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8477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docx

《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docx

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

 

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

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

 

专业:

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班级:

绿食091

 

2011年10月27日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前言3

1.冬小麦的基本情况4

1.1冬小麦的特点4

1.2冬小麦的分布区域4

2.冬小麦的栽培技术4

2.1播前准备4

2.1.1建设高产稳产田,满足小麦对土、肥、水的要求4

2.1.2选用优良品种,做好品种搭配5

2.1.3种子处理6

2.2因地制宜合理密植6

3.适时高质量播种6

3.1适时播种6

3.2提高播种质量,严格掌握播种深度7

4.田间管理7

4.1前期管理7

4.1.1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7

4.1.2管理措施7

4.2中期管理和主攻目标8

4.2.1管理措施8

4.3后期管理9

4.3.1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9

4.3.2管理措施9

4.4冬小麦的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9

4.4.1返青拔节期9

4.4.2抽穗扬花期10

4.4.3灌浆期10

5.总结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摘要

适当扩大冬小麦播种面积,栽培技术很重要。

一般常用亩施肥量,农家肥2000-3000公斤,碳铵50公斤,磷肥50公斤。

肥旱地秋分节前后5天播种,亩播量掌握在6-7.5公斤,以后每推迟2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一般旱地在秋分前后5天播种,亩播量掌握在7.5公斤-10公斤,以后每推迟2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

于返青拔节期每亩用蚀敌粉100g,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50~100g兑水40~60kg,顺麦垄灌于小麦根基部。

其中小麦食用量4.547亿吨,相比之下,早先的预测为4.547亿吨,上年为4.518亿吨。

小麦饲料用量1.11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1.099亿吨,上年为1.1亿吨。

关键词:

冬小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

 

前言

自古民以食为天,因此从古至今,人们想尽一切方法来保证自己的温饱。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用仅仅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活着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所以粮食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多年实践证明,冬小麦是我国最可靠的稳产、高产作物。

我国冬小麦种植面积广阔,冬小麦的播种面积直发展到占粮食作物的20%左右。

适当扩大冬小麦播种面积,能增加农民收人。

由于国情的需要,发展农业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在栽培作物的时候,要依据科学的栽培方法和合理的管理措施。

在本文中,我主要根据冬小麦的生长特点和在不同的生长周期所要求的技术不同进行了介绍。

在播种前,根据建设高产稳产田,满足小麦对土、肥、水的要求,因地制宜的进行了优良品种的选择和种子的处理等,在适时播种后,又把冬小麦分成前、中、后期进行田间管理。

并对冬小麦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l979年的冬小麦面积是78.0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1%,以后急剧下降,到1989年才回升到12.9%,显然偏少。

冬小麦的播种面积直发展到占粮食作物的20%左右为止。

适当扩大冬小麦播种面积,能增加农民收人。

多年实践证明+冬小麦是我区最可靠的稳产、高产作物。

在—般年景只要施足底肥、潜足底墒、细致整地、选播良种、确保冬前苗足、加强越冬返青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亩产四、五百公斤,甚至,600公斤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以l979年的冬小麦播种面积78万亩、亩产400公斤计算,总产将超过3亿公斤,实现八五粮食总产指标是有把握的。

适当扩大冬小麦播种面积,有利于改善群众生活,提高身体素质。

    冬小麦虽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但也不能狠劲发展。

冬小麦面积过大,轮作倒茬困难,用地和养生不能很好结合。

地力逐年下降.影响产量提高.据调查,冬小麦连作两年减产30—40公斤.连作三年的减产35—50公斤。

个别地块连作不减产或有增产是另有原囡,不能盲目推广应用。

同时连作也为病虫害越冬创造了栖身之地,利于它的滋生蔓延.

鉴于以上情况分析,发展冬小麦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相、轮作制度及人民生活需要的不同,种植相应的品种.群众最讲实惠,只要能增产增收,再加上耐心的宣传引导示范,适当扩大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广大农民群众是会接受的。

要那时,我区农业生产将会走向良性循环,农村面貌将大为改观。

 

1.冬小麦的基本情况

1.1冬小麦的特点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冬小麦磨出的粉很好吃。

冬小麦应是秋播春末收获的。

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1.2冬小麦的分布区域

北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

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

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

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

其特点是商品率高。

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等地。

2.冬小麦的栽培技术

2.1播前准备

2.1.1建设高产稳产田,满足小麦对土、肥、水的要求

(1)深耕整地。

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复播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农时季节紧迫,一年中只有种麦前一次深耕整地机会,整地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还关系到下茬作物的生长,所以,小麦播种前的深耕整地是关系全年产量的一次耕作,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确保耕作质量。

