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集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7226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集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集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集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集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集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集录.docx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集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集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集录.docx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集录

调制“鸡尾酒”

鸡尾酒是一种混合饮饮品,它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或饮料、果汁、汽水混合而成,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欣赏价值。

彩虹鸡尾酒因色彩缤纷,层次分明而受人们喜爱。

让我们也来调制一杯“彩虹鸡尾酒”。

活动目标:

1、学习配置饱和食盐水。

2、会用密度计测量常用液体的密度。

3、观察不同密度的液体混合时的分层现象。

4、根据物体停留在液体中的位置,判断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

器材清单

酱油、黄酒、白醋、色拉油、红墨水、水、食盐

鲜玉米粒、干玉米粒、红豆、黑豆、花生米、枸杞

100ml量筒、250ml烧杯、250ml量杯、密度计、标签纸、药匙、滴管、玻璃棒、镊子

活动步骤

1、配置饱和食盐水并染色

(1)在250ml的空烧杯内装上约100ml的水

(2)用药匙往烧杯内加入若干匙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3)用滴管往高浓度食盐水中滴入1至2滴红墨水并搅拌均匀。

(4)在烧杯壁贴上标签,待用

2、用密度计测量各种液体的密度

(1)将一部分高浓度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密度计测量食盐水的密度,并记录在表中

(2)将量筒中的食盐水倒回烧杯,并将量筒清洗干净。

(3)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测量其余液体的密度,并记录。

液体

饱和食盐水

酱油

白醋

黄酒

色拉油

密度(g/cm3)

(4)按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液体的密度

3、调制鸡尾酒

(1)将密度最大的液体缓缓倒入倾斜放置的量杯中,约2至3cm高。

(2)按密度大小顺序用滴管依次将其他液体缓缓沿烧杯壁滴入量杯中。

(3)加色拉油时,用玻璃棒将色拉油缓缓地引流入量杯内。

如此便可制得一杯“彩虹鸡尾酒”。

4、观察种子在“鸡尾酒”中的浮沉情况。

(1)用镊子夹取各种种子依次从液面沿杯壁轻轻放入,不同种子将停留在液体中的不同位置。

(2)观察种子在不同液面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在下表中。

种子

鲜玉米

干玉米

红豆

黑豆

花生米

枸杞

停留的液层

(3)将上述各种子按密度从大到小排列。

(4)你能大致判断哪些种子的密度值?

翩翩起舞的沉浮子

潜艇在人为的控制下能在水中机动地上浮和下潜,这是利用物体的沉浮条件实现的。

利用身边简单的器材,我们一起来制作几个沉浮子。

采用十分简便的操作,我们既能使它们漂浮在水面上,也能使它们悬浮在水中,还能使它们在水中上浮和下沉。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沉浮子。

理解它们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

2、通过动手制作沉浮子,培养动手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沉浮子浮沉的趣味活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一)火柴棒沉浮子

器材清单

试管、火柴棒、细铁丝、500ml烧杯

活动步骤

1、在火柴棒的末端绕上几圈细铁丝,使火柴棒能直立于烧杯的水中,并略高于水面。

2、在试管中装满水,将火柴棒放入试管中。

3、用大拇指封住试管口,使拇指和试管内水面间不留空隙。

当用拇指向下压水时,你将看到什么现象?

4、减小大拇指对水的压力,你又看到什么现象?

5、尝试调控手指对水的压力,你能使火柴棒悬浮在水中吗?

(二)吸管沉浮子

器材清单

软吸管、剪刀、回形针、平底烧瓶、气球、橡皮筋、500ml烧杯

活动步骤

1、用剪刀从吸管中剪下长度约为8cm的一段,将其对折。

用两枚回形针将吸管两开口端别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沉浮子。

2、将吸管沉浮子放在烧杯的水中,使其顶部高于水面2至3mm。

如果露出水面部分过多,则稍微剪短吸管。

3、在烧瓶中装入水至离瓶口3至5mm,将吸管沉浮子放入水中,使其漂浮于水面。

4、用气球囊蒙在烧瓶口上,并用橡皮筋绑紧。

5、用手指按压蒙在瓶口的气球囊,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6、撤去手指的压力,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7、调节手指对气球囊的压力,你能使吸管沉浮子悬浮在水中某个深度吗?

