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教案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的蓝图2.docx
《党课教案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的蓝图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教案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的蓝图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课教案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的蓝图2
党课教案
教学名称:
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的蓝图
教学对象:
基层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员能够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宏观上的认识和把握,在实际工作中群策群力,为本地区本单位的科学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学提示:
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
1.5小时。
教学主讲:
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的蓝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
全会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学习贯彻其精神,总的思路是:
要用比较的方法,全面认识我们在发展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善于把握和运用规律,深刻认识中央提出的前瞻性的判断;善于总结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基本结论;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和树立中央提出的创造性的新观念、新提法。
一、“十一五”时期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板书)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这是全会对“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高度评价。
公报指出: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全面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既要通过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又要从统计数据上看“十一五”时期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能否实现。
“十一五”规划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人口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及人民生活四个方面,编制了经济社会发展的22项定量指标,目前绝大多数指标已经超额完成或提前完成,有的增幅明显高于预期。
比如:
在经济增长方面,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早已超过“十一五”规划所要求的26.1万亿元,2006年至2009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0.7‰,高于“十一五”规划所要求的7.5%。
由于总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被控制在5%0左右,远低于规划8‰的年均增长率,使人均GDp的增长率达到了10.2%,也高于6.6%的预期增长率。
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节能减排成绩突出。
近些年,我国采取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约柬眭指标基本能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也能实现。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能源效率提高最快、污染排放减少幅度最大的国家。
在公共服务及人民生活方面,近几年来,由于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改善民生问题,像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这两个约束性指标,目前已经完成。
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较好的经济增长,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实现或接近实现预定目标。
在就业指标方面,“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也能够实现。
二、“十二五”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板书)
这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指明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主要是指21世纪的头20年这段时期。
前10年,我们抓住了并且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战略机遇期,使“十五”“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后10年是否还存在机遇期?
还能否抓住和利用好这个机遇期?
从国际看,虽然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减缓,出现了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的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一些全球性的问题;发生了局部的冲突,甚至是战争;还存在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等等。
但是,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依然存在,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曰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这都为我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发展存在的基本条件和我国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面,并没有因为形势的新变化而发生根本陛改变。
我们认识到了机遇,就要紧紧抓住并用好机遇,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以改革创新精神抢先机、抓发展,确保“十二五”提出的各项任务的实现。
三、科学发展是“十二五”发展的主题(板书)
中央历次全会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在整体上紧密联系、互相衔接,始终贯穿一个鲜明主题,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为持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全会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强调“四个更加注重”,即: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问题的关键。
这是因为:
一方面,我国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很快,2006年,GDP总量超过英国,2007年,又把长期占据第三把交椅的德国拉下,现在,又将排名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位长达40多年的日本赶超,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对于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任何总量经过13亿分母一除,平均数都会变得很小。
在世界排名中,我国人均GDP仍处于100位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更大,追赶的路还很长。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像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核心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等。
尤其要看到,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经济增长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使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日趋脆弱,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
这都迫切需要谋划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如果发展不科学,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发展之路就会走人死胡同。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发展的主线(板书)
全会明确了“五个坚持”的原则,即: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围绕“五个坚持”,全会提出了六大战略任务和实现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
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Iml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这里强调了消费需求的重要性。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庞大,内需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
释放内需潜力,关键在扩大消费。
从消费的需求看,重点在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从城市与农村来看,方向在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村巨大的潜在消费能力逐步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
这一新的任务要求,其目的就在于改变以往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GDP的老路。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家电产品下乡政策就是成功范例。
在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方面,全会强调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重要措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同区域之间还有不小差距,必须要统筹考虑。
既要让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来拓宽发展的空间,又要把推进西部大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做到“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促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尽快发展起来。
城镇化是中等发达国家的一个标志,要求农村人口一般控制在20%以下,而我国现在的农村人口还在50%以上。
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每年需要转移上千万农村人口,能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能不能有效地解决转移人口的居住,是首先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所以,推进城镇化要积极稳妥,不能盲目,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城镇化健康地发展。
同时,全会还强调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灾害风险增高,灾害损失加重,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地震灾害、洪涝灾害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如何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板书)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此次全会针对解决目前现实中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合理性、社会不公平等问题提出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成果只有由人民群众公平共享,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如果不能从各个方面提高居民的福利,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很快,居民的收人也在增加,但是增长的比例不协调。
基于此,全会提出从制度体系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强调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要改变这个比例关系,首先要提高收入水平,实行最低工资制度。
这也是一些国家改善劳动关系的有效手段。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应该为平均工资的40%一60%。
一些发达国家较早开始实施了该制度,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文件,但这一标准还有向上提高的空间,特别是对外资企业的工人收入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要加强规范。
此外,要缩小收入差距,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到“保低”,还要在“扩中”和“限高”上做文章。
目前,在国民收入中,政府、企业、居民的比重不太协调,居民收入约占50%左右,还要进一步提高。
做好这项工作,前提是靠转方式、调结构,必须做大财富的“蛋糕”才行。
六、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板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这是全会着眼于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的新部署。
其中一个重要的提法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以往都是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这次把推进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来,突出了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赋予了文化产业以很高的地位。
这是因为:
首先,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2%,大大超过同期GDp增速。
其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正日益凸显其战略地位。
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通常在8%以上,而我国只有4%。
最后,文化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今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只有通过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板书)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这是全会对改革的重要性、新要求作出的全面部署。
这里强调的改革,是指各领域的全面改革,既包括经济领域的,也有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目的是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对于各项改革的提法不同,反映了具体要求的不同。
比如,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方向是明确的,鉴于力度不够,所以要“大力推进”;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考虑到搞不好容易出现大问题,所以要“积极稳妥”;比较而言,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的实践相对滞后,所以应“加快推进”。
当前,我们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像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社会和谐、民生问题,解决的效果还不能让人满意,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体制改革还没有到位,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改革,通过改革来解决前进中的瓶颈问题。
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所涉及的问题往往是比较有决定性意义的,比如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都是有相当难度的,这就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来推进改革。
八、党的领导是实现规划蓝图的根本保证(板书)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党长期以来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
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其政治地位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要靠党来指引,发展蓝图要靠党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来描绘,发展目标要靠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来实现。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总结了党执政的六条基本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对这条重要经验我们要在“十二五”发展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
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
全会强调,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没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确保党的领导实现,必然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各级党委要发挥科学决策作用。
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一把手”,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
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骨干作用。
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全体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把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自工作岗位上去。
各类人才要发挥支撑作用。
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大人才投入,既发挥国内人才的作用,又大力引进海外人才,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各级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绎济料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