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范文推荐养殖业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2083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范文推荐养殖业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专题范文推荐养殖业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专题范文推荐养殖业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专题范文推荐养殖业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专题范文推荐养殖业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范文推荐养殖业可行性报告.docx

《专题范文推荐养殖业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范文推荐养殖业可行性报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范文推荐养殖业可行性报告.docx

专题范文推荐养殖业可行性报告

养殖业可行性报告

  养殖业可行性报告

(一):

  青蛙养殖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背景

  青蛙又名田鸡,其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同时有"农田卫士"之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随着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业的发展,人们对蛙类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

由于野生蛙销路好,价格高,导致有人超多捕捉、收购野生蛙类,加工、出口野生蛙类制品等,加上超多施用巨毒农药,造成许多地方野外蛙数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平衡。

  二、市场前景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青蛙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良好的农田环境,国家及很多的地方都出台了保护野生青蛙的法律、法规及规定,并制定了对非法猎捕野生青蛙的处罚条款,增加了禁止非法捕杀、买卖野生青蛙条款。

但由于人们对野生青蛙的一味追求,吃青蛙的人越来越多,就四川成都市场而言,每一天要消化6吨以上的青蛙,市场需求量很大,受这种利益的驱使下,各地捕杀、出售青蛙的现象仍屡禁不止,每一天有超多的野生青蛙被捕杀,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为了既可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又能够保护野生青蛙资源,人们开始着手人工繁殖、养殖野生青蛙。

但现有的野生青蛙繁育养殖技术仍然存在着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养商品蛙周期长、养殖成本高、不易大面积推广、难形

  成规模养殖等问题,造成人工养殖困难,野生青蛙资源仍然受到严重的破坏。

  为此,四川省绵竹市宏远养殖厂提出了一种养殖成本低,效益高,周期短,易大面积推广的人工养殖野生青蛙技术,这样不仅仅能够满足了市场的需要,又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保护了野生青蛙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环境。

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三、技术优势

  1、技术十分全面,包括选种蛙选取、产卵、乳化、蝌蚪饲养、幼蛙驯养,商品蛙养殖等全过程。

  2、配套技术完善,透过我们十多年养殖研究,摸索了一整套的昆虫规模性养殖技术,包括蝇蛆、蚯蚓、黄粉虫等养殖新技术,解决青蛙的超多饵料,为成功养蛙营造了优越条件。

  3、宏远养殖厂在人工养殖野生青蛙上做好很大程度上的配套设施研究,怎样合理修建生态蛙池、配套水源处理

  系统,完善整个养殖配套设施,起到了用投资少,省时省力。

  4、养殖周期短,野生青蛙有冬眠期,使野生青蛙的生长周期长,该技术有效地避开了野生青蛙的冬眠期,从而使野生青蛙的养殖周期大大缩短,从产卵到商品蛙周期仅6个月。

  5、改变传统养殖模式,节约土地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单位养殖面积的产量,每平方米可养殖野生青蛙50-100只,产量6-15斤.

  四、效益分析

  1、资金需求及用途

  计划生产规模100亩,按年产商品蛙300万只计算,总投资200万元:

  固定资金150万元,包括修建种蛙池、繁育池、成蛙池、饵料生产基地等,流动资需要50万元。

  2、生产成本。

商品蛙按0.1斤/只计算,养殖成本约0.5元/只。

  3、经济效益。

  A、工厂化集约养殖,按年产商品蛙300万只计算,商品蛙0.1斤/只,产商品蛙150吨:

  按市场价每公斤30元计算,销售收入=3万元/吨×150吨=450万元,

  纯利=销售收入450万元-养殖成本0.5元/只×300万只=300万元。

  注明:

每只青蛙0.5元生产成本包括了饵生产成本、人工费用等。

  B、同时,发展周边的农户稻田养殖青蛙,按每公斤20元的价格回收:

  每户平均1亩,放养3000只,每亩产青蛙150公斤,农户每亩销售收入=150公斤×20元/公斤=3000元,农户每亩纯收入=销售收入3000元-养殖成本约0.3元/只×3000只900元=2100元;

  同时公司回收农户商品蛙按市场价销售,每亩可获得的市场差利=150公斤×10元/公斤=1500元。

  4、效益指标。

投资回收期为1年。

  5、社会、生态效益。

  能够有效地控制人工的超多捕捉青蛙,从而保护野生蛙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良好的农田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可为人们带给集食、补、药于一体的野生蛙类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