巧用量筒测密度

根据密度公式ρ=m/v,利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利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即可计算出某种物质的密度。

但是,如果没有天平,只有量筒,你还能测量出物体的密度吗?

活动目标

1、会灵活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测量密度。

2、会灵活运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

3、进一步巩固阿基米德原理。

(一)测量蜡烛的密度

器材清单

量筒、烧杯、滴管、蜡烛、细铁丝、毛巾

实验原理

当一个重为G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水和重力表达式G=m物g=ρ物gV物,可得

ρ水gV排水=ρ物gV物

所以ρ物=(V排水/V物)ρ水

可见,只要测出物体本身的体积和物体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即可利用上式求得漂浮物体的密度。

活动步骤

1、利用量筒,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测得蜡块的密度?

2、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量筒的读数V1,V1=cm3

3、将蜡烛放入量筒中,蜡烛漂浮在水面上,记录量筒的读数V2,V2=cm3

4、用铁丝将蜡烛压入水中,记录量筒的读数V3,V3=cm3

5、写出蜡块密度的表达式ρ蜡=(用测量的量和已知的量表达)

利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蜡块的密度:

ρ蜡=

(二)测量饱和食盐水的密度

器材清单

量筒、烧杯(装水)、烧杯(装饱和食盐水)、滴管、蜡烛、细线、毛巾

实验原理

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F浮=G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水,

当一个重为G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有ρ水gV排水=G,

当一个重为G的物体漂浮在待测液体的液面上时,有ρ液gV排液=G,

由上述两式可得ρ液=(V排水/V排液)ρ水

可见,当物体漂浮在水面和待测液体的液面上时,只要测出排开水和待测液体的体积,即可求得待测液体的密度。

活动步骤

1、利用量筒,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测得饱和食盐水的密度?

2、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录量筒的读数V1,V1=cm3

3、用细线系着蜡烛,将蜡烛放入量筒中,蜡烛漂浮在水面上。

记录量筒的读数V2,V2=cm3

4、取出量筒内的蜡烛,并擦干。

将量筒内的水倒出,倒入体积为V1的饱和食盐水。

5、将蜡烛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在饱和食盐水中,记录量筒的读数V3,V3=cm3

6、写出饱和食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蜡=(用测量的量和已知的量表达)

利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饱和食盐水的密度:

ρ蜡=

(三)测量螺栓的密度

器材清单

量筒、烧杯、滴管、试管、镊子、螺栓、细线、毛巾

实验原理

一个重为G的容器漂浮在水面上,其排开水的体积为V1。

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有ρ水gV1=G

若在容器中放一个密度大于水的物块,容器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为V2。

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有ρ水gV排水=G+m物g

由上述两式可得m物=ρ水(V2-V1)

又m物=ρ物V物

所以,物块的密度为ρ物={(V2-V1)/V物}×ρ水

可见,只要测出物块的体积、物块放入容器前后容器排开水的体积之差,即可求得该物块的密度。

活动步骤

1、利用量筒,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测得螺栓的密度?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将螺栓放入试管中,用镊子将试管缓慢放入量筒,使其漂浮在水面,且水面不超过量筒量程,记录量筒的读数V1,V1=cm3

3、将螺栓从试管中取出。

记录量筒的读数V2,V2=cm3

4、先取出试管,将螺栓放入量筒的水中,再将试管放入量筒,使其漂浮在水面上。

记录量筒的读数V3,V3=cm3

5、写出螺栓密度的表达式ρ蜡=(用测量的量和已知的量表达)

利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螺栓的密度:

ρ蜡=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同学们在课堂上都看到过晶莹剔透的硫酸铜晶体,如果你身边有硫酸铜粉末,你能否自己制备晶莹剔透的硫酸铜晶体?

