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优质PPT.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5518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优质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优质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优质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优质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优质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优质PPT.ppt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优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优质PPT.ppt(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优质PPT.ppt

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指在叶舌两旁的一对从叶片基部边缘伸长出来的略如耳状的突出物。

)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

(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3月中下旬)(7)拔节期(农艺拔节):

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

(4月上中旬),4,

(二)小麦各生育期,(8)挑旗(孕穗期):

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

(4月下旬)(9)抽穗:

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

(4月下旬-5月上旬)(10)扬花期:

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药散粉时。

(5月上中旬,3-4天),5,

(二)小麦各生育期,(11)灌浆期:

从小麦扬花后到籽粒成熟前这段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籽粒外形已基本形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

(5月中旬开始)(12)成熟期:

灌浆完成后,经过蜡熟、黄熟、枯熟,到完全成熟。

(6月上旬收获),6,二、冬小麦的阶段发育,麦收时掉在麦地里的种子遇雨后迅速发芽出苗,长成一簇簇的麦苗,尽管温高、雨多,但它不能拔节,更不能抽穗结粒。

为什么?

这是因为冬小麦一生中要经过几个内部质变阶段才能完成其生长周期,最后产生种子。

这就叫做阶段发育。

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是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7,二、冬小麦的阶段发育,

(一)阶段发育的概念小麦的一生,必须经过几个循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过程成为阶段发育。

(二)阶段发育的特性1、每个阶段发育需要一定的综合外界条件,如水、温、光、养分等,其中有一两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2、每个发育阶段有着不可逆性,条件不适宜时停止,但不能倒行,8,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营养生长:

营养生长是指植物的根是由种子胚根长成的。

种子萌发时,胚根的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使根不断增长,其中生长最快的是根的伸长区。

生殖生长:

当绿色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形成花芽,以后开花、结果,形成种子。

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9,二、冬小麦的阶段发育,(三)春化阶段冬小麦在种子吸水萌动后或幼苗期,需要度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通过个体发育所需经历的内部变化,这种现象叫春化现象,完成春化的一段时间叫春化阶段。

根据冬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差异和时间的长短,把它们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种类型,现分别介绍如下:

1冬性温度为0-3,35天以上;

2半冬性温度为0-7,15-35天。

3春性温度为0-12,5-15天。

10,(三)光照阶段,冬小麦幼苗通过春化阶段后,温度达4以上就开始进入光照阶段。

在光照阶段要求以长日照为主的综合外界条件。

根据冬小麦通过光照阶段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和反应,也分为三种类型。

1反应敏感型要求光照每日在12小时以上,30-40天。

2反应中等型要求光照每日在8-12小时,24天左右。

3反应迟钝型要求光照每日在8小时以上,16天左右。

11,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土壤、品种、水分、营养、病虫草害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要取得小麦高产,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良品种,另一方面要通过田间管理创造适宜小麦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2,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土壤一般认为,最适宜小麦生长的土壤,应是熟土层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全面、氮磷平衡、保水保肥力强、通透性好,土壤pH6.7-7.0。

此外、还要求土地平整,这样才能确保排灌自如,使小麦生长均匀一致,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13,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二)品种品种的选取:

选择发芽率高、籽粒饱满、分蘖性好、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旱、成穗率高、小穗较多、灌浆快的品种。

适宜的播期:

播期不可过早或过晚,过早易形成旺苗,抗寒抗病能力下,越冬易受冻伤,且消耗过多养分;

过晚则造成分蘖较少,有效穗数不足,影响产量。

14,合适的播深:

要求播种深度在4-5cm,不超过5cm。

播种过深,芽鞘伸长过度,出苗延迟,出苗率下降,苗瘦苗弱,叶片狭长,分蘖少,发根差;

播种过浅,表层土壤容易失水干燥,不利于出苗,且冬季易遭冻害。

一般情况下,水浇地不过寸半,旱地不过二寸为宜。

合适的播量:

在适宜的播期(10月10-15日),播种量在25-35斤即可,10月15日后,每晚播一天,播量增加1斤。

禾本科等植物早期生出的能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晚期生出的不能抽穗或抽穗而不结实的称为无效分蘖。

