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2275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docx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docx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个人购房渐成气候。

居民如何挑选自已称心如意的住房,如何看目前的房地产市场?

近日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愿意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房,价格、环境、交通、位置是居民购房时要考虑的四大主要因素。

对于如何支付高额的购房费用,47.8的人希望选择十年分期付款,25.4的人希望选择二十年分期付款,20.4的人希望选择一次付清。

这说明多数人已经认可分期付款的购房方式,“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不仅会使大部分居民圆了住房梦,而且也会推动房地产市场向前发展。

房子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居民对购房都表现出慎之又慎的态度。

绝大多数人表示,购房前要看房4次以上,其中高达39.6人表示购房前要看房4-5次,20.3的人表示要看房6次以上,34.5的人表示要看房2-3次。

此外,16的人在购房时首先考虑价格因素,15.1的人首先考虑环境因素,14.2的人首先考虑交通因素,12.1的人首先考虑位置因素,11.2的人首先考虑绿化因素,另外,朝向、物业、辅助设施、户型、增值、学校也是一部分居民购房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这说明:

价格、环境、交通、位置是居民购房时要考虑的四大主要因素,人们已经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福利分房的、受制于自己的职位、工龄等的被动局面中走了出来,客观地、全面地考虑住房的经济性、适用性、舒适性这些问题,按自已的意愿选择理想的住房。

调查进一步显示,目前的城市房价和广大居民的支付能力及收入预期相比仍然偏高,高昂的房价仍是扩大城市居民的即期购房的一大障碍。

高达65的人认为所在城市的房价偏高,29.4的人认为适中,只有5.6的人认为房价较低。

调查数据——表1:

如果您购房,会优先以下哪些因素?

(复选)选项比率()选项比率()价格16位置12.1朝向3.8户型4.5环境15.1交通14.2物业7.9学校5.1绿化11.2概念0.7辅助设施5.1增值4.2其它0.2表2:

如果您购房,您希望购买多大面积的住房?

选项比率()&am50平方米以内4.550-80平方米以内27.880-100平方米以内42.4100平方米以及以上25.3表3:

如果您购房,在决定购房前至少要看几次房?

选项比率()1次5.62-3次34.54-5次39.66次及以上20.3表4:

如果您购房,倾向于选择哪种付款方式?

选项比率()一次付清20.4十年分期付款47.8二十年分期付款25.4其它6.4表5:

您认为您所在城市的房价怎样?

选项比率()高65适中29.4低5.6表6:

您觉得目前的房价会涨会跌?

选项比率()会涨31基本不变41.1会跌&am27.9表7:

您认为经济形式好转,会对您所在城市房价有什么影响?

选项比率()会涨42.7基本不变34.7会跌22.6[1]

在XX搜索: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

大学生出国留学意向调查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政府维新变法时,派遣了一批青年志士去西方学习工业技术,以此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

30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批青年远度重洋,求知域外。

这里面也包括一些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

解放后,由于中国在冷战格局中的阵营地位,出国留学以前苏联为主。

1978年以后,出国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期。

据统计,1978-1996年间,我国前往世界各地的留学人员累计达27万人,这其中国家公派的为4.4万,单位公派8.6万,剩下的13.9万人属于自费出国.自90年代起历年在美国取得理工科专业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人数已经超过中国自己授予的博士。

只95年一年,就有2751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占了当年各国留美学生所获博士总数的10%强,高居各国留美学生之首。

北京世纪蓝图市场调查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所高校的随机抽取了301位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自身对于出国留学的意向及看法。

一、你问我要去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在我们对五所大学301名大学生的调查中,,有211名有意向出国,比例超过了70%,表明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主流选择。

相关分析显示,理工科学生有出国意向的明显多于文科生。

北大物理系的甘子钊教授称,近年来该校物理系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已出国,目前该系有500多人在美国。

清华的水木清华上今年夏天发不了一条消息,清华计算机系某班35人今年共拿到了89个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大部分是美国高校,而且大多都是名校),这意味着,如果他们都想走的话,几乎都可以走。

我们能够注意到,向清华、北大、中国科大等名校的一些系,出国已经成为本科生毕业后的常规选择。

就象到北京来读书就要争取留京一样。

二、首选之地──美国这次调查中,有意向出国的211名大学生中,最想去美国者达166人,占四分之三以上。

除美国独占鳌头外,居二三四位的分别为日本、加拿大和英国,不过它们都不足总数的1/10。

历史资料显示,从1978-1996年的18年间,中国共有13.5万留学生去往美国,占此期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的50%。