深耕要逐步加深,一年加深一点,不宜一下耕得太深,以免将大量的生土翻出。

具体耕地深度,机耕的应在25-27厘米;畜力犁地耕到18-22厘米。

根据各地的大量资料表明;深耕由15-20厘米加深到25-33厘米,一般能使小麦增产15-25%。

播前的整地应该达到“深、细、透、实、平、足”的质量要求。

深:

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逐年加深耕作层;细:

就是把土块耙碎,没有明暗坷垃;透:

就是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平:

就是耕前粗平,耕后复平,作畦后细平,使耕层深浅一致,达到上平下也平;实:

就是表土细碎,下无架空暗垡,达到上虚下实;足:

就是麦田墒情要适宜,底墒要足。

精细深耕整地,是确保播种质量,以利小麦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

在一年一作的休闲旱麦田上,要大力推广闻喜县东官庄“四旱三多”纳保结合的蓄水保墒耕作技术。

四早就是:

早灭茬,破土保表墒;早深耕,纳雨贮深墒;早细犁,破垡活土匀墒;早带耙,立足秋旱收全墒。

三多就是:

多浅犁,多细犁,多耙地。

具体做法是:

小麦随收随灭茬,伏前抢墒深耕,雨后抢墒犁地耙地,伏天多犁多耙,犁后带耙。

把深耕提前一个节令,把立秋带耙改为伏里带耙,立秋后多耙少犁,播种前无雨只耙不犁。

(2)施足基肥。

小麦是需肥量较多的作物,为使小麦在冬前能够很好地出苗、分蘖和扎根,长成壮苗,安全越冬,并满足以后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必须施足底肥。

特别是我市麦田,旱地麦占到小麦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由于冬春雨雪稀少,表土比较干旱,追肥施入较浅,不易发挥肥效,施足底肥就显得更为重要。

基肥的施用,应掌握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的原则。

提倡三肥底施一炮轰,农谚有: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年里不如掩底。

”充分说明了施足基肥的重要性。

一般我市常用亩施肥量,农家肥60-80担,碳铵50公斤,磷肥50公斤。

在施肥方法上,基肥要结合深耕整地,均匀撒施翻埋在土里,切忌暴露在地面上,以免肥分损失,化肥要提倡深施。

施肥量较少,应采取集中施肥法;施肥量较多的还是以普施为好,然后翻耕。

小麦在播种的时候,用适量的速效氮素化肥作种肥,能促进小麦生根发芽,提早分蘖,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特别是旱地麦、晚茬麦、薄地麦增产幅度更大些。

各种试验证明:

化肥用量以每播5公斤种子用纯氮0.5公斤比较安全,超过纯氮1公斤就能造成缺苗。

一般亩用4-5公斤硫酸铵,种麦时与种子混播或集中沟施均可。

(3)浇足底墒水。

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增产措施,我市入秋以后,一般雨量逐渐减少,当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有水浇条件的一定要浇足底墒水,这不仅满足小麦发芽出苗和苗期生长的需要,保证苗全苗壮,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般认为小麦种子发芽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含水量低于17-18%时,就应浇底墒水。

在秋作物收获较晚的地方,为争取时间,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前,可以带茬洇地,腾茬后即可整地播种;对腾地较早的地块,在不误适时播种的情况下,也可先耕后涸,待墒情适宜时,再整地播种。

底墒要浇足,一般浇水量每亩60立方米左右。

对于灌溉条件较差或根本不能灌溉的旱地,一方面要多保蓄伏雨、秋雨,防旱蓄墒,一方面要抢墒播种,采取快收快耕不晾茬,随耕随耙不晾垡,尽量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全苗。

2.1.2选用优良品种,做好品种搭配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龙头”,也是农作物获得丰产的内因,因地制宜地选用优种,做好品种的合理布局,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和持续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我市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在生产上应选用吸收、利用水、肥能力强、光合性能好,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抗病、抗倒、抗旱、抗寒能力强的品种。

近年来,通过各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筛选出适宜我市不同生态区,水、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

旱地品种:

(1)以阳城县为中心,辐射泽州县大部,沁水县东南部以及城区范围内的所有肥旱地,以晋麦54号为主,一般旱地以晋麦47号为主干品种,搭配晋麦33号和适宜当地小气候、小范围种植的一些高产抗旱优种。

