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科学45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4400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下科学45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5下科学45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5下科学45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5下科学45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5下科学45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下科学45单元.docx

《5下科学45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下科学45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下科学45单元.docx

5下科学45单元

教学课题

第四单元认识常见岩石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陈明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岩石的观察活动,并能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为下节课岩石的分类打好基础。

2、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过程,提高观察方法与技能。

3、体验观察岩石的愉悦情感,激发学生进一步搜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

难点

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常见的岩石标本。

2、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观察工具:

放大镜、铁钉、稀盐酸、滴管,记录纸等。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导入新课,强化目标(5’)

1、谈话引入。

师:

孩子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大家还记不记得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能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老师想考考你?

(课件出示黄山奇石)

师:

石头是我们给这些物质取得小名,谁知道它们还有一个大名也就是科学的称呼是什么?

(岩石)

2、课件出示岩石分布的地区图片并讲述:

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岩石。

二、活动热身,牛刀小试(5’)

1、介绍岩石的用途。

谈话:

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们知道哪些呢?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

2、辨别岩石与非岩石。

(教师课件出示第一组材料)

师:

岩石不但分布非常广泛,而且它们的样子也是各种各样的。

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请你们识别它们(老师指着六种物体),并说明理由。

师:

它们都是岩石吗?

(学生讨论辨别)

教师小结:

岩石一定是天然形成的,像砂岩、砾岩;而不是人为加工后的混合物,像烧制的方砖、水泥块、玻璃块;岩石也不是地质变化后的矿产,像煤。

三、合作探究,生生互动(13’)

1、揭示认识岩石特征的意义。

(3’)

师:

老师想用岩石在咱们学校做一副石雕,不知选用哪种岩石,谁能帮帮老师?

(学生讨论,得出:

应知道岩石的特征)

师:

老师给每组发了岩石标本,请小组同学商量:

准备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

2、如何观察岩石,认识主要特征。

(5’)

师:

在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我们就掌握了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现在你们准备怎么观察岩石?

想观察岩石的哪些特征?

师小结观察方法:

看、摸、刻

师生共同讨论观察方法:

重点指导岩石颜色、构造、软硬等方面的观察。

还可以借助放大镜、铁钉等观察工具深入观察。

师:

我们今天除了沿用以上观察方法外,还要学习一种新的观察方法:

滴稀盐酸看反应。

谈话:

盐酸是具有很强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同学们实验时要特别小心,注意安全。

操作时先用滴管吸少量盐酸,再滴2~3滴在岩石上,立即观察现象。

千万不要把盐酸滴在手上或衣服上。

实验时不要忘记把你们所有的新发现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教师课件出示实验提示。

3、岩石观察记录。

(5’)

(1)师:

在观察岩石的同时,我们还要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

(2)教师巡视指导,并出示观察提示:

A、每组同学拿到材料后,至少选择4块岩石进行观察。

观察前,先把自己选择的岩石编号填写在记录单上;

B、建议大家在其他的观察活动都结束后,再来做滴盐酸的实验;

C、稀盐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实验时,把滴管轻轻地捏一下,稀盐酸就吸上来了,用滴管在每一块岩石上各滴1滴,滴好以后马上把滴管放回滴瓶,仔细观察反应;

D、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镊子夹住岩石放在清水中清洗,再用毛巾擦干。

如果不小心把稀盐酸滴到了手上,请马上用水清洗一下;

E、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材料。

四、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6’)

1、各小组展示合作探究内容:

岩石观察描述

师:

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学生汇报岩石观察发现。

师:

你们知道他(她)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

学生根据他的描述,识别、寻找出相应的岩石。

要求观察同号岩石的学生对他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进行补充或质疑。

师:

你观察的岩石和他观察的一模一样吗?

有什么区别?

是同一种岩石吗?

为什么?

(应用于后续的分类活动,作为分类标准)

2、学生记录、交流。

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要做石雕应选用比较硬且结构比较紧密、颗粒不太大的岩石。

五、检测反馈、巩固练习(3’)

课件出示练习题

六、盘点收获,自我反思(2’)

1、小结

师: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用多种方法来认识了岩石,了解了岩石的基本特征,其实岩石从古至今应用十分广泛,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岩石的应用)

师:

想不想知道这些宝贝是怎么来的?

请在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查找岩石的成因。

2、盘点收获

(一)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什么?

