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师自制docx.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0361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师自制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师自制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师自制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师自制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师自制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师自制docx.docx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师自制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师自制docx.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师自制docx.docx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师自制docx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来专门的学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首先请大家回忆初中及小学时期学过的古诗,尝试写出五首古代诗歌的名字

例:

《梅花》(咏物诗)《江雪》(写景抒情诗)《静夜思》(写景抒情)《观沧海》(写景抒情)《别董大》(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送别诗)《赤壁》(怀古诗)《闺怨》(闺怨诗)《出塞》(边塞诗)《乌衣巷》(怀古诗)《凉州词》(边塞诗)

一、写景抒情诗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写景抒情诗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诗歌的一类题材,主要是因为它在各题材的诗歌中都有涉及,所以,我们将它作为第一类诗歌。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我们经常强调所谓“情景两端”,这一类的诗歌首先要分清楚是什么景(意境、氛围),什么情,在情和景的描绘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例: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请从“情景两端”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很简单,我们也很熟悉。

远在他乡的诗人看到了皎洁的月亮,想到了自己的故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全诗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孤独的诗人在安静的月夜,望着天上的满月不由想起自己的故乡,借着这样的异乡月夜之景抒发了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羁旅之思。

例: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

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我们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看懂全诗,从题目、全诗和注释几个方面,先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小桥、曲水、乡村、绿岸、亭阁、浮萍、人家和藕花等景物,很明显,这些都是属于江南水乡的风格,因此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江南水乡恬淡闲适的小桥流水,绿岸人家图。

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我们在高考中更多的是分析诗歌的某一联,来概括诗中的“情景二端”。

例:

  江行

  [宋]严羽

  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云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人到水中游,舟随树梢行。

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

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分析诗歌的某一联,最好的办法是先对着一联进行翻译,一般情况下写景的诗句,直译起来都不会太难,同时还要注意全诗,尤其是景物描写,从全诗考虑,确定感情基调。

全诗颔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孤寂冷清的江月独行图。

残云阻断了大雁南飞的队伍,随着新月的初升,江潮阵阵。

全诗借由这样的一幅画面,抒发了自己远离家乡,凄凉萧索的羁旅之思。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精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六、形容自然景物特点的词语 

1、清净、虚幻、渺茫 奇异  

2、开阔、悠远、旷远、雄奇、壮丽 

3、清幽、素雅、澄净、静谧、幽静、清新、明丽、绚丽、秀美 4、萧条(萧索)、苍凉、荒凉、凄清、阴冷、冷落、衰败、肃杀  

5、奇峰突兀、重峦叠嶂、山清水秀、山明水秀、水阔山高、鸟语花香、青山碧水、万紫千红、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绿草如茵、桃红柳绿、银装素裹、新黄嫩绿 

6、皓月千里、风清月朗、风和日丽、风清气爽 

7、万木争荣、生机勃勃、花团锦簇、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8、繁花似锦、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诗情画意、蔚为壮观 

七、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词 

1、恬静优美、清幽静谧、平和冲淡 2、热烈欢快、清新明丽、明净绚丽 

3、凄清肃杀、萧瑟凄凉、凄凉悲苦、孤寂冷清 

八、诗歌意境 

(一)表现阳刚之美的

 1、雄奇阔大(雄浑壮丽):

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磅礴,抒情则奔腾震荡,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动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旷放开朗:

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3、苍凉悲壮:

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

 

4、深邃沉郁:

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厚积,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另有: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二)表现阴柔之美的

 1、浓艳瑰丽:

 

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2、清幽静谧:

 

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

 

3、清新素雅:

 

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

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凄凉哀婉:

 

这类诗词,它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

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如李清照《声声慢》 

另有:

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暗淡、渺茫;空寂、缠绵、朦胧、淳朴、恬淡、清新、自然;繁丽、高亢、繁华、喧闹。

二、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1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2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⑶、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

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的这首诗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怀古诗,诗人经过华清宫而想到昔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故事,讽刺了统治者贪图享受,不顾人间疾苦和百姓死活的骄奢淫逸之举,也正是由于统治者的荒淫无道,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同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也是暗示了晚唐统治者的不义,借古讽今。

方虚谷云:

“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4)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或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

(5)意象: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

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9)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

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

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

多维的时空组合。

(10)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一、怀人伤己

1.对比失落型

2.同病相怜型

二、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

2.物是人非型

三、理性反思

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2.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

苏轼【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的这首怀古诗以境界之开阔,气势之雄浑,雄丽之至,大起大落,横绝今古。

这首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我们刚刚分析了写景的诗,现在主要来看一下下阙。

作者在赤壁古战场遥想当年赤壁大战的场景,想到当时的周瑜是真正的英雄,年轻气盛,雄姿英发,战场、情场得意的他似是满足了所有有志之士的人生梦想,反过来看自己,年近半百,却圈在黄州做团练副史,一生功业未建、壮志难酬,青春不再,早生华发,诗人自感苍老,感慨顿生。

例: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

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

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4分)

【解析】第8题是考查理解诗中表达思想情感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尤其是诗句“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很容易读出作者慨叹人们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对屈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第9题是考查的是表现手法。

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最准确的,但诗中“用典”也还是很重要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8、空惆怅:

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

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手法:

对比。

简析:

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九、评论诗歌常用术语 

1、选取题材表现主旨方面:

平中见奇 以小见大 独具慧眼 意蕴深远 入木三分 

2、语言运用方面:

言近旨远 淡而有味 浅淡中见深意 含蓄隽永 耐人寻味 韵味醇厚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言简意丰 质朴自然 辞藻华丽 雄奇瑰丽 明白晓畅 简洁洗练 行云流水 

3、构思方面:

独具匠心 构思精巧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不落窠臼、自出机杼 4、结构层次方面:

脉络分明,层次井然 层层深入 浑然天成  5、描写表现方面:

细致入微 穷形尽相 惟妙惟肖 

十、分析手法类 

(一)、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 

A、抒情手法:

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B、描写手法: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

 3、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象征、渲染、比兴、烘托、重章叠句、联想想象、以乐景写哀情。

 4、行文结构 

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

边塞诗:

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豪情;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厌战情绪。

代表诗人有:

王昌龄、高适、岑参等。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边塞诗常见意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

每天吃得饱吗?

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

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三、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

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四、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解析: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宋人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也表达了因长期戍边又毫无结果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些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典型诗句。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送别诗:

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学过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等。

  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如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此外又如:

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兰舟等。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咏物诗:

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

常用手法:

象征,比拟等。

代表作品有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

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

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羁旅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记行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表思想怀亲之情时常用意象:

明月、鸿雁、家书、梦境等,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节日。

明月皎夜光(《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咏怀诗:

即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抱负、恨别、怀远、离愁、感时、惜春伤时、自嘲等情怀的作品。

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主要表现手法有比兴、象征、联想等。

代表作品有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月上瓜州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

寒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州。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爱情诗:

(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无题李商隐幽恨诗(唐)安邑坊女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卜得上峡日,秋江风浪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巴陵一夜雨,肠断木兰歌。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闺怨诗、宫怨诗: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宫怨诗描写了宫女(或嫔妃)们的悲惨生活和精神痛苦,或以宫女自己的口吻抒写怨恨之情,或表达诗人对宫女的同情。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怨(唐)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①,相忆采芙蓉。

行宫元稹玉阶怨李白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讽喻诗:

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轻肥》、《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

讽喻诗出题较少。

官仓鼠(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哲理诗: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琴诗苏轼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咏玉韦应物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题画诗:

来源于画面,但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