如果你已经有一小块硫酸铜晶体,你能否利用这块晶体获得更大的晶体?

活动目标

1、观察物质的结晶

2、练习用结晶的方法制备晶体

3、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器材清单

量筒、烧杯、药匙、滴管、表面皿、温度计、细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玻璃棒、硫酸铜、棉花、水、火柴

活动步骤

(一)制备硫酸铜小晶体

1、取250ml烧杯一只,注入约100ml水,加入硫酸铜晶体,配成饱和溶液

2、将上述硫酸铜饱和溶液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到70℃左右,并继续将硫酸铜粉末不断加入烧杯中。

边加边搅拌,直至饱和,这样就制得了热的硫酸铜饱和溶液。

注意:

切勿在杯底留下杂质,若有浑浊现象,用脱脂棉代替滤纸,趁热过滤,直到溶液澄清为止。

3、将上述热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在室温下静置,并在容器口盖上一张清洁的白纸,再用棉花把烧杯围起来,静置一夜,让其慢慢冷却。

记录你观察到的现象:

(二)小晶体长成大晶体

1、选晶:

在上述晶体里选择几颗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备用

2、晶体长大:

用细线把一块硫酸铜晶体绑好,悬吊在已准备好的一杯约50毫升、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里,线的另一端系在玻璃棒上,静置过夜。

如此反复操作几次。

记录你观察到的现象:

一纸千斤

虽然外面生活在大气之中,一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但我们却经常无视它的存在。

以下的系列活动,将让我们看到大气压产生的一些奇妙现象,并让我们用简单的器材粗略地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2、能利用身边的简单器材粗略地估算大气压的数值。

3、通过感知奇异的实验现象,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一)一纸千斤

器材清单

木棒、报纸、一次性筷子

活动步骤

1、将一次性筷子放在桌边,使其约四分之一伸出桌沿。

2、用木棒迅速向下敲击筷子伸出桌沿的部分,筷子会不会被敲断?

3、将报纸摊开放在桌面上,使其紧贴地覆盖在筷子上面。

4、用木棒迅速向下敲击筷子伸出桌沿的部分,筷子会不会被敲断?

(二)小孔会不会漏水

器材清单

塑料瓶、榔头、硬纸板、铁钉、烧杯、水槽

活动步骤

1、将塑料瓶盖正放在硬纸板上,用榔头敲击铁钉,在塑料瓶盖上打几个小孔。

2、将塑料瓶倒置,用榔头敲击铁钉在瓶底打一个小孔。

3、堵住瓶底小孔,往瓶子里加满水,盖上盖子,将瓶子倒置过来,观察水是否流出。

4、将堵住小孔的手指放开,瓶内的水是否流出?

5、当水流出一半后,再次将小孔用手指堵住,瓶内的水是否会流出?

(三)自动上爬的试管

器材清单

一段封闭的玻璃管、小试管(外径小于玻璃管内径约2至3mm)、水槽、烧杯

活动步骤

1、将玻璃管开口向上放在水槽内,用烧杯将玻璃管加满水。

2、将小试管开口向上放入玻璃管中。

用手指堵住玻璃管口,迅速将玻璃管倒置。

3、撤掉堵住管口的手指后,观察并描述小试管在玻璃管中的运动情况。

(四)估算大气压

器材清单

水桶、注射器、500ml量筒、绳子、烧杯、刻度尺

活动步骤

1、将绳子一端固定在水桶柄上,另一端绕成环状绳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水桶受到的重力,G桶=N

3、将环状绳套拴在注射器的活塞上并拉紧。

4、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顶部,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出口后,再将水桶提起。

