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方向已明三条锦囊全面破解中美贸易战.docx
《主攻方向已明三条锦囊全面破解中美贸易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攻方向已明三条锦囊全面破解中美贸易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攻方向已明三条锦囊全面破解中美贸易战
主攻方向已明,三条锦囊全面破解中美贸易战
主攻方向已明,三条锦囊全面破解中美贸易战纯科学观点前天来源|纯科学责任编辑|包不同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特朗普究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刺破中国房地产泡沫,从而在中国引发一场金融危机来打跨中国?
他的主攻方向在哪里?
针对中国的套路是什么?
随着7月6日和7月25日等关键时间点的临近,中美贸易战即将进入决战阶段。
我一直对此次中美贸易战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很多网友认为我料事如神,但是,与很多事情一发生就能快速下结论的专家、学者和大V们完全不同,我不认为此次特朗普的整套战略策略是那么容易看明白的。
经过几个月时间的苦思和观察,直到最近,我才有信心基本理清中美贸易战的大致策略和内在逻辑。
战略上一定要藐视对手,这是基于对中美实力的基本对比分析——美国不具备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但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对手,毕竟美国不是其他任何国家,他依然是一个经济、科技、军事和软实力等都超过中国的国家,尤其对手有大量极为擅长战略欺骗和建立在精细全面科学分析基础上的顶尖策略高手。
特朗普的出招显然不会都是其个人随意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如云强手的支持,我不相信其基本策略和套路是那么容易搞明白的。
无论是贸易战还是军事的战争,一定会充满战略欺骗、大量不同方向的辅助攻击、关键性的主攻方向、根据战场环境改变的及时进行策略调整,这会使整个战局充满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所说的“迷雾”。
要想战胜对手,穿透迷雾、了解清楚对手的整套策略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搞明白对手主攻方向在哪里。
当年针对日本的贸易战,以及对拉美、东南亚的贸易战等,主攻方向都是直接针对金融环节。
尽管金融非常复杂,但关键点其实也就那么几个:
汇率、利率、股市和债市、期货、房地产等五个环节。
只要有效打击这五个环节或其组合,就可短时间内引爆对手的金融危机,从而实现剪羊毛的目的。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金融战争的工具不过五个环节,但五节之变不可胜防也;五节之战势不过涨跌,涨跌之变,不可胜亏也。
美国发起的贸易战、舆论战甚至就是直接的军事战争,最后落脚点往往都是金融战。
因为只有金融战才能赚到钱。
如果不能赚到钱,忙乎那么多干嘛?
并且,也只有金融战才能打垮对手的经济基础。
只有打垮了对手的经济基础,才能打垮其上层建筑。
在这一点上,美国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坚定拥护者,无论其口头上宣传的经济理论是什么。
针对苏联的冷战,本质上依然是金融战,但具体策略却非常不同。
这个冷战不仅是一场持久战,而且不同阶段有着非常不同的策略手段。
在导致苏联垮台的决战阶段,其主攻方向是很值得研究的。
因为苏联不具有与美国直接流通的金融渠道,美国无法通过简单的金融攻击打跨苏联。
无论是美国欺骗性的星球大战计划,长期压低石油价格,封锁欧洲进口苏联石油的渠道还是使苏联陷入阿富汉战争泥潭,看似攻击方向甚多,但其作战目标都高度集中地指向一个——拖垮苏联的经济、耗空苏联的外汇。
现在人们往往把问题归结到最后的“休克疗法”,这个并不算错。
但为什么会有休克疗法的奏效?
要用药首先得有病,有了病可以用好药把病治好,也可以下毒药直接把对手放倒。
如果没病你给人用药就没人愿意接受了,有小病很快自己痊愈也不会轻易用你的药。
因此,没病先要制造出病来,并且让你很难治,在这种情况下逼得对手病急乱投医的时候,就可以比较顺利地下毒了。
再回到本次中美贸易战,无论特朗普不断变化地推出500亿、1000亿、2000亿还是4000亿甚至5000亿规模的贸易战,剑指中国高科技发展计划还是离奇和过分地制裁中兴,这些表面上惊天动地,并且看似出人意料的事件我都没有觉得太费解,但好几个月来难以理解的事情就是——他的主攻方向在哪里?
他到底要干什么?
