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耕文库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3487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耕文库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常耕文库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常耕文库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常耕文库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常耕文库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耕文库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

《常耕文库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耕文库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耕文库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

常耕文库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

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

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

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

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

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

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

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

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

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

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

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

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

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

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

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摘编自王祖龙《生态化保护:

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

B.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

C.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D.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让传统手艺得到创意性发展,有助于文化传统传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民族手艺的留传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手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从留住文化记忆、衍生性生产、创意性发展等三方面指明了生态化保护的途径。

C.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证,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

D.文章是“先总后分”的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再分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B.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实用的产品被移植到装饰中,使其传统手艺得到保护。

C.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也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D.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惟一的一个人了。

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6月7日上午,2018四川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阅读题中有一部分材料节选自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

对于自己的科幻小说进入高考试卷,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作者刘慈欣首先感到很意外,“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挺吃惊的。

我没想到,科幻小说竟然能进入高考试卷阅读题。

毕竟,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边缘文学地带。

当然我很高兴,科幻小说能进入高考试卷的材料阅读分析题,对引发更多人关注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刘慈欣耐心给记者分析,“细想也不是很意外。

因为当下我们的社会发展变化迅速,科技日新月异,未来感十足。

这也必然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比如之前科幻小说已经进入了高中教材,现在又有科幻小说进入了高考语文试题,这都是一些生动的体现。

(摘编自中国数字科技馆百家号2018年6月8日消息)

材料二:

国内科幻小说与国外的相比主要差距体现在

(表格中的百分数是参与调查的人数百分比。

表格来源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材料三:

2011年11月,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办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在成都揭晓,刘慈欣的《三体》获最佳长篇小说金奖。

调查显示,有29.4%的读者是因为《三体》获奖,才认识了该书作者刘慈欣。

科幻小说奖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科幻作品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曾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天意》,便卖出了15万册。

在阅读情况方面,读者获取科幻读物的途径最多的是下载电子书阅读,比例占到样本总量的39%,而从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购买的读者比例分别为21%和20%。

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很少有出版社会出版科幻小说,出版科幻小说的出版社主要是重庆出版社和四川科技出版社。

关于科幻小说的信息了解渠道,科幻杂志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由于科幻作品能单独出版的屈指可数,出版后印量偏低,因此杂志成为首选的科幻新作发表平台,包括《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九州幻想》等杂志颇受读者欢迎。

目前国内科幻文学领域的作者群体仍然狭小,长期坚持科幻创作的只有几十人而已,有影响力的更是屈指可数。

刘慈欣连续8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王晋康的获奖次数更是高达10次,这一方面是实力所致,一方面也证明在科幻小说领域竞争对手不多。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香港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和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最受读者青睐,且支持率超过其他作者一倍以上,可见近年来科幻小说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作品或创作者仍未能够超越经典。

《三体》的成功虽然带动了科幻文学的关注度和出版,但“后三体时代”能否有和《三体》一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至关重要。

(摘编自2012年2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四:

如果从文学形式的完整程度来划分,科幻小说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点子阶段、故事阶段和文学阶段。

文学是人学,根本要旨是把人写好。

在前两个阶段中,人物只是传声筒,把男的换成女的,老的换成年轻的,中国人换成外国人,作品照样成立。

一直有作者问,写科幻时人文元素该占多少,科学元素该占多少,这个问题本身就错误。

既然是科幻,就必须有科学元素;既然是文学,就必须有人文精神。

在科幻创作中,它们不是对立关系,人文是主题,科学是题材,前者通过后者来展现。

如果一部科幻作品的人文主题,你不用科学构思也能够展现,它就不是好科幻。

反过来,科学题材也一定要展现人文精神,作品才能达到一定境界。

总之,今后科幻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从科幻点子、科幻故事进化到科幻文学,在科学构思上生长出人文精神。

(摘编自《科普创作》2017年第3期郑军《科幻小说的三个发展阶段》)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进入高考题,这对科幻小说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帮助,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幻小说。

B.虽然阅读电子版和纸质版科幻的读者占比相当,但仍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

C.刘慈欣、王晋康多次获奖及读者青睐倪匡、凡尔纳等作家,说明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作品偏少。

