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
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会计已成为经济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但由于会计受雇于企业管理当局,再加上改革中政策不配套。
导致会计实际上在各种压力和利益驱使下,背离会计制度的要求而提供虚假信息,虚假会计信息充斥市场。
而当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会计造假普遍,严重危及会计工作的生命。
本文首先对虚假会计信息的表现进行阐述,然后针对它的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虚假会计信息所带来的危害,最后提出治理造假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会计信息,虚假,原因,对策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原因及对策
引言
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的今天,在一个以诚信交易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诚信缺失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阻碍,假冒伪劣商品、坑蒙拐骗经营、浮夸虚报、证券欺诈,凡是进入市场的东西都有虚假的。
在整个社会诚信水平下降时,会计也不可能“一枝独秀”。
所谓虚假会计信息是指违背《会计法》、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规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而编造的数据。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虚假会计信息主要变现为原始凭证造假、财务账务管理虚假、会计报表虚假以及资产、收入、负债、成本费用失真和社会监督失真等。
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给企业所有者、投资者以及交易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影响着政府决策和对企业管理。
一、虚假会计信息的表现
(一)、原始凭证造假
1、伪造、篡改、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
伪造、篡改、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是指行为人使用涂改等手法更改会计凭证的日期、摘要、数量、单价、金额等,或采用伪造印鉴、冒充签名、涂改内容等手法,来制造证明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2、白条顶库。
所谓白条,是指行为人开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规凭证要求的发货票和收付款项证据,以逃避监督或偷漏税款的一种舞弊手段。
3、取得虚假发票。
这种虚假发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票本身是假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发票所记载的内容是虚假的。
虽然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不得使用假发票,并且要求各单位要重视发票的管理和使用,但近年来假发票却是风行天下,十分猖獗的。
另外还有单位之间相互开具假发票,甚至有人专门以开具假发票牟利。
4、自制假单据、虚开发票。
虚开发票是指行为人在开具发票时,除在金额上采用阴阳术外,还开列虚假品名、价格、数量、日期等,以蒙混过关,便于报销。
(二)会计过程造假
会计过程包括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这是会计造假的主要表现。
企业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是诱使他人投资而掩盖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或是为了偷税、骗税,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或是为了粉饰管理人员政绩,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或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共同串通舞弊而故意造假。
二、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
(一)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
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使股民啜饮会计造假带来的太多苦涩。
“银广厦”之流在会计报表上一再造假,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股市的骗局”,让广大的投资者愤怒悲伧,欲笑无泪,从而导致股民对股市丧失了信心,以致股市跌落由史以来的最低点;作为造假企业的债权人,则可能固此而坏帐,血本无归。
目前银行有多少贷款非但收不回本金,甚至连利息也无着落;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若造假可以为其升官发财提供机会,就可能毫无顾忌而主动造假。
新民谚“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说的正是这种现象。
(二)、会计造假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公害
会计造假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就整个社会而言,会计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会计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资料使用者。
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造假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还会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甚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最终扰乱社会的经济关系、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三)、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学决策
错误的、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相关部门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决策缺乏可靠性、科学性,不能对企业生产经营作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长期下去必将削弱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危及企业本身生存。
(四)、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
虚假会计信息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损害公众利益虚假会计信息会影响国民收入的正确计算与分配,干扰正常的财经秩序,造成整体经济运行形式的整体判断。
造成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失误,使整个国民经济秩序处于失控状态。
截留收入、虚报冒领、私设“小金库”等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单位和职工个人利益,特别是直接影响了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收益和债权利益。
使信息风险增大,信息成本提高,出现投资得不到回报或回报率很低,债权人不能收回本息的情况。
三、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原因
1、利益驱动或诱惑。
利益驱动会计造假主要原因是会计造假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
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取得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也可以因此而得到更多的收益,单位职工也可以多拿工资奖金,这是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赢。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会计行业正处于买方市场的地位,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不惜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报告。
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原因。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原因。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符合,内部监督常常由于会计监督人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而流于形式。
国家出台了多项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现金内部控制制度、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等,目的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监督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报告制度。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制度未能有效的执行。
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会计机构虽然名称不同,但人员基本一致,对会计机构很难起到监督作用,并且这些内部机构都是在企业的管理者者领导控制之下。
若管理者授意会计机构作假,内部监督机构视若无睹甚至出谋划策,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愿和动力。
内部监督机构不但没监督,反而成为做假的同伙,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利及独立性。