我在“别上当,中美贸易战只是虚晃一枪,真正的杀招在这里”一文和其他文章中,从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尤其房地产泡沫问题角度讨论了中国遭受金融攻击的潜在风险。
但还是难以理清一个逻辑:
特朗普究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刺破中国房地产泡沫,从而在中国引发一场金融危机来打跨中国。
与美日贸易战不同,美国谈判代表根本就不提汇率等美国贸易战中经典的套路,甚至也没特别强烈要求中国放松金融管制等。
如果像对付苏联那样彻底拖垮中国的经济,再以此为基础打跨中国的上层建筑,这条路似乎也不太好理解。
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远非当年的苏联可比,顶多让中国少赚点钱可以,想把中国经济基础全耗空,这个恐怕美国是远远没有那个实力做到的。
这次贸易战,美国似乎完全没理会金融战的五个环节。
因此就让人感觉特朗普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有点“特没谱”到神经错乱的程度了。
如何才能科学地找到主攻方向?
我一再强调科学地分析问题时,最终一定要达到这样的结果:
不能见到一个事情,就仅仅是针对这一个事情给出一套解释,出现另一个事情,又给出另一套解释。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这些解释都非常合理,但这不是科学。
科学的解释就是你一定要用单一的整套逻辑去解释相关的一切事实,不容许有任何例外。
尽管特朗普表面上似乎神经错乱地到处放火,但他一定会有一个主攻方向,并且所有看似不相干的努力,一定都是服务于这个主攻方向的。
而且我可以肯定,这个主攻方向最终落脚点一定是在金融战争的五个环节中。
这不仅可以解释这一次中美贸易战,而且可以有效地用相同的一套逻辑去解释美国与其他国家所有的贸易战。
只有达到这种程度的理论才有可能是科学。
当然,我们不排除因为对象的不同,美国采用的金融战策略是会有变化的。
并且,从更一般的理论上说,特朗普进行的这次中美贸易战会有多个层次的目的和对应的问题:
首先是改革美国自身的发展模式。
事实上,美日贸易战时,就有很多美国有识之士呼吁美国不能仅仅是通过金融,甚至不仅仅是通过高科技作为立国之本。
还有一位著名的美国商人艾柯卡写过一本书《我不要当总统》,他在书中就提到美国不能仅仅通过所谓的高科技来发展,还必须同时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汽车中的芯片用量非常大,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产业,仅仅通过信息科技是不足以立国的。
强调实业立国是长期以来很多美国有识之士的看法,当了总统的商人特朗普也是这一理念的坚定支持者。
但是,因为美国过去仅仅通过金融战,再不行就直接动武,危机基本上都解除了,还赚了钱,所以这种理念一直都没有真正被美国普遍接受,更谈不上认真实施。
但这次受到中国发展的空前压力,特朗普真的是要改革美国的基本发展模式,要大力发展美国的实业了。
每个国家都想发展自己,只是发展模式选择不同,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表示尊重。
中国也是想发展自己,特朗普也只能表示尊重,至少口头上得尊重。
这是本次中美贸易战和过去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地方。
其次,中美发展模式可能有高度互补的地方,也可能有相互竞争的地方。
在过去,美国不想搞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还很穷,就可以对美国说你把这些既费力气又不太挣钱的脏活累活都交给我们吧,这个双方皆大欢喜。
但现在,中国搞的产业层次越来越高,中国想干的事情美国不仅完全不想放手,而且还想垄断在美国手里,这样双方互相竞争的方面就越来越多。
但有竞争也没什么,并不是说中国可以生产相同产品了,美国货就一定卖不出去。
美国的麦当劳可以在中国开,中国的海底捞也可以开到美国去。
不是说你开了一家餐馆别人就不能再开了,只是份额多少、赚钱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
美国在生产汽车,中国也在生产,不是就一个国家的汽车在卖。
因此在这一点上,平等的竞争也是正常甚至有好处的。
第三,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美国自身也有问题,还是习惯性地想乘机再搞一次金融战,狠狠地薅一次中国的羊毛。
对于这一方面,中美就没有任何共同点了,那就只有针尖对麦芒地较量一次。
这次中美贸易战,以上三个方面都存在,这是比较复杂且不同以往的地方。
前两个方面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只谈如何应对美国来薅中国羊毛的事情。
历史的教训中美之间的金融战并不是第一次,1998年针对香港的金融战应该是给美国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次。
那次美方的基本策略是用汇率工具攻击俄罗斯卢布,制造外围的金融危机氛围,然后在香港股市大力度抛售蓝筹股打压恒生指数,再做空恒生指数期货。
前两个途径是投入的,亏钱在做,第三个是获利的。
美国完全没想到这套完美的组合拳遭到强力阻击,香港政府在中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下,不按套路出牌地动用宠大的财政资金与游资对赌,使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首的金融战攻击遭受重创。
香港金融战,以及在此前后长期的金融较量给美国的教训是:
中国政府不仅对汇率、利率、股市、期货等控制力超强,而且可以不按套路出牌。
美国长期攻击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但这次几乎不提这事儿了,即使偶尔提一下,也与应付差事无异。
这说明什么?
