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3924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ocx

《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ocx

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学科

信息技术

序号

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摘要: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服务,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显得势在必行。

本文认为,新课程网络资源是一种以数据、信息、知识的再生产为本质,以基于新理念的课程为纲要,以提供教学资源元数据为功能的一种资源库。

它的开发首先要依照新课程标准建立教育资源库,然后根据所建立的教育资源库建设一个ASP网络搜索引擎。

本文最后以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的鲁迅作品教学为例介绍了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应用。

关键词:

新课程网络资源ASP开发应用

21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巨大动力。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全国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必修选修课程,许多教师在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尤其是如何利用网络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更是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话题。

但是,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与学的过程中,常会遇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出一大堆网上的相关资源,往往绝大部分是无用的,一些比较好的资源则又需要通过付费的方式才能获得的情况;而网上搜索引擎技术是容易学习的,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网上的教育资源和ASP动态网页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技术和应用。

这种技术的应用是合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是可以应用于新教材教学的,也是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一、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技术

1、依照新课程标准建立新课程网络资源库

应用网络收集新课程教学资源,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为新课程网络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框架,它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分类的四级编目目录:

学习领域、课程、课程内容和学习主题。

以语文学科为例,《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给出了一个简明的课程内容分类参考目录:

表1-1语文学科课程内容分类目录

课程内容一级目录

课程内容二级目录

课程内容三级目录

1、识字与写字

2、写话与习作

2.1作文辅导

2.2佳作鉴赏

2.3练笔

3、阅读

3.1童话

3.2寓言

3.3故事

3.3.1成语故事

3.3.2中外历史故事

3.3.3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

3.4诗歌

3.4.1文言诗词

3.4.2中国现代诗

3.4.3外国诗

3.5散文

3.5.1文言散文

3.5.2中国现代散文

3.5.3外国散文

3.6长篇文学名著

3.6.1中国长篇文学名著

3.6.2外国长篇文学名著

3.7当代文学作品

3.7.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3.7.2外国当代文学作品

3.8科普科幻读物

3.9政治、文代、历史各类读物

3.10语法与修辞知识

3.11文学鉴赏知识

4、口语交际

4.1普通话朗读

4.2口语表达训练

5、综合性学习

5.1研究报告

5.2活动计划与活动总结

5.3主题讨论

5.4专题演讲

其次,通过一些搜索引擎进行主题搜索,显示所需要的知识信息,有选择地在网上浏览网页。

网上资源搜索、过滤和集结的过程,和传统的搜索资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最后将经过过滤后的新课程网络资源可以通过制作电子卡片方式储存起来。

电子卡片由学习主题名称、课程内容属性编码、网站名称、网页地址、网页介绍等几部分组成,包含了网上资源的主要属性。

2、根据建立的新课程网络资源库建设ASP网络搜索引擎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网上信息资源的增长也迅速加快。

面对日趋增长的海量信息,单靠网页之间的链接来实现有效的信息访问已变得难以应付。

为解决这一突出的需求,出现了专门提供网上信息搜索服务的网站。

鉴于此,开发者可以利用刚刚建好的新课程网络资源库作为站内搜索对象进行ASP的网络搜索设计。

ASP的网络搜索设计主要包括资源使用者的查询主界面和资源管理者的新课程网络资源库后台界面。

二、新课程网络资源的特点

1、以“数据、信息、知识的再生产”为本质

建立基于网络的、动态的、以目录索引作为呈现方式的教育信息资源库不是简单的知识汇集,而是对各种各样知识源的囊括,包括从各种数据库,从互联网上的各个站点,从教育工作者、学生乃至社区那里去得到知识的来源,在把知识从它们所在地提取出来的同时,进一步对其进行发掘提炼。

对于一些阐述不明确、内容差别大、有明显错误等的资源则一律删除。

开发者试图让应用者---学科教师在选取知识源的同时,结合教与学的过程,来管理学习者和学习对象的信息以及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把这些信息和学习行为发送给其他学习者。

