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1.docx
《优质文档《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文档《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1.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文档《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1
药学实验(药理学实验)
实验五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硫酸镁)作用的影响,了解核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作用的原因;
掌握硫酸镁的作用以及小鼠灌胃、腹腔注射方法
∙实验原理
硫酸镁为一种容积性泻药(此外还有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口服在肠道难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从而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产生泻下作用。
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由于Ca2+和Mg2+化学结构相似,Ca2+和Mg2+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Ca2+参与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而Mg2+拮抗Ca2+这种作用,结果使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减少,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肌肉松弛。
同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因此产生抗惊厥及降压效果。
本实验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
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
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除静脉注射外是:
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
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
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
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首关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
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有的药物在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首关消除。
首关消除也称首关代谢(firstpassmetabolism)或首关效应(firstpasseffect)。
注射、舌下和直肠给药可避免肝代谢。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
1ml注射器2支、小白鼠灌胃针头1个、5号针头1个、250ml烧杯2个
∙药品与试剂
10%硫酸镁溶液,苦味酸
∙实验内容
1.小鼠腹腔注射硫酸镁的症状。
2.小鼠灌胃给予硫酸镁的症状。
∙实验步骤
1.取健康小白鼠2只,称体重后,分别作标记(1,2号),然后观察正常活动情况。
2.1号小白鼠从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1ml/10g体重,给2号小白鼠以同样剂量灌胃。
3.用烧杯罩住小白鼠,观察并比较两鼠的肌张力、呼吸频率和排粪便情况。
腹腔注射法:
左手持鼠,将腹部朝上,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刺入方向与腹部呈45°角,一般由左或右下腹部刺入,为避免刺伤内脏,可将头部放低,使脏器移向横膈肌,注意勿刺破肝脏和膀胱,当针头刺入腹腔时,有落空感即可给药。
灌胃给药法:
用左手固定小白鼠,使其头部充分伸直,但不宜抓得过紧,以免窒息。
右手拿起连有小白鼠灌胃针吸好药的注射器,将针头小心地自口角插入口腔,紧贴上颚入胃,注入药液,操作时,应避免灌胃针插入气管。
插入时遇有阻力应抽出再试,如错插入气管注药时可立即死亡。
注射量0.1-0.25ml/10g。
∙实验结果
组别
给药途径
给药前
给药后
呼吸
肌张力
大便
呼吸
肌张力
大便
1
2
i.p
p.o
∙注意事项
灌胃前可给少量的水,灌胃方法要正确,一旦刺破食管或胃壁,药物进入胸腹腔,给药途径则发生改变。
腹腔注射时小鼠头部放低,6号半针头进针约1/3即可,以免刺中脏器。
使用注射器时,刻度面朝上,以便准确读取所注射的药量。
∙思考题
灌胃和腹腔注射硫酸镁的效应有哪些不同?
为什么?
(二)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不同给药剂量对药物(戊巴比妥钠)作用的影响
掌握味酸标记法以及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
∙实验原理
戊巴比妥钠是一种中枢抑制药,其随着剂量由小到大,中枢抑制作用由浅入深,依次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直至延髓麻痹。
本实验使用的戊巴比妥钠剂量大小的不同,不仅使其中枢抑制作用强度不同(量效关系),而且其在血浆中达阈浓度、达峰浓度及达峰时间、有效浓度及其维持时间的长短都有明显的差异(时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