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早期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源流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8527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游早期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源流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陆游早期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源流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陆游早期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源流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陆游早期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源流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陆游早期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源流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陆游早期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源流考.docx

《陆游早期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源流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游早期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源流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陆游早期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源流考.docx

陆游早期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源流考

陆游早期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源流考

  摘要:

《精选陆放翁诗集》为现今可考的陆游早期重要诗歌选本,在元明两代的陆诗接受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该选本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以及《别集》一卷在坊间流传中逐渐合并而成。

国内现存的《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都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及刘景寅《别集》三集合刊的本子,这些本子卷帙数量相同,收诗情况一致,应属于一个版本系统。

国外有和刻本,其版本情况与国内有所不同。

  关键词:

《精选陆放翁诗集》成书版本

  《精选陆放翁诗集》为现今可考的陆游早期重要诗歌选本,明清两代史志目录、官私书目对其多有著录,如高儒《百川书志》卷十五、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卷四、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卷四、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等。

《精选陆放翁诗集》的特殊性在于,它并不像大多数诗歌选本那样经一家之手编辑整理形成,而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以及《别集》一卷在流传中逐渐合并而成。

  罗椅(1214―1277),字子远,号涧谷,吉州庐陵人。

有《涧上委稿》传行于世,兵燹后完集不存,后人辑为《涧谷遗集》。

另有陆诗选集《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十卷行于世。

《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十卷收录陆游诗歌295首,所收陆诗按体编排,依次为古诗39首、七律159首、七绝61首、五律33首、五绝3首。

集前有族孙罗?

?

序,所选陆诗间有圈点,无评语。

从选诗的题材风格来看,《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多收录陆诗中流连光景、清新刻露之诗作,这种选诗趣好对于元明两代的陆诗接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

一生著述丰硕,尤以善评著称。

其诗文评点种类非常丰富,现存三十余种,评点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部。

《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八卷为刘辰翁所选陆游诗歌,共收录陆诗220首,其编排体例与《涧谷》一致,按诗体分类依次为古诗93首、七律44首、七绝62首、五律18首、五绝3首。

现存的明弘治本《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前后无序跋,句下或诗末间有刘辰翁评语56条,句中有圈点。

与罗椅大量遴选陆游留恋光景之作不同的是,刘辰翁对《示儿》《晓叹》《夜读兵书》等陆诗深厚悲壮之作选录颇多,作合刊本观之,二家选诗旨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别集》一卷收录陆游五七言律诗172首,明弘治十年(1497)余杭监税刘景寅辑。

其选诗材料来源于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弘治本《精选陆放翁诗集》刘景寅识后云:

“因取方虚谷所编《律髓》,悉检翁诗钞出与选复者去之为别集附焉,以备一家之言。

”可知刘景寅辑出《别集》一卷目的是补《涧谷》《须溪》二集之遗漏。

在明代陆诗寡陋稀缺的情况下,刘景寅对《涧谷》《须溪》二集重刻新刊,并附录《别集》一卷作为对陆游诗歌的采失补遗。

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既满足了读者对于陆诗的阅读需求进而推动了陆诗的传播与接受,同时又对于陆游诗歌的整理保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精选陆放翁诗集》成书过程

  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刘景寅所辑《别集》三个集子合梓而成的《精选陆放翁诗集》,其成书经历了由分刊到合刻的复杂过程。

饶有意味的是,陆诗早期的三个选本逐渐合流,是在坊间自发完成的,反映出读者对陆诗的阅读需求和这一时期陆诗传播的特点。

  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大约编选于宋末元初,而其刊刻流布则在元大德五年(1301),由其孙罗?

?

刻。

刘辰翁所选《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编选与刊刻时间不详。

从元大德五年(1301)罗?

?

始刊《涧谷精选放翁诗集》到明弘治十年(1497)冉孝隆重刻《陆放翁诗集》,《精选陆放翁诗集》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三集合而为一的过程。

  据刘景寅明弘治本《精选陆放翁诗集》跋:

  诗至苏、黄而下,后山、简斋、放翁、诚斋诸公,相继崛起,而翁之作最多。

其全集有抄本尚存,然雅闻而未尝见也;独罗涧谷、刘须溪所选在。

胜国时,书市中尝合而梓行,以故传相抄录,迄今渐出,而印本则亦罕矣。

弘治丁巳,在杭之学究家购得前所谓梓行者,即簿领间取读,而未详选者之权度果如何也。

窃意谢叠山以涧谷为诗派之灵光,揭曼硕以须溪为诗流之善评,要皆具眼,非苟焉者,而况于翁之诗乎!