5、用量筒量取500ml的水,缓慢倒入水桶中,直至活塞开始滑动。

计算倒入桶里的水的体积,V水=ml,计算倒入的水的总重G水=N

6、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注=ml;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处的长度,L=cm;根据体积和长度算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S=cm2

7、根据压强公式,算出大气压:

Po=Pa

虹吸现象探秘

鱼缸经常要换水,为了使鱼缸换水时不用将鱼取出和放进,人们常取一根塑料管,将其一端插入鱼缸的水中,从另一端吸出一口水后,水就会通过塑料管流出。

像这种能使水自动地从管子一端上升,再从另一端流出的现象称为虹吸现象,这样的管子叫做虹吸管。

让我们共同来探究虹吸现象。

活动目标

1、认识虹吸管和虹吸现象。

2、探究虹吸现象发生的条件。

3、探究虹吸管出水量与高度差的关系。

器材清单

乳胶管、纸杯、十字螺丝刀、吸管、剪刀、注射器、烧杯、量筒、刻度尺、秒表

活动过程

(一)虹吸管出水的条件

1、如果将一条乳胶管内装满水,其一端插入放在高处的烧杯的水中,什么情况下烧杯的水会通过乳胶管的另一端流出?

()

A.烧杯外的管口要低于烧杯内的管口

B.烧杯外的管口要低于烧杯的水面

C.烧杯外的管口要高于烧杯内的管口,低于烧杯的水面

D.水不可能从乳胶管中流出

2、将大烧杯用书本垫高,将乳胶管的左端插入大烧杯的水中,用注射器从乳胶管右端抽出里面的空气,使管内装满水。

然后迅速将其右端放在小烧杯内。

调整乳胶管右端(即出水口)的高度,使其从低于左端位置开始慢慢提高,观察右端在低于左端、高于左端而低于大烧杯水面、高于大烧杯水面等不同位置时,有无水从管口流出。

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乳胶管出水口位置

低于大烧杯内管口

高于大烧杯内管口、低于水面

高于水面

有无水从管口流出

3、概括出大烧杯内的水能从乳胶管中流出的条件。

(二)虹吸管出水快慢的影响因素

1、在虹吸管中,只有当出水口的位置低于大烧杯水面的位置时,才有水从管中流出。

你认为出水的快慢跟出水管口与水面之间的高度差是否有关?

关系如何?

2、用注射器从乳胶管出水口抽出管内的空气,用止水夹夹住管口。

将乳胶管出水管口放在大烧杯水面下方4cm处,打开止水夹,让水从出水管口流入小烧杯。

经过3分钟用止水夹夹住管口。

3、用量筒测出小烧杯中所接的水的体积,记录在表中,并把所接的水倒回到大烧杯中。

4、改变乳胶管出水口的位置,使其分别处于大烧杯水面下方6cm、8cm、10cm,重复步骤2和步骤3,并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管口与水面的高度差h/cm

4

6

8

10

3分钟内流出的水的体积V/mL

(三)奇妙的虹吸杯

1、取一只纸杯,用螺丝刀在其底部戳一个小孔。

2、将U形管较长的一端从杯内穿过小孔,并使较短的一端吸管离杯底约0.5cm。

剪掉伸出杯底吸管过长的部分,留下约1cm。

3、若将水逐渐注入纸杯内,你认为水面到达哪个位置时,水会从吸管中流出?

水流出时停止注水,杯内水面降到什么位置时水不再流出?

4、一手拿着纸杯,置于大烧杯的上方。

一手用小烧杯将水注入纸杯中,观察纸杯内的水面到达哪个位置时,水开始从吸管中流出。

水开始流出时,停止注水。

纸杯内的水面降至哪个位置时,水不再流出?