  规模性发展农户稻田养殖野生青蛙,降低农田用药,提高农产品质量,这样即保护了农田生态资源,又增加了农村农民的收入,带领农民奔小康。

  五、风险

  1、技术风险

  我们从1995年开始从事野生青蛙繁育、养殖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成功养殖模式,养殖成功率99%以上,养殖风险基本为零。

  2、生产风险

  运用成功的技术,养殖中不会有大批量的死亡现象,就算有少量死亡,每只生产成本也不超过0.5元,不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3、市场风险由于野生青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养殖是需要在当地林业局办证后方可上市销售,不会有一哄而上的养殖热潮,不会构成市场的价格战,跟传统养殖具有实质的差异,没有市场风险。

  4、政策风险

  野生青蛙的人工繁育、养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国家将鼓励支持个人或企业人工驯养野生动物,但务必具备野生青蛙繁育养殖的技术潜力,应到当地相关部门办理生产许可证。

  养殖业可行性报告

(二):

  土鸡养殖可行性报告方案书

  土鸡养殖项目可行性分析,土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土鸡生态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拟建试验性年出栏商品土鸡10万羽的林下放养鸡场一个,重点研究解决土鸡林下放养技术、提高土鸡养殖产出率和土鸡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等,需项目可行性报告一份。

其中的地点、人员名称均可假定。

资料包括:

  一、项目的好处和必要性

  二、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四、项目攻关预期目标,具体的考核指标(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项目的主要研究资料、工艺路线、关键技术

  六、项目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可能取得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和取得国外专利)及知识产权分析

  七、项目实施年限及年度计划安排

  八、项目总投资预算,资金筹措及来源渠道

  九、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竞争力分析,成果应用和产业前景分析。

  十、项目的风险分析(含技术、市场的风险分析等)

  十一、项目的基础条件(与课题相关的现有技术,设备基础和工作基础)

  十二、项目的关联行动,相关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对外合作等落实状况,与其它相关巴东县科技计划(工作)项目的衔接和分工。

  十三、项目的组织管理及相关保障措施

  山地养鸡种树种药可行性报告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多种饲养方式并存。

  鸡的饲养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地面平养、网上

  平养和立体笼养。

就我市而言,团瓢庄、新店子、党峪、东旧寨、铁厂等几个乡镇农户饲养的农大三号鸡及本地柴鸡,多在山地或林果树下地实施地面平养,肉鸡则以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两种方式并存,而其它品种的蛋鸡90%以上采用立体笼养。

  2、养殖形势有喜有忧。

  

(1)合同肉鸡养殖增长迅速。

目前我市肉鸡养殖已构成了以长城科贸有限公司为龙头,透过“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组织生产。

为鼓励资金周转较困难的农户从事肉鸡养殖,公司给予新建大棚养殖户每只鸡一元的奖励,并可赊欠大鸡料款。

同时公

  司技术人员为养殖户带给的产前、产中、前后等各项服务及时周到,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殖用心性。

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养殖户由去年同期的28户增加至此刻的60户,雏鸡放养数量由去年同期的每月7—8万只增加至此刻的15—16万只,均增长了1倍多。

  

(2)蛋鸡养殖趋于稳定。

由于近几年的蛋鸡市场持续低迷,加之禽流感疫情的影响,一些存栏在500只左右的小户及部分新户基本上都改了行,而中

  等以上的规模户从事养鸡的年限较长,资金积累较多,固定资产投入较大,通常他们具有必须的市场经济头脑,认识和掌握市场变化规律,构成了成熟的市场理念:

“低谷打基础,高峰求效益”,应对风云变

  幻的市场泰然处之,经得起市场风波的冲击和考验,在我们所调查的石门小渤海寨小区;西三里乡的张各庄小区;平安城的小丰台小区、果各庄小区;团瓢庄西寺小区及东陵西岫村的舒宝国、六合三村的张国金等养殖户时,他们对当前发展形式仍持用心乐观的态度,坚持“不亏就是盈”的策略,适时补栏,因此养殖规模趋于稳定。

  (3)山地(树下地)散养鸡养殖不容乐观。

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除东旧寨镇北山养鸡场盈利外,其余农户基本上处于保本经营或处于微利经营状

