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常见易错易混点汇编精华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4446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常见易错易混点汇编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常见易错易混点汇编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常见易错易混点汇编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常见易错易混点汇编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常见易错易混点汇编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常见易错易混点汇编精华版.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常见易错易混点汇编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常见易错易混点汇编精华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常见易错易混点汇编精华版.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常见易错易混点汇编精华版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常见易错易混点汇编(精华版)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

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

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

其数值为8.16焦/厘米2·分。

2.地方时、北京时间和国际标准时间

(1)地方时:

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各不相同,东早西晚。

(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

(3)国际标准时间=零时区的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

3.远近日点与冬夏至日

在1月初日地距离达到最近,为近日点,这时地球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达到最大;在7月初日地距离达到最远,为远日点,这时地球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达到最小。

对于北半球来说,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

虽然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十分接近,但不能把它们等同。

4.晨昏线与日期界线

晨昏线是白昼与黑夜的分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由黑夜进入白昼的界线为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的界线为昏线,一般情况下晨昏线与经线圈不重合,只有在春分或秋分时,两者才会重合。

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为日界线(大部分与180º经线重合),另一条为0时刻所在的经线。

这两条界线的区别:

自西向东日期增加一天的为0时刻所在的经线,自西向东日期减少一天的为日界线。

5.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6.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

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7.气象、天气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

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大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

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

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8.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

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

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9、温室效应、温室

温室效应:

大气层中CO2、CH4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湿度升高。

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即为温室气体。

温室:

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又称暖棚、暖房,通过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备隔绝温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热交换实现保温。

  10.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一种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

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是季风气候。

  

  

  11.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狭义的水资源则是指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

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制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

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替代、包容“水利资源”。

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12季风环流与季风洋流

由于盛行风随季节的变化而有显著改变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季风环流,它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北印度洋,洋流受季风的影响,流向随着季风的方向而发生变换,这种洋流被称为“季风洋流”。

季风洋流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北印度洋表现为自东向西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北印度洋表现为自西向东流动。

13.寒潮和寒流:

寒潮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我国气象部门规定:

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一天(24小时)内降低10℃以上,同时这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以下,成为寒潮,但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寒潮标准也不相同,而寒流是洋流的一种,指常年计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运动且水文比流经还去水温低的海洋水流。

14.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

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

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

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

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

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

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

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

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

15.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区别: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的变形、变位;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是地质构造的外在表现。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背斜和向斜是褶皱的基本形态,也属于地质构造。

构造地貌有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断层中上升岩块形成的断块山,下降岩块形成的谷地,沿断层线发育的沟谷、河流。

  

 

16.风化与侵蚀:

风化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

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17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热的赤道地区,由高大茂密、常绿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

热带季雨林不连续分布在热带雨林外围干湿季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由旱季落叶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

季雨林与雨林相比,外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群落组成种类和结构比较简单。

  

18掌握中心商务区的两个误区】

理解掌握中心商务区时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中心商务区就是商业区。

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一般位于城市商业区的中心,但是不等同于商业区,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二是中心商务区就是城市的中心位置。

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交通便捷、人口密集的市中心,但在有些城市,如多核心模式的城市,其中心商务区就不位于市中心位置。

 

19.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目前,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20.荒漠、沙漠和荒漠化

荒漠和沙漠是两个含义相似,实质不同的概念。

在自然地理学中,凡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巨大、植被稀疏贫乏的地区都称为荒漠,意为荒凉之地。

根据地面组成物质的不同,荒漠可分为岩漠(石漠)、砾漠、沙漠(沙质荒漠)、泥漠和盐漠,以及在高纬或高山地带由于低温引起的生理性干旱而致植物贫乏的寒漠。

而沙漠是覆盖大片流沙,广布各种沙丘的沙质荒漠,是荒漠中面积最广的一种类型。

荒漠化主要是指由于不利的人类影响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引起生物能力的下降,使植物生物量、土地载畜量、作物产量和人类健康状况下降。

土地沙化是细粒砂子的流失的过程,是荒漠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21、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在水的浸润、冲击作用下,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而随水流失的现象。

人类对水土资源不合

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覆盖物遭受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进程。

土壤侵蚀: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可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三类。

由上述概念可知,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类型。

22.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区别

水系特征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

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

正如中国一句古话所说的:

“水往低处流”,因此,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

水文特征即水情,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等。

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

而水源补给,对大多数河流来说主要是雨水补给。

因此河流的水文和河流流经地的气候关系密切。

冰期,包括凌汛当然也和气候有关。

河水含沙量,由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结构决定。

23、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说,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来推进的,工业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但另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对工业化也有反作用。

城市化如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则会推动工业化的加速推进。

否则,就会延缓甚至阻碍工业化的进程。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可形象地称之为“发动机”与“加速器”的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同步地推进城市化。

24、遥感不仅仅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

人眼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很高的光谱分

辨率,但在可见光之外则是“睁眼瞎”。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传感器的功能比人眼有了

很大的提高,感应的波普范围更宽,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更高(在夜晚或恶劣天气情况下也能使用,

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微波遥感,对云层、地面植被、松散沙层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又能夜

以继日地全天候工作。

可见遥感不仅仅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25、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GIS),他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

和表达。

地理信息技术不仅包括地理空间信息的管理和分析,还包括信息的获取和应用。

其技术组成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数字地球等技术。

可见地理信息系统只是地理信息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26.领土、国土与国土资源  

  领土和国土都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指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但领土是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

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

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

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国家的全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27.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的含量增加,破坏了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原有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导致环境各要素及整个环境的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丙发生严重质量的退化,从而使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转的能力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