余非所敢知矣。

顾其书岁久且敝,字复多误。

乃举似善鸣先生,正其足徵而无可疑者,仍其可疑者而待乎其人。

又因取方虚谷所编《律髓》,悉检翁之诗抄出,与选复者去之,为别集附焉,以备一家之言。

暇置诸几上,方图披勘,会余杭冉君孝隆,同年友也,偶见而悦之,遂辱授梓,趣使翻刻以传。

刻既成,而赘其始末如此云。

[1]

  可知,大约在元代时,罗椅、刘辰翁所选陆游诗集已经在坊间合梓,并传相抄录,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

但到明弘治年间,二书的合印本已罕见。

刘景寅在杭州购得一部,对其中字句进行了部分校对工作。

又从方回《瀛奎律髓》中辑出与《涧谷》《须溪》两集不重的陆诗,附作《别集》一卷,并交付冉孝隆重刻,遂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涧谷前集》《须溪后集》《别集》三集一部的面貌。

  推究三个本子逐渐合流的成因,可以发现,三个选本的逐渐合并与元明时期出版业的繁荣和读者的阅读需求密切相关。

元明以营利为目的的书坊,契合了人们对世俗文化的需求,销路广的文学书籍和各种文学选本遂相继出现。

这一时期陆诗全集难觅,《涧谷》《须溪》及《瀛奎律髓》中所选陆诗几乎是市面上可接触到的陆诗的全部。

在出版发达而需求迫切的情况下,陆诗接受也得到了良性循环,“书籍的商业传播刺激了社会受众的文学接受,而受众的文学需求也反过来刺激了书籍的生产。

”[2]将坊间可见的陆诗集结在一起,不仅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也提升了选本的市场竞争力,于是在读者的阅读需求下,在书商利润的推动下,坊间自发完成三集的合流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情况

  国内现存的《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都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及刘景寅《别集》三集合刊的本子,这些本子卷帙数量相同,收诗情况一致,应属于一个版本系统。

国外有和刻本,其版本情况与国内有所不同。

笔者通过查阅南宋以来的目录书籍,统计出《精选陆放翁诗集》主要的七个版本,兹简述如下。

  1.元刊本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四著录了此版本:

“《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宋罗椅辑。

《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宋刘辰翁选辑。

别集一卷。

元刊本,十一行二十字,黑口单阑。

有道光元年黄荛圃跋,又道光三年癸未一跋。

”[3]又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第十六集部四:

“元麻沙小字本。

”[4]

  按:

据明弘治本刘景寅跋知,别集一卷为明弘治年间重刻时,刘景寅于《瀛奎律髓》中抄出与《涧谷》《须溪》所选不重者而形成。

盖元代时,别集一卷还未出现,则傅氏所藏元刊本或为伪。

然据弘治本刘景寅序“涧谷、须溪选本合梓于元之坊肆,获旧梓于杭,授余杭尹冉孝隆翻刻之”,可知元代确有涧谷、须溪合刊本行于市,或元本在流传中早已亡佚。

除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外,今未见其他书目著录元刊本。

  2.明弘治十年冉孝隆刻本

  (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

“《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

《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

《别集》一卷。

明初刊本。

放翁陆游务观撰。

前集涧谷罗椅子远选,后集须溪刘辰翁会孟选。

《剑南前稿》四十卷,《续稿》合前诗为八十五卷。

子?

刊之九江,郡斋名曰剑南诗稿,毛晋汲古阁所刊是也。

尚有遗稿七卷,今不可见矣。

此罗椅选者十卷,有墨印白文曰《前集》。

刘辰翁选者八卷,有墨印白文曰《后集》。

两集所选无一首复见。

当为元时书坊并刻时所芟。

”[5]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藏园订补邵亭知见传本书目》:

“《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宋陆游撰,罗椅辑。

《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宋陆游撰,刘辰翁辑。

别集一卷,明刘景寅辑。

明弘治十年冉孝隆刊本,十一行二十字,黑口,四周单阑。

有大德辛丑罗?

?

序,弘治十年杨循吉序,蜀人刘景寅序。

刘序言涧谷、须溪选本合梓于元之坊肆,获旧梓于杭,授余杭尹冉孝隆翻刻之云云。

此本已印入四部丛刊,然缺杨刘二序,盖恶贾去之以充元刊本也。

”[6]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

“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十卷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八卷陆放翁诗别集一卷六册。

宋陆游撰,罗椅、刘辰翁选,明刘景寅编。

明弘治十年余杭知县冉孝隆刊本。

清黄丕烈手书题记。

”[7]

  3.影写弘治本

  (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

“《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

《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

《别集》一卷。

影写宏(弘)治本。

放翁陆游务观撰。

前集涧谷罗椅子远选。

后集须溪刘辰翁会孟选。

前刊本只大德辛丑椅孙?

?

一序,是止为涧谷所选者而作。

须溪选本前后本无序跋。

”[8]

  (清)丁丙藏,丁仁撰《八千卷楼书目》卷十五:

“《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后集八卷附别集一卷。

前集罗椅所选,后集辰翁所选,别集明人所续。

明刊本。

影抄宏(弘)治本。

”[9]

  4.明嘉靖十三年黄漳翻刻本

  (清)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十一:

“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十卷。

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八卷。

陆放翁诗选别集一卷。

明刊本。

宋罗椅刘辰翁选。

旧有弘治丁巳南京户部主事蜀刘景寅刻本,别集一卷景寅取方虚谷律髓所选者附之。

是本为嘉靖十三年宜黄县令莆田黄漳重刻。

惟弘历本罗选有圈点而此本无之。

前有大德辛丑罗?