  态,其原因在于:

一是柴鸡蛋个体较小,产蛋量较普通鸡蛋低;二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鸡蛋销售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

很难进入大中城市市场和超市,因此,鸡蛋销售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价格与大中超市柴鸡蛋价格相差悬殊,多数以普通鸡蛋或略高于普通鸡蛋的价格出售;三是淘汰鸡个体太小,销售价格偏低;四是品种混杂,不仅仅生长速度慢,而且产蛋量极低,往往入不敷出。

  3、规模化程度低。

  我市的养鸡业为小规模大群体生产方式,为低生产水平,85%的农户存栏量在1000—3000只之间,5000只以上的农户不足10%,多数是利用闲置房屋或

  在庭院村旁搭建简易鸡舍进行饲养,生产条件简陋,同时偏低的饲养量制约了科技成本的投入,综合

  防疫条件的落后为疫病流行带给了机会。

具体表此刻:

一是所有的规模养殖户中,除约占5%左右的养殖户实施机械清粪外,其余农户都是进行人工操作,人均饲养量低;二是尽管人们在经历了禽流感的冲击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防疫意识与防疫手段,但在许多养殖场问题仍十分严重,有的虽在村外规划了小区,但多数是人鸡混居,甚至是鸡、鸭、鹅、猪混养。

  4、鸡蛋销售缺乏主动权。

  目前,我市鸡蛋产量已达4.5万吨,人均占有量58.5千克,比河北人均禽蛋占有量高出7.6千克,比全国人均禽蛋占有量高出41.5千克。

除鸡蛋生产相对集中的平安成、石门、苏家洼、新店子、团瓢庄等地有北京、天津车进行鸡蛋外销外,绝大多数或自找市场

  或在本地销售,稍有风吹草动,鸡蛋就会造成积压,而我们自己尚无潜力消化掉如此多的鸡蛋。

除居民购买力有限外,最主要的是我市没有一家蛋品加工企业或鸡蛋销售组织。

问题最为严重的是铁厂等地的柴鸡散养户,其生产的柴鸡蛋很少以其本身应有的价格出售。

  二、应对措施

  1、改善家禽养殖方式。

  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合现代畜禽养殖的要求,务必走规模化、规范化饲养的道路,从传统落后的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向现代科学的规模饲养方式

  转变势在必行。

切实改变人鸡混居及鸡、鸭、鹅、猪混养的传统养殖方式,提倡合理密度的规模化饲养,现代化的生产装备、清洁卫生的饲养环境和先进科学的饲养管理。

  2、立足现实,找准市场定位。

  小规模的饲养户要把目标市场定位在就地消费上,适应农贸市场的特点,零散生产、零散销售,能够因陋就简,生产方式及生产安排灵活;中等以上规模养殖

  户则应把目标市场定位在补充大中城市的消费缺口上。

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场户,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实现养殖设施现代化、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化、生产规模化、饲养环境生态化,同时开发富硒、富锌、

  富碘蛋以及多种中草药保健蛋;经济基础稍差的户,加强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在提高单产水平,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并试图探索出一条“分散生产、集中销售”的新路子,提高市场竞争力。

  3、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基地,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畜牧龙头企业的发展,能够对畜牧业发展产生强大的牵动力,我市肉鸡养殖之所以迅猛增长,与龙头企业带动不无关系,因此,做大做强我市蛋鸡产业务必通

  过政策导向、资金扶持、信贷优惠、招商引资和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建立一个高起点、规模大,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禽蛋加工企业或大型禽蛋批发市场,也可在现有畜牧龙头企业中进行体制创新,成立“捣蛋”经销组织,搞好与周边大中城市的市场对接。

  在现有养鸡基础上,建设具有必须规模和集中度的生产基地,在生产基地内专业村、专业小区、专业户等不同层次水平的经营模式共同发展,引导农民逐

  步走上专业化生产。

  要采取有效手段组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透过服务机制、契约机制以及股份合作机制等方式,加快龙头与基地的利益对接,构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关系。

  4、加强对养鸡业的政策保护。

  结合我市养鸡生产的实际,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养鸡业的政策保护。

一是实行以工补农的发展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体系,保护和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

