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32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6298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3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3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3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3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3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323.docx

《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3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32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323.docx

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323

钢结构定位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1、测量准备工作

1.1测量重难点分析及解决对策

序号

重难点分析

解决措施

1

在温度、分荷载等影响下超高层的精确定位

建立高精度的测量控制网,严格控制各阶段的施工测量精度,选用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进行测量管理,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进行施测,确保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

2

外框结构造型精度控制

三级测量控制制度,一、构件进场复测验收;构件安装测量控制;三、单节构件安装后平面坐标及结构层圆度坐标拟合,整体结构压缩变形实时监测,每节钢柱测量数据为下一节钢柱调节提供数据支持,保证外框结构造型整体受控。

3

塔楼核心筒劲性柱外框柱的精确定位

在塔楼内外建立双层控制网,内控网采用激光垂准仪投测到施工层进行墙柱定位再用外控网进行复核。

4

误差传递的控制

每隔50m左右设置--个测量转换层,并定期联立外控网进行复核,转换层与转换层之间独立操作,误差不传递。

1.2钢结构测量的主要内容

序号

测量作业主要内容

测量总思路

1

验收平面控制基线及标高基准点,并作好

根据现场通视条件及工程结

构特点分别建立内、外两个矩形轴线控制网,分别控制内、外筒钢柱的安装精度。

平面控制点使用激光铅直仪向上传递,高程控制点使用50米钢卷尺分段向上量距,用全站仪测距功能校核。

激光传递的平面控制点位在楼层组成双矩形控制网,具有闭合复测

条件。

用计量检测过的50米钢卷尺分段向上量测。

钢结构与土建、设备安装、室内外装修等专业使用的平面、高程控制网相同。

2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3

标高控制网的建立

4

平面控制网采用激光垂准仪向上垂直引测,标高控制网采用大盘尺直接进行高程传递的常规方法,用全站仪测距功能校核,控制网每隔50米进行转点闭合工作。

5

核心筒墙面预埋件安装定位

6

核心筒与外框钢柱校正

7

倾斜钢柱的测量与定位

8

钢桁架的测量与定位

9

整体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的控制

1.3钢结构测量的主要特点

序号

测量特点

测量受影响内容

1

自然影响

在高空作业时,易受日照、风力、摇摆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2

钢结构变形影响

构件在吊装过程中因自重产生的变形、因日照温差造成的缩胀变形、因焊接产生收缩变形从而影响钢结构的安装精度。

3

施工条件的影响

核心简和外框圆管柱分别独立施工。

因周期长,节奏快,施工快慢不一。

核心筒施工快,楼层面施工慢,使核心筒十字轴线与楼层四边形网点在相应高度的层面上无法联网。

1.4测量人员配备

人员

数量

职能要求

测量工程师

1

要求经验丰富,参加过多项大型项目施工测量,主管工程首级平面控制网布设,整体把握测量工作开展

测量工长

6

负责现场测量的全面工作,检查核对测量的准确性。

测量员

6

要求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测量工作。

1.5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序号

主要测量准备要点

1

据本工程测量工作量及操作的难易程度,选派在多个超高层项目参加测量工作,有高层施工经验的测量专业工程师全面负责现场所有测量工作,并配备4名专业测量员配合。

2

按IS09002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本工程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具均经过权威计量检测中心检验并校正合格,并把检验结果、人员资格报总包、监理等部门备案,方可进行测量施工。

3

熟悉和核对设计图中各部尺寸关系,发现问题在图纸会审中及时提出并解决。

严格依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进行本工程施工。

4

了解施工顺序安排,从施工流水的划分、钢结构安装次序、施工进度计划和临建设施的平面布置等方面考虑,确定测量放线的先后次序、时间要求,制定详细的各细部放线方案。

5

根据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和施工放线需要,选择合适的点位坐标。

2、钢结构安装测量施工

2.1地下室底板处施工测量控制点布设

利用平面控制网,在地下室底板处设置结构安装基准线,作为内筒周边的垂准仪垂直投点的基准点。

放样完成后,检测相互关系,做到步步校核。

引测高程点至施工区域内,复核无误后备用。

对钢结构安装所有放样数据及校核的计算资料,均应提前在内业工作中完成,经两人对算和人机复算无误后,方可现场使用。

地下室底板处施工测量控制点布置形式详见下表:

强制归心形式

控制点布置示意图

实物照片

2.2投影控制点的选择依据及测量平台的形式

施工投影控制点的选择依据

1

应尽量保证能够直接看到钢结构标高的最高处,即尽量保证垂直传递的视线通视,防止因转点而引起误差,同时应保证靠近内筒外壁,以方便在各层安装测量平台。

2

选取施工控制点时,还必须保证每根立柱测量时能和至少2个控制点通视,以保证控制精度。

3

应保证施工超出地面后,内筒外的4个投影控制点同场外首级控制网能够通视,以方便传递后的校核及观测时将场外控制点作为后视。

建立与土建统一的二级控制网,在内筒外围四角设置测量操作平台,用于钢结构的测量定位。

投影控制点

测量操作平台

2.3各分段层面施工控制点传递

施工控制点传递

控制点垂直传递示意

在施工至某一层面时,由平面控制点垂直传递到该层,如右图中A、C点,获得各层上的控制点Ai、Ci、等控制点,依此为基准,放样该层内各结构特征点,以进行施工控制。

高程控制依此类推。

控制点传递误差分析:

按垂准仪仪器标称精度,单次观测,传递到128.2m最高处的仪器精度引起的误差为128.2×1000/200000=0.64mm。

考虑到长距离垂准仪传递时的激光发散及观测困难问题,考虑在100米左右进行一次原地转点。

设观测距离为100米,其传递精度为:

100000/200000=0.5mm,按接收靶处的误差为0.5mm,强制归间隙差为0.1mm,则分段传递时误差为(0.52+0.52+0.12)1/2=0.7mm。

此为单次传点精度,所有传递点应经复核和平差计算后使用。

原点转点后投设的点,应每次从底层地面基准点进行校核。

检查投影至施工层面上的各点相对尺寸,作为投点精度的检验。

层内构件高程控制时,应将高程控制点传递到核心筒外壁上,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对个别无法观测点或超出尺长的位置,使用钢尺进行传递。

详见下图:

高程传递

高程传递示意图

使用悬挂钢尺进行高程传递时,将钢尺一端固定在临时支架上,钢尺下端坠标准重物,以保持尺身铅垂。

使用两台水准仪上下同时读数。

观测值需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拉力改正等。

见右图:

2.3.1柱脚预埋件测量定位

在埋件施工过程中预埋锚栓的定位尤为重要,否则将影响整个后期钢柱,钢梁及其他构件的安装,在埋件预埋前测量技术人员应认真分析图纸,掌握轴线与各构件之间的尺寸,将图纸上尺寸按比例大小反映到平面上。

由于螺杆不易固定,钢筋安装易松动,不便施工放线。

通过布置锚栓定位环板(在环板上刻画出定位轴线),固定锚栓之间的相对位置,降低锚栓预埋偏差。

在预埋过程中将全站仪架设到空旷便于观测的位置,测设埋件螺杆中心坐标,用油笔作好标记作为控制点。

用丝线对准两头控制点拉直,将埋件定位轴线对准丝线进行预埋,同时用水准仪对螺栓顶部进行标高监测,待标高到位后,再由全站仪直接对预埋件进行精测,待达到测量精度要求后,再用钢筋或角钢对埋件四周进行加固。

然后在螺栓顶部及丝扣处涂上黄油,用布条进行包扎,以防止生锈和混凝土浇灌时碰坏丝扣。

在基础大底板浇筑混凝土前,与土建方做好施工交接手续,方能浇筑混凝土。

且在土建浇筑混凝土时要对螺栓三维坐标进行监测,以免由于浇筑过程中碰撞到螺栓及环板以致整体移位,随时对螺栓进行校正,注意对成品的保护。

埋件定位控制点示意图

2.3.2核心墙立面预埋件的测量定位

钢筋绑扎前,将埋件平面位置的控制轴线和标高测设到下一楼层。

根据下一楼层上的埋件轴线和标高控制线,在土建核心墙水平钢筋绑扎前,把埋件初步就位,等土建钢筋基本绑扎完,利用土建钢管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对预埋件进行精确定位,如遇竖向或水平钢筋阻挡,应及时调整钢筋绑扎位置。