美国已经对直接攻击中国汇率等经典的金融战环节不抱任何希望了。
同时,中国文化传统本来就深具智谋,可以很容易骗过一般国家的招法,到了中国就成了路人皆知的东西。
一旦其计谋被中国人识破,就可以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这样无论什么攻击招法都可以破解掉。
所以,如果不制定一套精心策划,可以骗过中国政府和几乎所有中国精英的谋略,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千万不要寄希望于特朗普神经有问题,也不要寄希望于他对过去中美金融战所有的历史经验教训完全无知。
特朗普之所以对战胜中国很自信,因为他看过大量中国的书,也深知中国人的智慧是什么。
他要比中国人更加智慧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搞不清他在干嘛。
而不是像一般美国人那样一切都直来直去,什么事情都摆在台面上。
比如希拉里和奥巴马明着搞什么“重返亚洲”,这种伎俩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小儿科,一看就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哪里算得上是什么国家级的战略阴谋?
只有这样比中国人更加虚实结合,特朗普的谋略才能获得成功。
但特朗普毕竟还是美国人,所以他才明着说自己就是要不确定,他也的确让人感觉毫无确定性可言,并且是用空前未有的个人推特上近乎于随机游走和变化的言论,让所有人包括白宫的自己人和盟友都不知所措。
只有把自己的人都搞得不知所措,才能让对手更加不知所措。
特朗普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如果特朗普不是神经错乱,那他就一定是在神经错乱的外表下深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并且是非常确定的谋略。
如果他没有一个合理的主攻方向,就只会是乱打一气,显然是自身损失巨大,却收效甚微的。
当特朗普刚开始宣布制裁中兴的时候,我们最初的感觉只是用这个极端事件来为超出其预料的贸易战困境解围,以此刺激和逼迫中方进行谈判,或者是打击中国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科技发展进程。
因此,这场贸易战最初也被定位成“技术战争”,这个方面的因素的确存在,但是不是真的主攻方向却是存疑的。
当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的时候,感觉只是他又一次“习惯性退群”。
但当特朗普宣布禁止所有国家与伊朗贸易、否则都将面临极端严厉、不容豁免的制裁时,我们突然发现已经清晰地展现出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在整个中美贸易战中,战况最惨烈,并且美方攻击最坚定和凶悍的方向,居然都是与伊朗有关!
而中美之间直接的关税较量,看似波澜壮阔,但中间过程却是反反复复,并不像是完全既设的坚定目标。
尤其他在中国最初面对其500亿关税攻击毫不退让,几个小时内出台同等力度反击措施时,在其推特上要求美国商务部制定1000亿加税计划,暴露了这个扩大的关税贸易战并不是其计划之中的。
如果这样,就说明关税上的贸易战的确不是其主攻方向。
后来提出的2000亿等计划,那是通过中兴事件暂停一段后,经过加时又增补出来的计划。
什么是主攻方向?
那就是用心最深最细、投入兵力和火力最强大、最不惜代价、攻击最坚定并且战况往往是最惨烈的方向。
但是,中美贸易战怎么会莫明其妙地把伊朗当成主攻方向呢?
要理清这个关系并不难——石油。
一旦这个因素出现,逻辑就很容易走通了。
当我们把逻辑走到这一步,回过头再去看中兴事件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是一招一箭三雕的策略:
打击中国科技发展。
这是很明的,谁都可以看得出来。
正因为所有人一眼就可看出来,这也就为其核心的主攻方向制造了浓厚的烟幕,使人们错误地以为技术战争就是中美之间争端的核心。
为下一步有效制裁伊朗埋下伏笔,通过对中兴制裁,使得其后续全面封杀伊朗的命令出台后,无人再敢违抗。
以极端方式制裁中兴只是为封杀伊朗的杀鸡儆猴之策。
那为什么要如此强力地打击伊朗的石油呢?