因此,这种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网络资源的本质是对教学教育资源的数据进行加工和提炼,是对教学教育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再生产。

2、以“基于新理念的课程”为纲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随之诞生。

体现教学新理念的新课程标准的提出:

教学资源本身就是一种课程。

在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的改革中,教学资源仅有一些原始素材的堆积是不适用的,它需要对原始素材进行提炼、整合、集成,它需要的是主题学习资源,所以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是一种突破对传统的以教材为纲的资源库体系,以新课程标准为要求,以学习主题为主线,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对原始素材进行的开发。

在教师将这种资源知识内容呈现的同时,作为学习者本人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和下一步将要学习的对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以“提供教学资源元数据”为功能

所谓元数据是指关于数据的数据,也就是指信息资源的编目信息,其作用类似于超级市场中商品的条形码,通过描述资源的属性,使得使用者能够不需要直接浏览教育资源就获得教育资源的主要特征信息。

为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规范和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科学技术司的指导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为什么新课程网络资源要提供元数据呢?

因为在当下的教学中,在进行教学资源使用和共享时,出现了选取资料和描述资料的效率问题。

《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为中小学校、软件企业、其他机构以及每一个资源创造者提供了一套在开发或使用教育教学资源中可以依据的资源编目原则。

依据标准化原则并规范编目的各类基础教育资源库和资源管理平台,可以使资源应用者(中小学生和中小学教师)能够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便捷、快速、有效地检索到所需的教学资源,为更加广泛地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交互和共享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元数据使用者可以对教育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浏览查找和共享互换,从而为学习者或教育者查找、评价、获取和使用教育资源提供支持,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换。

三、利用新课程网络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

根据上文介绍,新课程网络资源的设计理论是合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它的开发又是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服务的。

那么如何充分有效地应用这一资源库,以提高新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呢?

我试图以鲁迅作品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设计为例谈谈这个资源库的应用。

1、教学案例

鲁迅是中国二十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作品一直以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而在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在目前的语文教育中,学科教师觉得现代文学作品中最难教的、学生最难懂的恐怕就是鲁迅的文章了。

而学术界对鲁迅的研究相当广泛而深入,与鲁迅其作品相关的资源在网上也相当丰富。

所以这个资源库的建立和应用对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就显得相当管用,请看下面的三个设计。

表3-1鲁迅作品教学计划

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小学生

《故乡》节选---《少年闰土》

1)感受鲁迅笔下的童年及鲁迅对童年生活的表达;

2)从鲁迅的童年中感受自己的童年;

3)学会表达自己的童年。

初中生

《故乡》

1)感受鲁迅笔下的故乡及故乡中的人和事;

2)由鲁迅笔下的故乡及故乡的人和事来感受自己的故乡及故乡的人和事;

3)理解作品的主题及作品的叙事方法;

4)表达对“希望”的认识。

高中生

《阿Q正传》

1)从阿Q的人性的弱点感受民族劣根性;

2)探究阿Q人性弱点及民族劣根性的成因;

3)感受鲁迅作品主题的深刻性和语言的幽默性;

4)表达对塑造“完美人格”的看法。

《故乡》节选---《少年闰土》

小学六年级网络探究活动,3课时

本活动设计了六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一:

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展示鲁迅童年时代所看过的儿童作品:

《二十四孝图》

(.tw/A0014.gif)

《山海经》

《水浒人物画》

(.tw/D0008.gif)

(.tw/D0097.gif)

(.tw/D0136.gif)

《三国演义画》

(.tw/D0180.gif)

《西游记图画》

(.tw/D0185.gif)

(.tw/D0199.gif)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以上所有图书中,你更喜爱哪一种。

为什么?