精确校正埋件标高,并排焊接两根φ12mm钢筋作为埋件托筋,埋件与核心墙钢筋之间焊接固定,如下图所示:

钢梁预埋件定位安装

埋件上定位放线

焊接钢梁连接板及定位板

钢梁吊装就位

埋件安装就位固定后,由总承包及监理单位测量工程师测量复核,验收合格后浇注混凝土。

浇筑完混凝土后,待土建拆模之后埋件应重新复核测量。

2.3.3核心筒钢柱测量控制

内业计算柱顶中心坐标,并在柱顶作好点位标示。

在土建提模平台上的二次控制网竖向投点处架设全站仪,测量柱顶中心轴线偏差,检查单节柱垂直度。

每根柱测量2~4个点,检查钢柱扭曲。

2.3.4核心筒剪力墙预埋件的测量定位

钢筋绑扎前,将埋件平面位置的控制轴线和标高测设到下一楼层。

根据下一楼层上的埋件轴线和标高控制线,在土建核心墙水平钢筋绑扎前,把埋件初步就位,等土建钢筋基本绑扎完,利用土建钢管脚手架,对预埋件进行精确校正,如遇竖向或水平钢筋阻挡,应及时调整钢筋绑扎位置。

精确校正埋件标高,并排焊接两根φ12mm钢筋作为埋件托筋,埋件与核心墙钢筋之间焊接固定,如下图所示:

埋件就位安装剖面示意图

埋件安装立面示意图

利用定位线及全站仪使预埋件准确就位后,将其与混凝土绑扎钢筋等进行固定。

埋件安装就位固定后,由总包、监理测量复核,验收合格后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土建拆模之后,埋件应重新复核测量。

预埋件在混凝土浇注施工时,应随时检查,必须保证埋件的定位轴线不产生偏移。

2.3.5外框钢柱的测量控制

(1)立柱的测量

钢柱、钢管混凝土柱和方形钢柱等立柱的测量是外框架钢结构测量的重点,基础上的立柱根部在做施工控制网时同时控制。

控制时平面坐标由垂准仪垂直向上传递。

传递后,在层内以全站仪校核相对关系并在间隔一定高度的层面,与内筒内的土建控制传递点进行相互校核。

高程由全站仪天顶方向直接测距,并由周边其他控制点,以钢尺垂直传递及三角高程的方式进行校核。

使用垂准仪垂直投点的方式进行测量控制,能有效地避免结构变形影响,减少累积误差的存在。

测量时间一般定在早上太阳出来前后时间段内完成,可以减少温度变形的误差。

1)立柱根部测量控制

由于钢结构施工时基础大底板已施工完毕,故直接可利用底板上的测量控制点进行测设,以全站仪放样各立柱根部坐标。

根据仪器标称精度,TOPCON7002L测角精度为±2″\±(2mm+2ppm×D),测距精度±1mm±1ppm,在120米内测距精度为±0.5mm±1ppm。

根据施工图纸,地下室底板处立柱根部点距离定位轴线均在100米范围内,设观测距离为100米(短距内可忽略乘常数影响),则仪器精度引起的测量误差为((0.5/206265×100000)2+0.52)1/2=0.56mm。

首节柱测校方法与上部柱相同。

其根部以基础轴线为准,其顶部中心设测点,用垂准仪测定,保证其垂直度符合要求。

2)立柱顶部的测量控制

由于立柱底端控制已在前期完成,因此主要是控制立柱顶端的位置,以激光垂准仪控制为主。

在钢立柱制作预拼装时或立柱安装前,需在各节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做好对应刻画线,以控制立柱的扭转。