这就要简单地介绍一下相关的整个逻辑。
中国政府对金融五个核心环节的掌控力都是极强的,美国都没有直接下手有效攻击的渠道。
但是,其中最薄弱和影响最深重的是房地产。
中国房地产之所以价格高企,是因为货币发行量过大。
而中国货币发行90%以上是通过贸易顺差强制结汇,以美元为锚的渠道形成的,这就使中国间接丧失了货币发行的自主权。
2017年中国贸易顺差4225亿美元,收窄14.2%。
由于强制结汇,这相当于直接发行了2.87万亿人民币货币。
由此就可以理解到,如果打掉了这4225亿美元的顺差,就相当于减少了2.87万亿人民币货币供应。
如果进一步让中国变成逆差,并且大量消耗掉中国的外汇储备,货币供应就会急剧萎缩,支撑房价的基础就会坍塌。
那怎么让中国的外汇大量萎缩呢?
无非就是与“开源节支”相反,逼迫中国“减源增支”。
一旦明白这一点,一切看似不合理或表面上互不相干的事情就全都豁然开朗了。
中国2017年422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有2758亿美元是来自美国,占65.28%,这个美国有相当大的操控余地。
特朗普为什么如此急迫地要中国每年立即减少2000亿美元对美国贸易顺差,其目的并不仅仅是因为要发展自身的实业,更重要的是通过打击中国的顺差来打击中国的货币发行,从而最终刺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但是,中国的经济实力远非其他对手可比,仅仅靠这一招是远远不够的。
也不可能短期内把对美国的所有贸易顺差全干掉。
因此,大量其他途径的配合攻击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每年要进口4亿吨石油,相当于28亿桶。
如果每桶石油价格上升1美元,中国就得减少28亿美元贸易顺差。
如果把石油价格从2017年的平均50美元左右打到2018年的平均100美元以上,中国每年就得多付出1400亿美元外汇,相当于减少中国同等数量的顺差。
以当前6.5汇率计算就对应减少9100亿人民币货币发行量。
这个攻击方向对美国又是有很大好处的。
美国现在已经是石油出口国,这可以增加美国出口收入。
石油出口是俄罗斯重要经济支柱,以这种套路攻击中国,中俄之间的利益就会出现不一致,这就是7月16日特普会真正潜台词所在。
即使这个会面不会真正分化中俄,但俄罗斯没有理由在不与中国出现任何表面分歧的情况下,背后不去积极配合美国拉高石油价格的行动。
这一招会使美国团结全球石油出口国,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起来剪中国的羊毛。
在特朗普的算计中,如果通过中美贸易一年减少中国2000多亿美元顺差,再通过拉抬石油价格减少1400亿,粗略来看中国外贸顺差就会从4225亿狂减到825亿,减少约80%。
这样虽然中国顺差很少,还是有顺差,并且一年减中国2000亿对美顺差似乎也很难做到。
但是,石油价格的狂涨,必然会带动其他如铁矿石等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普遍跟风上涨,这样一来就会有效地使中国外贸顺差在短期内所剩无几甚至变成逆差。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会使中国陷入以美元为锚的货币发行量瞬间归零的状态。
这是不是幻想呢,真的不是。
中国外汇储备从2014年6月顶峰的3.99万亿美元,到2017年1月31日微微跌破3万亿到2.9982万亿,仅用了2年半时间就狂跌1万亿。
当时有些专家还在高喊跌得好,还可以更低,甚至在此前出现外储有害的论调,有一段时间甚至把降外储当成重点任务、主动推动对外投资。
但中国政府在此过程中逐步发现不对劲了,并大力度地迅速扭转外储下降局面,把王健林等在外国投资太多的人打得直流眼泪,狂抛资产自救。
2017年上半年中国外汇储备才止跌并缓慢回升。
如果中国外贸顺差状况恶化,2、3年内再消耗1万亿美元又有何难?
从2018年初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战算起,如果他用2、3年时间通过强力打压中国外贸顺差成功消耗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达成这一目标之后,就会通过舆论战等促使大量在中国拥有房地产资源的外资和内资集中抛售中国的房地产,从而引发中国房价的暴跌。
中国外汇储备在两年半内暴跌1万亿美元的事实,相信也是支撑特朗普开打贸易战的信心之一。
仅仅略施小计就在这么短时间让中国外汇储备暴跌1万亿美元,大规模地打一场贸易战,两三年内再让中国降个1万亿有什么理由说就一定不行?
