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3546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docx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docx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的种植面积高达3.6亿亩。

但在冬小麦的主产区华北平原,年降雨量少,水资源紧缺,而冬小麦生长季节又恰好处在多风少雨的旱季,单靠降雨不能完全满足冬小麦的生长需求。

用地下水浇灌,既费钱又费力,加重农民负担,还容易加剧区域水资源的紧张。

因此,推行小麦的节水栽陪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节水高产技术就是通过选种抗旱节水品种,根据其需水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性差异,科学灌溉,促控结合。

我们先来看小麦一般种植需要浇几水,按时间顺序分别是:

底墒水、冻水、返青水、起身水、挑旗水、扬花水、灌浆水等。

依据小麦各生育时期的需水规律,如果把可能节约的灌水按能否节约的程度来依次排队,那就是:

返青水和冻水、灌浆水、挑旗-扬花水及底墒水也就是说,返青水最能节约,其次是冻水,其他可看情况而定。

这些浇水,隶属于小麦管理的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各有一些措施要进行,只有进行了这些措施,这可以节约的水才可能节约下来。

下面我们就按这五个阶段,向大家分解这小麦的节水高产技术。

播前准备

小麦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选用节水抗旱品种、确保足墒播种、秸秆还田、科学施用底肥、精细整地五项措施,这是是小麦节水高产的基础。

(二级字幕)播前准备1、选用节水抗旱品种首先,要选用个节水抗旱的品种,从“根”上就让它具备节水高产的基因。

目前我国北方冬麦区各省都育成了不少节水高产品种,如冀麦

5265、石麦18、京冬17、济麦20(ji三声)、济麦22、豫麦49等。

由于小麦品种有明显的区域适应性,所以选种时要注意尽量选择同纬度或本地区培育的品种。

除了考虑品种的区域适应性,还要注意,选用早熟、株型紧凑、叶片较小、容穗量大、根系发达、抗病性好的品种。

避免选择那些叶片肥大的品种,因为叶片大,蒸发量就大,需水需肥量就大。

(二级字幕)播前准备2、确保足墒播种

其次是足墒播种。

农民朋友都知道,足墒播种能使麦苗出全、出齐。

其实,这足墒播种,还是免浇冻水和实现返青期、起身中前期控水的前提。

所以,小麦播前一定要保证底墒。

只有底墒充足的地块,才可以在以后源源不断地给小麦供给水分。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知道,夏玉米的收获和冬小麦的播种是一前一后的,间隔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为了既保障夏玉米晚收高产,又保障玉米收获后不影响农用机械下地播种小麦,应该在夏玉米收获前10天左右进行浇地造墒。

这样,我们在夏玉米玉米收获后,就可以

直接进行秸秆还田、整地播种了。

这样既可以让夏玉米获得丰收又节约了农时,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接下来,我们来说播前准备的第三个措施——秸秆还田。

(二级字幕)播前准备3、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通透性、适耕性,减少板结,提高土壤有益生物活性及氮磷钾等养分的有效性,还能大大增强麦田的蓄水保墒能力。

因为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层更能蓄水。

不仅有这些好处,玉米秸秆还田覆盖地表还可以显著降低麦田棵间的无效蒸发。

据测定,采用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可以减少1/4左右的小麦棵间蒸发、约30-40毫米的水分无效散失,这么大的节水量,基本与一次大雨的降雨量,相当了。

总结咱们刚才所说的,仅对于节水一项,秸秆还田下能加大蓄水,上能减少蒸发,咱们农民朋友可得重视起来。

在秸秆还田时,秸秆粉碎一定要细。

粉碎完后,既可以用能播肥的小麦免耕播种机直接免耕播种,也可以采用较传统的方式,先撒施底肥、然后耕地播种。

好,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施底肥。

(语气上要引入下一节)

(二级字幕)播前准备4、科学施用底肥

俗话说,肥是庄稼宝中宝,小麦没它长不好。

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俗话还说,底肥施足麦苗壮,底肥不足麦苗黄。

因此,要想取得小麦的节水高产,就一定做到科学施肥。

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的大部分地方,每亩施纯氮肥8.5〜10千克、磷肥10〜15千克、钾肥7.5〜10千克就可以了。

