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4908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docx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docx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林建华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召开的第七个三中全会。

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后,十七届三中全会续写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是,这30年来,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根主线、一根红线,则是贯穿始终的。

30年来,人们对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方式的认识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成熟,并进行着逐步演进和探索。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并率先从农村取得突破。

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不仅带来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化,而且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

”实际上,三十年来,“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子和牛鼻子。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可以说,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好的纪念,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之所以说,十七届三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是由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会议的主要内容,以及国际化比较所决定的。

一、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二是到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三是应对当前的国际形势的需要;四是在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直面“三农”问题的需要。

1、为什么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呢?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实践,我想,有十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1)在科学发展观中,发展是主题,是硬道理,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是前提,是硬条件。

(3)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是核心,是硬目的。

(4)在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特点和特征,是硬要求。

(5)在科学发展观中,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是中心,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硬规定。

(6)在科学发展观中,统筹是主要内容,是战略方针。

(7)在科学发展观中,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特别是其制度创新和科技自主创新,是根本动力。

(8)在科学发展观中,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

(9)在科学发展观中,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是“第一要务”中的重点所在、难点所在、根本所在。

(10)在科学发展观中,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经济、政治、社会及自然的协调、持续、和谐发展,是根本目标。

2、为什么说是到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呢?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而“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3、为什么说是应对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国际形势总的特点,我概括为“三总体三局部”: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冲突;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一年来,国际形势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主要是俄格局势和美国金融危机牵动着全球的神经。

特别是美国的金融危机。

2008年可谓全球金融市场的多事之秋。

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根据美国破产法案第11章所列出的破产重组条款,正式向法庭申请自己进入破产保护程序。

这一举动,掀起了海内外无法掩饰惊慌失措的“金融大海啸”。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被格林斯潘称作为“百年一遇”,可见危机的程度非常严重。

危机的源头是美国次级贷款大面积不能偿还,这导致了次级贷款支持的证券化产品价格大跌,并引发了其他抵押贷款支持的金融产品跟随着下跌,信贷危机随后演化成了次级债危机,并形成了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冲击波。

同时由于住房抵押贷款不能偿还,致使房屋大量被抛出,房价也一路下跌,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价格的持续下跌,对该类金融产品有着巨额投资的美国投行的资产价值也因此大幅度缩水,并使得这些金融机构的股票价格暴跌。

金融机构股票大幅度下跌引起的恐慌,使得整个美国股市处于一片下跌的风声鹤唳之中,信贷和住房危机终于酿成了资本市场危机。

曾经被光环笼罩的华尔街,眼下正经历着萧条的折磨。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正在以美国为中心向全球蔓延。

如果说金融资本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那么美国这个经济巨人正处于缺血状态。

在这场罕见的经济风暴中,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财富已经灰飞烟灭了,无数的人已经或者即将承受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十七届三中全会,没有把重点放在研究金融危机上,但是,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应对性。

三中全会指出,最重要的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目前的要害就是要把“三农”的问题解决好,拉动内需,特别是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

4、为什么说是在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直面“三农”问题的需要呢?

三中全会提出:

要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

光辉历程

(1)1978—1984年。

农村改革首先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入手,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初步形成和基本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村改革取得突破。

(2)1985—1991年。

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以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实行村民自治等为重点,农村改革全面推进。

(3)1992—2001年。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

(4)2002年以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全面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农业补贴制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等,农村改革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宝贵经验

(1)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统筹城乡改革。

(2)着眼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和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切实推进农村改革。

(3)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农村改革。

(4)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积极推进农村改革。

(5)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农村改革。

我们知道,原来曾一度流传过一句顺口溜,叫:

“两头轻不如一头沉,一头沉不如老农民。

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三农”问题再度凸显,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再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也曾几何时,有人上述总理,直言: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

其实,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和土地问题有过论述,列宁对土地、面包、和评问题有过论述,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农村、农民和土地问题。

面对新的矛盾和问题,怎么办?