美国历史虽短,但学府林立,其大学教育以其高度开放的姿态,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而且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在学完后就业相对容易,美国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

每年的七八月份,到秀水东街的美国大使馆门口站一会,你就能体会到这种和夏天一样的热浪。

表一想去的国家国别人数百分比(人数/234〕美国16670.9日本198.1法国20.9英国125.1新加坡83.4加拿大135.6瑞士10.4荷兰20.9澳大利亚52.1德国52.1&am俄罗斯10.4总计234100※注:

该题有的同学想去的国家超过一个※三、去留之际开阔视野和国外较好的学习条件成为大学生选择出国的主要原因。

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设备,良好的教学氛围,深深的吸引着大学生们,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

国外发达的经济条件和对自身专业前途的选择,也是部分大学生出国的理由,值的一提的是,认为国内就业环境较差的只占1.9%,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出国是一种往更高处走的主动寻求发展型的选择。

表二想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人数百分比(人数/364)想去国外看一看,开阔视野12734.9国外的学习条件较好10528.8所学专业在国外更有前途4913.5国外的经济较发达,有吸引力4612.6受同学、朋友、父母的影响164.4其它143.8国内就业环境较差71.9总计364100※注:

该题为多选题※在选择不想出国的大学生中,国内发展并不比国外差是比较多的学生的观点,另外联系学校,签证,准备一些必要的生活费,买生活用品都需要客观的费用。

承受能力不足使一些同学望而却步。

签证的道路也充满了艰难险阻.表三不打算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不打算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人数百分比(人数/143)在国内发展并不比国外差5337.1家庭环境不允许2114.7成本较高,且成功与否有一定随机性(如签证)1913.3文化差异较大,很难融合1510.5考托、考G难度较大149.8专业不适合在国外发展74.9其他14&am9.8总计143100※注:

该题为多选题※四、归去来兮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表示如果出国了,毕业后肯定会回国工作的占44.1%,据统计,1978-1996自费出国留学13.9万留学人员中回国者仅有3000人,比例仅为2%,希望调查对象在国外留学毕业的那一天依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图二毕业后,是否回国工作五、利弊之辩这次调查中,所有被调查对象都对出国对于国家的利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很有利或有利的总共占61.1%,认为很不利或不太有利的总共占16%。

表四出国学习对国家的利弊是否有利人数百分比很有利237.6有利16153.5一

 

般6922.9不太有利4615.3很不利2.7总计301100在这次调查中,设置了一道开放题让被访者谈一谈对出国留学的看法,结果统计发现:

大学生们倾向于从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探讨出国的价值和意义。

这大概和我们的教育方向有关。

很多的学生强调出国是件好事,但学成后应回国为祖国作贡献,正如北大的周同学所说,“良禽择木而栖,但不应忘本”;有的同学认为国家也应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海外学子学成回国;也有认为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存在着出去的多,回来的少。

人才外流的现象。

这些留学生们,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运作有着切身的了解,实为国家发展所必需。

但是怎样才能回来,什么情况下会回来应该是着重考虑的问题。

为了让他们回来,政府能够、应该作些什么?

人才的保有是国家间竞争的一种形式。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出国学习对个人来说是自我发展的应有之义。

中国也确实从来没有这样迫切的被世界接纳的需要。

如果我们想留住人才,空洞的国家、民族观念对留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应该考虑切实改革国内的竞争环境。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培养出适合人才生存,发展的土壤,留学生回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中国人才流动的出超转变为入超也并非不可能。

[1]

在XX搜索:

大学生出国留学意向调查

——2003城市生态学第一次实习报告

02城市规划 刘畅00213113

实习目的、内容:

增进同学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实习线路:

北大逸夫二楼门前——图书馆——燕南园——静园——翻尾石鱼——北大西门——蔚秀园——畅春园——畅春园文体公园——万全河——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西堤——昆明湖北岸——万寿山

实习时间:

2003年4月5日

实习“明细”:

我们在北大逸夫二楼门前面集合,在等待老师的时间里,我注意到了楼前那个置了块大石的花坛(准确大概要说“草坛”吧)里面种的是什么,我至今不知,只是大家议论纷纷,竟然有人说是萝卜,有人说是灰菜……可见它就不是普通观念里应该种在花坛里的草种,但一棵一棵倒是很有野趣。