(二)、以后我会在哪些方面更加努力的。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认识常见岩石

岩石一定是天然形成的。

观察方法:

看、摸、刻、滴

心得

反思

教学课题

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陈明辉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矿物。

2、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3、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4、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5、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教学重点与

难点

重点:

认识矿物的性质。

难点:

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教学准备

花岗岩、放大镜、《科学材料袋》、纸、彩笔、矿物、食盐、挂图、岩石标本、小刀、铜钥匙、玻璃。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观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1、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花岗岩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教师引导。

  3、提出要求:

A、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

B、把你新的发现用彩笔绘出来。

  4、学生分组观察(画图描述花岗岩颜色,颗粒等方面的特点)

  5、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交流。

  6、归纳:

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7、教师用科学术语解读:

“花岗岩”

  

(二)认识常见的矿物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矿物岩石标本,学生分组观察。

  2、问题:

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矿物?

  3、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4、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矿物标本。

  5、教师发问:

“你知道哪些矿物?

  6、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三)观察研究矿物的特征

  1、师述:

现在各小组讨论,还想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矿物?

各组拿出方案。

  2、学生分组制定观察矿物性质的方案,教师巡视引导并参与讨论。

  3、学生代表介绍本组探究方法。

  4、教师评价并引导,修改造作细则。

  5、教师巡视,学生向由探究并及时交流。

  6、教师提示(安全教育);如何用铜钥匙,小刀刃,玻璃的硬度来判别矿物的硬度。

  (四)交流矿物的性质。

  1、分小组汇报各自的探究成果。

  2、组织学生互相和补充。

  3、教师评价和小结。

  (五)了解矿物的用途。

  1、教师提问:

A、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B、工农业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介绍。

  (六)总结

  1、学生代表(以小组为单位)谈学习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

  2、作业:

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心得

反思

 

教学课题

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陈明辉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能够调查家庭、学校、班级消耗资源的情况。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

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

愿意为减少资源浪费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与

难点

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

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集中话题

1、回忆前面几课中接触过哪些矿物。

2、这些矿物有什么用?

探索和调查

1、然而人们很久以前就已经知道了利用矿物资源,而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矿物资源逐渐减少。

2、出示中国现在矿物资源的情况。

3、当这些矿物资源被开采完之后,人们的生活、工作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4、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5、为了保护资源,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做到什么呢?

6、讨论、交流。

7、如果你是家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

8、讨论、交流。

9、如果你是市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

10、讨论、交流。

11、如果你是中国的中央领导人,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

12、讨论、交流。

回顾和解释

调查家庭一次性用品,如铝箔、奶瓶盖等,估算一下你家、你们班级、你们学校以及你所在的城市一年大约需要用掉多少这些资源。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心得

反思

 

教学课题

第五单元大脑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陈明辉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2、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

3、对探究大脑的活动充满兴趣,体验到探究大脑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

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教学准备

演示观察材料:

相关模型、实物、课件、报纸(约2400平方厘米)记录单

分组操作材料:

七巧板拼图、米(约1120克)、核桃仁、豆腐、记录单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下面我们先做个有趣的游戏,老师会发出一些指令,大家要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

看谁的反应快。

现在游戏开始。

(“向左转”,“向右转”,“举左手”。

的口令)

游戏到此结束,请大家坐好。

在刚才的游戏中,听到口令后,是谁在指挥你做出相反的动作?

(学生齐答:

大脑。

师板书课题:

大脑)

2、交流信息,感知大脑

关于大脑,你都了解些什么?

(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脑的了解,教师给相应的肯定或者纠正,可以追问学生信息的来源或途径,渗透搜集资料的方法、途径)

3、自主提问,导入新课

关于大脑,你们想知道什么?

(重量、形状、作用、结构……)

好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我们人体的司令部—大脑,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功能。

二、用各种方法认识大脑的大小、大小、形状。

1、了解大脑在人体的位置及组成

要了解大脑,我们首先要知道脑在人体的什么位置以及他的组成?

你知道吗?

(生:

头部,头的上部)

老师这里正好也从网上搜集到的图片(点击课件,出示脑的位置图)

(示意学生摸摸头顶)好像硬邦邦的,其实这是人的颅骨,而脑呢则藏在人的颅腔内。

板书:

位置――颅腔内)

(点击课件,出示脑的组成图,师指图介绍)从这副图,可以看出脑大体上可分为三部分,上面体积最大的就是大脑,(出示大脑图片)从这幅图片可看出大脑是分成两部分的,科学家一般把它们称之为大脑左半球,大脑右半球。

下面的是小脑,小脑左面的这部分科学家统称为脑干。

从图中还可看出脑是和神经连接在一起的。

2、认识脑的大小、重量。

我们的大脑有多大呢,你们知道吗?