安装时,首先将立柱根部上的刻画线对准以安装的立柱的顶部刻画线,并保证正确衔接,即完成根部定位及解决空间扭转,然后进行该立柱顶部的精确控制。

顶部控制时,主要由垂准仪从控制点上观测立柱上的基准点位置。

当立柱顶调整到位后,以另一控制点及后视检查复核,复合无误后,固定立柱,即完成立柱的定位。

核心筒钢柱主要控制点

钢柱主要控制点

3)柱垂直度的的测量测控

用两台激光经纬仪置于柱基相互垂直的两条轴线上,视线投射到预先固定在钢柱的靶标上,光束中心同靶标中心垂直,且通过旋转最少3次经纬仪水平度盘,若投测点都重合,表明钢柱垂直度无偏差;或一台全站仪通过柱底、柱顶的坐标控制,确保柱底与柱顶各定位点坐标在相同轴线上的数据在验收规范允许误差之内。

单节钢柱垂直度经校正后偏差值δH/1000且绝对偏差≤±5mm。

当视线不通时,可将仪器偏离其所在的轴线,但偏离的角度应不大于15度。

2.3.6钢梁的测量控制

本工程钢梁安装测控为一般楼层钢梁,一般楼层钢梁安装过程主要通过钢柱牛腿、砼结构上预埋件、钢梁腹板连接板等进行定位。

一般钢梁的定位测量包括水平位置测量和梁顶水平度的测量两部分,使用全站仪进行控制;在钢梁测量定位前要先在梁顶中心位置划上中心线。

根据内业计算出梁端头中心点的定位坐标通过全站仪进行打点定位,梁顶面的水平度通过水准仪和钢尺配合测量,若有偏差可通过千斤顶和手拉葫芦进行调整。

使用水准仪对钢梁的标高进行复核。

本工程主梁的一端与钢柱牛腿相连,在钢柱安装测量时,同时对钢柱牛腿进行测量,做好相关测量记录;这就要求钢柱牛腿在加工厂制作时确保较高的精度要求。

在安装钢梁时,使钢梁的对中线对齐钢柱牛腿的对中线,使钢梁与钢柱牛退的标高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楼层悬挑钢梁安装先安装主梁,然后补充次梁。

主梁一端通过核心筒墙埋件、钢柱牛腿、梁腹板连接件定位。

安装过程主控自由端标高及平面坐标。

钢梁初步就位后,用水准仪测量标高或用全站仪直接照准棱镜测量三维坐标。

平面位置在支撑架操作区用千斤顶进行校正,设卡板使端部平面位置受控。

2.3.7钢结构安装测量控制措施

选择合适时间观测,防止温差影响。

保证测量仪器状态良好,按规范操作,全站仪观测应加温度气压改正。

悬挂钢尺传递高程,应加按鉴定公式对钢尺改正。

为提高垂准仪投点精度,投点时气泡严格居中且每转90°投点一次,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投影点。

2.3.8钢结构测量成果的交接

施工测量成果包括测量原始记录资料,各种内业成果,测量技术交底,测量桩位,点之记和各种精度分析、评定资料等。

要做好交接工作。

序号

步骤

项目内容

1

基准点的交接

收到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后,测量工程师在开工前须办理基准点的移交手续,并会同土建施工方、监理方一起到现场点交接基准点,办理相应的手续。

测量工程师组织项目部测量人员立即进行的复测,复测时要收集测量规范、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发包方以及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复测应遵循《工程测量规范》等标准规范要求。

2

项目测量内部交接

测量工程师接到测量员的控制测量成果后,应该核实资料内容、平差计算情况以及现场基准点的实际情况,确认无误后把控制测量成果交给各测量员并签认,测量员负责交底由各劳务班组负责保护好所管辖的测量标志等,测量工程师定期组织测量人员检查控制桩位是否发生错位移动。

3

竣工测量成果的移交

工程竣工验收时,由测量工程师组织项目测量人员完成各种竣工测量标志和永久水准基点的点验工作,并复核控制测量桩位,在监理单位的参与下办理工程控制桩位的验收手续。

对于竣工测量资料,测量工程师应移交资料员归档。

4

交接

要求

每交接一个桩应把基准点的桩位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交接的基准点应延伸至少一个护桩。

交接手续要齐全,签署完善,各种数据要反复核准,记录字迹清晰,文字简练。

基准点的标志明显,符合规定,刻画工整,标准统一。

测量基准点资料必须有相关单位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方视有效。

交接完成后办理交接纪要,加盖双方单位公章。

测量工程师留有原件一份归档,测量员保留复印件一份现场使用。

5

成果

保存

工程竣工后,按“竣工文件编制办法”要求,备齐有关测量资料。

测量资料交付项目资料员。

2.3.8测量复核

(1)基准点复测

测量工程师接到定测资料后,应组织项目测量人员复测基准点,复测时应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

