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建设标准国际学校建设必要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1976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学校建设标准国际学校建设必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际学校建设标准国际学校建设必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际学校建设标准国际学校建设必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际学校建设标准国际学校建设必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际学校建设标准国际学校建设必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学校建设标准国际学校建设必要性.docx

《国际学校建设标准国际学校建设必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学校建设标准国际学校建设必要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学校建设标准国际学校建设必要性.docx

国际学校建设标准国际学校建设必要性

国际学校建设标准国际学校建设必要性

规定了本建设标准的适用范围(不包括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改建、扩建的国际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校现有用地、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绿化等现状和具体情况,参照本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实验性、示范校及有特殊要求的中小学校,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可在本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用地和校舍面积,并适当提高建设标准。

第四条规定了中小学校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校校舍是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应确保校舍建筑与师生生命安全;

要体现学校建筑特点、美观大方及适用性,方便师生学习和生活;

坚持勤俭建校,注重技术、经济对比,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节约建设投资。

在防御地震、台风、暴雪、洪水等各种重大意外自然灾害时,学校可作为周边地区临时紧急避难场所。

第五条中小学校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都必须先规划设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

校园规划设计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根据学校的特点和现状及周边环境等条件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地进行。

应注重节约资源及环境保护,构建绿色校园。

第六条新建中小学校的各类用房分为必配用房和选配用房。

必配用房是每所学校为满足课程标准设置方案和完成教学计划所必配的用房;

选配用房是学校根据办学特点、学科拓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及设施现代化的水平和生活需要而选择配置的用房。

其中,学生餐厅、学生宿舍等生活用房,应按学生就餐人数、学生住宿人数的多少配置。

第七条本建设标准是根据中小学校的建设管理、校园规划和建设特点制定的。

各类用房的配置、校舍建筑面积和建设用地等有关内容,都有较强的针对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异较大。

因此,中小学校的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要特别强调校舍的的建筑结构、平立面形态、消防疏散、楼梯走廊、安全防范措施等,都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设计和建设,确保师生安全。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八条国际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与学校类别和办学规模密切相关,学校类别和办学规模不同,其建设规模也不同。

学校的建设规模由必配校舍用房的建筑面积和选配校舍用房的建筑面积构成。

如有寄宿生的学校,应增加相应的学生宿舍等生活用房的建筑面积。

建设规模按非完全小学、完全小学、九年制学校、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不同的办学规模,可分成许多类。

一、非完全小学:

4班、每班30人。

二、完全小学:

6班、12班、18班、24班、30班、36班,每班45人。

三、九年制学校:

18班、27班、36班、45班。

小学部每班45人,初中部每班50人。

四、初级中学:

12班、18班、24班、30班、36班,每班50人。

五、高级中学:

18班、24班、30班、36班、48班,每班50人第九条中小学校设点规划与办学规模,既要考虑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又要考虑使学校形成适当的规模,实行“最佳规模”办学,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发挥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应避免规模过小,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也应避免规模过大,带来管理的困难。

结合城镇化规划,新建、扩建、改建城镇居民住宅区时,城乡规划、开发单位等有关部门应会同教育部门,根据规划住宅区的建设规模、居住人口和人口出生率测算拟建学校的办学规模,选择合适地段,按本标准规定的建设用地要求和校舍建筑面积指标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小学校。

第十条各类中小学校的办学规模应根据生源情况及学校招生服务范围规划确定。

每所学校的办学规模,需经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班额依据教育部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教人【2002】8号)确定。

其中,当学生源增加时,非完全小学的班额可增加到30人。

第十二条说明了国际中小学校校舍建设项目的构成。

一、必配用房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1、普通教室。

普通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活动空间。

其面积是由教学模式、班额、课桌椅尺寸及平面布置形式等因素确定。

中小学学生的课桌按单人课桌平面尺寸600mm×400mm布置,其平面布置形式和使用面积依据国家标准图集。

完全小学采用标准图集中完全小学,间使用面积65㎡,中学采用标准图集中中学,每间使用面积75㎡。

教室内设学生存物柜、清洁柜。

机动教室考虑生源的变化,对办学规模18班及以上的国际中小学校,配置少量的机动教室;

高级中学为选修课教室,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每间使用面积与普通教室相同2、专用教室1)科学教室。

用于完全小学科学课的演示和实验,以及开展科学科技教育活动使用。

其面积是由教学模式、班额、实验桌尺寸及平面布置形式等因素确定,实验桌平面尺寸按双人单侧实验桌1200mm×600mm布置。

科学教室每间使用面积95㎡。

另配备辅房1间,供存放仪器、标本、药品和实验准备工作使用。

2)实验室。

用于中学物理、化学、生物课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演示和操作使用,其面积是由教学模式、班额、实验桌尺寸及平面布置形式等因素确定,实验桌平面尺寸按双人单侧实验桌1200㎜×600㎜布置。

