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小故事112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8350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迪小故事11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启迪小故事11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启迪小故事11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启迪小故事11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启迪小故事11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启迪小故事1124.docx

《启迪小故事11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启迪小故事1124.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启迪小故事1124.docx

启迪小故事1124

珍惜每一个"跑龙套"的日子

  一位远房亲戚,拜托我给他儿子介绍个工作。

这让我颇有些为难,因为我出道这么多年来,还从未给人介绍过工作。

虽然没把握,但碍于情面,我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七月中旬,他果然来了。

人很精神,长得可谓英姿飒爽,办事利索,走路都带风的感觉。

从他举手投足间,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位积极向上、胸怀大志的年轻人。

  

  原本我想在自己公司给他安排个位置,但后来我仔细想想,感觉还是不妥。

考虑到我俩是亲戚关系,这容易让他产生依赖感,恐怕不利于他的成长。

年轻人嘛,就应该让他独立地到外面闯闯。

于是,我给一位开医药公司的朋友打电话,问他那里要不要人。

他说公司里正缺些基层业务员,如果他吃得了苦的话,可以让他过来试试。

我说农村出来的孩子,哪有吃不了苦的。

  

  晚上回到家,我把那朋友公司的情况跟他介绍后,没想到他很爽快就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便兴冲冲地去那公司报到。

具体工作是做市场终端维护,也就是药店要货时给送货,月底到各个铺了货的药店结款。

平时跟药店里的促销员搞好客情关系,以及开发一些新的市场。

说难也不难,就是工作性质比较琐碎。

  

  可是刚做了一个来月,有一天回来他突然跟我说不想做了。

说:

“工作很单调,很无聊,没什么发展空间,就像群众演员跑龙套。

自己所学专业一点儿都用不上,这样干下去等于荒废自己。

”听了他恳切的“申诉”之后,我无可奈何,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虽然,我对他的职业价值观不大认同,但他把工作比喻成拍戏,把自己比喻成跑龙套的群众演员,倒让我觉得挺有意思。

的确,人生如戏。

职场如片场,那里有导演,有主角,有配角,还有路人甲、路人乙之类的龙套。

也像社会的缩影,可谓等级分明。

  

  老板无疑就是职场中的“导演”,他有统领全局的权利和能力。

刚入职场的年轻人,由于没有“演技”只能做一位跑龙套的群众演员,在整部“戏”的拍摄过程中没有话语权,甚至在“戏”中没有自己的名字,只能按照“导演”的旨意,任其摆布。

在这过程中,心态好的“群众演员”在跑龙套的过程中,能习得演技,进而上升为“配角”、“主角”,甚至有一天成为“导演”。

心态不好的“群众演员”只能在职场中自生自灭。

  

  众所周知,没有演技的人,仅能跑跑龙套,扮演路人甲、路人乙。

稍有一点演技的人,可以扮个丫环,演个兵。

演技再好一些的,可以演个男二号、女二号。

只有有着炉火纯青之演技的演员,方能在一部影视剧中挑大梁,担纲主角。

当有一天具备统领全局的能力了,便可以成为一位权利“特大号”的导演。

  

  纵观国内外演艺圈,有几人是一出道即演男一号、女一号的,不都是从群众演员到配角、主角,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吗?

就连鼎鼎大名的“喜剧之王”周星驰也是从跑龙套,做匪兵甲匪兵乙,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不同的是,同样做群众演员,心态却各不相同。

例如有些群众演员只是消极地混日子,不指望出彩,只希望不出格,能不被导演发现他滥竽充数即感万幸。

而有的群众演员则特别认真,非常珍惜每一个跑龙套的日子,没有机会则已,一有机会便会想方设法给自己设计每一个细节,努力让自己所演的角色出彩,以便让导演以及观众注意到自己。

其中,周星驰当年便是这样敬业的群众演员。

  

  周星驰曾在83版的《射雕英雄传》里饰演“宋兵甲”,相较黄日华、翁美玲主演的郭靖和黄蓉,他这个“宋兵甲”连名字都没有。

但周星驰并不应付差事,而是想方设法,尽最大可能地表现自己。

例如在一次拍摄“宋兵甲”身亡的镜头时,他特地向导演申请:

“导演,我能不能伸掌挡一下再死呀?

”导演却很不屑地呵斥道:

“快点拍戏,你哪来那么多废话?

