的难受,她有多么的伤心,想一想,是谁在这二十几年里抚养我们长大,是谁在这二十几年里日夜操劳的为了我们能过的更好,她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当你想到这里的话,你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去顶撞她,当你顶撞她的时候,难道你的心里就没有一点愧疚吗?
记得有一首赞美母亲的诗: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赞美母亲对子女那无私,伟大的爱。
我们应该感谢母亲,母亲生我养我,含辛茹苦。
在母亲的生日的时候,你可记得对母亲说一声生日快乐,可能有的人连母亲的生日是哪天都不知道,然而在你的生日的时候,母亲哪一次不是为你做一桌可口的饭菜,祝福你健康成长。
你可知道,母亲为了让你高兴,在让你高兴的背后,她又留下了多少汗水。
母亲就是这样的平凡,母爱就是这样的伟大,不需从惊天动地的事中体现出来,也不需要物质的交换,而是靠心灵的沟通和理解。
妈妈,您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词语最为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需要感恩,她就是——母亲!
母亲把爱寄托在无限的唠叨中,像那涓涓细流滋润幼苗成长。
母爱是甘霖,它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田;母爱是清泉,它可以抚平我们心上的伤口。
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烁着碎光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篇二】
春夏秋冬更迭而循环往复,世间万物流转而生生不息。
冬之耐尽严寒而不死,春之满含希望而萌发,夏之蓬勃生长而葱郁,秋之硕果累累而砥砺,各处其季,各怀其境。
王国维曾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有其境界。
我的母亲,虽达不到王国维所说之大事业、大学问,可在她自己的求知路上可达其“小境界”,可观,可读,可写,可解,亦谓其四界,求知过程恰如春夏秋冬四季,冬之不息,春之萌生,夏之坚持,秋之收获。
冬,冬雪过境,松柏不枯。
母亲如今74岁了,生活幸福而美好,但她小时候,正如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一样贫穷而艰难。
家在农村,父辈守着几千年的封建礼数,女子无才便是德,兄弟姊妹又多,根本没有机会上学,更别说亲手写下自己的名字。
母亲的童年有的只是纺花、织布、照顾孩子……偶尔有机会去学堂给哥哥们送饭,看着那些同她岁数相仿的孩子书声朗朗,满眼羡慕,却只可远观不敢细想。
那书声成了可望不可即的梦想,深深埋在母亲的心中。
后来,母亲遇到父亲,天南海北地奔波,随后又有了我们这些孩子,忙碌的她只好藏起读书梦。
尽管如此,她常常和父亲说:
“咱们节衣缩食,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
”母亲对教育的重视远高于一切。
学习的信念就像是冬天厚雪下充满希望的麦芽,早早昭示了母亲日后读书上势不可挡的劲头。
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求知的种子深深地埋在母亲心中,随时都期盼着在春光里萌发,看似平静的大地,早已有了希冀。
随着我们几个孩子相继工作,父亲退休,母亲的闲暇时光越来越多,又惦记起自己的读书梦。
她常常唠叨着:
“要是识字,我一定好好读书看报。
”每天看着上学的孩子们,她都羡慕地说:
“我小时候要能上学就好了。
”说来也巧,那段时间,母亲正打算自学,便迎来了她求知的春天。
2006年,一位阿姨到家中闲聊,发现母亲渴望读书,就鼓励母亲加入他们的老年读书会,每次活动有专人诵读。
母亲笑着:
“我大字不识一个,怎么能去读书会?