5、重复活动步骤4,看看结果是否都是如此。

气压与体积的关系

当用打气筒打气时我们发现,活塞越往里推,就会感到越费力。

这是因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体积增大时,压强会减少;体积减少时,压强会增大。

以下各个活动将让我们看到这一关系所表现的奇异现象和实际应用。

活动目标

1、知道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认识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所表现的奇异现象。

3、通过奇异的实验现象,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一)气球吸碗

器材清单

气球、吸管、细线、小钢碗

活动步骤

1、在气球口插入吸管,并用细线将气球口扎紧在吸管上。

2、通过吸管吹气,使气球稍微鼓起,然后将气球下端与手中的碗口紧密接触。

3、继续往气球里吹几口气,然后将托住碗的手放开,你看到什么现象?

(二)吹不大的气球

器材清单

塑料瓶两个、气球、剪刀

活动步骤

1、取一个塑料瓶,用剪刀在瓶底戳个小孔。

2、将气球塞进塑料瓶,并将气球口从里向外套住塑料瓶口。

3、用一只手指堵住瓶底的小孔,然后用力吹气球,你发现了什么?

4、将堵住瓶底小孔的手指移开,再用力吹气球,你又发现了什么?

5、吹气以后,用手指再次迅速堵住小孔,塑料瓶离开嘴巴放在手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吸管穿土豆

器材清单

硬吸管、土豆

活动步骤

1、你认为吸管能够刺穿土豆么?

2、用手握紧吸管的中上部,用力迅速插入土豆块的中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3、再用大拇指按住吸管口用力迅速插入同一块土豆的不同位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四)制作简易打气筒

器材清单

塑料瓶、气球2个、剪刀、小刀

活动步骤

1、用剪刀的尖端在塑料瓶壁腰部钻一个小孔。

2、用剪刀的尖端把塑料瓶盖钻出一个直径5mm左右的小孔

3、取一个小气球,将它剪短,只选取其下半部分的球肚。

用它套住瓶盖,把气球过长的部分往盖子的内部折进去,然后将瓶盖旋紧在塑料瓶上。

4、在瓶盖接近边缘对称的四个位置用小刀在橡皮膜上割出四道小口,割一点点就行。

5、另取一个气球套在瓶盖上,用大拇指按住塑料瓶壁上的小孔,使劲按压塑料瓶壁,然后放开(放开时,手指不要压着小孔)。

一挤一放,就可以把气球吹起来了。

巧运乒乓球

飞机的机翼为什么是上凸下平的?

等高铁时,人为什么一定要站在安全线外?

这些都是与气体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有关。

在我们的生活中,气体流速对气压影响的现象十分常见。

以下活动可以让你看到气压受气体流速影响而出现的更多的奇异现象。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气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并会用来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奇异的实验现象,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巧运乒乓球

器材清单

乒乓球、纸杯、吸管、卷尺

活动步骤

1、将吸管弯成接近直角,通过长端向内吹气

2、将乒乓球放在短管出口处,吹气使球悬浮在空中(要多次练习)

3、在桌子上放置一个纸杯,人站在离杯约1米处,和同伴比一比谁最先成功地将球运到杯子里。

(二)会跳跃的乒乓球

器材清单

直尺、乒乓球、小烧杯三个、大烧杯

活动步骤

1、在桌上将三个烧杯排成一排,相互间距约4cm,将水加入每个烧杯,使水面离杯口大约2.5cm,在第一个烧杯内放入一个乒乓球。

2、向第一个烧杯上方吹气,使乒乓球从第一个烧杯跳进第二个烧杯中

3、按同样的方法,使乒乓球跳跃到第三个烧杯中。

4、适当增大烧杯间的距离,试试看,你是否还能将乒乓球从第一个烧杯吹进第三个烧杯?

你能吹移乒乓球的烧杯最大间距为cm

5、适当减少烧杯中的水量,并调整烧杯之间的距离,试试看,你是否还能将乒乓球从第一个烧杯吹进第三个烧杯?

你能使乒乓球吹离烧杯的最低水面离杯口为cm,此时烧杯之间的距离为cm。

自制电池

电池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你是否知道,利用身边简单的物品我们也能制作电池?

