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4189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docx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docx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期末复习题

《国际经济学》作业一

(第1-5讲)

1.选择:

1、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

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1)D、A

(2)C、B(3)A、D(4)B、C

2.假定食品部门与制造业部门的特定要素分别为土地与资本,两部门共同要素为劳动力,如果食品价格下降8%,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1)工资率下降幅度小于8%

(2)食品部门产量下降、制造业部门产量上升

(3)资本所有者收入上升、土地所有者收入下降

(4)劳动力从食品部门流向制造业部门

3.假定每单位A产品的生产需要20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每单位B产品的生产需要1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与2000单位土地,外国有400单位劳动与500单位土地,根据H-O理论可推出

(1)本国出口A产品、进口B产品

(2)本国出口B产品、进口A产品

(3)外国出口A产品、进口B产品

(4)外国出口B产品、进口A产品

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说明:

(1)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2)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

(3)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4)国际市场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商品。

5、如果—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人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增长模式为:

(1)进口替代。

(2)资本密集型商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3)出口扩张

(4)以上三者都不对。

6、以下产品中,哪一种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

(1)大米

(2)电视机(3)原油(4)矿物

7、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

(1)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2)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3)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

(4)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8、里昂惕夫悖论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1)虽然美国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密集程度更高

(2)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

(3)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居民的福利

(4)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NP的增长速度

9、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

(1)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没有比较优势。

(2)阿根廷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巴西没有比较优势。

(3)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10、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个单位的x产品或3个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1个单位的x产品或1个单位的y产品,而且如果劳动是惟一的投入,那么:

(1)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2)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3)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劣势。

(4)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11、对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1)要素票赋。

(2)国民收入:

(3)技术。

(4)消费偏好

12、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

(1)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方

(2)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或之内

(3)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4)位置不可判定

1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成功地解释了:

1)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2)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

3)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在日益增加

4)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14、在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中:

1)如果两国拥有同样的总体资本—劳动比例,它们间就不会发生贸易。

2)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

3)从长期看,厂商可以获利。

4)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间贸易的发生。

15、“在一个贸易快速增长的国家中,新资本的迅速积累会使该国进口更多的自然资源。

”隐含于这一论断的定理是:

1)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3)雷布津斯基定理;

4)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16、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1)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

2)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

3)国家的消费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

4)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

17、当一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开始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时

1)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上升

2)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

3)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外移

4)黄金储备将增加

18、里昂惕夫悖论包括以下解释,除了()。

1)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2)美国实际上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3)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4)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19、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可知,()。

1)最初生产和出口一种新产品的国家将一直生产下去,直到该产品被市场淘汰

2)最初进口到某国的产品一旦在某国建立起市场,将在某国生产

3)出口国在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4)一种最初在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一旦发展为成熟、标准化的产品,后期可能从发展中国家出口到发明国

2、判断正误(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22分)

1、晚期重商主义的观点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2、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3、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裕的”。

4、产业内贸易在完全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5、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下降。

6、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认为.贸易将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人,同时使丰裕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7、亚当·斯密认为国家财富的初始建立是通过换取黄金和白银的出口而不是进口。

8、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9、一般来说,国际贸易可以使一国达到比自给自足条件(无贸易)下更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10、两国进行贸易时,贸易条件均衡等于较小国家贸易前的现行国内价格比。

11、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出口模式将随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而改变。

12、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来解决里昂惕夫悖论。

13、规模经济是指:

资源的平均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14、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15、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况。

16、重商主义者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17、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18、贸易收益表明各国只能通过消费比贸易前更少的出口商品换来消费更多的进口产品。

19、随着成本递增或边际生产率递减,各国将更加专业化于生产出口产品因此机会成本将随之下降。

20、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1、里昂惕夫悖论是指工业化国家间比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更容易发生贸易。

2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H—0理论: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2、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有两点的寓意:

第一,它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第二,它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3、要素禀赋:

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4、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这个世界上具有最昂贵劳动力和最密集资本的国家,应主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事实恰好相反,美国出口量最大的却是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量最大的却是汽车、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5、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要素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6、悲惨的增长

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悲惨增长”。

7、资本密集型产业:

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

是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

8、要素密集度:

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4、分析与计算题(1、2小题各6分,第3小题5分,总计17分)

1.假定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均为400。

A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5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Y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

B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的Y商品需要8个单位的劳动。

(1)画出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略。

但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Y轴;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X轴。

(2)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绝对优势?

为什么?

绝对优势理论表明了怎样的贸易方向?

为什么?

A国在Y商品上有绝对优势;B国在生产X商品上有绝对优势。

因为它们花在这些产品上的时间较少。

A国应出口Y商品,进口X商品。

B国则相反。

(3)根据绝对优势,如果允许自由贸易,专业化生产在多大程度上发生?

为什么?

每种商品各自生产多少?

根据绝对优势,如果允许自由贸易,将会出现完全的专业化生产。

因为此时双方的利益最大。

A国生产100单位Y商品,B国生产100单位X商品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

解释原因。

表3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

(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

(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

表1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表2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表1

要素禀赋

A

B

劳动

资本

45

15

20

10

表2

要素禀赋

A

B

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