活动二:

教师介绍鲁迅笔下的童年生活:

《社戏》真实生动而有趣地展现了农村田园般的生活场景

(:

8082/novels/luxun/shexi.html)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的有趣景物和孩子们冬天捕鸟的快乐场景

(:

8082/novels/luxun/zhaohua2.html#7)

《阿长与山海经》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

8082/novels/luxun/zhaohua1.html#3)

《藤野先生》表现作者难忘师恩的学子情怀

(:

8082/novels/luxun/zhaohua2.html#10)

《父亲的病》描写了作者从小为家庭琐事而奔波劳碌的无奈场景

(:

8082/novels/luxun/zhaohua2.html#8)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从鲁迅的童年故事中,你觉得鲁迅的童年快乐吗?

为什么?

活动三:

听录音《故乡》节选,出示与课文意境相关的图片(少年闰土形象),欣赏鲁迅作品:

《故乡》录音节选、相关图片

(教师自备)

《故乡》节选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鲁迅笔下“我”的童年生活与闰土的童年生活有何不同?

(分别从性格、生活内容、家庭环境等方面感受、讨论、交流)

★背诵名段。

活动四:

与鲁迅的童年对比中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童年生活:

《儿童生活》

★看图说话

活动五:

教师向学生推荐反映当代儿童生活的作品:

叶圣陶的《稻草人》片段

(:

8080/novels/children/daocaoren.html)

北京曹文轩的成长小说三部曲《草房子》片段、《红瓦》片段、《根鸟》片段

(:

8080/novels/mingjwx/caowenxss/cwx.html)

上海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全传》片段

(:

8080/novels/children/qwenjunzpj/qwenjun.html)

广州班马的《江南,有一座永不忘的小屋》片段、《六年级大逃亡》片段

(:

8082/novels/children/zg50netwx/etmp88.html)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谈鲁迅笔下时代的儿童与当代作家笔下儿童生活的区别?

(分别从玩具、谈论话题等方面分析)

★你有和上述作品中人物相似的经历吗?

活动六: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中的有趣经历或身边的一个朋友。

《故乡》

初中二年级网络探究活动,3课时

本活动设计了六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一:

学生搜索曾经学过的有关表现“乡愁”的诗词,并诵读。

贺子章的《回乡偶书二首》(

余光中的《乡愁》(

席慕容的《乡愁》(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这些诗词是作者在一种怎样的背景和心情下写成的?

活动二:

听录音《故乡》,欣赏鲁迅作品:

《故乡》录音

(教师自备)

《故乡》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故乡》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故乡》中反映的是中国当时怎样的面貌?

★故乡使鲁迅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故乡中变化最大的人和事有哪些?

★你是如何理解当时的故乡的?

★你理解鲁迅在《故乡》中的“希望”是什么吗?

★你觉得应该如何来实现这个“希望”呢?

活动三:

欣赏有关对《故乡》作品的分析:

《鲁迅:

自剖小说》前言

(http:

//www.white-

《我看鲁迅---就《呐喊》中的几篇小说看鲁迅对国民性的思考》

《鲁迅---故乡生活大事记》

《“荒村”与《故乡》》

《“新的生活”与《故乡》的主题》

活动四:

从“杨二嫂的辛苦恣睢、闰土的无奈麻木、“我”的奔波劳碌”看《故乡》中揭示了哪些社会弊端:

★当时的社会弊端在今天还存在吗?

★造成这些弊端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活动五:

学生阅读有关“故乡”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家笔下故乡的风土人情:

《光阴故事》系列(

《游子情怀》(

《心灵隽语》(

浏览时思考下列问题:

★上述文章的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故乡的?

活动六:

仔细阅读《故乡》中最后一段关于对“希望”的描写,网上浏览以“希望”为话题的相关资料:

民族教育,沉重话题中的希望

★以“希望”或“故乡”为话题写一篇自己的看法或评论文章。

《阿Q正传》

高中三年级网络探究活动,3课时

本活动设计了六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一:

复习鲁迅作品---《呐喊自序》及《呐喊》,进一步理解鲁迅创作《呐喊》的缘由:

《呐喊自序》

(:

8082/novels/luxun/nah/nah00.html)

《呐喊》

(:

8082/novels/luxun/nah/nah.html)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鲁迅在写《呐喊自序》时,他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呐喊自序》中,鲁迅是怎样看待“铁屋子”和当时的民众的?