活动目标

1、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多种样式的电池。

2、探究电池为电路提供的电压大小的相关因素。

(一)果蔬电池

器材清单

大西红柿、带鳄鱼夹的导线若干、电压表、三角板、油性记号笔、铜片和锌片

活动步骤

1、用油性记号笔和刻度尺在西红柿底部表面画一条直线,以中心为起点,每隔0.5cm作标记。

2、将锌片和铜片相隔2cm正对插入西红柿中

3、将电压表的0至3V接线柱塑料旋钮旋开,取2条两端均有鳄鱼夹的导线,各用一个鳄鱼夹分别夹住铜片和锌片,另一端的鳄鱼夹试触电压表的接线柱,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铜片为极,锌片为极。

4、将两个鳄鱼夹分别夹在电压表的2个接线柱上,记录电压表的读数:

U1=V

5、你认为西红柿电池两端的电压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6、你认为西红柿电池两端的电压跟两金属片插入的深度存在怎样的关系?

7、保持两金属片的距离2cm不变,按下表所示的数值改变两金属片插入西红柿的深度,观察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两金属片插入深度/cm

0.5

1

1.5

2

3

4

电压/V

8、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9、你认为西红柿电池两端的电压跟两金属片插入的深度存在怎样的关系?

10、保持两金属片插入西红柿的深度4cm不变,按下表所示的数值改变两金属片的距离,观察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金属片的间距/cm

0.5

1

1.5

2

3

4

电压/V

11、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溶液电池

器材清单

带有鳄鱼夹的导线若干、电压表、带灯座的小灯泡、铜片和锌片各4片、小烧杯4个、500ml浓食盐水

活动步骤

1、把浓食盐水倒入烧杯中约至100ml刻度尺。

2、用回形针将铜片和锌片固定在烧杯壁两个相对的位置上。

3、取2条两端均有鳄鱼夹的导线,各用一个鳄鱼夹分别夹住铜片和锌片,另一个鳄鱼夹试触电压表的接线柱,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铜片为极,锌片为极。

4、用2个鳄鱼夹夹住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记录此时电压表的读数:

U1=V

5、另取3个烧杯,倒入相同的浓食盐水,以同样的方式将锌片和铜片固定在杯壁上。

将相邻烧杯的锌片和铜片用鳄鱼夹连接固定,留两个鳄鱼夹头,接入电压表,记录此时溶液电池组两端的电压:

U2=V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我们把一只小灯泡接到由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两端时,它的亮度比接到一节干电池两端时要亮得多,这说明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也越大;如果我们把不同型号的的小灯泡接到由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两端,会发现它们的亮度不同,这说明在相同的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不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也不同。

那么,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跟小灯泡两端所加的电压和小灯泡的电阻有怎样的关系?

活动目标

1、探究同一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

2、探究在相同电压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

3、体验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和途径

4、尝试根据变量控制的情况,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器材清单

定值电阻3个(阻值分别为5欧、10欧、15欧),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

活动步骤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

通过一个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2、猜想或假设

导体的电阻R,它两端的电压U,通过它的电流I,这三个量之间可能会有什么关系呢?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量相乘等于第三个量?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量相除等于第三个量?

请提出你的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一个定值电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

在电路中串联一只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

请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4、进行实验

(1)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连接电路时,注意选择电压表、电流表的合适量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阻值最大的位置。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R’,可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2)逐次调节变阻器R’滑片的位置,同时注意观察电压表使它的示数由小逐渐变大,每当读取一次电压值时,同时读取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并记录在下表

实验序号

电阻R(欧)

电压U(伏)

电流I(安)

1

2

3

4

5

6

7

8

9

5、换接另一个电阻,再次记录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值

6、分析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提出问题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2、提出猜想和假设

3、进行实验

(1)调节变阻器R’滑片的位置,使电阻R(5欧)两端的电压为某一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