15,(三)水分,小麦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出苗质量,因此要造足底墒。

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

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16,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此期缺水将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全生育期至少浇三次水,即冬灌、拔节-抽穗、灌浆期各浇一水。

17,(四)营养,小麦生长发育需氮、磷、钾、铜、锌、锰、硼等多种元素,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由于不同化肥当季利用率的不同,一般每亩麦田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除中低产田外,还需施钾肥(氧化钾)36公斤。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18,养分最大效率期:

是指小麦吸收养分绝对数量最多、吸收速度最快、施肥增产效率也最高的时期。

冬小麦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拔节到抽穗期,此时生长旺盛,吸收养分能力强。

养分需求临界期:

是指小麦对肥料养分要求在绝对数量上并不多,但需要程度却很迫切的时期。

此时如果缺乏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即使在以后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恢复或弥补。

19,磷的营养临界期在小麦幼苗期,由于根系还很弱小,吸收能力差,所以苗期需磷十分迫切。

氮的营养临界期是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候,冬小麦是在分蘖和幼穗分化两个时期,钾元素的临界期在拔节期。

生长后期补施氮肥,只能增加茎叶中氮素含量,对增加穗粒数或提高产量已没有明显作用。

20,小麦缺素症状,缺氮:

(生命元素)植株矮小、叶短窄、下部老叶首先发黄缺磷:

(磷能促进各种代谢正常进行,同时提高作物的抗寒性和抗旱性)分蘖减少、叶色暗绿无光泽或叶鞘显紫色,抽穗开花延迟。

缺钾:

(钾活化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酶活性,是40多种酶的辅助因子)植株生长缓慢,机械组织发育不良,旗叶叶尖发黄,下部叶片边缘枯焦,茎秆柔弱易倒伏。

缺硼:

(花粉管的伸长)花不散粉,花粉少或畸形,有时无花粉,子房横向膨大,颖壳前期不闭合,后期枯萎。

21,缺铁:

叶绿素合成受阻,开始时幼叶叶脉间失绿黄化,叶脉保持绿色,以后完全失绿,有时一开始整个叶片呈黄白色。

缺锌:

节间短、抽穗扬花迟且不齐,叶片沿主脉两侧出现白绿条斑或条带。

22,23,(五)病虫草害,全蚀病小麦各生育时期的症状及诊断:

幼苗分蘗期至返青拔节期。

基部叶发黄,并自下而上似干旱缺肥状。

苗期初生根和地下茎变灰黑色,病重时次生根局部变黑。

拔节后,茎基1-2节的叶鞘内侧和病茎表面生有灰黑色的菌丝层。

抽穗灌浆期。

病株变矮、褪色,生长参差不齐,叶色、穗色深浅不一,潮湿时出现基腐性的“黑脚”,最后植株旱枯,行成“白穗”。

剥开基部叶鞘,可见叶鞘内表皮和茎秆表面密生黑色菌丝体和菌丝结。

小麦近成熟时,若土壤潮湿,病株叶鞘内表皮可生有黑色颗粒状突起的子囊壳。

24,25,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分布,我国山东沿海、四川、贵州、云南发生普遍,为害也重。

近年来该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麦区,亦有日趋严重之势。

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

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26,纹枯病,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病苗枯死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

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

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

27,纹枯病,28,根腐病,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引起茎基腐、根腐;

多湿地区除以上症状外,还引起叶斑、茎枯、穗颈枯。

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拔取病株可见茎节基部变褐,根毛表皮脱落;

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

在分蘖期,根茎部产生褐斑,叶鞘发生褐色腐烂,严重时也可引起幼苗死亡。

成株期在叶片或叶鞘上,最初产生黑褐色梭形病斑,以后扩大变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中央灰白色至淡褐色,边缘不明显。

29,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

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

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小麦扬花期发病扩穗部发病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

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

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

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

30,根腐病,31,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

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

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阶段性特征:

茎基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

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32,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面积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

小麦条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

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

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

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

33,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

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

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

小麦秆锈病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

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