逸夫二楼位于北大东校门内侧,东门进入,便有一条宽柏油路直插入校园里,到图书馆前的台阶上,路南侧是理科楼群,与马路几乎没有过渡性的人行路,更不要提行道树了,路北侧是正在兴建的又一理科楼群,工地外围着铁板,整条马路两旁绿化效果不好,只有零星保留下的树木,以及理科楼群中间的一小块草地。

让人感觉不到与“绿色”的亲近,这条校园中的马路给我的感觉是有些死板,还有一些不安全感。

图书馆新楼的建筑风格很大气,正面在建筑体与其前面南北走向的道路之间有约二、三十米的过渡,设计有廊、石子小路……,铺设需要维护的整齐草坪,看上去,很整齐干净的感觉,不知道这种大片的空旷是否也是为了不影响那种大气。

但这样,似乎整个过渡区域只是人们进图书馆的必经之路,人们至多会为整齐的草坪、大花盘里的花投下匆匆一瞥,而不大会愿意在其中漫步或休憩吧。

行至燕南园,老师说那里是北大校园里的桃源,身入其中,果然感觉到环境的优雅、清静。

燕南园中的建筑风格是差别的统一,有纯粹北京民居,也有些带有西方风格的二层小楼……,但几乎家家都有屋前屋后的一块地。

植物的种类就很多了,有自家种的,比如一畦葱,几行叫不出名字的花,一代架起的藤……,更多的是自生自灭的野草,规模上是尉为可观,比之人栽植物简直有过之无不及;成片的野草,种类更是繁多,蒲公英、鸢尾、车前、堇菜……有的同学数了,在也就1平方米地上,大概能分辨出11种野草呢。

众多的野草并不都长在同一季、同一时,因此能延续园中的绿意。

没有人工草坪的整齐规矩,但凌乱得自然,颇具情趣,带给人丰富长久的绿色,与天然的美丽。

每个单元之间的小路,走上去也很惬意,只是泥土和沙,朴素得可爱。

园中有鸟筑巢,有雀觅食,连野猫也总出没其间。

漫步在那里的人们绝少行色匆匆者,我想这样的环境才是人们喜欢并适合的。

一位搬到燕南园十一年的中年男子说他从没想到要搬走,那里好在安静,而在回答我们问题时,他正在伺弄墙外的十几盆花草,神色安然。

另一位六十几岁的老教授说“这里夏天也好,那么多树、草,夏天呀一点都不热。

”他还说他家里基本上是维持了40几年前搬入时的样貌,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另外,我也注意到老教授的另一番话,他说他喜欢这里,也因为家里老人喜欢静,这里相对人口密度小,有更多“私人空间”。

还遇见一位白发满头的老人,据说在燕南园住了50年,她本人的行行止止,也像这园子一样平和、宁静,不知是她受了这园的影响,抑或是她及像她一样的人影响着这园子的风格。

似乎静园这种供人们休憩的草坪是每个大学里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听说原是苹果园的地方就变成了静园草坪。

草地是特意选种的几种,不大需要人工维护,也是相对耐践踏的草种,只是不知道选择萱草是为了什么,视觉效果不错,只是好像一个隔离带,让人接近不得,既然供人踩踏、玩乐于其上,何必设这样的隔离?

静园是“宽容的”,容许很多野草的生长,这样的草坪在我看来是生动的,令人在心理上愿意接近的。

静园草坪上零散的安插了几棵玉兰、海棠、松树……,舍弃曾经的苹果树林,大概是匠心所至,要造出些浪漫吧,只是感觉上稍有些做作。

 

                   静园草坪上的萱草

在古建筑颇多的校西侧,环境也整治的不错,常能看见树上鸟巢累叠,只是鸟对建筑物而言,虽说能营造更加生态化的环境;也有一害,鸟的粪便等物对建筑物的腐蚀也不容忽视,尤其古建筑的维护就更加不易了。

这种矛盾,却不知如何解决。

蔚秀园、畅春园都是北大教职工的住宅区,两园中都有湖,也就由湖扩散出了花园式的休息场所,但这里因住房需求就多是楼房了,人口密度也比较大。

一位57年就住到蔚秀园的老人略带玩笑的说:

