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88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4216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阴阳88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医阴阳88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医阴阳88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医阴阳88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医阴阳88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阴阳88证.docx

《中医阴阳88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阴阳88证.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阴阳88证.docx

中医阴阳88证

中医阴阳88证!

(含病因,症状,治法,主方)

1风寒束表型恶寒

[病因]风寒之邪外束,卫阳郁闭所致。

[症状]恶寒,微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主方]麻黄汤加味。

2寒中少阴型恶寒

[病因]素体心肾阳虚、寒邪乘虚直中少阴。

[症状]恶寒无热,体倦肢冷,精神萎靡不振,呕吐,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微。

[治法]温阳散寒。

[主方]四逆汤。

3阳虚阴盛型恶寒

[病因]劳倦内伤,或久病阳气衰弱,阳不制阴,于是阴寒内生而恶寒。

[症状]恶寒,四肢冰冷,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口淡不渴,大便溏泻,小溲清长,面色白,舌淡,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阳祛寒。

[主方]①肾阳虚,用右归饮。

②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

③心阳虚,用桂枝甘草汤。

4阳盛格阴型恶寒

[病因]邪热深伏于里,阳气郁闭于内,不能透达于外。

[症状]恶寒肢冷,烦渴喜冷饮,胸中烦热,腹部扪之灼热,咽干口臭,大便秘结,小溲短黄,舌红苔黄,脉伏。

[治法]清泻里热。

[主方]白虎汤或承气汤。

5痰饮内停型恶寒

[病因]痰饮停滞体内,阳气不得宣通。

[症状]恶寒,肢体沉重,胸腹满闷,饮食不香,口渴不欲饮,苔腻,脉滑。

[治法]通阳化饮。

[主方]苓桂术甘汤加味。

6脐周恶寒

[病因]系由水饮内停,寒凝小肠,脾肾阳虚,阳不卫外所致。

[症状]脐周恶寒,如有冷风所吹之状。

虽在暑月,夜晚与午夜就寝,腹部仍需用棉被覆盖。

伴有腹痛隐隐,肠鸣辘辘,大便溏薄,饮食不香,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腰膝沉重,两足微肿,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弦。

[治法]分利内饮,温阳散寒。

[主方]回阳救急汤加减。

名家经验学说

李用粹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夜寒者,阴气旺于阳分。

昼寒者,阴气上溢阳中。

重阴者,昼夜俱寒。

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他如风寒暑湿痰火郁瘀痈疮,一切邪气怫郁于表,表中之阳气不能发越,皆令恶寒。

恶寒者,虽居密室帏幙之中,猛火近热之处,仍觉憎寒拘急,甚则毫毛毕直,鼓颌战傈,非若恶风之候,见风则凛凛畏怯,无风则坦然自适也。

恶寒有阳虚、劳倦、肺火、痰饮、伤酒、伤食、疮毒、郁火及产后等类型(略)。

内外恶寒辨:

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稍就温暖即止。

卫不和而恶寒者,调中益气汤。

脾胃弱,补中益气汤。

阳虚,四君子汤加黄芪、炮姜、肉桂、附子。

表虚,黄芪建中汤。

浊痰滞膈,先用姜茶探吐,后用通圣散加减。

肺火,甘橘汤加酒芩、天麦冬、山栀仁。

恶寒久不已,服诸药不效者,亦宜解郁。

大抵恶寒之症,种种不同。

然世人以背恶寒属太阳经。

此经气郁而不行,或浊痰阻滞经络,药中必加羌活以散太阳之邪。

7半身恶寒

[病因]汗出偏沮,令人偏枯。

[症状]半身恶寒或恶风,易出汗,温度比健侧半身为低。

[治法]补气活血通络。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味。

名家经验学说

秦伯未

半侧寒冷,较为少见。

患者白头至足,左半或右半身不温,汗出时亦一侧独无,当风则一侧先觉冷气入骨,关节运动自如,酸软乏力,脉象沉细。

用右归饮加当归、细辛,温运阳气,通其血脉。

8寒战

内疗辨治

寒邪外束型寒战

[病因]外寒袭表,邪郁经络,腠理闭塞,卫气郁结。

[症状]恶寒战栗,高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辛温解表。

[主方]麻黄汤加味。

9阳虚寒盛型寒战

[病因]阳气虚弱,或寒邪伤阳,阴寒内盛。

[症状]畏寒战栗,四肢厥冷,得暖则缓,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溲清长,舌质淡,脉沉微。