复测的目的主要是检查基准点有无大的变动各移位,复测的任务就是进行距离复测、角度复测、成果检算和对比。

基准点复测工作应尽快完成,只有当复测成果批准后,方可以定位放线,在复测时,由测量工程师负责复测成果的比较、衡量、评定,对每个复测值与反算值进行比较,严格控制较差,要特别注意各施工流水段结合部的贯通测量。

当复测工作完成后,应由测量工程师完成复测成果的整理、上报。

经过复测没有发现问题,同相关单位办理基准点测绘资料的交接手续,如果发现复测的个别基准点坐标不对,或精度不够时,应由精测量工程师提出,报总工程师及时请发包人处理,已被处理妥善后,方能同相关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复测工作完成后,及时固桩和护桩,并在批准复测成果后进行加密工作。

未经基准点复测,测量人员不得使用。

(2)测量资料的复核

复测控制测量成果和控制测量成果由测量工程师计算,并报项目总工程师审核。

检查主要内容有:

外业记录和内业资料是否规范,测量方法是否合理,记录是否真实可靠,记注是否清楚明显,计算是否正确,图表是否齐全。

凡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必须返工重做。

复核的主要内容:

复核测站平差方法是否合理,成果是否正确,有无笔误;对最终实用平差成果进行换算、验算和反算,确保最终成果准确可靠。

(3)施工过程测量的检查复核

测量员对建筑物的放样测量,测设前要对所用的控制桩进行认真核实,不能用错基准点,放样数据必须由两人利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结果一致后,还应交换算法进行反算,并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保证放样数据准确无误。

(4)对已完工程的检查

在验工计价前,测量工程师及时组织对已完工程的位置、尺寸、标高等控制项目进行实地测量,并对工程数量予以核定,核定结果报项目部总工程师。

2.3.9测量资料管理和基准点保护制度

序号

步骤

项目内容

1

原始测量资料的管理

外业测量资料必须填写《测量日志》,《测量日志》必须记注清晰、无涂改,各种草图、示意图清楚准确、项目齐全、签署完善。

测量原始资料字体要清楚工整,不得涂改。

2

测量资料的保管

测量资料的保管由测量工程师负责归类整理,未经项目经理同意,严禁测量资料外借。

3

基准点的保护

基准点确定后,立即给各部门和各分包单位进行基准点保护交底,严禁相关人员破坏测量基准点。

3、质量标准及要求

3.1钢结构质量标准

为保证工程质量,将按照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目标精心组织施工,达到或超过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并符合国家、福建省、市现行的相关规范要求及验收标准,验收需一次性通过,为一期工程建设作贡献。

3.2钢结构安装测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1

测量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方式进行,保证一定的多余观测条件,对观测结果进行严密平差,以保证观测精度;

2

采用的方法与仪器应能控制规定的精度;

3

加强勤复核(可利用场外控制点直接复核),防止累计误差的出现;

4

严格按公式进行观测值的各项改正;

5

所有仪器进入项目,应进行检测标定;

6

所有仪器进入项目,经检测标定后由专人保管使用;

7

测量时间设定在早上日出前后时间段;

8

建立现场测量管理机构,层层把关。

3.3测量校正定位技术

3.3.1安装偏差范围控制

项目

允许偏差(mm)

图例

项目

允许偏差(mm)

图例

钢结构定位轴线

L/20000

柱定位轴线

1.0

柱定位轴线

1.0

-地脚螺栓位移

2.0

柱底座位移

3.0

上柱和下柱扭转

3.0

柱底标高

±2.0

单节柱的垂直度

h/1000

同一层的柱顶标高

±5.0

同一根梁两端的水平度

l/1000±3

建筑物的平面弯曲

L/2500

建筑物的整体垂直度

H/2500且不大于40

建筑物总高度

按相对标高安装

3.3.2安装校正固定

测量精度仅是结构安装精度的一个基础条件,结构构件的安装精度还必须采用有效的校正手段和固定措施来实现。

构件的校正采用千斤顶、手拉葫芦等装置。

一旦校正结束,各连接节点处用临时连接板进行固定。

3.4日照和焊接变形对钢柱垂直度偏差影响的分析与预控

3.4.1日照变形对钢柱垂直度偏差影响的分析与预控

(1)由于日光照射在钢柱的一侧,钢柱将会向背光的一侧发生附加的倾斜位移。

尤其是夏季上午9:

