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报警器模电课设报告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9820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遥控报警器模电课设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外遥控报警器模电课设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外遥控报警器模电课设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红外遥控报警器模电课设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红外遥控报警器模电课设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外遥控报警器模电课设报告DOC.docx

《红外遥控报警器模电课设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遥控报警器模电课设报告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外遥控报警器模电课设报告DOC.docx

红外遥控报警器模电课设报告DOC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红外遥控报警器

 

学院名称:

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通信工程班级:

 

学号:

姓名:

 

评分:

教师:

 

2013年3月15日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第1周-3周

题目

红外遥控报警器

内容及要求

①当有人遮挡红外光时发出报警信号,无人遮挡红外光时报警器不工作;

②红外发射器,发射频率为30kHz,控制距离≥2m;

③报警信号频率800Hz。

进度安排

第1周:

查阅资料,到机房学习仿真软件,确定方案,完成原理图设计及仿真;

第2周:

领元器件、仪器设备,制作、焊接、调试电路,完成系统的设计;

第3周:

检查设计结果、撰写课设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时间:

周一、周三、周四下午

指导地点:

E楼311室

任务下达

2013年2月25日

任务完成

2013年3月15日

考核方式

1.评阅

 2.答辩□3.实际操作

 4.其它□

指导教师

系(部)主任

注:

1、此表一组一表二份,课程设计小组组长一份;任课教师授课时自带一份备查。

2、课程设计结束后与“课程设计小结”、“学生成绩单”一并交院教务存档。

摘要

本次课设课设题目为红外遥控报警器,是以电路为基础,低频电子线路为指导,采用中小规模集成芯片NE555、三极管、红外二极管、蜂鸣器和各种电阻设计而成。

该电路工作原理简单,由555芯片经电源产生的自激信号为红外发射二极管提供电压使其发出特定频率红外光,红外接收二极管作为一个开关控制蜂鸣器的响与不响。

本报警器可以实现对局部通道的监控报警作用,也可用来对重要物品的保护。

通过对报警电路的设计及焊接,最后能够实现它的功能。

关键词:

红外线自激振荡报警器

前言1

第一章电路设计方案与选择2

第二章系统组成3

2.1红外遥控报警器发射电路3

2.2红外遥控报警器接收电路3

第三章系统原理及电路设计4

3.1红外发射电路4

3.11工作原理4

3.12红外发射部分设计电路图4

3.2红外接收电路5

3.21工作原理5

3.22红外接收部分设计电路图5

第四章系统元件选择和参数计算6

4.1红外发射电路6

4.2红外接收电路6

第五章系统调试和结果7

第六章结论10

参考文献11

前言

红外遥控报警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遥控方式,在室内近距离监控,工业控制,家用电器,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

具有电路设计简单,稳定性好,性价比高,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的优点。

其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也越来越在智能仪器系统中得到重视。

在现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私人财产或者重要文件比较重视,在对贵重物品的保护方法上也越来越严谨。

比如说在一个保险箱中,如果加入一个报警器,必然会对保险箱中物品起到一个保护效果。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报警器这种小器件也在当前社会中出现的比较广泛。

采用红外发射二极管和接收二极管组成的控制系统就可以实现一个红外报警器的功能。

第一章电路设计方案与选择

从光敏二极管的特性考虑。

光敏二极管具有受光导通,不受光截止的特性,以可以利用光敏二级管作为开关,控制蜂鸣器的响与不响,此为第一个方案。

在这个方案中需要首先给蜂鸣器提供一个可以使蜂鸣器响的电源,可以使直流或者自激信号,再用二极管作为开关控制蜂鸣器所在的线路的闭合与断开。

红外光敏二极管还具有将接收到的红外线转化为电信号的特点,虽然转化的电信号比较微弱,但是可以经过放大器的放大使产生的信号满足要求,此为第二个方案。

在这个方案中,首先给发射二极管一个脉冲信号,这样才可以使接收二极管产生一个不对称脉冲信号,同时是一个交流信号。

再由运放使交流信号放大,并且需要利用三极管的开关作用对蜂鸣器的支线进行短路或者不短路。

对比两种不同的想法,最终选择第一种,因为第二种方案中需要的元件更多,并且会使用到多个芯片,在可以达到同一个目的的情况下采用电路简单,成本更低的方案。

第二章系统组成

2.1红外遥控报警器发射电路

系统组成:

红外发射电路由自激电路和发射二极管组成。

是由555自激多谐荡器产生脉冲波传递到红外发射二极管中发出红外光。

 

2.2红外遥控报警器接收电路

系统组成:

红外接收报警器电路由555振荡报警电路和蜂鸣器组成。

由红外收二极管接收到光与否导致555芯片是否工作在控制蜂鸣器是否报警。

第三章系统原理及电路设计

3.1红外发射电路

3.11工作原理

本部分电路工作原理如下:

直流稳压电源给NE555芯片供电使555产生自激信号,此信号经过三管脚输出给红外发射二极管,使二极管发出红外光。

3.12红外发射部分设计电路图

图3.1红外遥控报警器发射电路

3.2红外接收电路

3.21工作原理

本部分工作原理如下:

当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红外线时,接收二极管导通,使得555芯片的四管脚短接,从而555芯片不工作,不会产生自激作用,因此蜂鸣器两端没有电压则不响,反之,当红外接收二极管没有接收到红外线时,接收二极管截止,555芯片正常工作,给蜂鸣器提供电压,则蜂鸣器响

3.22红外接收部分设计电路图

图3.2红外遥控报警器接收电路

第4章系统元件选择和参数计算

由于NE555芯片具有稳定自激作用,可以产生稳定的脉冲波,可以较好的满足本课程设计的要求,在发射电路中作为二极管的发射启动器、在接收电路中为蜂鸣器提供电压源都是较好的选择。

并且NE555芯片的造价很低,在实际应用中被普遍使用,所以使用NE555芯片作为本次设计的主要芯片。

4.1红外发射电路

由555定时器和三极管构成的红外线报警器发射电路。

其中555构成多谐振荡器,取R1=510Ω,R2=2.0kΩ,C1=10nF,此时可以达到所要求的30KHZ频率。

电容C2的作用是抗干扰作用,取C2=10nf。

为了保护ne555芯片,与三管脚串联一个电阻R3,取R3=1.0kΩ。

理论计算结果如下:

fo=1.43/[(RI+2R2)C]=31.7kHz

4.2红外接收电路

所选的光敏二极管为普通型远红外光敏二极管。

为了保护二极管,选用R6为30kΩ。

NE555构成多谐振荡器取R4=10kΩ,R5=4kΩ,C3=100nF,此时可以达到所要求的800HZ频率。

C4的作用是为了提高NE555芯片的抗干扰能力,取C4=10nf。

理论计算结果如下:

f1=1.43/[(R4+2R5)C]=794Hz;

第五章系统调试和结果

在调试的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个关键,一是电源的正负不能接反。

否则二极管很容易被击穿或者烧掉。

二是必须确保发射电路中NE555芯片产生了正常的波形,否则会导致发射二极管不工作,对应的仿真波形如图5.4。

三是接收二极管的保护电阻必须足够大,否则可能会导致接收二极管直接击穿。

确保上述情况正确之后,再经过调试,器件正常工作,实物图如图5.6所示,经过测量,记录部分数据。

如表5.1

表5.1实际测量数据

无光照射的蜂鸣器电压

有光照射时蜂鸣器电压

发射二极管两端电压

3.89v

0v

1.96v

对应的仿真结果图如下:

图5.1无光照射的蜂鸣器电压图5.2有光照射时蜂鸣器电压

图5.3发射二极管两端电压

2.NE555芯片自激振荡产生的波形图

 

图5.4555芯片产生波形图

 

3.调试过程仿真总图

图5.5仿真电路图

4.测试过程实物图

图5.6设计实物图

第六章结论

设计成功之后,用作业本挡在在两个二极管之间,蜂鸣器响,移开作业本蜂蜜器马上不响。

这种现象实现了基本报警功能。

但就实际对报警功能的实现有一些问题必须做一些处理,首先接收二极管会接收来自于太阳的红外光,所以必须用黑色胶带将接收二极管的周围覆盖,最好将这一对二极管管尖相对。

这样才可以实现绝对控制领域。

除此之外,经过最后的测量,虽然各电压结果显示,系统确实是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实际的频率和要求不是很相符,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猜想有一下几点:

元器件的实际值和标值不一样,例如电容的标值比用万用表测量值要大;元件会收到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频率的变化。

对此,应该可以有一定的改进。

在实际中挑选元件的时候全部以万用表测量值为准。

最好对电路板进行简单封装处理,然后再进行测试。

参考文献

[1]邹其洪,黄智伟,电工电子实验与计算机仿真[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刘原,管金云,电路分析基础[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

[3]康光华,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M],科学出版社,2002

[4]康光华,邹寿彬,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M],科学出版社,2002

[5]黄继昌,郭继忠,实用单元电路及其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10

[6]黄继昌,郭继忠,电子元器件应用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

[7]王文郁,石玉,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

[8]蔡灏,李平,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