“这里的环境若是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脏、乱、差。

”尽管小区管理不到导致了“脏乱差”,但这位老人仍表示不愿搬走,毕竟有山有水,人们对于“山水”的需求,可见一斑。

蔚秀园有一中心花园,其中包括一个“康乐园”,有各式的健身器材、娱乐设施,是附近居民的健身去处。

让人欣慰的是适于儿童玩耍的设施周围地面都换成了软毡,虽然在一众水泥地面中略显突兀,也算是一大改进了。

挨着畅春园是畅春园文体公园,地方不大,主要的设施是健身设施,分儿童娱乐区,残疾人康乐区和老年健身区,甚至把卵石半嵌入地面而成的足底按摩区,吸引很多人在那里活动。

公园里主体部分是一土坡,上面草皮也不用很整的草坪,任杂草生长,只是树比较少。

途中经过万泉河,见到河道中唯余污浊泥水,这得归咎于河岸修成了与周边自然环境完全割裂的形式,少了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在大量污水排入的情况下,河流水质变坏,逐渐导致干涸。

这种河道设计在规划中是极不可取的。

同样的是颐和园外的京密引水渠(昆玉河),98年以前,是自然覆岸,现在都已修成了石砌河岸,它有无万泉河的后果尚不可知,但河边的钓鱼人却表示在这样的河岸钓鱼还是有些不方便,不舒服。

这大概或多或少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吧。

海淀展览馆前面有很大一片草坪,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片草地,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

而若要给这样一块地植上绿色,似乎大可以采用耐性好的普通树种来种植,而草地上仅有的几棵树居然还包括杜仲,可笑的是为防止杜仲的树皮被刮去,每棵树的下半部分都要用铁丝网围住,很是影响外观。

不知为什么要种杜仲这不大常见的树种,反倒添了麻烦。

走过六郎庄时,几乎没有人有心情细细观察,大都匆匆而行,似乎想要快些走出这逼仄、肮脏、杂乱的地方。

这附近曾是有名的京西稻区,但建设部门竟因农业耗水多,而将稻田一律清除,这样一来,留下的是今天看到的尘土飞扬、脏乱落后。

现在又在大动干戈的建设绿化隔离带,不知道具体的恢复植被的方法,但实际上依靠自然地从这种恶劣环境中长起来的野草来恢复植被,就已经能达到绿化的生态要求。

又想到在颐和园的西堤行走所见。

傍堤有一片湿地,听老师说长的是茭白和芦苇,这种滨水生长的植物除了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净化作用。

曾见到向昆明湖中排放污水的管道,这些植物无疑能帮助提高水体的自我恢复能力。

不停的削减湿地面积,却又不得不利用人力来清理净化湖水,真是舍本逐末。

                     昆明湖西堤边的湿地

昆明湖好像在修整,围拦之后,西侧只剩极少水。

意外见在那边浅浅的并不清澈的小水湾边也有孩子们玩耍。

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可观湖光山色的昆明湖,也需要可以让小孩子们摸鱼嬉戏,而父母可以放心任之的浅流。

万寿山是自然成山,现在看,山路两侧的山坡,一侧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已经种了人工草坪,另一侧虽然还保持自然风貌,改种人工草坪据说也在计划之中。

然而事实是,人工草坪不仅比不上古时候修成的鱼鳞状坡面保持水土功能强,还能导致一连串的环境问题,比如草皮层与地面之间的积水最终导致滑坡;径流量加大稀释土壤碱性,影响喜碱性土壤的侧柏的生长……有些可能是多年后才能显现的问题,这样不考虑或者根本看不到长远利益的做法,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进一步思考:

以上是整个实习过程所想,回头看看,大多数是从“人”的角度来想问题,因此就想就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这个方面来谈谈这次实习之后的思考。

这里讨论基本上是针对城市人群居住区。

首先,我们再来看看上述“实习明细”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情境。

燕南园的建筑风格纯朴而没有浮华之感,给人美的感受与归属感。

由于人口密度小,少有人往来其中,环境幽静,舒适。

前面也已经提到,园中的动、植物众多,能让居于其中的人们不出家门就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这些优越之处是在园中住户的话中得到体现的,这里的自然环境是他们喜欢住在这里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看燕南园中的问题,其一是缺少交流空间。

园中几乎没有便于人们交流的公共休息场所,这自然减少了人们的交流,换句话说,人们交流的需求在园中得不到满足。

园中的建筑太强调独立性了,而有些忽略园子的整体性。

或许这与园中住户的身份等状况有关,但交流是人的本性,特定的人群可能交流比较少,作为住宅区设计,却不应该忽视交流空间。

而园中与周边似乎更是缺少交流,主要是指精神交流,燕南园的外墙似乎是个绝对的隔离。

在未来,这种空间隔离是不可取的,人的交往圈子被墙限制,无形中缩小。

但是,靠近北大“繁华”处,为了维持一分宁静,似乎也别无他法。

作为校园中的一部分,燕南园也不能完全体现居住区的各种独立功能,它应该融入这个校园的大环境,从这一点说,墙的隔断也似乎太过突兀、不近人情。

其二,我们采访过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园中心的那块有花坛的地方,文革以前是供孩子们玩耍的游乐场,言下之意对于缺了那样一块宝贵的玩乐之地,而多了个毫无用处的花坛甚是遗憾,可见人们对于进行文体活动的场所的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

