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word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5646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word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word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word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word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word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word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word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word复习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word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word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承接上节课的复习思路,借助“溶液”辐射出来的第七方面内容——“分类”这条复习主线对本单元的课题2中的重要知识进行穿连复习和加深理解。

二、教案

课题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课题2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继续完善全单元的知识网络编织;

3.学会处理好几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①溶解性和溶解度;②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③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稀溶液);

4.进一步体验知识整理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重点

课题2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难点

培养学生管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问答、讨论、练习

仪器用具

电脑或投影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溶液哪些方面的内容?

[要求]好,现在请一位同学用网络的形式把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

(提示:

可以用我们上节的板书形式,也可以用你特有的形式把这些知识点在黑板上整合体现出来。

[教师巡回检查和指导]

总体回答:

溶液的组成、特征、命名、用途、配制和浓度表示方法。

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知识网络图,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簿上画。

强化用网络法整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讲述]××同学(上讲台画网络图的同学)画很不错,其他同学也构建很好,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

[讲述]接下来我们来复习上节课有的同学想到的问题,即溶液分类问题。

[板书](在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的知识网络图上继续完善)

听讲

 

给予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信心(即使学生构建得不怎么样,也要给予鼓励)

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体现师生协作精神。

[提问和板书]按溶液的饱和程度,可把溶液分为?

[提问]饱和溶液的概念是什么?

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提问]很好,请坐下。

那在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问题上,为什么要指明“温度”和“溶剂量”?

 

[提问]回答很精彩。

你刚才解释涉及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请你继续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化的一般法。

总体回答: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生1: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该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要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可以加入相应的溶质,若加入的溶质固体不溶解,且质量不变,可以判断为饱和溶液。

生2:

因为温度是影响溶液饱和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不饱和硝酸钾溶液,通过降温,可以变成饱和溶液;而溶剂量越多,就得溶解更多的溶质,如饱和食盐水,通过加水,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2:

复习核心知识

[思维点拨]“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跟人的吃饱和吃不饱”情况很相似。

某人吃饱了,是默认在某时(相当于饱和溶液的指明温度)和皮带不放松(相当于溶剂量规定不变)在情况下吃饱了。

若时间一长或皮带一放松,又可以多吃一点东西了。

听讲领悟

培养学生用比喻的方法理解知识。

[提问]在学习饱和溶液时,很多同学有一个误区:

总认为饱和溶液是浓溶液。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稀溶液的区别和联系如何?

[投影]

 

[提问]根据投影的内容,哪位同学来谈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稀溶液这两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讲述]其实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稀溶液两组概念是从不同角度对溶液分类的概念,前者是按溶液的饱和度来分类,而后者则从溶液中溶质的多少来划分的。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好比人的吃饱、吃不饱和吃多、吃少的关系。

大家只要搞清楚吃饱、吃不饱和吃多、吃少的关系。

学生回顾与讨论

 

生3:

从投影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也可以是稀溶液;同理,稀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是不饱和溶液。

 

渗透维恩图法,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再次用比喻方法来帮助学生处理知识之间的关系。

[讲述]现在我们来练习解决有关饱和溶液的题目。

[投影](见“学案”第1~6题)

全体练习

加强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讲述]在学习饱和溶液时,我们还学习了结晶有关知识。

[板书]

[提问]那什么是结晶?

结晶可分为哪两方法?

这两种结晶方法应用范围是什么?

[讲述]结晶可以作为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现在我们来小结下物质分离的常用方法。

[投影]

原理

应用范围

注意事项

过滤

蒸馏

结晶

[要求]大家课后把这个表格填完整,以作业形式上缴。

 

生4:

……

 

记录表格

 

复习基本知识

 

渗透列表比较法,培养学生理清本单元知识与其他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讲述]复习饱和溶液,我们会自然地吃面式地牵引出“溶解度”这个概念。

[板书]

[提问]溶解度其实是一把尺子,一把比较精确地衡量物质溶解能力的尺子。

如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36.0g和31.6g,那么在20℃,哪种物质更容易溶解于水中?

[提问]那么如何来做好这把尺子,或者说如何来定义溶解度概念的?

[提问]在这个概念中,溶解度的四要素什么,或者说,溶解度这把尺子的四个构件是什么?

请继续回答。

[要求]请讲具体一点。

 

[提问和板书]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固体溶解度,其实溶解度除了固体溶解还有气体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什么?