十七届三中全会给出了清晰的回答。

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这个文件理论水平很高,对中国的国情把握得很准,可以说是抓住了中国国情的总源头、粮食安全的命根子、未来复兴的大方向。

这是一个大手笔。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必将因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载入史册。

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1、科学判断:

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

决定指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贯穿了这一总要求。

三中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但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

决定作出了我国三个“进入”的基本判断: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这就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对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是作出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和把握,意味着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意义更加重大、时机更加紧迫、任务更加繁重。

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几年前,我在为一篇博士论文所写的书评中也曾提出: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有“三农”及时而有效的跟进。

十七届三中全会则明确地指出: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2、目标任务:

全面描绘农村未来美好图景

    十七大报告谈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之时,我国的面貌,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即建党100周年前夕,亦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之时,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

(1)“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2)“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3)“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1978年—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

2020年比2008年翻一番,就是8500—9000元左右。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6)“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措施,再到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8亿农民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标。

全会还确立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三个“作为”的新概括新论述有机联系,体系完整,是指导“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

并在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5项重大原则。

(1)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时机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民以食为天”。

(2)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就是做大的“以人为本”。

(3)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4)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城镇化,农村社区化。

(5)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这5项重大原则,既是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新时期农村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切实遵循。

上述指导思想的确立和5项重大原则的提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确保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推进。

    3、三大部署:

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

(1)“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高科技。

(3)“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免农业税,新农合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义务教育免学费。

这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30年前起步的农村改革,使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但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紧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增大;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仍未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许多农村的面貌仍然较落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

“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3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切实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径图”。

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很有针对性,包括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

教育是百年大计,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

顶岗支教。

    4、制度创新:

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已进入依靠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全会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全会提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

全会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突出强调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各项制度。

    ——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意味着我国将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和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着眼于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旨在从根本上破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基础。

——“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根本目的在于加强村民自治机制建设,不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并作出全面安排,必将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5、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

围绕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决定》从工作机制、基层组织、党风廉政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着力点是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完全可以说,《决定》理论上有新创新,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对农民有新实惠。

三、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应如何走出、走好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我想谈谈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一些情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20世纪初期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国家就开始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各国都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人少地夺得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以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为支撑,强化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大农场,实现规模化经营。

二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如日本、荷兰等,注重充分利用劳动力,侧重于采用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不断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稀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联合与合作,实现集约化经营。

三是土地、劳动力资源比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德国等,兼顾各个方面。

纵观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实践,尽管发展背景不同,发展特色各异,但仍有许多共同特点可循,有许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

所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把推进农业科技革命,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举措,农业增产增效的60%—80%来自科技贡献。

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突破为标志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起点之高、进展之快、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意料,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政府对农业科研推广给予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实现了农业科研与推广应用的有效对接。

二是不断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

近年来,荷兰、丹麦等国家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的工厂化、精准化、专业化,大大地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物质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共享的公共产品,改善农业发展环境,降低农业发展成本。

以色列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将先进的农业工程技术运用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了在资源贫瘠条件下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与现代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相适应,农业生产不断向产前、产后延伸,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形成利益共同体。

同时,现代农业普遍通过各类农业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向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农业一体化经营趋势明显。

(公司+农户)

四是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日益成熟,力度越来越大,支持措施的覆盖面很广,包括收入支持、基础设施支持、生态环境支持等;支持保护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复合化,包括收入补贴、出口补贴、贸易壁垒等。

2005年,美国农民直接从政府手中领取到的补贴高达250亿美元。

为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各国还采取关税升级、关税高峰、复杂关税、关税配额等措施限制农产品进口。

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动植物检疫等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取代关税和传统非关税贸易壁垒,成为一种新兴的贸易限制措施。

同时,许多国家实施鼓励农产品出口政策,支持本国农业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五是注重农业功能拓展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除了传统的食品供给等经济功能外,其生态维护、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多重功能不断凸显。

同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逐步成为各国共识,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重视土、肥、水、药和动力等生产资源投入的节约和使用的高效化,在应用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

今天,我们必须在中央宏观政策的统一调控下,从中国农村地域辽阔、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国外的经验可资借鉴的方面和余地很大。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其《决定》系统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评价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历史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它必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想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充分认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因为我们学校坐落在聊城这个农业大市,我们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

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大家热切的期盼。

从这个角度来说,全校师生一定会为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而倍感振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