D.科幻小说本真上属于文学,文学是人学,所以把人物塑造好也是科幻创作的根本要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读者因《三体》获奖才认识了作者刘慈欣,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读者对奖项的关注甚于作品本身。

B.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科幻小说在题材、思路等方面与外国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数量与作者水平。

C.《三体》获奖代表了中国科幻的新高度,"后三体时代"中国科幻期待有同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

D.在科幻小说中,科学与人文一为题材一为主题,二者是科幻小说的两翼,相辅相成,并不对立。

6.刘慈欣认为目前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处于边缘文学地带,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科幻文学?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白玉盅

林清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

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

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

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

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角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

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

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

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

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

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

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

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

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

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

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

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

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

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C.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8.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请梳理出来。

(6分)

9.综观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两段的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钱勰,字穆父。

生五岁,日诵千言。

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拴主簿。

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

襄曰:

“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

”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

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

勰谢曰:

“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

”定官制,勰方居丧。

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

奉使吊高丽。

想入请使指,帝曰:

“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

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四千两。

勰曰:

“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

”吏泣曰:

“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

”勰曰:

“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竟却之。

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

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勰曰:

“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

”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

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

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

召拜工部、户部侍郎。

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

轼曰:

“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

”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

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

帝曰:

“朕固知之,毋庸避也。

”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

“台臣论徐邱事,其辞及雍。

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

”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

“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

”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

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

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章惇:

时任宰相。

雍:

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B.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C.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D.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对于具有一定品秩的官吏,使其子孙荫袭官爵,让子孙取得入仕权利,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B.居丧,或称丁忧、守丧、值丧。

是指尊亲死后,在家服丧。

居丧的礼节很多,比如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

C.工部,户部,均为古代六部之一。

工部掌管土木兴建、官员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D.学士,在古代可以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也可以指专门负责文学撰述之类的官职名。

唐代的翰林学士即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

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

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

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

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

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

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竟却之。

(5分)

(2)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①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②,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③。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注】①金掌:

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

②兰佩紫:

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

③理旧狂:

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并非实景,借长安金掌露水成霜来写汴京已是深秋时节。

次句实写秋空,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

B.“人情似故乡”一句,词人在重阳佳节感受到友人的温暖,这让词人想起了故乡,但友人不是故乡亲人,这让他既欣慰又心酸。

C.“兰佩紫,菊簪黄”一句,词人描绘了宴会上簪菊花佩秋兰的美人,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旨在渲染重阳宴饮的盛况。

D.“欲将”二字与“莫”字呼应,既将全词收束,更觉余韵悠然,在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中,表达了词人深沉复杂的情感。

15.这首词与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为重阳之作,请分析这两首作品在情感上的异同?

(6分)

(3)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每空1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两句是:

②《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③《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两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

人们地为他倾倒。

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

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他的才华横溢一生:

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

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B.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

C.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D.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C.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D.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20.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5分)

尊敬的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明光中学的学生叫刘畅。

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自荐信。

北京这座梦想之城,可谓高校林立,但是只有鄙校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

和其他同学一样,我非常渴望通过这次自主招生来实现我一直以来的夙愿。

本人学习成绩优异,特别喜爱写作,并发表了多篇作品。

现惠赠文章一篇,期盼能得到您的垂怜。

恳请您务必考虑并接受我的申请,给我一片天空,让我自由飞翔。

明光中学刘畅

2019年3月20日

21.右图是某班级老师指导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品”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多种含义:

①体味,如品味、品尝;②评论好坏,按一定的等级衡量,如品评、品鉴;③品质……我们可以品味人生百味,也可以品味文学艺术。

请以“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

参考答案

1.D(A项,传统手艺是用来建构“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而不是“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代表。

参见第一自然段。

B项,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只是“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涉及的三个方面之一。

参见第二自然段末尾。

C项,不能算是“最主要途径”,只是“重要途径”之一。

2.B(文章的第一方面应是从“本真性传承”方面而非“留住文化记忆”。

3.C(参见末段“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4.C解析:

“刘慈欣、王晋康多次获奖及读者青睐倪匡、凡尔纳等作家,说明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作品偏少”说法错误,文中举刘慈欣,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