具体的施肥量,最好参照当地农技部门的测土配方施肥建议来决定,还要根据秸秆还田与否和产量水平酌情增减。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要做到科学施肥,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注意施用含硫的化肥。

现在我国北方冬麦区最常用的肥料就是尿素和磷酸二铵(0三

声),这两种肥料由于氮、磷含量高,一直受到农民朋友的青睐。

可是,由于长期施用这些不含硫的高浓度化肥,致使好多耕地已出现缺硫症状。

硫是叶绿素形成的必需物质,直接联系着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效果,缺硫会使作物发黄,瘦弱,据研究,在缺硫麦田施用硫肥可使小麦增产15%-30%。

所以,咱们农民朋友在对冬小麦施用底肥时,最好把尿素与硫酸铵(0n三声)倒换着使,把磷酸二铵与过磷酸钙倒换着使,这样才能提高土壤中硫的含量,改善土质,提高产量。

这第二,就是要注意施用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我国北方的冬麦区,大部分地方以石灰性偏碱的土壤为主,60%以上的耕地中,有效锌、硼含量不足。

锌、硼能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籽粒品质,能提高土壤中的氮钾肥料利用率。

适量施用锌、硼微量元素肥料,可提高氮钾肥料利用率30〜140%、增产7%左右。

冬小麦在施用氮磷钾基肥的同时,每亩还应加施硫酸锌1千克、硼砂0.2千克。

好,施完了底肥,我们就来整地

(二级字幕)播前准备5、精细整地

这俗话又说啦,土是农业最根本,精细整地最要紧。

高质量的整地,也是关系到冬小麦能否在控水条件下安全越冬,实现免浇冻水、返青水的关键。

随着农业机械在广大农村的普及,现在大部分地区都开始采用大型旋耕机进行整地了。

用旋耕机整地,速度快,效率高,又省了平地的环节,节省了人工,深受农民朋友喜爱。

但是,使用旋耕犁也有一些弊端。

(语气上要引入下一节)

我们知道,旋耕犁耕不深,过去那种让土壤侧翻的铧式犁最深能耕30厘米以上,而旋耕犁本身的设计深度也只有20厘米左右。

再加上农村里大型农机的使用大多已经市场化,操作大型农机的经营者,出于成本的考虑,通常会把旋耕犁调得很浅,并擅自去掉镇压辊,这样就能拖拉机跑起来,又快又省油,还能减少农机的故障率。

可是连年这样整地,大大减少了耕层深度。

导致大部分麦区的耕层深度不足15厘米,而其下坚硬的犁底层厚度却在每年增加。

又由于旋耕后没有相应的镇压措施,致使很浅的土壤耕层空隙度过大,土壤表墒蒸发快,影响小麦根系下扎,吸收水肥范围缩小,致使越冬期还是原根独苗,没有生成次生根,使小麦抗旱、抗寒和抗倒伏能力减弱。

基于这些弊端,农户在旋耕整地时,首先要严把整地质量关。

旋耕深度不能低于15厘米,特别是秸秆还田后的地块,如果旋耕过浅,容易造成耕层土壤中秸秆量相对过大,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会形成“烧苗”现象。

当前生产上常见的一些冬前黄苗、冬后苗情差的现象,就是由于这烧苗引起的。

其次,旋耕时,不可将旋耕机后的镇压辊卸下,这样才能防止耕地后,耕层土壤过宣,影响播种质量和降低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不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下扎,使麦苗容易在冬春季遭受冻害和旱灾危害。

还有最重要的一条,连续旋耕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必须用铧式犁深翻20厘米以上,加深耕层,给小麦根系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小麦的出苗率和质量,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供肥能力,增强小麦的抗旱、抗寒和抗倒伏能力。

这样,播前的准备工作就全部完成了,接下来就要播种了。

播种的措施

播种时的措施主要包括适期适量播种和采用科学的种植模式,播种措施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小麦日后的需水量。