外储多了当然是有利有弊的,但问题并不在于这个利弊本身,而是处理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
无论如何,如果外储以每两年半1万亿美元的速度爆降,从宏观经济上肯定是一件杀伤力巨大的事情。
任何宏观经济要素瞬间的暴涨暴跌,都是极其有害的,无论证明这些要素应该涨还是应该跌的经济理论是什么或多么地正确。
关键不在于该涨还是该跌,而在于涨跌的速度,这就是金融舆论战起作用的奥妙所在。
由此我们就会明白,前些时间为什么网上大量流传“中国手里拿的美元只是一张绿色的废纸,美国人就只是印一张绿色的废纸赚中国人廉价产品”的舆论满天飞的原因所在。
这种深度的战略欺骗言论不仅可能让中国普通百姓上当,也可能让中国学者、专家、精英甚至政府上当。
房地产的特殊性房地产在五个金融核心环节中具有特殊的性质,尤其在中国特殊性更多。
资产量巨大,对整个经济影响极为显著。
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值总量就已经达到300万亿人民币,现在更高。
如果下降30%,就意味着中国100万亿财富的蒸发,超过一年的GDP。
吸收了海量的银行资金,房价暴跌会引发银行的危机。
股市就算跌去一半,那只是股民的名义财富缩水了。
股民不会因为股票暴跌就不要股票了,无论跌到多少价格,要么止损把股票亏本卖掉,要么放在手里期待未来上涨。
无论亏成什么样,那都是股民的钱。
但如果房价暴跌了,房奴真有可能断供把房子交还给银行。
跳楼的可能是房东,也可能是银行。
尤其是炒房者手里的房子,很有可能是通过假合同虚增房价覆盖首付,从而几乎所有购房款全是银行的。
即使是正常合法地按揭购房,房价里相当大部分也是钱行的钱,而不完全是房奴的。
中国各级政府目前财政来源中,卖地收入还是占相当大的比例。
2017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2059亿元,同比增长40.7%。
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567亿元的30.17%。
更重要的问题是,这部分占比不仅巨大,而且极不稳定。
如果是建立在实业基础上的税收,它是取决于税基(经济发展的规模基数)和税率。
如果税率不变,即使经济发展出现波动,税基一般不会出现太大变化,10%的涨跌就相当大了,对应的税收也就是10%左右的变化。
但土地出让收入基本取决于预期,如果预期房地产会崩盘,就没人愿意再拿地,土地出让金会暴跌甚至瞬间接近归零。
因此,具有这种性质的经济环节是金融攻击的最佳对象。
我们不要一直抱持“中国政府太有钱”的观念。
如果房地产受金融攻击泡沫破灭,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可能会瞬间暴跌。
2017年中国财政赤字30763亿人民币,与2.87万亿人民币的贸易顺差数量大致相等。
只要通过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引发房地产泡沫破灭,打掉5万亿土地出让收入中的40%,就是2万亿。
再通过这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减少中国企业利润从而减少税收1万多亿,中国一年财政赤字就会接近1万亿美元,从而赶超美国政府的亏钱水平。
中国在中兴事件刺激下还要大力投入发展科技、军事、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准备......把资金来源打掉了,这些投入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多国外政府也是从房地产中获取大量财政收入的,但那是通过房产税等方式来进行,这样就有税基,从而是相对稳定的。
由表2可见,从2007年到2014年,中国广义土地出让金收入年度增长率从最低-13.70%到106.25%。
一个企业或特定行业的经济发展有这种变化可以理解,但很少有哪个全国性的宏观经济数据动态范围长期维持在这么大幅度变化的。
房地产的管理极为困难,不是暴涨就是暴跌,在全世界都是如此。
因为它本质上并不是取决于总量的供需,而是取决于价格变化的预期。
如果价格涨幅预期超过银行利率,就会暴涨,如果涨幅预期低于银行利率,就会暴跌。
因此,它是引爆金融危机的最佳工具之一。
即使其他金融战争的攻击手段,往往也是以房地产作为重要配合工具。
只是在有房产税的国家,房价暴涨的前提是房价涨幅预期得超过银行利率加房产税,从而门槛更高。
但这个也会深受购房按揭首付杠杆率的影响,此处不再深入讨论。