[治法]温阳祛寒。

[主方]四逆汤加味。

10战汗透出型寒战

[病因]外感热病,邪正剧烈交争。

[症状]在外感热病过程中,突然恶寒,甚者肢冷,脉伏,继则全身透出大汗,汗后热退身凉。

[治法]益气回阳。

[主方]参附汤。

11外寒风热型寒战

[病因]先有内热,继感外寒,致寒邪外束,热邪内郁。

[症状]恶寒战栗,四肢厥冷,头身疼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浮紧而数。

[治法]解毒清里。

[主方]防风通圣汤。

名家经验学说

秦伯未

恶寒时战栗,简称“寒战”,常见于“疟疾”等病。

伤寒和温病过程中,有突然寒战,神情极疲,汗出后逐渐平静好转,称为“战汗”。

这是患者正气虽然虚弱,在遇到有恢复的机会,正气奋起,便与邪气交争的现象,正气胜则汗出而邪解。

所以战后得汗则生,汗不得出则死,实为重要关头。

如无虚脱现象,可听其自然,不必慌张,必要时脉汤加减,以扶助元气。

“振寒”与寒战相似,同样是发抖,其区别是:

从内发出者为寒战,仅是形体耸动者为振寒。

振寒多由阳虚不能卫外,常伴腹痛泄泻,四肢沉重,小便不利等证,病在少阴,治宜扶阳,用真武汤。

12长期早晚寒战

[病因]营卫俱虚,太阳与太阴失开之职。

[症状]早晚感恶寒,发寒战,全身如鸡皮,约1小时后,四肢冰凉,面色白,舌质淡嫩,脉象虚细。

[治法]温中补虚,调和营卫。

[主方]小建中汤《伤寒论》

13夜半寒战

[病因]由于厥阴经气不充,无力使经气顺交太阴,血伤及气,阴伤及阳,阳虚则寒,故厥冷而战栗。

[症状]每晚12时发冷抖颤,四肢冰冷,近晨则大汗出,直至黎明,汗止栗定。

伴有气短心悸,食后腹胀,少腹冷痛,面色暗晦,舌淡紫,苔薄白,脉沉弦细。

[治法]益气助阳,敛汗固表,顺接阴阳。

[主方]再造,牡蛎蛎散类

14但热不寒

内疗辨治

邪热蕴肺型但热不寒

[病因]风热之邪上受,或外感寒邪,郁而化热,邪热犯肺,热灼肺津成痰,痰热壅阻,肺火清肃。

[症状]发热而不恶寒,咳嗽胸痛,咯痰厚稠,黄腥,鼻扇气粗,咽痛口渴,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泄热,化痰止嗽。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15热炽阳明型但热不寒

[病因]邪热侵入阳明经。

[症状]不恶寒,反发热,壮热,面赤,大汗出,大烦渴,小溲黄少,舌红苔黄,脉洪大。

[治法]清泄气分邪热。

[主方]白虎汤。

16热结肠道型但热不寒

[病因]邪热侵人于阳明腑。

[症状]壮热不恶寒,日晡为甚,腹满硬痛,按之坚实,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

甚则神昏谵语,烦躁不安,舌苔黄燥或焦黑,脉沉实有力。

[治法]泄热通腑,攻下燥结。

[主方]三一承气汤。

17湿热郁蒸型但热不寒

[病因]夏秋之交以及阴雨潮湿季节,湿热相兼为患。

[症状]身热起伏而不恶寒,午后转甚,汗出不畅,渴不引饮,胸闷脘痞,身重,纳呆,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宣气化湿,清热达邪。

[主方]三仁汤。

18暑热伤气型但热不寒

[病因]夏月伤暑,汗出过多,伤津耗气,或露宿食凉,暑邪乘虚侵入体内。

[症状]发热不恶寒,头痛面赤,气粗,胸闷烦躁,口渴引饮,汗出过多,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清暑泄热,益气生津。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

19上热下寒

①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系指患者同一时期,上部表现为热证,下部表现为寒证的证候。

