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9444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 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8章 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8章 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8章 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8章 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8章 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docx

《第8章 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 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8章 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docx

第8章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

第八章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

新经济时代的狂飚席卷全球,人类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个创业激情燃烧、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创业”给了我们更多展现个性的空间。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机制逐步推向了纵深发展,大学生就业渠道、途径及流向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时代特征。

创业是件激动人心而又富有挑战的伟大事业,包涵着许多感人身受的传奇故事,令人向往。

要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必须首先做好必要的心理、知识和能力储备,学习基本的创业知识。

第一节创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对创业教育有广义、狭义的理解之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狭义的创业教育,则指进行创办企业所需要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及其相应实践活动的教育。

创业即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指自主地、积极地创造业绩和成功,狭义的理解即由个人或若干人联合创办企业并掌握所有权。

无论广义还是狭义,创业一词均强调开端和草创的艰辛和困难,突出过程的开拓和创新,侧重在前人基础上有新的成就和贡献。

一、解读创业

什么是创业?

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管理学家认为创业是创业家成功地创立一个前所未有的企业或事业。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创业”就是“创立”,分开来说就是“创”企业和“立”企业。

“创业”实质上是指两个阶段,一是新创企业的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二是把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也有人说,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

创业,并非仅指创建新企业。

(一)创业观念

创业观念是指人们在创业方面的思想意识,也就是指人们对创业的意义、目的和行为的看法。

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应具备以下几种观念:

创新观念、赚钱观念和服务观念。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

创业的本意在于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于机会的捕捉和利用。

精神层面的含意,代表一种“以创新为基础的做事与思考方式”;实质层面的含意,代表一种“发掘机会,并组织资源建立新公司或开展新事业,进而提供市场新的价值。

”实践层面:

运用创业思维开展目前的工作,把握机会,创造价值,创新与挑战自我。

学术层面:

追求理论创新和新的管理范式。

创业是指承担风险的创业者,通过寻找和把握商业机会,投入已有的技能知识,配置相关资源,创建新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过程。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创业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创业者要付出辛勤的努力甚至沉重的代价。

2、创业的本质在于商业机会的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

3、创业的潜在价值需要通过市场来体现。

4、创业以追求回报为目的。

(二)创业的要素

创业要素主要包括创业者、商业机会、技术、资源、资金、人力资本、组织、产品服务等方面,准确把握创业的基本要素对成功创业意义深远。

1、创业者是创业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个人或团队,是创业的主体。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推动和领导作用,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

2、商业机会是创业的核心要素,创业首先从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开始。

商业机会就是创业机会。

商业机会的捕捉和选取,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创业起步的成败。

3、技术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重要基础。

产品与服务当中的技术含量及其所占比例,是企业长期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动力源泉,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4、资源是创业中的各种投入,主要包括各种人、财、物、时间、信息等方面。

资源不仅专指有形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也包括无形资产,如专利、品牌;它还包括个人资源,如个人技能、经营才能;以及类似信息、权力影响、情感支持、金融资本等社会网络资源等。

创业者不可能拥有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和资源匮乏下有效成功创业是对创业者素质的极大挑战。

5、资金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型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企业快速发展时期,资金的缺口将直接限制企业的发展壮大。

创业初期,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还是靠自己筹措。

当然,充分利用国家融资政策,获取必要的企业发展资金也是创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6.人力资本是创业企业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宝贵资源。

企业成功的关键主要依托于在创业企业中人力资源积极因素的充分发挥。

逐步建立一支高水平、富有战斗力的创业核心团队,设计制定出符合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特点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文化,是新创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

7.组织是协调创业活动的系统,是创业的载体,是资源整合的平台。

创业型组织的显著特征是创业者强有力的领导和缺乏企业正式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创业现状。

从广义上来说,创业型组织是以创业者为核心形成的关系网络,不仅包括新设组织内的人,还包括这个组织之外的人或组织,如顾客、供应商和投资人。

8、产品和服务是创业者获取利润,创造个人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直接载体。

离开了产品和服务,创业就无从谈起,创业必须从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和服务中开始。