(有学生用手比划,师让其比划给大家看。

还有学生说有两个拳头大,教师让大家握紧双拳并拢。

我们的大脑约有我们并拢的双拳这样大,大家体验一下(板书:

大小――并拢的双拳)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发育不同,从而造成大脑大小的差别。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大脑发育的速度会越来与慢,到成年的时候大脑的发育基本就会停止。

你知道,一个成年人的大脑究竟有多重呢?

(学生大胆猜测,师板书:

质量――平均1120克)

其实1400克是整个脑的重量。

大脑约占脑总重量的80%,就是大约1120克。

那么1120克究竟有多重呢?

老师课前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水,这里每小袋水的重量大约就是1120克,大家可以掂掂水果的重量,感受大脑的质量。

(材料员取水袋,组内轮流掂分量感受大脑的质量)

3、认识大脑的形状。

大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老师这里有一副真人的大脑标本图片(点击课件)

看看图片上的大脑,大脑表面的形状与我们材料盘中的什么比较相似呢?

(核桃)

观察的真仔细,大脑的表面跟我们常吃的核桃仁的表面非常相似,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观察大脑的表面,就通过与之相似的核桃来了解。

看看核桃仁的表面有什么特点呢,仔细观察一下。

(材料员取核桃,组内观察核桃仁约2分钟)

谁来介绍?

(学生自由表述,教师给予肯定或纠正)

(点击课件,出示大脑的形状图片):

大脑的表面形状的确与核桃仁有相似之处,凹凸不平,皱褶丛生,科学家把大脑最表层的物质叫“大脑皮层”(板书――大脑皮层),其中突出隆起的部分叫“回”(板书――回),凹陷下去的叫“沟”(板书――沟)。

大脑长得好看吗?

(生:

好看或者不好看)

为什么大脑不长得平整光滑些呢?

人的大脑总的表面积约有这么大,约2400平方厘米。

如果长得像报纸这样平整光洁,我们的脑袋能装的下吗?

(师做出塞报纸的动作)

怎样才能把它装到人的脑袋中去?

(把它揉成一团,师将报纸揉成一团)

所以说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大脑长得凹凸不平,皱褶丛生,就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也就增强了大脑的功能。

(点击课件,链接“大脑沟回”知识点)

4、认识脑的硬度和颜色

人大脑的表面形状与核桃仁相似,但在质地、硬度和颜色方面却大相径庭。

大脑的硬度、质地与我们生活中常吃的水豆腐很接近。

(材料员取水豆腐,组内观察约1分钟)

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不但仔细的看了看,还动手摸了摸,研究科学就需要这样的认真的精神。

谁来汇报你们的发现?

(学生汇报,班级交流)

正如大家所摸到的那样,大脑是非常的柔软,所以在大脑的外面有坚硬的颅骨在保护大脑,即便这样,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大脑。

大脑的颜色不是白色而是淡红粉色的。

三、游戏竞赛活动,体验大脑功能。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大脑的大小、重量、形状、质地等。

那么你认为人的大脑都有哪些功能呢?

(人的运动、感觉;人的语言思维;人的听觉、视觉、嗅觉)

大脑指挥着我们的一些行动,难怪有人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实在是太重要了,想不想检测一下自己的大脑的工作效率呢?

(学生:

想)

那我们来个智力大比拼。

先来比试一下自己的记忆力。

我将出示两副图,每副图都有八种动物卡片,它们的区别在于后一副图中有两种动物卡片位置发生了变化,给你20秒观察记忆第一副图,看谁最先发现第二副图中改变位置的动物卡片。

师:

刚才的活动检测出个别同学的记忆力超群,那么同学们的创造力又如何呢?

想不想检测一下?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智力拼版游戏――七巧板,用它可以拼出各种图形。

这是我校学生拼的,看出是什么吗?

(师出示七巧板作品)

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拼个图案,说说他的含义?

我们的规则有三点,一,只给2分钟比赛时间;二、七块板全得用上,但不能有完全重复。

三,拼好后粘贴在白纸上,老师将择优再展示再黑板上。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大脑有了怎样的认识?

