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4696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题.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题.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题

化学实验题

7.(2分)(2014•苏州)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烧杯

C.

烧瓶

D.

锥形瓶

选A

12.(2分)(2014•苏州)下列有关物质混合后的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无色碘化钾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B.

无色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产生白雾

C.

在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滴加数滴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D.

铵盐与碱溶液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选:

C

13.(2分)(2014•苏州)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选:

B

19.(2分)(2014•苏州)下列有关玻璃导气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

A.

用排水法集气

B.

向上排空气法集气

C.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D.

检验二氧化碳

答案:

D

29.(2分)(2014•苏州)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B.

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看到水槽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C.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用分液漏斗将双氧水加入锥形瓶中,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D.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两种无色溶液混合前后,插入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

选:

D

6.(2分)(2013•苏州)下列有关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的是(  )

A.

锥形瓶

B.

酒精喷灯

C.

长颈漏斗

D.

药匙

选B

12.(2分)(2013•苏州)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

B.

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

C.

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

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

选C

13.(2分)(2013•苏州)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A.

用药匙取用粉末

B.

用纸槽取用粉末

C.

倾倒液体

D.

取用块状固体

选D

14.(2分)(2013•苏州)下列几种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

B.

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即燃

C.

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

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选A

16.(2分)(2013•苏州)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读液体体积

C.

过滤悬浊液

D.

熄灭酒精灯

选D

19.(2分)(2013•苏州)下列有关玻璃棒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过滤时:

引流

B.

测溶液pH时:

蘸取

C.

捣碎固体时:

研细

D.

加速固体溶解时:

搅拌

选C

24.(2分)(2013•苏州)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

B.

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可收集

选项为:

A

34.(8分)(2013•苏州)今年我市初中化学实验考察的内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下列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填序号).

A.将单孔胶塞的约二分之一旋进试管口

B.乳胶管与玻璃导管连接前用水湿润管口

C.乳胶管一端塞进玻璃导管内

D.玻璃导管口一端旋进乳胶管一端

(2)①图1是某人设计的制备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其中有 3 处错误.

②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最高法庭”.下列有关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D (填序号)

A.因为CO2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CO2

B.因为CO2溶解性并不强,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又不稳定,可用排水法收集CO2

C.排水法收集CO2时,需观察倒置的试管内液面下降和有气泡从试管口逸出

D.通常状况下,CO2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E.因为CO2是无色气体,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需用燃着的木条“验满”

(3)如图2所示,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上下持续震荡一段时间.

①请写出实验室鉴定CO2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②充分震荡后,试管内压强 < 试管内大气压强(选填“>”或“=”或“<”);

③震荡试管前,旋紧胶塞的目的 防止石灰水冲出试管腐蚀皮肤 、 促进石灰水充分吸收CO2.

解:

(1)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乳胶管一端塞进玻璃导管内,应该是玻璃导管口一端旋进乳胶管一端;故答案为:

C

(2)图1是某人设计的制备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其中的错误有:

导管伸入橡皮塞太长了,进入液体内,气体无法导出;铁夹应该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收集气体的试管没有固定;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有关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因为CO2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CO2;通常状况下,CO2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溶解性并不强,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又不稳定,可用排水法收集CO2;故答案为:

①3;②CaCO3+2HCl═CaCl2+H2O+CO2↑;③AD(答全才给分,选错不给分

(3)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充分震荡后,试管内压强小于试管内大气压强,因为二氧化碳反应了;震荡试管前,旋紧胶塞的目的是:

防止石灰水冲出试管腐蚀皮肤、促进石灰水充分吸收CO2;故答案为:

①CO2+Ca(OH)2═CaCO3↓+H2O;②<;③防止石灰水冲出试管腐蚀皮肤、促进石灰水充分吸收CO2

11.(2012•苏州)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选B

16.(2012•苏州)下列有关过氧化氢(H2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过氧化氢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

1  C.质量分数为6%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水是溶质  D.常温下过氧化氢也能自行分解.其溶液中含有少量氧气

选C

17.(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

  A.

取液时挤入空气  B.

将滴管横放在桌面  C.

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  D.

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

选C

 

18.(2012•苏州)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  D.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选B、C

 

24.(2012•苏州)下列实验装置的图示不属于水浴的是(  )

  A.

  B.

  C.

  D.

选C

 

25.(2012•苏州)清洗内壁沾附碱性固体残留物试管的合理步骤是(  )

  A.稀盐酸润洗→自来水测洗→蒸馏水润洗  B.稀盐酸润洗→蒸馏水润洗→自来水刷洗  C.蒸馏水润洗→稀盐酸润洗→自来水刷洗  D.蒸馏水润洗→自来水刷洗→稀盐酸润洗

选A

29.(2012•苏州)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而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选B

36.(2012•苏州)为判断某物质存在或某物质恰好完全反应,通常以特定物质的显色达到目,能显色的物质就称“指示剂”.如:

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判断待测液显酸性;用淀粉溶液变蓝判断单质碘(I2)的存在:

已知:

★SO2+I2+2H2O═H2SO4+2HI(无色溶液);

★常温下,碘微溶入水;

★5SO2+2H2O+KMnO4═K2SO4+2H2SO4+2MnSO4(无色溶液).

(1)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的SO2含量用如图吸收装置(量气装置省略).

①混合气体通过图示吸收装置一定时间后,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 无 色时即可停止通气.此法适宜测SO2含量较 低 (选填“低”或“高”)的混合气体.

②吸收装置内的I2的淀粉溶液一也可以用 高锰酸钾 溶液代替作为指示剂.因为 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一定量的SO2可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

(2)若用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滴加到20.0g盐酸中(含2滴酚酞试液),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

①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 .

②试列式计算说明将该反应后的溶液转化为20℃时饱和溶液的一种简单方法(计算结果精确到0.1g).已知: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Og.

解:

(1)①碘的淀粉溶液呈蓝色,由于SO2+I2+2H2O═H2SO4+2HI(无色溶液)可知该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时该反应恰好完成,此时应该停止通入气体,通入过量气体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由于该装置吸收二氧化硫的量较小,所以此法适宜测SO2含量较低的混合气体.

②因为紫红色高锰酸钾的溶液通入二氧化硫时会发生5SO2+2H2O+KMnO4═K2SO4+2H2SO4+2MnSO4(无色溶液)的反应,溶液现象由紫红色变成无色,所以也可采用高锰酸钾溶液代替碘的淀粉溶液完成该实验.

(2)由题干可知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和2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因此可通过反应的方程式对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也可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质量;

设该盐酸的溶质质量是x;生成的氯化钠质量是y.

Na0H+HCl═NaCl+H2O

4036.558.5

16g×10%xy

x=1.46g

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

由于该溶液在20℃时不饱和所以可采用加溶质的简便办法使其转化成饱和溶液,原溶液质量是20g+16g=36g;

设加入溶质的质量是z,则有

=

则z≈9.8g

故答案为:

(1)①无;低;②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一定量的SO2可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2)①7.3%②可向溶液中加入9.8g氯化钠.

7、(2011•苏州)下列有关盛放某些气体的集气瓶,其摆放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