实验室每间使用面积100㎡。

实验室设置数量主要根据学校规模、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而定。

根据教学改革需要还可选配演示实验室、综合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可分设力学、电学、光学等实验室,如学校只配置一间物理实验室时,按力学实验室每间使用面积125㎡配置。

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分别配备的辅助用房,包括仪器设备(药品)、储藏、实验准备、标本陈列、化学危险品、实验员室几个部分,供实验员操作以及做实验准备工作使用。

理化生实验室配置数量及辅助用房使用面积可参照附表一。

3)音乐教室。

用于音乐课和合唱排练使用,完全小学还用于唱游课。

完全小学每间使用面积95㎡,当配置2间音乐教室时,其中一间使用面积110㎡用于唱游课。

九年制学校、中学每间使用面积100㎡,室内配置座椅、钢琴等大型乐器及乐器柜。

另配备一间辅房,存放各种乐器。

4)美术教室。

用于美术课及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使用。

完全小学每间使用面积95㎡,九年制学校、中学每间使用面积100㎡。

室内设置水斗,配置美术专用桌或画架。

另配备辅房一间,存放石膏模型等教具。

教室宜安排在北向采光。

5)书法教室。

用于学生练习书法基本技能,培养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

室内设置水斗、配置书法桌。

完全小学每间使用面积95㎡,九年制学校、中学每间使用面积100㎡。

6)史地教室(中学)。

用于中学地理、历史课教学,室内陈列地理挂图、地球仪和地壳构造等模型,设置天象投影和多媒体等教具设备,每间使用面积100㎡。

另配置辅房一间,存放历史、地理挂图等教具。

7)计算机教室。

用于计算机课、上机操作使用。

其面积根据班额、计算机操作台的平面尺寸确定,操作台的平面尺寸一般为750mm×650mm。

完全小学每间使用面积95㎡,九年制学校、中学每间使用面积100㎡。

根据计算机教室的数量不同,另配置辅房若干间,用于存放设备、器材和资料。

计算机教室与语言教室在功能上可统筹安排使用。

8)语言教室。

用于外语教学、语言语音练习、音像鉴赏、情景对话表演训练等。

另配置辅房一间,用于存放视听资料及指导教师工作使用。

9)劳动教室。

用于小学生学习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每间使用面积95㎡。

另配辅房存放设备器材。

10)技术教室。

用于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与实践操作。

每间使用面积100㎡,另配辅房存放设备器材。

3、公共教学用房1)多功能教室。

用于视听教学、多班上课、观摩教学和小型集会,也可兼作开展文娱活动,宜设简易小舞台。

使用面积完全小学可容纳一个年级的学生,中学可容纳半个年级的学生。

另配置辅房一间,存放电教器材、声像设备与操作。

2)合班教室。

用于二个班级上课、观摩教学、视听教学,也可作选修课或小型报告厅使用。

3)图书室(馆)。

包括藏书、阅览(学生、教师、视听阅览)和管理(含检索借阅)用房三个部分。

图书室应根据藏、借、阅于一体的使用要求布置。

藏书面积根据学校规模,每生配置图书册数,每平方米藏书量计算。

藏书量按小学每生30册、初中每生40册、高中每生50册配置。

藏书面积按400册/㎡配置。

学生阅览用房供学生阅读图书、报刊杂志使用,也可用于上阅读课。

阅读座位按学校学生人数的4%配置,办学规模18班及以上的学校;

小学不少于45座,九年制学校、中学不少于50座。

每座阅览使用面积小学1.8㎡、中学1.9㎡配置。

有住校生或全寄宿的学校;

可按住校学生数的5~10增设阅览座位(全寄宿制学校可按10%增设)。

视听阅览用房供师生阅读电子读物,包括资料储藏。

阅览座位按学校学生人数的1%配置,每座阅览使用面积小学1.8㎡、中学2.0㎡配置。

教师阅览用房供教师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示范教案、教学资料等使用。

阅览座位按教师编制人数的20%配置,每座阅览使用面积2.3㎡配置。

有条件的学校,可将计算机教室兼有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管理用房供图书管理员进行图书登记、整修、电脑检索、办理借阅等使用。

4)学生活动室。

用于学生开展科技、艺术等社团兴趣小组活动使用。

使用面积按学校不同规模配置,非完全小学40㎡,完全小学40~144㎡、初级中学48~144㎡,九年制学校72~144㎡,高级中学72~192㎡。

室内应根据活动内容设有工作台、橱柜和水电等。

学校可根据活动项目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在配置的总面积内确定间数及每间使用面积。