00~10:

00和下午2:

00~3:

00时,柱两侧温差在3C~10C,这时可考虑对钢柱按如下理论公式⊿=a*⊿t*L²/2h(其中⊿:

柱顶因温差影响产生的位移值、a:

钢材的线膨胀系数、⊿t:

柱两面的温差、L:

钢柱的长度、h:

温差方向柱截面的厚度)进行预偏,预偏方向与太阳光照方向相反。

示意如下:

温度荷载对钢柱的影响示意图

钢柱校正完后,钢柱在垂直度和轴线位置都校正正确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焊接收缩影响时往往会发生较大的焊接变形。

施工经验证明,钢板厚度30mm以上时,梁---柱焊缝收缩一般约为1mm,柱---柱焊缝收缩一般约为2mm左右,每节柱由于焊接造成的柱顶垂直度位移值约为2mm,故在测量校正时除中心柱外,尤其是对边缘柱均应考虑焊接变形对钢柱的影响加以进行预控,包括焊接收缩对钢柱标高、轴线的影响也一样要进行预控。

(2)焊接变形控制注意事项

序号

注意事项

1

为保证工程测量精度,减少大风、日照等天气影响,采取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平面控制网的垂直传递,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平面控制网的垂直传递工作。

2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在垂直竖向传递过程中,每次点位迁移,必须对点位进行的复测闭合,自检合格报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

平面控制网测放时应对整个控制网进行角度和距离闭合。

当测角中误差达到±9”,测距中误差在1/24000,直线度在±5”以内,则整个测量控制网满足规范及施工精度要求。

已完成的测量控制点分别用记号笔标出,并用防护栏进行围挡防护,避免控制点在施工中的损坏。

4

建立的标高控制网闭合差应小于±4N1/2毫米(N为测站数)。

5

为了保证激光控制点的准确性,在每次施测之前必须检查全站仪,使激光点和仪器望远镜内十字丝中心点重合。

另外为了消除竖轴不垂直及水平轴的误差,需绕竖轴转动照准部,让水平度盘分别在0º、90º、180º、270º四个位置上,观察接收靶上光斑变动情况,并作点的移动轨迹标注,一般其变动的位置成十字对称型,对称连线的交点即为精确的铅垂中心点,重复此方法投出其余的激光点。

检查无误后可弹墨线,作为放线依据。

6

测设水平线时,采用直接调整水准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直接用红铅笔标出视线标点,这样能提高精度1-2mm。

7

测设标高或水平线时,尽量做到前后视距等长。

8

由±0.00米水平线向上量距时,所用钢尺应经过计量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垂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9

为防止标高偏差积累数使建筑物总高度偏差超限,要严格控制各层标高偏差,不得超限。

均应以原始起点传距,尺身保持垂直,整尺传递,绝不能逐层传递,避免积累误差。

3.4.2焊前焊后轴线偏差测控

计算整理资料:

根据记录的焊前焊后各点坐标与内业计算的设计坐标相比较,得X、Y二个方向的差值,即偏差值。

根据偏差值大小及方向,对于焊前偏差决定是否还需进行局部尺寸调整和确定焊接顺序及方向。

焊后偏差作为资料和上一节钢柱吊装校正的依据。

测量坐标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纠偏

由于外框柱、核心筒劲性柱、斜柱构件节点,每个构件的坐标值都有变化,测控过程必须根据设计坐标值来控制实际坐标值。

下表为测量坐标理论值。

现场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再进行校正纠偏,直至满足规范要求为止。

构件中心坐标值记录表

P1(坐标中心)

项目

坐标理论值

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

构件编号

X

Y

Z

⊿X

⊿Y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