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备考试题 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4836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知识备考试题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业知识备考试题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业知识备考试题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业知识备考试题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业知识备考试题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知识备考试题 2.docx

《专业知识备考试题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知识备考试题 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知识备考试题 2.docx

专业知识备考试题2

高中化学

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三版

试教课题一: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P24—P29)

试教课题二: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P46—P49)

试教课题三: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P89—P91)

 

2012年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备考试题

时间:

2012-9-1010:

29:

47点击:

1873【大中小】

2012年初中化学教师招考专业知识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

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

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

硫磺

6、无色固体:

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

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

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

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

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

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

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

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

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

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

氯气

19、无色气体:

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

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

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

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

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

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

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

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

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

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

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

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

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

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

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

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

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

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

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

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

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2011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试题样题

时间:

2011-8-1315:

41:

21点击:

457【大中小】

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010-03-08

[2010年新考纲]

1.了解化学的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制造分子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

3.解物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5.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要点精析]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及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1、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宏观)

[思考题]:

1、羟基与氢氧根是相同原子团吗?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和水是有水分子构成的矛盾吗?

3、惰性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对吗?

例1.(08年山东·9)下列叙述合的是()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

2、物质的变化:

物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生成了新的物质。

从微观的角度看,前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后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但原子和元素的种类并不发生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

物质发生物变化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变化。

例2.(08年广东基)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变化的是()

A.荔枝酿酒

B.酸雨侵蚀建筑物

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D.生石灰遇水成为熟石灰

二、物质的分类:

通常按一定的规则给物质分类,如:

按性质分类酸:

有机酸、无机酸、一元酸、多元酸、强酸、弱酸

混合物

碱:

强碱、弱碱、

物质化合物

盐:

易溶、微溶、难溶

纯净物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不成盐氧化物

单质:

金属、非金属、惰性气体

金属

金属材料

合金:

如钢铁

无机材料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如水泥等硅酸盐材料

一般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如生物陶瓷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

有机高分子材料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复合材料:

如玻璃钢

[思考题]:

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2.盐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吗?

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

4.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

5.Na2CO3·10H2O、盐酸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6.能电离H+的物质一定是酸吗?

例3.(08广东)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例4.(09年天津·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

1、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2、化学反应分类:

按反应物、生成物组成及种类变化可分为: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按电子转移可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按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分为:

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按反应的程度可分为:

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按热量变化可分为: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还可以按反应机分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聚合反应等。

例5.(07年山东·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6

8O2和18

8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

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2+可以大量共存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相同

D.C(石墨,s)=C(金刚石,s)

△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四、研究物质的程序和方法

基本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2、实验法3、分类法4、比较法

基本程序:

观察物性质→预测化学性质→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分析现象并解释→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性质的延伸和应用

例8.(08年广东基·34)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

C.CO2和SiO2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性质也相似

D.金刚石的硬度大,则C60的硬度也大

例9.(08年江苏化学·4)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例10.类比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

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

违背客观事实。

下列各种类比推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已知Fe与S能直接化合生成FeS,推测Cu与S可直接化合生成CuS

②已知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推测CaS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③已知SO2能使品红褪色,推测CO2也能使品红褪色

④已知Fe与CuSO4溶液反应,推测Fe与AgNO3溶液也能反应

⑤已知NaOH是强电解质,其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强,Ca(OH)2也是强电解质,推测其饱和溶液导电能力也很强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④

D.③④⑤

【整反思】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时间:

2011-8-815:

15:

18点击:

577【大中小】

【一】教育理论

1.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是()。

A、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B、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C、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D、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课程为主。

2.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D、包括A、B、C。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含A、B、C4.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

(1)创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