5)心理咨询室。

用于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指导使用。

各类中小学校使用面积48㎡。

6)德育展览室。

用于校史和各种荣誉证书、奖状、奖品的陈列,以及学校开展、对外宣传、德育展览使用。

使用面积50~80㎡。

7)体质测试室。

用于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

使用面积42~64㎡,室内应配置体质测试的仪器设备。

8)室内体育用房。

用于学生体育课、舞蹈课、锻炼身体和开展室内文体活动使用,可兼作学生集会、文娱演出等。

使用面积完全小学610~1118㎡,九年制学校900~1200㎡,初级中学,900~1400㎡,高级中学1200~1600㎡。

室内宜布置标准篮球场一片,学校根据需要可设置乒乓房、健身房等功能用房。

并附设管理、更衣、淋浴、厕所等用房。

9)体育器材室。

用于存放小型体育器材和运动衣物,按不同办学规模配置,使用面积20~60㎡。

(二)行政管理及教研用房1、行政管理用房。

用于行政管理人员使用,包括校长室、党支部、校务处、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以及财务、接待、档案、文印室等。

使用面积非完全小学15㎡,完全小学30~140㎡,九年制学校110~200㎡,初级中学98~210㎡,高级中学146~252㎡。

管理用房的间数和每间使用面积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校长室使用面积不宜大于18㎡2、教研室。

用于教师备课、教学研究、批改学生作业、教学答疑、师生交流。

教研室可按年级组或学科教研组分设。

教学编制人数配置,按教育部颁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教人【2002】8号)确定。

非完全小学及完全小学每班1.8人,初级中学每班2.7人,高级中学每班3人,每人使用面积5㎡。

3、网络控制室。

用于学校网络信息管理,对各类用房内的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网络控制。

各类中小学校使用面积24㎡。

4、安防监控室。

用于学校安全防卫设施的管理和监控检查。

各类中小学校安防监控室使用面积24㎡。

5、广播社团活动室。

包括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活动室和广播室。

使用面积非完全小学15㎡、完全小学15~40㎡、九年制学校24~42㎡,初级中学18~40㎡,高级中学22~46㎡。

6、卫生保健室。

用于对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观察、简易疾病的治疗,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学校环境卫生的防疫管理等。

使用面积非完全小学15㎡,完全小学、初级中学15~30㎡,九年制学校、高级中学30㎡。

宜安排在底层,分设1~2间。

7、会议接待室。

用于学校召开小型会议和接待来宾使用,兼作工会活动室。

使用面积40~80㎡。

(三)后勤及生活用房1、厨房(含教工)及教工餐厅。

用于学生和教职工在校就餐。

厨房应设有主副食品加工、烹饪、备餐、仓库、消毒、更衣、厕所、食堂工人集体宿舍、小卖部、管理及教工餐厅等功能。

厨房、餐厅的设计及设施配置应符合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

厨房按办学规模学生数配置,生均使用面积0.3㎡。

教工厨房餐厅就餐人数按教职工编制人数的80%配置,人均使用面积1.7㎡。

2、总务用房。

用于存放教学用品、劳防用品、常用工具、学校家具、水暖、电气设备等及小修和管理使用,室内宜配置简单的金、木、电工机具。

使用面积非完全小学20㎡,完全小学30~55㎡,九年制学校40~70㎡,初级中学30~70㎡,高级中学40~80㎡。

3、传达值宿室。

用于门卫的传达、收发和值宿。

室内宜分设传达室(兼收发)和值宿室。

传达室宜设置信报箱,值宿室内设厕所。

使用面积20~22㎡。

4、配电室。

用于学校配电设备设施,各类中小学校使用面积18~24㎡。

5、厕所。

用于教职工及学生如厕,学生厕所按学生人数配置,男生每4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2m大便槽,每20人设1个小便斗或0.6m长小便槽。