同学们很爱动脑,有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将研究,请大家像刚才那几位同学一样,继续探究有关大脑的感兴趣的问题。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大脑

人体的司令部

大小和形状:

双拳并拢

质量:

约1120克

颜色:

淡粉红色

软硬:

柔软

位置:

颅腔

表面:

像核桃仁,沟、回

功能:

记忆☆、创造☆、思维、情绪、运动、语言、分析、推理……

心得

反思

 

教学课题

神经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陈明辉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2.能够开展模拟活动,认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3.能够对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做出简单的解释。

科学知识

1.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索神经传递信号的秘密充满兴趣。

2.乐意探究反应速度的差异和解释其原因。

教学重点与

难点

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教学准备

人体神经图纸、相关图书、视频资料、水杯、暗袋、漫画、大头针橡皮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集中话题

1.游戏:

根据教师指令和动作,做出相反的动作。

2.提问: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想法吗?

仅靠大脑就能完成整个过程了吗?

耳、眼起了什么作用?

四肢呢?

那么,耳、眼接受了刺激后如何传到大脑呢?

大脑又是靠什么指挥四肢做出反应的呢?

神经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关于神经,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们全身的神经都与什么相连呢?

 

二、探索和调查

1.全班查找资料,完成表格,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想法,不同的补充。

3.提问:

刚才我们的暖身游戏,从我们的耳、眼接受刺激到四肢作出反应,其中的信息传递过程是怎样的呢?

请你们分组用水彩笔在人体神经图上画一画,用线与箭头来反应信息传递的过程。

4.分组画图,汇报想法,展示结果,相互评价。

5.提问:

是不是我们所有的活动,都需要大脑去指挥控制呢?

播放搔扒反射和膝跳反射的视频资料。

6.小结。

7.提问:

那么你们知道一个这样的信息传递的过程实际上需要多久呢?

8.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开始的实验。

10.提问:

通过刚才的游戏,你知道了什么呢?

11.提问:

每个人的反应速度不同,那么同一个人的不同身体部位的反应速度相同吗?

比如:

手和脚?

为什么?

12.组织学生进行丢橡皮的实验,并记录结果。

13.提问:

通过刚才的游戏,你知道了什么呢?

14.组织学生进行神经敏感性实验。

15.提问:

通过刚才的游戏,你知道了什么呢?

 

三、回顾和解释

1.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如果说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那么神经是什么呢?

2.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没有产生什么新问题呢?

课后还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心得

反思

 

教学课题

感觉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陈明辉

教学目标

1、知道感觉的过程是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过程。

2、知道视觉、听觉产生的原理。

3、知道人体也会出现错觉,了解错觉形成的原因,阐述锻炼视觉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

难点

了解人体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导入新课

提问:

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都有什么?

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但是,这些感觉器官是如何产生各种感觉的,你们想了解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感觉》。

(板书课题)

二、认识视觉的产生

1、出示色盲图。

(1)老师这里有两幅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的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那我们是怎样通过视觉器官——眼睛看到东西的呢?

请同学们拿出我们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眼睛为什么能看到东西,也就是视觉是怎样产生的呢?

(3)找小组同学汇报。

(4)教师通过课件进行讲述:

眼睛是接受光线的感觉器官。

视神经将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送给大脑,大脑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义,人就产生了视觉。

(出示课件)

(5)学生复述从课件中了解的内容。

2、认知错觉

(1)教师提问:

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一定是真实的吗?

(2)学生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可以通过实际事例来说明理由。

(3)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

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等,仅仅是眼睛的“功劳”对吗?

为什么看到的情况是事实的真相,有时眼睛又会“欺骗”我们呢?

分析:

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也会出现失误,作出错误的判断。

所以,当我们“看不清楚”物体的真相时,要动手量一量、测一测、比一比,帮助大脑正确地判断,形成对物体准确的认识。

三、认识听觉

我们刚才了解了眼睛是如何看东西的,那我们又如何通过耳朵听到声音的?

1、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课前搜集到的知识一起讨论讨论。

2、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汇报。

3、老师通过课件讲解。

4、学生复述从课件中了解的内容。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视觉、听觉的形成有了一定的了解,找同学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除了视觉和听觉外,我们人体还有触觉、嗅觉和味觉,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下一节课再来探讨。

五、作业:

搜集资料:

我们为什么会闻到气味、会品尝到一些味道、触摸一些物品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作业

设计

搜集资料:

我们为什么会闻到气味、会品尝到一些味道、触摸一些物品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板书

设计

心得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