[讲述]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的区别见投影。

[投影](见“知识梳理”第3题)

 

总体回答:

氯化钠。

生5:

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生5:

“定温”、“定量”、“定态”和“定位”。

生5:

“定温”就是指明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定量”就是规定溶剂100g;

“定态”就是溶液要达到饱和状态;“定位”就是溶解度的单位规定为“g”。

生6:

气体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体积。

 

思考填表。

 

复习核心知识

 

培养学生用列表比较法,理清本单元知识间的关系。

[讲述]我们学习溶解度时,有一个概念困惑着我们的思维,那就是溶解性。

那么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请看投影。

[投影]

[讲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溶解性用形容词来大概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而溶解度是用数据准确地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

 

捕抓信息,思考、释疑。

 

 

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处理化学问题意识。

 

[讲述]接下来我们来练习解决有关“溶解度”题目。

[投影](“学案”第8~11题,14、15题)

全体练习

加强对“溶解度”的理解和运用。

[过渡]复习溶解度我们会自然吃面式地链接溶解度曲线的知识点。

[提问]溶解度曲线是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划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像。

大家要回看和用就可以了。

下面的练习题先完成一下

[投影](见“学案”第16题)

[评讲]

全体练习

以题带讲,强化学生使用溶解度曲线的能力。

[讲述]今天我们把第九单元的核心知识复习完毕。

请大家再次看看黑板的知识网络,回顾我们的复习内容,同时希望大家课后反思知识网络法在整理知识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第2课时)

 

三、学案

[知识梳理]

1.某溶质饱和溶液是指。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化的一般法(在下面的括号):

 

在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时,溶剂量一般默认为原来的溶剂量,但就得必须指明,这样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才有意义。

2.两种结晶方法

冷却结晶

蒸发结晶

概念

①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冷却结晶,也叫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②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蒸发结晶。

应用

范围

一般适应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③

的物质。

一般适应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④

的物质,如⑤。

3.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概念

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时所溶解的,叫这种固体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

在和一定时,气体在里达到时所溶解的,叫这种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1)①;②;③。

影响KNO3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量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如;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1)①;②;③。

影响O2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2)气体溶解度随而;

随而。

例子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它的含义是

0℃时N2的溶解度为0.024,它的含义是

4.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表示某物质在时的溶解度;②表示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③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影响的大小。

[学习训练]

A.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要确定t℃时,溶有某固体溶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溶液B.把溶液冷却C.加入一些该固体D.倒出一些溶剂

2.在一定温度下的食盐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A.取出一些食盐溶液B.蒸发掉一些水C.加入少量食盐固体D.加入水

3.常温下,将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插入盛有冰水共存物的烧杯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内溶液密度不变B.试管内溶液总质量不变

C.硝酸钾的溶解能力不变D.试管内水的质量不变

4.t℃时,有两瓶KNO3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KNO3晶体C.略降低温度D.恒温蒸发少量水

5.一定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B.升高温度C.倒出溶剂D.加入溶质

6.能使t℃时的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发生改变的措施是()

①改变温度②加入一定量的溶剂③加入一定量的溶质④蒸发部分溶剂后,仍恢复到t℃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如下变化:

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不可能大于2g

8.影响氯化铵溶解度的大小的因素是()

A.溶解的时间B.氯化铵晶体的颗粒大小程度C.温度D.水的质量

9.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0℃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0% B.26.5% C.36% D.40%

10.含有Na2CO3的湖泊在冬季结冰时,湖底常有晶体析出。

你认为是()

A.Na2CO3难溶于水B.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C.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温度变化对的Na2CO3溶解度影响较大

1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可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气泡冒出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泡冲到鼻腔

C.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气泡溢出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12.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

代品满足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

30℃时70g,50℃时84g,60℃时90g。

右图表示的是木糖醇等固体的溶解度

曲线。

根据曲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

B.随温度的升高,Z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C.30℃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Y

D.50℃时,Y、Z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3.右图是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压强变化情况,

判断X、Y两种物质的状态是()

A.X是气体,Y是固体B.X是固体,Y是气体

CX是气体,Y是气体D.X是固体,Y是固体

二、填空题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KNO3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210

14.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能溶解的硝酸钾,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

该学生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

根据上述的数据分析,实验4得到的溶液属于(填“饱和”或“不饱和”)。

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g。

15.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

喝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有关。

16.右图中曲线A、B、C、D分别表示四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3℃时,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2)t3℃时,A、B、C、D分别溶解在50g水中达到饱和,冷却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3)m点表示℃时,A溶液是溶液。

(4)n点表示℃时,和物质的相同。

(5)为了从混有少量C物质中提取纯A,可采用方法。

(6)要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用方法。

(7)p点对A、B、C、D四种溶液来说,能反映出其中属饱和状态的溶液是。

(8)A、B、C、D饱和溶液升温后,仍为饱和溶液的是。

B.提高练习

三、简答题

17.一木块飘浮于50℃时的KNO3饱和溶液中(如图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

由此推测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温”或“降温”)____________,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填“增多”或“减少”)______________,此时烧杯底部受的液体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

18.下面是三种气体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中所列气体体积数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氧

CO

0.035

0.028

0.023

0.020

0.018

0.016

0.015

N2

0.024

0.020

0.016

0.014

0.012

0.011

0.010

O2

0.049

0.038

0.031

0.026

0.023

0.021

0.019

某课外小组同学根据上表数据绘制出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1)请写出CO和O2对应的溶解度曲线的序号:

COO2

(2)有人说,冬天在生煤炉的屋里放一盆清水可以防止CO中毒。

请根据CO溶解度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做出回答即可,不必具体解释)

(3)夏天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主要原因是此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请根据O2的溶解度曲线,查找并写出35℃时,氧气的溶解度为(精确到0.001)。

四、实验题

19.20℃,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

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Ⅰ所示(图Ⅱ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仔细阅读图Ⅰ和图Ⅱ,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时的