?

序。

弘治十年吴郡杨循吉序。

后有刘景寅黄漳二跋。

”[10]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四:

“《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宋陆游撰,罗椅辑。

《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宋刘辰翁辑。

别集一卷。

明嘉靖十三年黄漳刊本。

十一行二十字,四周双阑。

前集题‘涧谷精选’,后集题‘须溪精选’,前集首叶第三行题‘莆田澹峰黄漳仲澜重刊’。

有大德辛丑罗?

?

序,弘治十年吴郡杨循吉序,又南京户部主事蜀刘景寅序,嘉靖十三年甲午秋孟月吉旦?

帐死芍?

宜黄事莆田澹峰黄漳序。

按:

此书旧有元刊本,刘景寅以授余杭尹冉孝隆使刻之。

黄漳又再刻之宜黄,即此本也。

”[11]

  可知嘉靖十三年(1534)黄漳本是以弘治十年冉孝隆刻本为底本翻刻而成。

  5.清代《四库全书》抄本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

“《放翁诗选》前集十卷后集八卷附别集一卷。

宋罗椅、刘辰翁所选陆游之诗也。

前集椅所选,元大德辛丑其孙?

?

始刻之。

前有?

?

自序。

后集辰翁所选,前后无序跋。

椅间有圈点而无评论。

辰翁则句下及篇末颇有附批。

大致与所评杜甫、王维、李贺诸集相似。

明人刻辰翁评书九种,是编不在其中。

盖偶未见此本。

详其词意,确为须溪门径,非伪托也。

末有明人重刻旧跋,?

C蚀断烂,几不可读,并作者姓名亦莫辨。

其可辨者惟称‘宏治某年,得于余杭学究家,属其同年余杭知县冉孝隆校刻之耳’。

”[12]可知该本据弘治本抄写而成。

  6.民国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

  《四部丛刊》本扉页记:

“上海涵芬楼借吴兴刘氏嘉业堂藏明初刊本影印。

原书版匡高营造尺六寸宽三寸八分。

”[13]又《藏园订补邵亭知见传本书目》:

“此本已印入四部丛刊,然缺杨刘二序,盖恶贾去之以充元刊本也。

”[14]可知《四部丛刊》本为明弘治刊本影印本。

  7.日本刊本

  《藏园订补邵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十三下:

“《明公妙选陆放翁诗集》□卷,宋陆游撰。

日本刊本,十行二十字,是翻自元刊本者。

”[15]《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

“名公妙选陆放翁诗集二卷二册,宋陆游撰,罗椅、刘辰翁选,日本弘化二年茂松亭抄本。

”[16]《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藉总目》:

“《名公妙选陆放翁诗集十卷》,宋陆游撰,罗椅、刘辰翁选,日本南北朝翻元大德五年刊本。

”[17]

  综上,可知国内各种《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卷帙、收诗情况相同,属于同一版本系统。

其中《涧谷》《须溪》两集在元代坊间首次合梓,元刊本或早已失传,后世所录《精选陆放翁诗集》附有别集一卷而号为元本者多为伪。

明弘治十年(1497)冉孝隆刻本以元本为底本,而增加别集一卷,为翻刻时刘景寅从《瀛奎律髓》中抄出所附。

后来的四库本、四部丛刊本都是据此本抄写、影印。

明嘉靖十三年(1534)黄漳翻刻本为宜黄县令莆田黄漳以弘治本为底本重刻而成。

弘治本罗椅所选《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有圈点而此翻刻本无,翻刻本后有黄漳跋。

日本和刻本在卷帙上与国内有所不同,大致有十卷本和两卷本两个版本系统,它们都翻自元刊本,因此当无刘景寅所附《别集》。

  

  注释:

  [1]罗椅,刘辰翁:

《精选陆放翁诗集》,转引自孔凡礼,齐志平:

《陆游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27-128页。

  [2]尚学锋,过常宝,郭英德: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59页。

  [3][11][清]傅增湘:

《藏园群书经眼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49页。

  [4]邵懿辰撰,邵章续录:

《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745页。

  [5][8][清]丁丙:

《善本书室藏书志》,《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927册,第518页。

  [6][14][15][清]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

《藏园订补邵亭知见传本书目》,北京:

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220页,第1221页。

  [7][16]国立中央图书馆编: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台湾:

国立中央图书馆,1986年版,第959页。

  [9][清]丁丙藏,丁仁撰:

《八千卷楼书目》,《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921册,第301页。

  [10][清]瞿镛: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926册,第362页。

  [12][清]永?

?

等: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北京:

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144页。

  [13][宋]陆游撰,罗椅,刘辰翁选:

《精选陆放翁诗集》,《四部丛刊》本,上海:

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17]国立故宫博物院编:

《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藉总目》,台湾:

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社,1983年版,第108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