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3998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玉米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玉米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玉米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玉米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米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玉米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玉米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玉米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玉米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要

一、项目背景

***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是全国的商品粮大县、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造林先进县、新农村建设造林绿化试点县和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

2006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中国玉米之乡”和“中国万寿菊之乡”称号。

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占耕地58%以上。

按照党的十七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精神的要求,***县在玉米产业发展上,围绕“玉米工业城”建设目标,在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形成年100万吨玉米加工能力后,扶持发展了麦芽糖、麦芽糊精、总溶剂、糖果等多个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精深加工项目,并推动发展了塑料编织袋、热电联产等配套项目,实现了玉米产业的集群式开发,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玉米产业化格局。

现在***县玉米还不同程度存在着种植品种更新迟缓、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影响了***县玉米产量和质量。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由传统的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求玉米品种向优质和专用型发展,优良种子将起主要作用。

急需引进“丰禾10”、“先玉335”2个玉米品种,担负起玉米良种更新换代,加速建设玉米种植基地,提高玉米生产水平,成为***县农业发展重要方向。

2008年,在省开发办的大力支持下,在***县芦河项目区落实大棚育苗移栽面积1万亩,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20多名技术人员,对项目区玉米生产进行田间测产,移栽区测12个地块60个点,面积1050亩,平均亩产1025.6公斤;直播区测4个地块20个点,面积350亩,平均亩产759.8公斤。

移栽地块比直播地块增产265.8公斤,增幅34.9%。

由此,***县委、县政府依据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产业化发展方向和现代农业的理念,提出以玉米标准化种植综合技术为中心的《***县公平玉米基地项目》。

通过项目带动***县玉米标准化种植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添满“粮袋子”和装满“钱袋子”,推进玉米产业化快速发展。

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一)项目建设范围

项目建设地点为民政乡公平、民政和进化三个村。

(二)项目建设规模

规划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5万亩,全部实行玉米标准化种植和注水灌溉;营造农田防护林0.03万亩。

(三)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新打机电井24眼;架设输变线路2公里;购置微喷灌设备289套,疏浚排水沟15公里。

修机耕路7公里,其中小区主干路3公里,田间路4公里;购置洛阳玉米收割机1台;建大棚263栋(7.89万m2)、温室26座;营造农防林0.03万亩;技术培训0.6万人次、购保水剂6吨、生物肥20吨、863种肥处理技术1项。

(四)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1年,即2009年内完成。

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区计划总投资633万元。

其中:

水利措施投资184.7万元;农业措施投资371.8万元;林业措施投资12万元;科技措施投资47万元;项目管理费17.5万元。

(二)资金筹措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申请中央及省投资500万元(中央财政投资333万元,省财政投资167万元),群众自筹133万元。

四、效益

开发后,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将得到加强,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优质玉米年增产量达到516万公斤,年增加产值391.24万元,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310.18万元,人均增加收入1328元,由2980元提高到4308元,远远高于非项目区的人均增收速度。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44%,财务净现值1483.19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2.21,投资回收期3.2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五、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县、乡两级组织对此项目工作十分重视,县级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农业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

审计局、财政局、农发办、技术监督局负责财务和技术监督。

农技中心、水务局、农机总站、林业局等业务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项目所在乡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乡长担任,成员由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主要领导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由乡长担任。

形成上下一体的项目管理体系,为项目的建设管理提供保证。

项目的建设,要严格按着国家农业开发政策和省办对项目批复文件进行。

资金管理执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三专”管理,执行跟踪问效制度,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全部用在项目建设上。

工程建设实行基本建设“三制”管理,建立工程管理档案和各项规章制度,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项目竣工后,及时移交给受益乡镇管理和运用,要制定运行管护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程长久发挥作用。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县的东部,分布在民政乡的公平、民政和进化三个村,地处“绥安”公路两侧,距离县城3公里。

项目区范围:

东起民政乡南北白色路面西测,南李营子屯,公平村南北黑色路面东测、北至耿家屯北一节地东西道路南。

幅员面积1.61万亩。

地理坐标为:

东经126°08′10″-126°09′19″,北纬46°42′08″-46°43′36″。

(二)水文气象

1、水文

项目区在水利区划上,属通肯河下游,区内排水泄入通肯河,排水畅通,承泄区域明显。

2、气象

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10℃积温2570.1℃。

无霜期125天。

年降水量475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01.3小时。

6-7月日照时数993.5小时,5-9月1245.2小时。

年辐射量112.5千卡/平方厘米。

年生理辐射量55.1千卡/平方厘米;年蒸发量1464.9毫米(其中4-5月份256毫米)。

经38年统计资料分析干旱发生频率51.2%,重旱发生频率25%;涝灾发生频率44.2%,重涝发生频率9.3%。

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季,夏季较少;涝灾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春涝较少。

旱涝灾害的发生规律是连旱连涝,旱灾多于涝灾,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干旱的主要成因是春季降雨偏少,3-5月份降雨量仅占年降雨量的12.9%。