其在病因病理上,是寒热错杂,阳盛于上,阴盛于下所致。

②是指,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元,而虚阳上越,此属下真寒,上假热之象。

内疗辨治

虚寒型上热下寒

[病因]下元虚寒,阳气上越。

[症状]面色微红似酣,足胫寒冷,全身形寒怕冷,大便溏泻,脉沉细。

[治法]通阳救逆。

[主方]白通汤。

20虚火型上热下寒

[病因]肾阴亏损,致虚火上炎。

[症状]头热足冷,咽干,眼目红赤,胸中烦热,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主方]六味地黄丸加味。

名家经验学说

秦伯未

足胫寒冷,面反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象沉细,或伴大便泄泻,系下元虚寒,阳气上越,称做“戴阳”,为虚脱证候之一。

急用白通汤回阳,可加猪胆汁或黄连少许反佐,以防寒热格拒。

服药后头汗出,脉忽浮大者难治。

肾阴亏而虚火上炎,也能呈现足冷头热,但多兼见咽干、目红,当用引火归元法,治宜七味地黄丸。

胸中烦热者,加黄连少许以反佐。

21半身发热

[病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暗耗肝阴,两侧为行气之处,肝阳化风,故半侧发热。

[症状]半身发热,白头至足似火燎之状。

伴有头目眩晕,神疲心烦,半身发热以午后为甚。

情志不舒畅则频频发作。

面色红润,脉弦细数。

[治法]熄风泄热。

[主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22下半身发热

[病因]阴血亏虚,阳无所附。

[症状]下半身灼热如焚,尤以阴部为甚,头晕、自汗、咽干口燥、尿赤、手足心热、舌质偏淡、苔薄黄而润,脉弦无力。

[治法]滋阴退热。

[主方]秦艽鳖甲散

23上午发热

[病因]由于肝胃阳盛热极所致。

[症状]上午躁扰不宁,过午却较为安静,并能睡眠。

上午体温40℃以上,午后下降为38℃左右,汗出身热,口渴能饮,舌赤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生津。

[主方]白虎汤加味。

24下午高热

[病因]少阳枢机不利,瘀血内阻不行,加上太阳之表阳虚,少阴之里阴亏损所致。

[症状]每日午后3时许发病,先觉背寒,接着发冷发热,手足心热,恶心,胸痛,四肢末端发凉,数小时后自行消退,饮食不香,舌淡略暗,脉沉数弦。

[治法]和解少阳,活血化瘀。

[主方]小柴胡,当归承气汤

25夜半发热

[病因]由于阴液亏耗,虚热内生所致。

[症状]日间体温正常。

每到夜间自觉骨蒸潮热,尤以手足心热甚,睡则汗出,竟至不能安睡。

头目眩晕,气短心悸,口燥咽干,渴不欲饮,饥不欲食,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补肾健脾。

[主方]资生汤

26恶寒发热

恶寒发热为外感表证的主证之一。

内疗辨治

风寒侵表型恶寒发热

[病因]风寒侵入太阳经,腠理闭塞,卫阳被遏。

[症状]恶露发热,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声重,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发汗。

[主方]荆防败毒散。

27风热犯肺型恶寒发热

[病因]外感风热,表卫不和,肺失宣降。

[症状]发热恶寒,发热重,恶寒轻,微汗出,头痛咽红,口干咳嗽,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主方]银翘散。

28风湿客表型恶寒发热

[病因]风湿侵袭肌腠,阻遏清阳。

[症状]恶寒发热,身体困重,头胀如裹,关节疼痛,舌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疏风祛湿。

[主方]羌活胜湿汤

29暑湿交阻型恶寒发热

[病因]夏月伤暑,暑多挟湿,暑湿交阻,气机不畅。

[症状]恶寒发热,恶寒轻,发热重,头胀胸闷,呕恶,汗出,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祛暑清热。

[主方]新加香薷饮。

30寒热往来

指忽寒忽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一天可发作数次。

内疗辨治

邪入少阳型寒热往来

[病因]伤寒太阳病不解,邪传少阳,邪正相争,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

[症状]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和解少阳。

[主方]小柴胡汤。

31肝郁气滞型寒热往来

[病因]肝郁气结,郁久化火。

[症状]寒热往来,似疟非疟。

伴有呕吐吞酸,嘈杂,胸胁痛,小腹胀,头晕目眩,舌淡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主方]逍遥散。

32感染疟邪型寒热往来

[病因]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