(2)以高平市为中心,辐射沁水县、泽州县北部以及陵川县全部,以晋麦53号(原长治谷子所培育的4569)为主干品种,搭配晋麦47号、晋麦54号、晋麦33号等抗旱品种。

水地品种:

在全市范围内重点推广长5022、晋麦56号、石4185、京411、长5848等优种。

2.1.3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的高低对于小麦的苗全、苗壮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播前对生产用的种子要进行晒种;用精选机精选,也可以用人工筛选、风选,以除去秕籽、病粒、碎粒和草籽、泥沙等夹杂物,用大粒饱满的种子做种。

精选后的种子要进行发芽试验,以了解其发芽率、发芽势,做为确立播种量的参考,防止发生意外,播种用的种子发芽率应在95%以上。

播种前要对精选好的种子进行包衣或用“拌种剂”拌种,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小麦一生中“红、黄、白、黑”病的发生。

2.2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就是要合理地安排麦田的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使之能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既要使单位面积内有足够的苗数、蘖数和穗数,又要使所有个体能够正常地、良好地生长,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高产的目的。

麦田的水、肥条件、产量水平、播期和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是确定小麦播种量的主要依据,在生产上,一般山岭薄地,没有水浇条件的,土地肥力较差的,应该播的稀些;肥旱地,沟坝地、播的密些;高水肥地应该播的稀些。

播种早的播量少些;晚播的播量大些。

同一时期播种,分蘖力强的品种,播量少些;分蘖力弱的品种,播量要大些;这些都要在生产上灵活掌握。

至于不同水肥条件的麦田,每亩应当播多少种、要因地、因条件、因播期、因品种而定。

下列意见仅供参考:

一般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在秋分节前后5天播种,亩播量掌握在5-6公斤,以后每推迟2-3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

肥旱地秋分节前后5天播种,亩播量掌握在6-7.5公斤,以后每推迟2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一般旱地在秋分前后5天播种,亩播量掌握在7.5公斤-10公斤,以后每推迟2天,亩播量增加0。

5公斤。

3.适时高质量播种

所谓种足,就是要完成计委下达的小麦播种面积。

所谓种好,就是在做好播前准备的前提下,做到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为确保小麦丰产打好基础。

3.1适时播种

“不违农时”适时播种是提高小麦单产和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有力措施。

播种过早,苗期温度高,麦苗生长快,冬前容易徒长形成旺苗,年后返青晚,生长弱,产量低。

播种过晚,温度低,麦苗生长慢,分蘖少,次生根也少或不发生,形成冬前弱苗,更主要的是春季发育晚,推迟和缩短了分蘖和穗分化时期,因而穗数少、穗子小。

因此,抓住农时,适时播种,是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

确定适宜播期,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温、土壤、品种特性等具体情况,以及冬前形成壮苗所要求的温度条件而定,其中气温是决定播期主要因素。

根据实践经验,冬性品种播种适期的平均气温约为16-18℃;弱冬性品种约为14-16℃;春性品种为12-14℃。

因此,在同一地方应用不同品种时,要先播冬性品种,后播弱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

此外,还要根据地势、肥水条件,先播旱薄地、岭地、阴坡地,后播水肥地、阳坡地。

科学地确定小麦的适宜播种期,是冬前形成壮苗的关键,也是小麦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

根据小麦积温法计算播种适期,是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一般小麦从播种到种子萌发约需要50℃的积温(日平均气温0℃以上的总和),然后胚芽鞘每长出1厘米约需10℃的积温,以幼苗出土2厘米做为出苗的标志,播种深度4-5厘米时,则需110℃-120℃的积温才能出苗。

麦苗出土后,主茎每长一片叶所需积温依日平均气温高低和叶片大小而异。

在我市小麦出苗到越冬前,平均每长一片叶约需积温75℃。

根据叶片和分蘖的同伸关系,从播种到出现3-5-8个分蘖(包括主茎)时,所需积温分别为485℃、560℃、635℃。

少于400℃冬前很难达到壮苗标准,大于750℃往往形成旺苗。

用这种方法推算,我市小麦播种的最佳适期是秋分节的前、后5天。

3.2提高播种质量,严格掌握播种深度

对播种质量的要求是行直垄正,沟直底平、下种均匀、覆土深浅适宜、盖严压实。

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一般要求播种深度为4厘米左右。

播种要视墒情进行镇压,一般应随播随压,土壤墒情较差的要重镇压;土壤过湿的,晾墒后要及时踩压或轻镇压。

4.田间管理

4.1前期管理

4.1.1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

冬小麦从出苗到起身期(包括越冬前,越冬、返青期),这一阶段称为前期。

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长根、叶、蘖等营养器官为主;到起身期,分蘖几乎全部长出,长出全部近根叶和大部分次生根,主茎生长锥开始进入小穗(二棱期)分化期。