女士每13人设1个大便器或1.2m大便槽。

每40~45人设1个洗手盆或0.6m盥水槽。

非完全小学男女生平均生均使用面积0.3㎡,完全小学男女生平均生均使用面积0.25㎡,中学男女生平均生均使用面积0.24㎡。

教职工厕所按教职工编制数配置,每人使用面积0.5㎡。

教职工厕所可单独设置,也可在学生厕所内附设教工专用厕位。

教学楼每层应设置男女厕所,其他用房的男女厕所可分层交叉设置。

教学楼学生厕所的前室宜设置盥洗设备和拖把存放设施。

二、选配用房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1、史地教室(小学)。

用于小学地理、历史知识课教学,室内陈列地理和历史挂图、地球仪和地壳构造等模型,每间使用面积宜为95㎡。

另配备辅房一间,使用面积24㎡,存放历史、地理挂图等教具。

2、综合实验室(中学)。

供中学开设跨学科的综合实验使用。

每间使用面积宜为146㎡。

3、演示实验室(中学)。

供中学理化生学科做演示实验使用。

每间使用面积宜为72㎡。

4、远程教育室。

用于乡镇农村中小学组织教师接受教育教学知识、收看示范教学课。

完全小学每间使用面积47㎡,初级中学每间使用面积50㎡。

5、微格教室。

用于地区完全小学中心校、办学规模较大中学的教学研究。

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形态、语言表达等进行录制和回放,分析教学过程和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每间使用面积50㎡。

配置辅房一间,使用面积24㎡,用于录制和回放设备,并存放教学资料。

6、舞蹈教室。

一般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舞蹈、体操、技巧和形体教学可在室内体育用房内进行。

有舞蹈特色的中小学校可选择配置舞蹈教室,专门用于舞蹈、体操、技巧和形体的训练。

完全小学每间使用面积135㎡、中学每间使用面积157㎡,各校配置二间,供一个班级的男女学生分别使用。

另配置辅房二间,用于道具器材和更衣。

7、心理活动室。

用于学生普遍存在共同的、相似问题的心理辅导、并组织学生讨论,引导解决途径。

完全小学每间使用面积47㎡,九年制学校、中学每间使用面积51㎡。

8、室内游泳池。

用于学生学习游泳和训练。

游泳池附设卫生间、更衣室、浴室等辅助用房。

室内游泳池的规格,一般中小学校宜为25×21m,室内游泳池和辅助用房的使用面积宜为900㎡。

有特殊需要的中小学校,室内游泳池的规格可为25×50m,室内游泳池及辅助用房的使用面积宜为1630㎡。

(二)后勤及生活用房1、学生餐厅。

用于在校学生的就餐,有条件的学校可配置学生餐厅。

在校就餐学生较少的学校,学生可一次就餐。

在校就餐学生较多的学校,可分批次就餐。

学生餐厅的使用面积按一批次就餐学生人数配置,生均使用面积宜为0.6~0.7㎡2、学生宿舍。

用于学生在校住宿。

依据国家发布的《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小学生宿舍生均使用面积3㎡,中学生宿舍生均使用面积3.3㎡,九年制学校的住宿生,小学生生均使用面积3㎡,初中生生均使用面积3.3㎡。

宿舍包括居室、储藏室、阳台、盥洗室、卫生间、活动室及管理室。

学生宿舍按常规住校学生数配置。

3、学生浴室。

用于住校生的洗浴。

依据《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中第4、3、4条的规定,每个浴位服务人数不应超过15人。

淋浴龙头按男生18人一个,女生按12人一个,每个淋浴龙头平均使用面积3㎡(包括更衣室),按住宿学生数生均使用面积0.2㎡配置。

4、单身教师宿舍、教工值班宿舍。

单身教师宿舍用于新进学校单身青年教师住宿,作为单身教师过渡周转用房。

为加强学校安全和进校人员管理,单身教师宿舍宜和校园分门进出。

教工值班宿舍主要用于寄宿制学校教工值班使用。

5、室外厕所。

用于在运动场上师生的如厕。

办学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校,当运动场的中心位置距学校最近卫生间超过90m时,可按学校学生总人数的15%配置室外厕所,生均使用面积0.2㎡。

6、地上地下停车库。

依据校园规划和停车需要建设停车库。

为节约土地提倡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库。

第十三条国际中小学校的建筑设备应满足校舍用房的正常使用和教育教学的功能。

还应符合安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要求。

第三章选址与校园规划第十六条学校的服务范围,要尽可能方便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就近入学,学生应避免穿越高速公路、铁路干线、无立交设施的城市主干道等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第十七条新建、迁建的中小学校,校址一定要选择在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地段。

二、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是指可能发生的地震、地陷、地裂、滑坡、洪涝、泥石流、雷暴、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地段及地震断裂带的部位,中小学校选址应严禁以上地段。

校园周边的环境质量应以建校立项时的环境质量评估报告为依据,环评内容应包括该地段的气候特征、空气洁净度、噪音级、地质条件、雷暴记录、电磁波辐射测定、土壤污染检测值等项目。

对各种污染源的防护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三、殡仪馆、医院太平间、传染病医院可能是病源集中之处,为有利于师生健康,中小学校不得与之为邻。