预期是一个心理因素,具有通过舆论战进行攻击的便利,而舆论战更是美国的强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次中美贸易战,从终极本质上说依然是一次金融战争,并且是为中国量身定制、以房地产为最后合围目标的金融战争。
既然目标是引发中国金融危机级别的金融战争,它就不会是持久战,必须在短期内制造金融核心要素价格的暴涨暴跌。
因为不这样的话,其价格变化率接近或低于银行利率,就不会具有金融战争的攻击性和杀伤力。
因此可以预料,在特朗普通过前期布局的两大战争维——石油战和贸易战持续打压中国顺差、外储,从而耗尽人民币货币发行量成功之后,一定会在未来2、3年的某个时间点上,突然开启舆论战和其他配合手段,例如突然停止美国石油出口、再次引发中东战争等手段更进一步引爆石油价格,强力促发中国的房地产暴跌预期和价格支撑基础。
之所以认为3年是一个重要期限,这也是特朗普的首个任期结束的时间点——2020年底。
如果以此手段打跨中国经济,特朗普无疑会以民族英雄的面目再次胜选。
到此时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意识到:
特朗普不仅仅是一位商人,而且是一位长期浸淫其中且获利丰厚的房地产商人。
美国是一个具有超长远战略眼光、战略高手如云的国家,早就布局的伊朗问题充分引爆,不久前将驻以色列使馆迁到耶路撒冷重新燃起中东根本矛盾,2017年底通过极大幅度地减税,将美国的公司税率将从35%巨降为20%,个人所得税也有不同档级的下调。
这既会刺激美国自己的制造业,促进游资回归美国,又逼使中国也减税。
虽然这有降低中国企业和个人负担的极大好处,但同时也使中国财政收入在短期内承受巨大压力......这一切看似互不相关、极为混乱、甚至感觉是神经错乱的行动,当我们能够理解到它们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对中国终极金融大战作布局,一切逻辑就全都通顺了。
美国政府本身已经债台高筑,事实上不具备减税的空间。
虽然它会刺激制造业的增长,但因此增加的税收显然不足以覆盖减税所造成的未来十年1.3万亿美元的财政收入降幅,更别提消化高涨的债务了。
但如果特朗普是把通过整套策略带来的薅羊毛收入,大规模增加进口商品的关税等也都算计在内,那这个减税幅度就太合理了。
如果从中国进口商品5千亿,综合税率就算增加10%,那关税收入一年也可增加500亿。
再加从欧洲等国钢铁贸易等增加的关税收入,一年怎么也得增加2、3百亿,再加其他关税增加的收入,这十年算下来1.3万亿减税幅度也就不算什么了。
制造业和个人的减税,从增加的关税上就可以基本给找补回来,更别提薅羊毛的可观收入了。
如果不想交关税,那就把工厂搬到美国来。
特朗普这账算得可是太精了。
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地知已知彼,就会每战必殆。
三条锦囊一旦我们明白了对手的整套作战计划,应对之策就很容易制定清楚,而不能等到对手出牌后再想对策,被动出招。
这些招数应当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对手布局了三个前后连贯的战争维,我们的对策就是要考虑清楚在这三大战争维里的仗怎么打,由此才会将表面看似完全不相干的策略,在逻辑上连成一个整体。
中国所有的回击招数不能单纯地为应对而应对,而必须是一箭多雕地既有利中国长期发展,同时又可强力和有效回击对手攻击的。
不要一提到要发展什么领域,马上想到的就是增加政府投资和补贴。
在当前形势如此险恶环境下,再用过去简单粗放的招数已经不行了。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可无干扰地安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已经终结,“只要放开发展似乎怎么做都对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
不要再对可以韬光养晦的日子怀念不已,无论怀才还是怀财都如同怀孕,时间久了一定会被人看出来的。
如果在必然会被人看出来的时候还要强行地使劲收腰裹腹地装,只会把肚子里的孩子给憋死。
必须在全新的历史环境下,采取更为精准和效率更高的策略。
如果有外界干扰就发展不了,那只能说明策略有问题,说明不了别的。
发展新兴产业可以有三种途径,一是简单的政府补贴,这是过去最热衷于采用的方法。
增加投入,大家都有钱花,何乐而不为?
但其投入高,收效低,且容易产生大量腐败、骗补的问题。
尤其针对大规模产业(新能源车、光伏、风能等)全行业性的补贴,一旦新兴产业上量,马上会使政府财政背上极为沉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