二、创业的类型

关于创业类型的分法有很多,不过从不同侧面了解创业类型的划分依据和方法,对创业者有效选择最适合自己条件的创业类型具有一定的帮助。

(一)按照创业者数量可分为独立创业与合伙创业

1、独立创业,指创业者独立创办自己的企业。

其特点在于产权是创业者个人独有,企业由创业者自由掌控,决策迅速。

但它需要创业者独自承担风险,创业资源准备也比较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受创业者个人才能的制约。

2、合伙创业,是指与他人共同创办企业。

其优劣势正好与独立创业相反,合伙人的选择、合伙人之间的相互博弈、权(利)分配将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有序经营,甚至存亡。

(二)按照创业起点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企业内创业

1、创建新企业,指创业者个人或团队从无到有地创建出全新的企业组织。

其自主创业的过程,充满着挑战和刺激,创业个人或团队的想象力、创造力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风险和难度往往比较大,创业者有时会遇到缺乏资源、经验和相关方支持的困境。

2、企业内创业,指一个已经存在的企业,由于产品(服务)、市场营销或企业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原因,需要进行重新改造,企业流程再造本质上就是一种企业内的创业行为。

企业内创业往往是动态的,正是因为企业内部的二次创业、三次创业乃至连续不断的创业行为,才使得企业的生命周期不断在循环中延续。

(三)按照创业项目性质可分为传统技能、高新技术和知识服务型创业

1、传统技能型创业,指使用传统技术、工艺的创业项目,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尤其是酿酒、饮料、中药、工艺美术品、服装与食品加工、修理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独特的传统技能创业项目表现出了经久不衰的市场竞争力。

2、高新技术型创业,指知识密集度高,带有前沿性、研究开发性质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创业项目。

我国正倡导构建创新型国家,各类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一般都拥有大批高新技术研发人员,他们的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和专利技术等的商业化运作,将有可能会成为高新技术型创业的动力源泉。

3、知识服务型的业,指为人们提供知识、信息的创业项目。

当今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知识更新越来越快,诸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等各类知识性咨询服务机构将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四)按照创业动机可分为机会型创业与生存型创业

1、机会型创业,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指创业的动机并非出自谋生或养家糊口,而是为了抓住和利用市场机会,从更大程度上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以市场机会为目标的机会型创业,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要,或满足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因而会带动新的产业发展。

一国机会型创业活动越活跃,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2、生存型创业,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因为所有的其他选择不是没有就是不满意。

创业者必须依靠创业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谋求出路。

指创业的动机一开始主要是为了谋生的需要,从而使得创业者自觉或被迫地走上创业之路。

这类创业往往是在现有的市场上寻找创业机会,并不一定在市场上创造新的需求,创业模式大多属于追随和模仿型,因而可能会出现小富即安,极难做大做强的创业局面。

(五)按照创业方向或风险可分为依附型、尾随型、独创型和对抗型创业

1.依附型创业,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依附于大企业或产业链而生存,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如专门为某个或某类企业生产零配件,或生产、印刷包装材料。

二是特许经营权的使用。

如利用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效应和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减少经营风险。

2.尾随型创业,即模仿他人创业。

其特点,一是短期内只求能维持下去,随着学习的成熟,再逐步进入强者行列;二是在市场上拾遗补缺,不求独家承揽全部业务,只求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3.独创型创业,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填补市场空白。

大到商品独创性,小到商品的某种技术的独创性。

如生产的洗衣粉比市场上卖的环保性好且去污力强,改革开放后首家搬家服务公司、婚介公司等。

但其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消费者对新事物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独创型创业也可以是旧内容新形式,比如,产品销售送货上门,经营的商品并无变化,但在服务方式上扩大了,从而更具竞争力。

4.对抗型创业,指进入其他企业已形成垄断地位的某个市场,并与之对抗较量。

这类创业风险最高,必须在知己知彼、科学决策的前提下,抓住市场机遇,乘势而上,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

(六)按照创新内容可分为基于产品、营销模式与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而创业

1.基于产品创新而创建企业,指基于技术创新或工艺创新等技术创新的成果,产生了新的消费者群体,从而导致创业行为的发生。

2.基于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而创建企业,指采取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厂商的市场营销模式,因而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满足度。