并透过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分析预测市场,搞好信息服务,

  引导农民按国外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二是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增加对畜牧业的科研投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加快国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三是搞好相关政策和规划的普及,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四是建立政策性的畜禽业保险制度,增加对畜禽业保险的投入,降低养殖风险,维护养殖户的利益。

  养殖业可行性报告(三):

  一、项目摘要

  大力发展特种野猪养殖,是发展畜牧业,调整农业结构,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好处重大。

  我们经过市场调研、论证,现已投资兴建优质特种野猪生产养殖基地。

本项目立足于天柱县边远的原始森林区--坌处镇中寨村,在现代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技术条件下,引导农民走出传统养殖圈子,进行养殖业的多元结构调整,进行“粮、经、饲”养殖模式,发展特种野猪养殖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基地为依托,用心探索特种野猪养殖生产。

  二、项目计划:

二年内自建1个规模养殖示范场,以引导本地区特种野猪生产向优质养殖、规模养殖方向发展,使我们的特种野猪肉能够打入国内广阔的市场,并逐步树立我们自己的品牌。

  三、项目的基础条件1、有利的地理优势

  天柱县坌处镇中寨村位于天柱县的东南面,与湖南的靖县、会同接壤,距锦屏、天柱县城40公里,与旅游区三门塘相距仅五公里,交通便利。

  2、突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①坌处镇中寨村人口结构合理、森林资源丰富、物产众多,,远离城镇,病害较少,是野生动物生长繁育的乐园。

  ②近年我州、县旅游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无公害野味的需求量不断加大。

  四、项目建设资料与实施规划

  

(一)项目建设资料:

成立野猪养殖公司,公司自建1个规模养殖示范场,然后引导扶持当地村民广种农产品,如:

红薯、地瓜、青料等,构成饲养、饲料加工、环境保护、野猪繁殖多功能为一体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

  

(二)项目实施规划:

  1、本项目的实施从2007年11月份开始,预计用5个月的时间完成示范基地的基础建设。

  资料如下:

①、一条长度为300米的公路;

  ②、一座长度7米、宽4米的水泥桥梁;

  ③、占地6亩的圈舍建设(包括住房、办公楼、沼气池及化粪池的建设)。

  ④、圈地30亩的配套设施(如:

电力、饮水、青料种植、加工等)。

  2、2008年4月开始引种,在自己经济承受潜力范围之内计划纯种野猪种猪2头,20公斤特种野猪成猪80头,当地优良“杜落克”母猪20头。

  3、争取2年内能进行自身繁殖,扩大种群,5年内到达存栏4000-5000头二元特种野猪母猪,年度三元商品野猪出栏可达3.2-4.0万头。

  五、项目建设原则和组织形式

(一)建设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饲养适销对路,保证销售、加工、饲养协调一致的原则;2、坚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搞绿色、无公害、高品质的商品野猪生产的原则;3、坚持自愿与自主的原则:

农户自愿参加,自我投入,遵守合同;4、坚持多方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5、坚持环境保护原则:

基地养殖场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环境污染。

(二)组织形式

  1、资产所有形式。

建设主要投资由企业自筹、争取扶贫贷款、养殖户个人资金及银行贷款组成。

2、经营形式。

以约定方式组成“公司养殖户”联合体,以降低养殖户投资风险。

  3、管理形式。

规划建设由企业自行设计、施工,保证先进性和高质量;技术服务、防疫和销售方面透过公司统一组织实施,注重保护养殖户利益。

4、争取政府支持。

  5、公共设施管理。

养殖区域的水、电、路等公共设施由公司统一管理和使用,运行和维护费由公司承担。

六、项目投资预测

  项目总投资约200万元,分三期投资,一期投资60万元(详见投资预测表)。

七、市场状况:

  特种野猪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瘦肉率高、皮脆肉脆、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野味浓郁等特点,被誉为天然、绿色、野味食品,是人们追求的绿色保健肉食品的时尚佳肴。

  1、特种野猪肉内含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有14种指标高于家猪,其中亚油酸比普通家猪高2-2.5倍,亚油酸是目前科学界认为唯一的人体最重要和务必的氨基酸。