”建议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并没有扼杀他那颗认真执著的心。

他依旧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跑龙套机会。

  

  从1983年参演《射雕英雄传》到1990年凭借《赌圣》而一举成名,这期间他经历了七年风雨无助的煎熬和磨练。

在这七年里,他跑了无数个龙套,扮演过无数个没有名字的角色。

虽苦虽累,但从未改变他渴望成为一名好演员的信念,也从未浇灭他对演艺工作的激情。

正是这坚定不移的信念、脚踏实地的努力,为周星驰由“星仔”蝶变成“星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职场中大凡建功立业之人,无不是从“跑龙套”开始一天一天锻炼“演技”,累积职场资本。

以我个人而言,其实也不例外。

时过境迁,我仍然怀念过去那些“跑龙套”的日子。

如果没有那些在基层锻炼的机会,我就不可能累积今天的工作经验。

如今身为领导的我,之所以能驾驭公司全局,这全仰仗于我过去“跑龙套”时累积的经验。

这些经验,便是我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我感谢命运,感恩以往每一个“跑龙套”的日子。

如果没有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就没有我的今天,也就没有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尺度与比例

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学教育学家。

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并多年活跃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

  

  1928年,梁思成学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

在东北大学建筑系草创之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既是组织者,又是仅有的两名授课老师。

梁先生特别注重启蒙教育。

开班第一课,他先在黑板上一笔画了一只小狗,问大家这是什么?

大家齐声答狗。

又在小狗的旁边画了一座与小狗大小差不多的小屋,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狗窝。

他又在狗的旁边画一个大的屋子,再问学生是什么,学生都说是房子。

梁思成笑了,说“狗窝”和“房子”,一个是狗睡觉的地方,一个是人居住的地方,这就是“尺度”的含义。

  

  与“尺度”同样有趣的,是梁先生在讲到更加抽象的“比例”这一概念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婴儿和一个成年人,然后又在成年人旁边画了一个和成年人同样大小的婴儿,问同学们两个谁是大人谁是小孩,同学们照实回答,梁先生笑着说,“这就叫比例”。

并说建筑也和人一样,各种建筑有自己的特点和比例,如果尺度弄不好,让人看起来像拔高了的小孩或缩小了的大人。

  

  大师就是大师,两个难以用语言轻易讲通的抽象概念就在谈笑间烙印在每位同学的记忆深处了。

 

细节的力量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因一个马掌钉而输掉整场战役。

  

  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一句话:

“魔鬼在细节。

”他反复强调,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作品。

  

  当零售业巨子沃尔玛的年营业总额荣登2002年美国乃至世界企业的第一把交椅时,《财富》杂志记者不无惊叹地写道:

“一个卖廉价衬衫和鱼竿的摊贩怎么会成为美国最有实力的公司呢?

”原来,沃尔玛成功的秘密,也因为注重了细节。

沃尔玛在价格并不比其他公司便宜多少的情况下,规定他的员工:

要对3米以内的顾客微笑,“请对顾客露出你的八颗牙齿。

”为提高服务质量,员工必须认真回答顾客的提问,永远不要说“不知道”。

哪怕再忙,都要放下手中的工作,亲自带领顾客来到他们要找的商品前面,而不是指个大致方向就了事。

  

  2003年1月16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80秒后发生爆炸,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世界一片震惊。

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罪魁祸首竟是一块脱落的泡沫。

一块泡沫的脱落看似一件小事,而这件小事的发生肯定是源于某个部门、某位领导,甚至是某个设计师的不重视细节。

在发射卫星方面,我国的技术处于世界前列,有着多次成功的经验。

但澳星却在发射中爆炸了。

后来披露的原因是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

15毫米的铝片。

  

  举世闻名的金融企业——巴林集团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却因为一个叫森的小职员在新加坡疯狂投机而宣告破产。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

老子曾说: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

细微之处见精神,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

 

别人“家”的阅兵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展示军威,鼓舞士气。

与我们印象中大规模、大场面的观感不同,在不少国家的阅兵式上,我们常常能看到有趣、温情的一幕,别具特色。

  

  印度:

摩托车上叠罗汉是国粹特技

  

  在2015年年初,印度举行了盛大的“共和国日”阅兵庆典,其“保留节目”——印度边防部队表演的摩托车叠罗汉特技引发网友吐槽。

实际上,每年印度的阅兵仪式都会融入传统音乐、部落舞蹈、摩托车特技表演等内容,阅兵场面轻松欢快。

  

  同时,印度阅兵式参与兵种之杂令人惊叹。

除海陆空三军、导弹部队、装甲部队,还有边防部队、新德里警察部队、铁路警察部队、男女童子军等方队,甚至国防工程技术人员也有一个方队。

每一个兵种都有自己的军乐队开道,吹吹打打,着实热闹。

  