涝灾的主要成因6-9月份降雨集中,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3%,加之盐碱土壤,耕性不良,有机肥用量少,造成土壤板结等因素,易造成旱涝灾害。

(三)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内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碳酸盐草甸黑钙土,有机质含量在3%左右,因土壤粘重,渗透性差,易旱易涝。

经治理适于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

(四)水资源

项目区内水资源总量为9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1万立方米,地下水57万立方米,地表水由于没有拦蓄条件,未得到利用;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4万立方米。

根据十万分之一水文地质剖面图分析,本区地下水文地质为白垩系上统明水组、四方台组。

上伏第三系太康组砂岩砂砾岩含水层组。

岩性为粉细砂岩、含砾中细砂岩和砂砾岩,一般二至三层,顶板埋深125-130米,地下水埋深20米左右,含水层厚20-30米,单井涌水量15吨/小时,水化学类型为HCO3-Na或HCO3-Mg-Na,矿化度小于1.0克/升,PH值为7.3。

适合于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灌溉系数大于18,是良好的灌溉水质。

(五)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现有耕地1.5万亩,全部为中低产旱田。

项目实施后,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玉米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将大幅度提高,亩增产344公斤,效益明显增加,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六)自然灾害

受大陆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分配不均,旱灾成为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发生。

旱灾多发生在春季,灾情严重年份,受灾面积占全部耕地的85%,致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二、社会经济状况

(一)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内有1个乡镇3个村,9个自然屯,529个农户,总人口2380人,其中农业人口2335口人,劳动力708个。

(二)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幅员面积1.61万亩,其中耕地1.5万亩,林地0.03万亩,其它用地0.08万亩。

(三)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内前三年平均农作物播种面积1.5万亩。

其中玉米1万亩,平均亩产665公斤,总产665万公斤;大豆0.1万亩,平均亩产130公斤,总产13万公斤;马铃薯0.1万亩,平均亩产900公斤,总产90万公斤;杂粮0.3万亩,平均亩产120公斤,总产36万公斤。

(四)地方财力与农民收入

农业总产值912.1万元,农业总收入695.9万元,人均收入2980元。

(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所在乡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完备,有水利服务站、农技服务站、农机服务站、林业服务站、科技辅导站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设备较为完善,共有中级职称的农业科技人员10名,初级职称8名,常年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基础设施

(一)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现有机电井6眼。

(二)田间工程现状

田间工程有排水斗沟4条6公里,排水农沟5条2公里,尚需整顿达标和配套建筑物。

(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现有农机合作一处,拥有农业机械12台(套),其中:

拖拉机1004型2台,拖拉机1002型1台,拖拉机802型1台,自走式玉米收割机1台,背负式玉米收割机1台;翻转五铧犁1LF-4358型1台,中型圆盘耙5.3米1BJ-5.3型1台,多功能整地机SGTN-280型2台,拖车7吨2台。

(四)交通与电力

有“绥安”公路从区内穿过,村屯间有硬化道路连接,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项目区内村屯的村级电网改造工程全部完工,边缘有高压线路通过,架设线路较近,电量供应充足。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一)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差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田间工程残缺损毁,灌排设施不配套。

加之,玉米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近几年来在全县雨水不调和的条件下,造成玉米单产水平不高,单位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

(二)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较低

玉米是***县三大主栽作物之一,多年来农民一直按照传统生产习惯组织生产,一些先进实用的增产提质技术得不到推广和普及,一些适区的优良品种得不到应用,致使单产提高幅度不大。

(三)生产规模小,成本高

在目前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由于分散经营,每户耕地比较少,造成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手段落后。

同时,由于物化投入比重较大,生产间接成本高,造成玉米生产成本远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整体效益较差。

(四)专用品种少

目前,专用玉米发展存在品种少,工业用玉米质量较低,晚熟品种面积大,食用玉米、饲用玉米和加工玉米混种、混收、混储的问题。

(五)加工链条较短

现有玉米产量的60%以上属于一次加工产品,一些具有精深加工意义的产品还处于市场尝试期。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促进品种更新换代,提高玉米质量与产量的需要

玉米是杂交作物,良种更新较快,但有近12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的***县却没有规范的良种示范基地,多年来,玉米良种引进处于松散状态,大部品种引进和更新由农民自发进行,各自为战,种植品种杂、乱、差,有些农户盲目引进跨区良种,影响了***县玉米产量和质量,随着玉米产业发展,农业由传统的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通过项目建设,集中引进优良品种,实行大规模连片种植,可示范引带广大农户向优质专用型玉米种植方向转化,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求玉米品种向优质和专用型发展,加速良种工程建设,促进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提高玉米栽培水平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玉米生产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成果、新农药、新肥料、新材料、新产品、新机械层出不穷,不断给玉米生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及时把新科技应用到玉米实际生产中,使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成为玉米发展的现实需要。

通过项目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