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务必透过食品摄取而获得的一种氨基酸。

它对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儿童发育不良有独特的疗效和预防作用。

  2、食用特种野猪皮能够消除人体代谢紊乱,生殖机能障碍,高度疲劳和儿童发育不良等疾病,疗效显着。

  3、据最新研究证明,野猪肉里内含抗癌物质锌和硒等,是一种理想的滋补保健肉类。

野猪骨头还可制药。

用野猪腿加工成的野猪火腿畅销国内外市场,其它分割下来胴体可进行真空包装,加工成野猪风味腊肉条、野猪肉香肠等。

  4、特种野猪的抗病力极强,不易得病,育成率达98%以上,饲养技术和家猪一样。

同时饲料来源广泛,主要以青草、树叶、红薯、秸秆为主,配少量精饲料。

自已种殖高产牧草成本更低。

  。

  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

野猪养殖建设能安置10人左右,使他们增加收入。

同时带动当地村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脱贫致富,奔上小康生活。

  

(二)经济效益分析:

  1、产出预算(以一组2公8母为例):

每胎产仔8-12只,每年产两胎半,一头母猪一年可繁殖20-25头,以20头计算,则8头母猪1年半时间繁殖160头仔猪,仔猪饲养7个月上市,体重约180斤;保守估算,15元/斤计算,则总产值为160头*180斤*15元/斤=432000元。

  2、投资预算:

(1)引种款:

10头特种野猪(20公斤左右)总款20000元,一头种猪可做种8-10年,以8年

  计算,则每年约2500元。

(2)饲料成本:

10头种猪18个月的饲养成本:

2元/天/头*18个月*30天*10头=10800元。

(注:

特种野猪饲料以青草、红薯、水葫芦为主,成本仅为家猪三分之一);160头仔猪7个月的饲养成本:

1.8元/天*210天*160=60480元。

(自已种牧草成本可降低)工资水电约2万元;猪舍建设约2万,以上各项总和为:

131280元;3、纯利约为:

432000-131280=300720元。

  九、风险防范

  1、市场风险。

加强公司内部管理,严格制定价格、数量、质量标准,确保公司及工人利益。

  2、价格风险。

由于价格变动频繁,养猪的收益波动大,短期内风险较大。

因此养殖要有五年以上的规划,研究降低饲养成本的方法,开发廉价饲料,例如:

种植猪草。

同时,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强管理等途径。

  3、病疫风险。

理解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生疫情,争取国家补助;加强养猪保险意识,与保险公司合作,争取有效的化解风险的办法。

十、环境治理

  排出的粪便、污水透过设计的下水管道到沼气池,进行生物杀菌,发酵厌氧处理,制成生物有机肥沼渣、沼液用之于养殖区外围进行果树、青料种植。

表料饲养性畜。

养殖场远离居民区,自成循环体系,经过科学设计和建设,无环境污染且有利于整个乡镇的生态环境整治,贴合国家环保要求。

  十一、结论

  1、项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好。

2、贴合现行国家政策要求。

3、适合中长期投资的项目。

  养殖业可行性报告(四):

  水牛养殖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单位:

养殖场

  项目名称:

水牛养殖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负责人:

韦国伟

  编制时间:

二0一二年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地址

  项目名称:

都安县水牛生态养殖项目

  项目地址:

都安县

  二、项目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单位:

  项目负责人:

韦国伟

  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基建投资200万元,流动资金70万元,其他130万元。

建设1个年产800头商品水牛的生态水牛养殖场。

  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建设好处

  随着开放搞活,牛肉的出口量越来越大。

改良牛具有体大健壮,易育肥,肉质好,易管理等优良特性。

经过品种选育和肉牛改良,品种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改良后的杂交一代牛,经育肥实验,8月龄全体重达400公斤以上,屠宰率达59.7%,净肉率48.6%,贴合肉牛标准,并且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水牛具有耐粗饲、耐湿热、抗病力强的特性,适应南方的生态环境及农村粗放的饲养条件,杂交改良后,仍持续了本地水牛的生物学特性,农民很容易掌握饲养管理技术,便于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另外,水牛是草食家畜,不与人争粮,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不仅仅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减少化肥的用量,保护土质。

种草养牛,贴合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利于控制土地沙化。

  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有丰富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甘庶)秸秆及品种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有发展肉牛的潜力。

  四、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

  1、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是根据国家关于《农业经营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指出的,贴合国家产业政策。

  2、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要

  提出的—系列开发肉牛业的首要因素是其独特的资源和条件优势。

全县具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具有发展肉牛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3、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发展肉牛生产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养牛风险小,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