”“你不会读,总会听吧。
”就这样,母亲开启了读书的新征程。
那时,父亲刚读完《平凡的世界》,这书就成了母亲的专用课本。
一有时间,母亲就戴上老花镜,专注地读起来。
不会拼音,就一个字一个字地硬记,读书会的朋友、爸爸、我……都成了母亲的老师。
处处留心皆学问:
母亲从认读生活中最常见的字开始,无论是厨房里油盐酱醋瓶上的标识,还是电视广告,抑或是街道商铺的名称……都成为母亲识字的教材。
慢慢地,日子仿佛还是曾经的日子,母亲却在悄悄地进步,仿佛是春天里不经意间感动你的那爬上枝头的一抹新绿,在简单的日子里坚持着,就迎来了不简单的变化。
母亲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有时问的生僻字,甚至连作为语文老师的我都不会读。
《新华字典》不离手,每当遇到生字,父亲都帮母亲查清读音和意思。
母亲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一小时书。
起初,一小时仅能读几行,处处都是拦路虎。
而且,一会儿功夫眼睛就受不了。
母亲想办法跟岁月抗衡,她将整片的学习时间碎片化,这样就相对轻松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母亲识字的速度却仿佛在同时间赛跑,阅读内容从一两行,到四五行,再到一两页。
放暑假,我女儿给母亲下载了《平凡的世界》语音版,母亲便每天看着书跟读。
光阴荏苒,母亲将厚厚的小说读了四五遍。
春之生命渴望甘霖,它们从来不知疲倦,不停地生长,在广袤的大地上,面对阳光满含微笑。
此时的母亲在不断的学习中求知欲更强烈了,她不满足于仅会认读,还要会写。
她找出我们小时没用完的小本子,铅笔头,一笔一划地写起来。
做饭洗衣、缝衣纳鞋都很灵巧的双手,此时变得那样笨拙:
丢横少点,笔顺不对,拐弯生硬。
母亲很努力地写着,一个个稚拙的字出现了,她兴奋地说:
“我也能读书写字了。
”一天晚上十二点多了,我有事回家,发现灯还亮着,父母怎么还没休息?
进门才发现母亲一丝不苟地写字呢。
父亲打趣:
“你妈每天都有任务,不完成不休息,准备考清华北大呢。
”
夏,夏花灿烂,蓬勃生长。
在不断的积淀中,母亲就像一棵小树,经历春的成长,在夏日里茁壮。
不知不觉,十一年过去了,2017年夏天,我和女儿看望母亲,正赶上她读书:
“金俊山也气势磅礴地说……”,女儿惊奇地说:
“姥姥,您竟然认识‘磅礴’这两个字,好厉害啊!
”“那当然啦!
”母亲自豪地说,“我能读书看报了,每天半小时就能读好几页;过去我听别人读书,现在我读书给别人听;布告栏的通告再也不用请人读。
你们工作学习忙,不来的日子,我一点都不觉得孤单寂寞,书给我讲很多的故事、道理。
我现在去领老年补贴,都是自己签名呢!
人越活心里越亮堂!
奕奕,你现在是学生,一定要好好读书啊!
”我们这些子女都认真地点点头。
我下意识地摸了摸厚厚的书,突然发现,封皮包的不是普通的纸张,而是用细密的针脚缝制在一起,非常耐磨的黑红格斜纹布书皮。
一本11年间日日捧在手头的书,虽然纸张泛黄,边角些许磨损,却没有一点撕烂的地方。
我不禁暗暗感慨:
母亲对书多么爱惜!
这书包含着母亲多少年的读书梦!
每一页都倾注了无数努力的心血!
母亲一位普通的老人,从最朴素之处去感悟读书的快乐,她说不出知识分子们诸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样的深刻领悟,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充实永远不是来自于外物,而是源于你内心的那种充实与满足感,这些幸福的感觉足以成为你一切动力的源泉。
我心中油然而生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汲取知识的岁月里,母亲早已从一棵需要帮扶的小树长成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在知识的天空下伸展枝桠。
秋,秋实累累,求知不休
时光已进入2018年,在读书的道路上,母亲还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而母亲读书的精神,更像是那经历春夏的蓬勃生机后结下的硕果,让每一个子女都受其恩惠,把读书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书中成长,同母亲一样感受读书带给人的求知四境界,在精神的殿堂里升华自己,点缀单薄的灵魂。
每每想到母亲识字读书的样子,我心里都是那样温暖,一位古稀老人尚能如此追求人生,我等小辈又怎能虚度光阴呢?
