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三生物上学期一轮复习 第46章单元验收试题8 新人教版必修3 doc.docx
《学年度高三生物上学期一轮复习 第46章单元验收试题8 新人教版必修3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三生物上学期一轮复习 第46章单元验收试题8 新人教版必修3 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高三生物上学期一轮复习第46章单元验收试题8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生物单元验收试题(8)【新人教】
命题范围:
必修三第4--6章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
2.下列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
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3.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速度缓慢,次生演替速度较快
B.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
4.在由草、兔、狐组成的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
D.通过兔子的尸体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无机环境中的CO2
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①②③④过程中能量逐级递减
D.图中ABCD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B.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C.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D.植物只能感受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7.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关系。
在第2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第
10年该种群的数量约为()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8.下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
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
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一个种群中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C.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D.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然可能发生改变
10.假设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只有一种植物,消费者只有一种动物。
其中植物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A将主要影响植物的存活能力和可食程度,植物存活能力与可食程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植物基因型
AA
Aa
aa
植物存活能力
强
弱
极弱
植物可食程度
高
低
极低
据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若干世代的生活过程中,流入动物的能量全部来自基因型是AA的植物
B.经过若干世代生活,该地植物、动物可达到动态平衡
C.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是制约植物种群密度的唯一因素
D.植物种群密度不因种群内部遗传特性的改变而变化
11.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1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调查可以监测农林害虫,年龄组成调查可以预测害虫发展趋势
B.调查水中小动物一般不用标志重捕法
C.适当捕捞成鱼,可使鱼群年龄组成趋向于增长型
D.自然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时,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13.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方法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通过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存在着能量输入、传递、同化和散失的过程,系统内部能量守恒
B.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C.加入的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的部分营养和能量来源
D.加入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型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酒精、CO2和乳酸
1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
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16.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
17.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8.右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19.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初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0.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在停止增长期间()
A.增长率大于零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种群密度最大
21.某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迅速,分解者分解速度快,腐殖质积累少,植物层次分明。
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草原D.北方针叶林
22.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
B.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
2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①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④/②)×100%
②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③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肯定大于①
④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4.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则a、b的特征分别属于()
A.都可表示个体的特征B.个体和种群
C.种群和个体D.都可表示种群的特征
25.右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
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
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
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
酒精溶液中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⑴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
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⑵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试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
。
⑶某一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5℃、28℃)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如何影响的?
”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并在实验前设计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酵母菌数时间
/个•mL-1/天
温度/℃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5
28
根据上述表格,有人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够准确反映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请指出该方案不足之处:
。
⑷另一组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下表)。
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实验结果略。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上述实验目的是:
探究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27.(10分)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
请据图回答:
⑴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称为。
⑵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要低,因为冻原生态系统。
⑶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那么其中来自雷鸟和植物的能量分别为KJ和KJ。
⑷图乙中D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⑸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106J)
储存能量(106J)
呼吸消耗(106J)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0
60
120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
28.(10分)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给坐标画上)
⑴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
⑵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后者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原因是。
⑶若甲图中捕食者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则捕食者感受这种气味的细胞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根据图乙,在丙图中画出植食性昆虫在t0-t2时间段的数量变化曲线图。
⑸若生产者在相当于乙图中的t1时固定的太阳能为4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KJ。
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请对草原的合理放牧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
(2)图乙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
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右下图。
其中,甲能量中比
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
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kJ(用
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0.(10分)近年来反常天气纷现世界各地,突显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为此2009年12月7日─12月18日联合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再次召开气候变化大会,这次会议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缩写“COP15”;同时,它还是《京都议定书》签字国第五次会议。
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全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2)天气异常带来了多方面的严重影响。
如俄罗斯卫生官员说,由于近年来暖冬导致俄罗斯西部地区大量人群感染啮齿动物(D)传播的疾病。
其原因主要是。
(3)某地区进行核试验造成A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受其影响D、C的数量可能变化是。
(4)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其主要生理过程可用反应式_____________来表示。
(5)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加 kg。
(6)上图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7)由于碳循环具有,为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联合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
但西方有些发达国家至今仍然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其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
1-5AAABC6-10AABBB11-15CDCAA16-20CBCAD21-25ACABC
26.⑴抽样检测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适当稀释菌液
⑵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变化(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酵母菌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或其他表达了“酵母菌种群的数量”与“时间”关系的合理叙述)
⑶每天检测时应多次取样,求平均值
⑷温度和营养成分
27.⑴捕食
⑵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
⑶200100
⑷分解者⑸90015%否
28.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FDB
⑵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⑶化学信号→电信号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⑷
⑸32(6)草原放牧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或不能超载放牧)
29.
(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
(2)II同化固定的能量II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25A/(1+4X)
30.
(1)人们过度利用煤和石油使温室气体CO2大量排放,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形成温室效应
(2)暖冬使D的食物A增多,D的数量也增多
(3)D、C的数量将减少
(4)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及少数腐食性动物
酶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5)400
(6)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7)全球性担心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想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推向发展中国家(合理即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