四、高压线、长输燃气及石油管道,存在漏电及爆炸隐患,危害性极大,故不得将校址选在这些管线的影响范围内。

学校建成后也不得在校园内穿过或在上空跨越。

第十八条中小学校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都必须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规模做好总体规划设计。

其中,新建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包括必配校舍用房和选配的校舍用房。

总体规划设计应做到:

各组成部分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应协调一致,与校园绿化、美化融为一体,构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以便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休息、活动、交流的环境空间。

五、为保证师生出入校门的安全,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和示划人行横道线。

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宜在校门口设置临时停车场,供家长接送学生时临时使用。

八、学校宜设置独立的变配电系统,有利于管理和保证用电。

规划设计用电负荷应留有余地,以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逐步增多的需要。

校园内室外各种管线宜直埋于地下或暗设于电缆沟内,以保证使用安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十、围墙有利于学校的安全管理,通透式围墙有利于延伸校园景观和视野,也有利于街景市容。

第十九条 说明了建筑场地的构成内容及确定依据。

建筑场地依据《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有关规定测算。

第二十条 说明了体育活动场地的构成内容及配置要求。

体育活动场地是为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所需而设置的,是培养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

室外体育活动场地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和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测算。

(图一)体育活动场地配置表4班6班12班18班24班27班30班36班45班48班非完全小学833完全小学207670027610***************九年制学校7610***************初级中学6902********************高级中学*************************第二十一条 绿化用地是中小学校美化校园、净化环境,开展自然常识、生物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也是师生交流、活动、休息的空间,起到陶冶情操,激发学习热情和引发联想思维的作用。

学校的绿化用地包括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零星绿地和集中绿地两部分,绿地率分别为20%和15%。

中小学校的绿地率依据原建设部关于《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建【1993】784)。

第二十二条 停车场地是近年来学校必须考虑的用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职工自备机动车和学生自行车的拥有量大量增加,学校设置停车场是停车现状和校园环境安全有序的需要。

为节约用地学校可规划建设部分地下停车库。

第二十三条一、容积率为学校地上总建筑面积与总建设用地的比值。

二、各类中小校的建筑、体育活动、集中绿地、停车场地,分别按有关规定测算后相加,成为各类新建国际中小学校的总建设用地。

用各类国际中小学校地上校舍用房总建筑面积除以各相应的总建设用地,得出各类国际中小学校建设用地的容积率。

三、国际中小学校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置环形运动场、篮排球场及体育运动器械场地。

这些体育运动场地约占国际中小学校建设用地的37~44%,体育场地所占比例是比较高的。

国际中小学校按国家标准配置的体育活动场地,对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特别是国家强调在中小学校开展足球运动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章面积指标第二十四条列出了国际中小学校的面积指标,其中完全小学、九年制学校、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的普通教室、专用教室、部分公共教学用房的使用面积,原则上依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J934-2)中小学校用房标准图的使用面积确定。

其中,由于标准图中各类专用教室的使用面积各异,为了设计时的柱网统一和用房分隔的方便,对各类专用教室的使用面积作了适当归并,采用了多数专用教室的使用面积,尽量满足各类专用教室的使用功能。

各类校舍用房按使用面积配置,采用综合使用面积系数K=0.6,折算成建筑面积。

第二十五条寄宿制(含部分寄宿)学校的学生餐厅、宿舍、浴室按实际住宿学生数配置。

非寄宿制有条件的国际中小学校也可配置学生餐厅。

第二十六条单身教师宿舍根据单身教师住宿需要配置。

教工值班宿舍主要用于寄宿制及有寄宿生的国际中小学校教职工值班使用,宜根据学校规模及值班教职工的人数配置。

第二十七条国际中小学校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拓展与探索的需要,可配置综合实验室、演示实验室;

农村及乡镇学校根据需要可配置远程教育室;

办学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校或地区中心校可配置微格教室、心理活动室及室内游泳池;

有舞蹈特色的中小学校可配置男女生舞蹈教室。

第五章建筑与建筑设备第二十八条国际中小学校的校舍,其结构安全和适用是第一位的,同时应满足相关规范、标准和使用功能要求,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不盲目追求高标准,关键是适用于教育教学的需要。

第二十九条建筑层数应根据校舍使用功能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确定,国际中小学校校舍一般宜为多层建筑,同时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课间休息时间等因素,小学的普通教室宜在四层以下(含四层),中学的普通教室宜在五层以下(含五层)。

第三十条国际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教学用房,应根据其不同功能对空间的需求、额定人数以及每个学生应占有的空间、房屋进深等因素确定其净高,并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第三十二条学校各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