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II 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2658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II 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II 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II 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II 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II 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II 卷.docx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II 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II 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II 卷.docx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II卷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文言文阅读(II)卷

一、文言文阅读(共8题;共136分)

1.(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日: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日: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谏杀圉人

景公使圉人①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②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

“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

”公矍然③曰:

“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

“以属④狱。

”晏子曰:

“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属之狱。

”公曰:

“可。

”晏子数之曰:

“尔罪有三:

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⑤叹曰:

“夫子释之!

夫子释之!

勿伤吾仁也。

【注释】①圉(yǔ)人:

养马的人。

②解:

肢解,分解肢体。

③矍(jué)然:

惊惶四顾的样子。

④属(zhǔ):

交给,后作“嘱”。

⑤喟(kuì)然:

长声叹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的意思。

①坐盗________

②其实味不同________

③暴病死________

④夫子释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齐人固善盗乎?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③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

(3)请用“/”线标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处。

(标两处)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

(4)晏子采用什么方法既救了马夫又使齐景公化解了恼怒?

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

2.(14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公①游于纪②,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

“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公曰:

“善哉,如若言!

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③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晏子对曰:

“不然。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

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公曰:

“纪有书,何以亡也?

”晏子对曰:

“有以亡也。

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④;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

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②纪:

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

③鳋(sāo):

鱼腥味。

④闾(lǘ):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泛指人聚居处。

(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何以亡也”中的“以”意义和用法最相似的一项是()

A.以丛草为林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吾欲辱之何以也?

    

D.岁以大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今方来________        ②乃发视之________

③则恶其鳋也________        ④晏子对曰:

“不然。

”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③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4)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报恩塔①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

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

②窑器:

陶瓷器具。

③斗榫(sǔn)合缝:

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

④识:

标记。

⑤工部:

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

⑥重译:

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则报恩塔是也

________

②闻烧成时

________

③半日方散

________

④必顶礼赞叹而去

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则报恩塔是也

________

②闻烧成时

________

③半日方散

________

④必顶礼赞叹而去

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5)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

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________

(6)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

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________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田子为相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

母曰:

“子安得此金?

”对曰:

“所受俸禄也。

”母曰:

“为相三年,不食乎?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④。

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⑤。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⑥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曰:

“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

①田子:

指齐国田稷子。

②归休:

休假回家。

③镒yì:

古代重量单位。

一镒合二十两。

④致诚:

做到十分诚实。

致:

表达,诚,真心。

⑤馆:

房舍,这里指"家"。

⑥造朝:

上朝。

造,去。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①非吾所欲也

②退请就狱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子安得此金()     ②子其去之()

③即舍田子罪()     ④王贤其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4)用原文语句回答:

文中的母亲对“孝”与“不孝”的看法是怎样的?

(5)不久前,雯雯的表哥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被录取。

请根据你对本文主旨和下面漫画的理解,从下列链接材料中引用1~2句,帮雯雯拟写一条送给表哥的手机短信。

(60字左右)

链接材料:

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②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

③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

④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⑤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

⑥两袖清风,坦坦荡荡自无指脊之虑;一身正气,安安然然何有敲门之惊?

5.(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

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

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

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

惩戒。

④曩:

从前。

⑤寻绎数终:

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

读qiān.⑦勒:

编。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辄:

________

②比:

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4)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

(5)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6.(22分)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横线词。

①俄而雪骤(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③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

(2)把下面文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C.“公大笑乐”是因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

D.作者在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是闲来之笔,可有可无。

7.(12分)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释:

①多过其实:

很多都夸大其词。

②寿:

长寿。

③五味:

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无论魏晋________                     ②便扶向路________

③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________    ④或至百二三十岁________

(2)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辍耕之垄上    

B.无丝竹之乱耳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4)通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①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

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②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

请简要说说。

8.(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2)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3)“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8题;共136分)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3-5、

3-6、

4-1、

4-2、

4-3、

4-4、

4-5、

5-1、

5-2、

5-3、

5-4、

5-5、

6-1、

6-2、

6-3、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