此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时期,尤其冬前分蘖成穗率高,是决定穗数多少的关键。

管理的主攻目标是:

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协调幼苗生长和养分贮藏的关系,使麦苗安全越冬,提高冬前分蘖成穗率,狠抓穗数,为穗大粒多打下良好基础。

4.1.2管理措施

(1)及早查苗、补苗,消灭断垄,保证苗全;消灭疙瘩苗、保证苗匀、有利苗壮;小麦出土齐苗后,应该块块垄垄及早进行查苗补苗。

(2)早播的麦田,在小麦分蘖后,可根据情况进行砘压或踩压,主要是防治麦苗旺长,使麦苗(大分蘖)受伤后长得粗壮些,增加抗寒性,抗旱性,同时还能压碎坷垃,压实土壤、防治通风,有利安全越冬。

(3)有水利条件的要浇好越冬水,时间应掌握在“昼消夜冻”时浇最好,如果发现有缺肥现象或底肥施用不足的可结合冬浇亩追尿素10公斤或硝酸铵15公斤。

(4)旱地晚茬麦、弱苗田或底肥施用不足麦田,冬季可用人粪尿顺麦垄追肥,这对促进麦苗良好生长,抓平衡增产有很好的作用。

(5)搞好冬季压麦工作,压麦应以下列麦田为重点:

①旱地麦田。

②冬季无雪,气候干燥,冬水浇的早或未浇冬水的麦田。

③因冻化跑墒、表土已落干到分蘖节的麦田。

④整地质量不高,坷垃较多的麦田,压麦时间一般是地封冻后,麦田经过一冻一化,地表有一干土层时进行,一直到返青前均可镇压,但早压的比晚压的效果好。

压时要选择晴天的中午或下午抓紧作业,早、晚有冻不能压。

(6)禁止牲畜进入麦田啃麦。

(7)搞好早春追肥这一重要环节。

根据我市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旱地麦田要大力推广泽州县南村镇环秀村的追肥经验,即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当表土解冻3厘米时,用耧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0公斤或硝酸铵15公斤,追肥后及时耙耱。

(8)搞好早春麦田的镇压、耙耱、划锄工作。

这是促进小麦早返青,快生长的重要环节。

对于墒情较差的地,要先镇压,后划锄。

一般麦田都要进行顶凌耙耱或划锄。

(9)搞好早春麦田的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10)注意事项:

为了促进小麦早返青,一般不提倡浇返青水,把返青水推迟到小麦起身期进行。

4.2中期管理和主攻目标

小麦生长从起身期至开花始期称为中期。

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根、叶、蘖、茎等营养器官和穗部结实器官的生长与建成,另一方面是穗的进一步分化与最后形成,是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

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小麦中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住小麦各同伸器官与穗分化的对应关系,准确地实施肥、水管理措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关系,即要达到穗大粒多,秆壮不倒,又要为籽粒形成和成熟奠定良好基础。

4.2.1管理措施

(1)浇好起身水,追好起身肥。

要视苗情科学追肥浇水:

①冬前群体密度适宜,返青后麦苗生长正常,结合浇返青水,亩追施尿素10公斤或硝酸磷肥15公斤。

时期应掌握在小麦开始甩大叶时进行。

②返青期群体偏小,叶色较淡,起身期的追肥浇水应适当提前(一般提前10天左右)和重施追肥。

③冬前群体偏大,返青后长势偏旺或冬前群体结构适宜,但春季分蘖增生过多,这种麦田,起身水要推迟或不浇,追肥量要少些。

(2)生长过旺或群体偏大的麦田,起身期除控制肥水外,在拔节前还应采取压麦、深中耕和化控等控制措施。

(3)搞好麦田的中耕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浇好孕穗水。

小麦旗叶伸长至展出称为孕穗期,此期对水份很敏感,称为需水“临界期”,因此有水浇条件的地方一定要保证水的供应。

4.3后期管理

4.3.1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

小麦从开花受精到成熟,称为小麦的生育后期。

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小麦开花以后,除籽粒形成成熟以外,不再生长新的器官,亩穗数和穗粒数基本稳定下来,生育中心由根、茎、叶、穗的生长转移到籽粒上来。