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2)烧杯甲里是物质的溶液,

烧杯乙里是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里的溶液中

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图Ⅰ图Ⅱ

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是。

A.甲(状态2)>甲(状态1)B.乙(状态1)>甲(状态3)

C.甲(状态1)>乙(状态2)D.乙(状态3)>丙(状态3)

20.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一种因素时,就要

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

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

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操作步骤:

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A、B、C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NaCl、KNO3、Ca(OH)2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

有一支试管中有少量固体未溶,另一支试管中固体全部溶解,第三支试管中有较多固体未溶。

你猜测全部溶解的物质是,有较多固体未溶的是。

实验结论:

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2:

温度(以KNO3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溶质的种类(KNO3)

操作步骤:

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A、B、C三支试管,再各加入5gKNO3晶体,将试管A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B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C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

有一支试管中有少量固体未溶,另一支试管中固体全部溶解,第三支试管中有较多固体未溶。

你猜测全部溶解的是第支试管。

实验结论:

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

四、课内作业

1.在室温时,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则(选出下面正确的情况)。

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质质量增加;③溶剂质量不变;④晶体质量不变;⑤晶体质量减少;⑥溶液密度增大;⑦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60℃时,KNO3溶解度为110g,则60℃的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105g60℃的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的质量为。

3.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

(2)M中含有少量的N,提纯M的操作是

(3)M溶液处于点p状态,此时它属于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若想把点p移动到M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请你设计两个操作方案:

①;②。

 

学案答案

[知识梳理]

1.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加入溶剂、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加入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温度2.①冷却热的饱和溶液②蒸发饱和溶液中溶剂③较大④较小⑤食盐

3.

固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概念

温度100g饱和状态质量

压强101kPa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体积

影响因素

(1)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温度

(2)氯化钠氢氧化钙

(1)压强溶质种类温度温度和压强

(2)温度的升高减小压强的增大增大

例子

20℃时,100g水最多溶解36g食盐。

在压强101kPa和0℃时,1体积水最多溶解0.024体积氮气。

4.①不同温度②不同物质③温度

[学习训练]

A.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D

A

D

A

C

C

B

BD

C

C

B

14.饱和11015.压强温度16.

(1)SA>SB>SC

(2)A(3)饱和(4)t2AB(5)冷却结晶(6)蒸发结晶(7)A、C(8)D

选择题选析: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把饱和硝酸钾置于冰水共存物的低温环境中,必有晶体从溶液析出(意味硝酸钾溶解能力下降),此时溶液的溶质损失,于是溶液质量变小,溶液密度也变小,只有水质量不变。

4.“加硝酸钾”或“略降温”或“蒸发溶剂”,两瓶溶液一瓶有固体存在,而另一瓶没有。

若两瓶溶液分别加水,则没有明显现象,故不能用加水的方法来区分。

5.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一般可以用降低温度方法来进行,但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却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到目的,故A、B排除。

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是均匀混合在一起的,无法倒出溶剂,C应排除(若C“倒出溶剂”该为“蒸发溶剂”,则C可选)

7.A:

溶液甲不可能是饱和溶液,如果是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一定要析出晶体,但事实不是这样。

B:

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当溶液甲蒸发5g水后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时),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当不饱和的溶液甲蒸发5g水后,溶液仍不饱和溶液时)。

C:

当溶液乙是饱和溶液时,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两种溶液只有在质量相差7g的区别;当溶液乙不是饱和溶液时,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丙的溶质质量分数。

D:

当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就大于2g

8.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溶质的种类、溶剂种类和温度三个。

在“影响氯化铵溶解度的大小的因素”中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都已确定(在没说明物质是在什么溶剂中的溶解度,则默认溶剂为水),于是温度是唯一“影响氯化铵溶解度的大小”的因素。

A与本题无关,排除。

B只是影响溶解的快慢。

D水的质量已经规定为100g。

9.本题利用溶解度来审视20g食盐的50g水在溶解情况。

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知道20℃时,50g水最多只能溶解18g食盐,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或

10.湖泊中Na2CO3的在冬季结冰(即析晶),说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但单纯用“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并不能解释“湖泊中Na2CO3的在冬季结冰”,还得附加“温度变化对的Na2CO3溶解度影响较大”的条件。

13.从图像可以看出,只有Y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X是固体,Y是气体。

B.提高练习

三、简答题

17.答案:

降温增多减小

解析:

分析图B,知木块浸入硝酸钾溶液的体积增大,说明此时溶液密度变小。

要溶液密度变小,硝酸钾溶液中溶质必须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这就要求溶液的温度必须降低。

由于要满足溶液密度变小,此时根据

(h基本不变),可知道烧杯底部受的液体将压强减小。

18.

(1)②①

(2)不正确(3)0.024

四、实验题

19.

(1)20~30℃

(2)ca(3)丙(4)B

20.溶质种类温度KNO3Ca(OH)2温度不同温度二(即试管C)不同

课内作业答案

1.③④⑦

2.110:

100:

21052.4%55g

3.

(1)在10℃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0g。

(2)把M、N混合物溶解在热水中形成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