并且这类场所又往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个好地方。

相比较之下,蔚秀园、畅春园的配套设施就做得较好。

蔚秀园中建了一个“康乐园”,如前文所提;与之相邻是供休息的小花园,绿荫、长椅,人们闲暇时可以使用健身器材,也可坐在长椅上交谈、休息。

这样的设计为人们释放心情等需求提供了空间。

畅春园住宅区则在紧挨着它的地方建了一个“畅春园文体公园”。

空间大了,设施多了,环境设计的施放空间也大了。

如前所述,针对不同人群的健身设备,更多的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对于人们要求被重视,被关心……的心理需求的一种满足。

人们会感受到一种细致的关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背景环境带给人的是愉悦。

从这些实例与人们的话中都能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

究竟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如何呢?

先来说说人的需求。

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揭示了这方面内容: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体系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自尊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其中生理需求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它指对食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及休息等的需求,这类需求如不被满足,则有生命危险,因此是最强烈的需求。

安全需求是人们要求避免各种物理、社会、心理等方面伤害的一种需求。

社交需求是人们渴望得到相关人群的爱护、关怀、友谊、爱情的心理需求,此外,人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中的一员。

自尊的需求一是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工作,并要求独立自由;二是希望自己得到他人尊重,认同。

自我实现需求的含义是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充分表现个人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意志等,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这种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虽然不必都在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这个层面上体现,但大部

分都是需要考虑的。

再来说说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

我认为它存在这样的特点:

一、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是涵盖心理、生理需求等不同层面的。

既包括生理需求,人们要求各种上述提到的生理需求有物质保证,希望有休息场所……。

还包括心理需求,如人们对于居住的舒适感有所要求;人们希望有私人空间以及公共的交流空间;需要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以达到愉悦心情、保持健康等目的;人们也需要充分接触自然来释放心情,减缓城市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

前面几点是对居住区房屋及相关设施的要求,在规划设计中都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最后一点,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日趋下降的今天,似乎越发难以达到了。

但恰恰这一点是人类天性的体现,人们需要接触自然,因为自然环境宽容、美丽、有灵性,最能包容人类,让人类感到身心都得到最大程度的舒展、自由。

二、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其范围是由个人的居住空间逐渐扩散到与之相关的大区域。

人们不仅仅对于自家的居住条件有所要求,因为人在生活区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自家的房屋。

人们需要进行文体活动,需要与周围人群进行物质、精神交流。

这要求有一个更大的背景环境,包含人们进行这些活动的场所。

这一切也都说明人们的生活空间除了私人住房以外,还有很大的交叉使用的公共空间。

因此我们讨论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

人们所需的活动场所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有机联系在一起,并与所处的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

人们的需求也就包括对这些场所的环境要求,以及将这些场所作为人们小居住环境的背景环境的要求。

上述的生理、心理等需求在每个由小到达的生活环境层次中都有要求。

做规划设计,就是要想办法满足人们这些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将各种需求尽可能地结合起来考虑,设计出和谐又符合要求的生活区。

营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空间,具体来说首先要建设物质基础设施。

这包括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积极为城市居民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创造更加生态化的和谐生活环境。

并同时提供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的城市生活硬质环境。

其次是在物质环境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心理、精神上的需求。

在设计中体现一种包容力,一种从容,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平和心态……

这些思考还是很粗结构的,需要慢慢细化。

但是既然想到了,就要在以后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审视一个生活区、一个规划作品,还是做一个规划,从“人的需求”出发考虑问题,都是一条值得重视的思路。

问题提出:

整个思考都是比较理想化的,如果涉及实际的状况,就出现一些问题。

人们的需求虽然能从大范围上统一起来,但各个较小层面上看,就有很大差异,如何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尤其在人口成分、背景复杂的居住区,如何适应各类需求值得深思。

所谓的居民区不是孤立的,要有与周围商业区、学校、服务行业的联系。

以目前的情况看,与闹市区的联系如果过从密切,则难免有损居住区的宁静;如果相对疏远些,多半会带来一些不方便。

说规划设计要体现一种包容、一种从容、一种平和心态,这似乎与世风有些差距,这样,规划作品怎样保持这种平和,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