春天,百花盛开,莺歌燕舞,母亲的目光会继续和清风一同安静地抚摸文字;夏天,烈日炎炎,知了躁鸣,树荫下母亲会继续缓摇蒲扇,轻轻翻动书页;秋天,黄叶悠悠飘落,一杯茶水,一本书,一副老花镜会继续陪伴母亲沉浸在书香中;冬日,寒风凛冽,百草凋零,书籍会继续如阳光般温暖着母亲的心灵。
恰如母亲的四界,生生不息的求知路。
【篇三】
“时光是一匹白的丝绸,我们都是在时光里刺绣的人,每个人都开始绣了。
”每每读到席慕容这首《时光刺绣》时,总会让我心潮起伏,仿佛平静如镜的湖面泛起层层的涟漪;又仿佛是甘露一般,亲吻着我干涸的心田。
那细雨般的温情,钻石般的坚毅,慢慢汇成了自己心底里最柔漫的一条河。
闭上眼,我晓得梦又开始了,那是李敖先生近两百平米的大书房,七八万册的藏书,富丽堂皇,令人目不暇接……
窃书小记
恍惚间,我还是八、九岁的样子,一副瘦小的瓜子脸,两腮上爬着淡淡的雀斑,耳边垂着两根编得歪歪扭扭的羊角辫儿…….
那时的三爷精神矍铄,总是闭着眼背着双手在院子里踱来踱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三爷浑厚的声音悠悠地回荡在银色的月光里。
于是,趁三爷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时,我和弟弟悄悄地溜进了他的左厢房,随手在书箱里摸索着抓起几本书塞进口袋里,头上却汗水涔涔。
跑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掏出所有的“赃物”,居然有自己心仪已久的小人书《三打白骨精》和《劈山救母》,我满足地笑了。
“三爷会吃了你吧?
”弟弟拖着稚嫩的声音弱弱地说。
那一夜,我没睡着,也不敢睡着。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三爷就来兴师问罪了。
正在我不知所措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时候,老人家却从布袋里掏出薄薄的一本《千字文》,笑着说“给你的。
”接着又瞪圆了眼睛,拍拍我的脑袋,严肃地说:
“看书就来借,不准偷!
”
许多年后,当我真正明白“书非借而不能读”时,三爷早已故去。
令人遗憾的是几年前在搬家时,遗失了一个小木箱,而那本承载着爱的《千字文》也在其中,就在我为此懊恼和悔恨时,三爷却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一如往日的和颜悦色,用微笑的目光注视着我。
我心头一怔:
亦或物有灵,已追逝者去。
罚站小记
那年初三,朦朦胧胧的年纪里我喜欢上了朦朦胧胧的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当然,光明并没有被我找到,而我却被快要退休的周老师以扰乱课堂秩序罚站在了教室之外,淋成了一只落汤鸡。
那天,虽然教室外阴雨绵绵,教室内却闷热难当。
自以为文艺的我没有在黑板上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却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背诵了顾城的那首《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全班静了两秒,继而哄堂大笑,我却杵在当地,一脸真挚的迷茫。
然而,罚站也并不能扼杀我那颗“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也因为把愁“放”在了诗歌里,所以心里剩下的都是淡淡的欢喜了。
于是,在这字里行间里我懂得了人们的悲伤和喜悦,坚强和脆弱;也明白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
读书和写诗是生命的本能。
所以14岁的我,在某一天触动了自己的本能,开始了自己的涂鸦。
品茗小记
工作了,成家了,却发现生活是件麻烦的事。
无奈、焦灼、气愤填膺的时候多,舒心、安宁、沉着冷静的时候少。
恐怕这就是“世间不平之事十之有八九”的写照吧!
陆羽曾在《茶经》中写道: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所以,不用去多想,泡一壶好茶,捧一本林清玄的《平常茶非常道》,临窗而坐,忘却世俗。
这一刻,喝一口茶,神清气爽,沁人心脾;翻一页书,芬芳盈口,余味悠长。
大约神仙也分不清到底是茶香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