  在印度人看来,摩托车特技不是“杂技”,而是从印度教苦行修道的动作演化出来的一种特技表演,与瑜伽一样同为印度国粹。

作为文化传统,在阅兵式上如果没有摩托车特技,就像缺了点儿什么。

  

  据印度媒体报道,在2015年“共和国日”阅兵式上,车队表演了“和谐”“孔雀开屏”“杂耍”“并行”“莲花”“美洲虎”“BSF(印度边防部队)之树”“边境之花”等极具想象力的组合项目,相较于2014年公布的表演项目有不少创新。

  

  车队表演所使用的摩托车为印度产的皇家恩菲尔德,排量500CC的恩菲尔德摩托车曾创下了一车承载54人的纪录。

  

  美国:

欢乐轻松范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开始在全球进行战略扩张,大量军队被派驻到世界各地,本土驻防的兵力越来越少,导致无法组织起足够的阅兵单位。

于是,70年代之后,美国基本上没有举行过大型阅兵式。

  

  美式阅兵秀的特点是欢乐轻松,表演性十足。

走在整个阅兵队伍最前列的军乐团领队,手中拿着一根长得夸张的指挥棒。

后面的徒步步兵方队虽然也整齐划一、军姿威武,但通过观礼台时只是普通的行军步伐,不走正步。

  

  美国的爱好之一是显摆自己的高新技术。

“蛇鲨”大型地对地洲际巡航导弹、“红石”地对地导弹等能载着核弹头的决战兵器,都曾经列队出现在美国民众面前。

不过,杀人武器被打扮得花花绿绿,甚至运载车上还用醒目的字体标示出制造公司——根本就是军火公司的商业大秀场。

  

  英国:

延续华丽传统

  

  英国没有法定的国庆日,但会在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女王官方诞辰日”举行华丽的阅兵仪式。

  

  也许是对“日不落帝国”的怀念,英国阅兵的环节安排基本上还延续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华丽传统。

走在最前面的往往是敲打着激昂鼓点的军乐队,随后是身穿赤红色双排扣制服、戴着高高的熊皮黑帽、肩扛长枪的皇家卫队,接着是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锃亮胸铠的骑兵,后面紧跟着各军种单位。

  

  最让英国人牵肠挂肚的竟然是“二战”时期的那些英雄战机。

“鹞式”“飓风”“喷火”等在抵抗纳粹时立下赫赫战功的“老爷机”都被装饰一新,重新飞翔在伦敦的天空中。

  

  俄罗斯:

不忘老兵

  

  为纪念卫国战争的胜利,过去的苏联和现今的俄罗斯每年5月9日都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当数目庞大的三军士兵迈着整齐的正步从广场走过,当铁甲洪流从广场缓缓驶过,当最先进的战机以遮天蔽日之势从上空呼啸而过时,那种磅礴的威严气势简直让人透不过气来。

  

  冷战时期,西方国家总希望从阅兵式窥探苏联的军事力量,而苏联军情单位往往会借阅兵制造“烟幕弹”。

1965年,苏联故意在阅兵中展示出一枚假“萨姆-5”型导弹,美国情报人员信以为真,一时间苏联大幅提高远程核打击能力的说法传遍西方军界。

实际上,苏联当时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俄罗斯都会邀请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兵加入阅兵或者观摩队伍。

这些当年在战场浴血杀敌的英雄,如今都已到垂暮之年,纵然再也无法像年轻时那样踢出标准的正步,但依然能行最标准的军礼。

  

  法国:

外交大秀场

  

  在欧美,法国是最钟情于阅兵的国家,路易十四时代和拿破仑当政期间就有规模宏大的阅兵式。

为纪念法国大革命攻克巴士底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将7月14日定为国庆节。

此后,每逢国庆节,法国都要举行阅兵式,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断。

  

  从20世纪90年代起,法国国庆阅兵开始融入外国元素,邀请国外军队参加逐渐成为惯例。

  

  1994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德国军队参加阅兵,外界将此看成欧洲一体化和法德百年世仇实现真正和解的表现。

2009年,印度最古老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步兵团获邀出席法国阅兵式,体现法印两国发展战略关系的愿望。

  

  法媒评论称,萨科齐邀请时任印度总理的辛格和印度军队参加国庆活动,就是希望向印度出口市值120亿美元的战机,同时法方正在就向印度出口民用核技术进行磋商。

  

  法国阅兵不以展示武器为主,主要是为增加民族自豪感,又由于加入历史与现实因素,使其成为“国际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