活动二:

欣赏电影《阿Q正传》部分片段,思考并讨论:

电影《阿Q正传》

(http:

//www.grassy.org/Movie/FSPlay_Tiny.asp?

FilmStreamID=181)

★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成功的一篇?

(从文章的主题立意、塑造的人物个性、情节的发展逻辑、语言的幽默风趣、总体构思等方面思考)

活动三:

浏览以下网站,欣赏《阿Q正传》相关的评论文章:

《阿Q正传》分析

《阿Q正传》及鲁迅的创作艺术

《病态的灵魂和畸形的革命》

(http:

//www.dgzx.org/zgx/sc127.htm)

活动四:

浏览戴尔.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优点》两部书: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优点》

(:

8080/novels/zatan/ntkivzigdpft/rxyd.html)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你觉得戴尔.卡内基的这两部书是拯救民族劣根性的良药吗?

★对照自己,你觉得自己有哪些优点和弱点?

活动五:

学生上网浏览有关“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初步建立起对人物形象典型性的意义:

走向新历史主义:

接受美学的转向

释义悖论——兼评接受美学

(http:

//www.siwen.org/meixue/shiyi%20beilun.htm)

接受美学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有益启示

浏览时思考以下论题:

★“阿Q形象”的典型性;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阿Q形象;

★鲁迅:

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活动六:

★就《阿Q正传》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写一篇研究性文章。

2、基于新课程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探讨

近年来,随着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讨日趋活跃。

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各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理论提升。

由于它有着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特别是相对教学论中有关过程或本质的一般阐述而言,教学模式更易于理解、把握和运用。

基于新课程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是使用者、学习者在基于资源库的网络环境下,通过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交流工具,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收集、整理、综合有关资料去实现预先规定的任务目标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1)基于新课程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③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

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⑤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

(2)基于新课程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按照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可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模式。

必修模式:

(模式1:

①提供教学资源,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

②提供教学资源,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③提供教学资源,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④提供教学资源,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理解;

⑤提供教学资源,引出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

⑥提供教学资源,提供技能应用的情境,促进迁移。

(模式2:

①提供教学资源,复活学生原有知识;

②提供教学资源,提供学生学习必需的新知识和信息;

③提供教学资源,交代教学内容的整体背景;

④提供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初步的整体感知。

(模式3:

 

 

选修模式:

①选题、立项

学生体验问题情景,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研究主题。

问题不能是深不可测的,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

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步骤,这些知识与步骤必须是便于检索和利用的,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教师在引导识别这些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熟练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使他们研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深入。

②收集资料

学生就研究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并为完成此学习任务进行适当的组织分工。

学生通过新课程网络资源库的搜索查找,获取解决问题的证据。

③实施研究

强调在计算机下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起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

改变用笔记本做摘抄、写提要、做札记、写综述等传统方法,借助计算机进行分类、整理课题信息。

④得出结论

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与概括,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⑤交流、总结

学生之间通过交流、碰撞,提升认识和情感,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和评价。

(3)基于新课程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

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从评价方式看,有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

3、应用新课程网络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方面

一、从教师作用的角度看,用新课程网络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容易消解,丧失导学地位

在基于新课程网络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活动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

然而,教师在利用新课程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促进作用、组织作用、支持作用、参与作用很容易被大量的教学资源所替代。

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一定要体现的,他可以在学生看不懂资源时进行有益性的提示;在学生全盘接受资源时进行合理性的帮助;在学生误读资源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不知如何取舍资源时进行方法性的区分等等。

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要注意的。

在新课程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中离开了教师的介入,教师无疑于教学资源的“播放者”,这是我们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看,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发现式学习空间太小,容易被接受式学习全盘替代

学生在接触大量教学资源后,容易使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丧失独立思考、主动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