3、一些领导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单位领导人法律意识淡薄,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一些企业单位领导人法律意识淡薄,直接授意甚至强迫会计人员做假账,会计人员害怕坚持原则会遭到打击报复,屈从于单位领导的压力,对违法事件不抵制,按照领导人的意图做假账。
少数职业道德差的会计人员,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也主动做假账,从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二)、企业外部原因
1、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体制原因。
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机构是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运转的,会计在我国国企一直扮演着双重角色,既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反映,又要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但会计是企业的一员,他的利益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
当会计人员直接受经理厂长的领导和控制时,他的行为就面临挑战。
这就造成企业管理者与会计人员联合造假,共同“蚕食”国有资产,强化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
2、国家考核经营管理者的指标不科学。
会计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环境的现状和发展必然对会计起着重大的影响,影响着会计目标、会计管理体制、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法规建设等方面。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快,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和企业的经济自律在许多方面都跟随不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无序和不健康因素,必然反映到会计工作中。
企业领导追求非正当的经济利益导致滥发奖金实物,为达到某种目的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请客送礼,为控制承包经营目标而人为虚增利润或隐瞒利润等。
这些形形色色的违纪行为是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由于会计不能将这些如实反映在账上,只好编造假报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上的造假,有许多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健康、不廉洁的风气在会计上的反映。
3、社会监督严重不力,执法不严。
来自企业外部的财政、税务、审计、物价、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利和独立性,但大多数执法机构各自为政相互推卸责任。
对于个别偷漏税、提供虚假资料的违法行为避重就轻只要求改正,更倾向于通过罚款的形式进行处罚,对违法违纪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较少。
这样通过罚款“创收”的执法行为,严重的影响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行业的不正之风,严重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同时外部监督点多、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与其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治理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造假的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
加大造假的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严格按新《会计法》办事并把处罚重点放在处理责任人个人身上。
加强会计立法,完善会计制度和准则会计法规对会计工作起指导和约束作用,成熟的会计法律法规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有助于创造客观、公正的市场秩序,这也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措施。
由于我国会计工作起步较晚,会计法规中关于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缺乏统一的处理标准,这就为企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留下隐患。
有的企业财务人员利用目前的会计法规漏洞,对报表进行虚增利润,财务数据造假,虚构发生的经济业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国家有关部门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汁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约束其行为。
(二)、坚持法制宣传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法制宣传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企业单位领导人的法律法制观点,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要做好新《会计法》的宣传工作,使他们明白: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
这样,促使他们带头执法,并能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会计工作,从而形成有效的企业内部自我约束的机制。
同时,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树立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
对会计人员要实施奖惩制度,对秉公执法、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的会计人员要在工资、晋级等方面给予奖励,对违反《会计法》规定、进行财务会计造假的会计人员,坚决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给予刑事处罚,并且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促使会计人员在第一道防线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制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成败的关键。
(三)、强化政府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强化政府监督,财政部门为监督协调组织,形成监督合力。
财政部门应加强会计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和打击财务会计造假行为;审计部门要着重对厂长、经理的离任、承包终结、企业经营成果、财务收支核算、资产质量进行审计;税务部门对通过造假帐以逃税漏税的行为要加大检查惩处的力度;人民银行通过对企业单位账户和现金的管理,遏制企业单位的现金交易行为,强化信贷监督;证券监管部门、保险监督部门也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相关企业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以财政部门作为监督的协调组织,各部门之间注意密切配合,各部门出具的实施监督的检查结论对其他部门均应有效,这样,一可以避免重复监督给企业造成负担;二可以防止单一监督部门与企业通谋作假;三可以避免执法不当给企业造成损失;四可以保证在各个部门形成监督的合力,使财政、审计、税务、信贷监督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改革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
我国现有管理的模式:
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企业,间接管理会计人员;企业对财政部门负责,直接管理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升迁、任免都有企业决定,会计的档案和人事关系均有企业负责,所以会计人员依附与企业的情况下,会计监督职能显得苍白无力,无法完成《会计法》赋予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
因此,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建立有助于强化社会监督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以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委派制度应运而生,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保护企业所有者利益,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有效地遏止经济腐败行为发生。
有利于会计秩序的稳定。
(五)、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内部监督制度,明晰企业产权,组建国有企业的经营组织。
明晰企业产权,并组建国有企业的经营组织。
应由国有资产管理局承担起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责任,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
可以考虑组建国有企业的经营组织,如各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控股公司等作为法人实体,以其产权经营主体的身份,对国有资产进行运作,它是以所有者的身份而不是以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对投资企业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
(六)、建立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
要逐步建立起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强、社会信誉高的注册会计师职
(9)、夏青编著: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新探》,《财会通讯》,2003年第6期。
(10)陈汉文编著: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2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