(二级字幕)适期播种首先,我们来看播种时间。

俚语有云,晚播弱,早播旺,适时播种麦苗壮。

这小麦播种,必须把握合适的时机。

我国冀中地区冬小麦最佳播期在10月7日--9日,南部地区在10月13日前后,其它地区的最佳播期,可参照当地农技部门的建议。

(二级字幕)适量播种

其次,保证冬前有足够并且适中的亩茎数,也就是大小适中的群体,使麦苗壮苗过冬,是实现免浇冻水和返青水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小麦越冬前亩茎数应控制在80万茎左右,要依据播期和种植品种的分蘖力合理调整播量。

适期播种的麦田,基本苗控制在每亩15〜20万即可。

冀中地区

10月10日、南部地区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每晚播一天,每亩增加0.5千克播量。

秸秆还田地块播量增加10%;采用秸秆还田覆盖、免耕播种的地块,播量应比正常播量增加20-30%。

种植分蘖力强的品种,播量也要适当降低。

(二级字幕)采用科学的种植样式,小行距等行播种。

另外,缩小种植行距是减少棵间水分无效蒸发、降低小麦群个体矛盾培育壮苗的有效措施。

播种时要采用小于15厘米的等行距方式进行。

据研究,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间,7.5厘米行距种植比15和30厘米行距种植分别减少棵间蒸发13.26和29.04毫米,蒸散量减少22.76和51.88毫米。

每吨水,7.5厘米行距种植比15和30厘米种植分别提高水分利用效率0.11和0.23千克。

冬前的管理

冬前主要是指小麦从出苗到第二年春季返青,在这一时期,小麦以营养生长为主,生长缓慢,对氮磷钾需求量少。

管理上主要要做好三项措施

这第一个措施就是:

扶弱控旺,加强冬前冬季管理。

我们都知道:

“麦无两旺”。

冬前旺长的麦苗,体内的能量被提前消耗掉,无法抵御严寒和其它恶劣气候,冬春季节就非常容易受到冻害和旱灾的侵袭,增加越冬后的管理难度。

形成旺苗的主要原因有:

播期偏早,肥水过大,播量过大。

您瞧这片麦田,幼苗叶片细长、分蘖不足,主茎和大蘖现在就进入了二龄期,这是典型的由于播期偏早引起的。

这类麦苗往往前旺后弱,在冬季遭遇连续5小时的-10C低温,就会受冻。

对于这种旺苗我们可以通过适时镇压来抑制麦苗主茎和大蘖的生长,控制徒长。

镇压要选择晴天的早晨进行,镇压后要及时划锄。

需要注意的是有霜冻或露水未干时不能镇压,避免伤苗。

必要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来控旺,化学控旺主要是喷施100mg/kg浓度的多效唑,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并且能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抗旱能力。

您再瞧这片麦田,麦苗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闭严重,这是就是由于肥水过大引起的。

对于这类麦田我们可以进行深锄断根。

在麦苗行间深锄5〜7厘米,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抑制分蘖,培育壮苗。

我们再来看这个地块,麦苗紧促、生长拥挤、分蘖很少,这是由于播量过大形成的假旺苗。

对于这类旺苗田我们要及时间苗、疏苗,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弱苗田的管理。

小麦出苗后,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管理不当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弱苗。

常见的弱苗主要表现为茎秆细弱、叶片发黄,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减少或不分蘖,“黄苗”是比较常见的弱苗现象。

产生黄苗的原因有多种。

一是还田玉米秸秆量大、旋耕浅,种子播在秸秆过于集中的土层,加上播种偏早、秋季气温偏高,秸秆腐熟过程中“烧苗”就会形成黄苗,这是目前黄苗的主要原因;二是由于施底肥量过大或底肥酸度过高造成的“肥烧苗”;三是土壤熟化程度低、或缺水、缺氮钾肥造成黄苗;四是受到有害物质污染或用药不当造成黄苗。

对于秸秆腐熟形成的烧苗和缺水缺肥以及用药不当造成的黄苗,我们应该马上浇水,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10千克左右的尿素,没有底施钾肥的还应再加施10千克左右的氯化钾。

对于“肥烧苗”和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麦田,我们也应该马上浇水,但是就不要施肥了。

无论是旺苗田还是弱苗田,冬天最好都要用粪肥对苗田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