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在加强中期管理的基础上,保持根系的正常生长机能,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率,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4.3.2管理措施

(1)有水浇条件的要合理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使土壤水分经常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

在收麦前15天停止浇水。

(2)搞好根外喷肥。

在抽穗期可用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喷施,在开花到灌浆初喷施1-2%的尿素溶液,每亩用量75-100公斤,效果显著。

(3)加强病虫防治。

锈病、白粉病、穗蚜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对千粒重的影响很大,必须加强防治。

(4)做好麦田间作套种工作。

(5)适时收获,精收细打,颗粒归仓,小麦适时收获期是蜡熟末期。

4.4冬小麦的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

冬小麦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指小麦的起身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三个时期,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快速生长的时期;是决定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做好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

4.4.1返青拔节期

重点防治纹枯病、全蚀病、麦蚜、红蜘蛛。

小麦纹枯病。

2月下旬~3月上旬,当麦田病株率达到15%~20%时,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60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40~60kg喷雾,隔7~10d喷1次药,连喷2~3次。

药液要尽量喷洒在麦株基部,以提高药效。

小麦全蚀病。

于返青拔节期每亩用蚀敌粉100g,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50~100g兑水40~60kg,顺麦垄灌于小麦根基部。

小麦红蜘蛛。

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8~10ml兑水40kg喷雾,或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小麦蚜虫。

每亩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g兑水40kg喷雾。

4.4.2抽穗扬花期

主要病虫害:

小麦穗期是蚜虫、1代粘虫、吸浆虫、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等多种病虫害集中发生期,常年这些病虫害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此期也是小麦最终形成产量的时期,一旦发生病虫危害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期要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从而确保小麦优质高产。

因此要根据小麦病虫害防治指标,抓好防治时期,大力应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主要防治指标:

麦蚜百穗500头,1代粘虫每平方米25头,吸浆虫蛹期每样方(10cm×10cm×20cm)5头、成虫期10~25头,条锈病病叶率为2%~5%,叶锈病病叶率为5%~10%,白粉病病叶率为10%。

主要防治措施:

(1)虫害。

防治麦蚜每亩用10%扫螨净20g,或10%吡虫啉20g兑水40kg喷雾;防治1代粘虫每亩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75ml喷雾;防治锈病、白粉病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g,或25%丙环唑乳油30~50g兑水40kg喷雾,间隔7~10d,再喷施1次;小麦吸浆虫虽然是在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可采用毒土熏蒸的防治措施,即每亩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ml,或1%林丹粉和细沙土20~30kg拌匀,均匀撒施于麦田,然后浅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会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或防治不及时,在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每亩用40%毒死蜱乳油50~75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60ml兑水40~60kg喷雾防治。

(2)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

要以预防为主,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及时喷药预防,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多菌灵胶悬剂80g兑水40kg喷雾,若喷药后24h遇雨应及时补喷。

种植高感品种的麦田,应酌情喷药2~3次。

4.4.3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必须做到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施用,进行一喷三防,提高小麦抗旱、抗倒伏能力,预防干热风。

重点控制麦蚜,兼治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

小麦蚜虫当麦蚜百株达500头时,每亩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40%毒死蜱乳油50~75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40ml,兑水40kg喷雾。

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混合发生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分别计量,混合喷药,进行综合防治。

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g,或25%丙环唑乳油30~35g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40%毒死蜱乳油50~75ml兑水40kg喷雾。

喷肥叶面喷施百禾丰(黄腐殖酸硼锌钙液肥)等植物蒸腾抑制剂,亩用水量不得少于60kg,现配现用。

对提高小麦抗逆能力,预防干热风均有较好的效果;可减少小花退化,促进籽粒灌浆。

5.总结

冬小麦在农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IGC称,全球小麦消费量可能达到6.567亿吨,相比之下,早先的预测为6.571亿吨,上年为6.493亿吨。

其中小麦食用量4.547亿吨,相比之下,早先的预测为4.547亿吨,上年为4.518亿吨。

小麦饲料用量1.11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1.099亿吨,上年为1.1亿吨。

工业和其它用量9100万吨,低于早先预测的9250万吨,上年为8750万吨。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在黄淮海及西北地区,以及我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