例如,美国联邦快递公司所提供的邮包服务。

3.基于企业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而创建企业,指采取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厂商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因而能够更高效地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如九十年代国内乡镇企业的大量创立与成功,正源于其组织管理体系的创新。

三、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

创业精神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哲学层次的创业思想和创业观念,是人们对于创业的理性认识;心理学层次的创业个性和创业意志,是人们创业的心理基础;行为学层次的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是人们创业的行为模式。

孔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否亦为之。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历史上晋商凭着独特的创业精神创造了令人注目的成功。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明清山西商人鏖战于商场的精神动力,是由利益而起动的进取精神。

晋商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它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我们可以把它归之为“晋商精神”。

还有徽商发展创业也是中国历史上创业精神的典范。

内涵丰富的徽商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每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作为其灵魂,这种内在的灵魂是实践活动中最活跃的能动力量,而从事这一活动的人就是这一特殊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创业精神是创业的核心与灵魂。

创业精神在心理层面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基础是创新,在行为层面是发现和把握机会,并且创造价值的过程。

哈佛大学商学院对创业精神的定义是:

“创业精神就是一个人不以当前有限的资源为基础而追求商机的精神。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创业精神代表着一种突破资源限制,通过创新来创造机会、创造资源的行为,而不是简单地体现在创造新企业,或体现在创新上。

因此,创业精神可以简洁的概括为:

“没有资源创造资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用有限资源去创造更大资源。

”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创业原始精神,有效挖掘和培养这种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创业创新的精神氛围,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该是具有一定企业家禀赋的创业创新先锋。

其中,创业精神是企业家最具活力的创业创新力量源泉。

创业精神的载体是人,最具创业精神的人应该是创业者,创业者与创业精神往往密不可分。

从对企业家的角色轨迹研究可以看出,企业家所承担的角色,从投机、套利、冒风险到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

因而创业精神不单是投机与冒风险,更重要的是把握机会和不断创新,通过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活动,推动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小贴士:

1992年,在美国《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中,李嘉诚以38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列世界第35位,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2005年,英国《金融时报》选出的全球25位最具影响力的亿万富豪,李嘉诚以967亿元的身家位列第17位。

  李嘉诚拥有一个巨大的工商业王国,是亚洲首富、世界十大富豪之一。

有位记者曾问李嘉诚:

“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

”李嘉诚回答说:

“依靠知识。

”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

“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

”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

“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学习知识,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

李嘉诚勤于自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

青年时打工期间,他坚持“抢学”,创业期间坚持“抢学”,经营自己的“商业王国”期间,仍孜孜不倦地学习。

李嘉诚晚睡前是他铁定的看书时间,他喜欢看人物传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

李嘉诚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仍然坚持学英语。

早年专门聘请一位私人教师每天早晨7点30分上课,上完课再去上班,天天如此。

早在办塑料厂时就订阅了英文塑料杂志,既学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业动态。

苦读英文使李嘉诚与其他早期从内地来香港发展的企业家有所区别。

当年,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社会是“稀有动物”。

懂得英文,使李嘉诚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谈生意可直接与外籍投资顾问、银行的高层打交道。

如今,李嘉诚已年逾古稀,仍爱书如命,坚持不断地读书学习。

李嘉诚说: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

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

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和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

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

 

第二节创新能力

创新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或具体的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小贴士:

中国神农——袁隆平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

安江农校宁静的校园也无法幸免。

袁隆平为这沉痛的现实深深感到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青年袁隆平响应党的号召,和学生们一起来到黔阳县的硖州公社秀建大队支农。

生产队长老向企盼地对他说:

“袁老师,听说你正在搞科学试验,如果能研究出亩产800斤、1000斤的新稻种,那多好啊!

我们就可以不怕饥荒了,苦日子也就可以结束了。

”老队长的话又一次唤醒袁隆平蕴藏在心底的童年之梦,从那一刻开始,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培育杂交水稻,是他生命中最强的音符。

对于一个几千年来受贫穷与饥饿折磨的民族,有着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良种来帮助解决吃饭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贡献啊。

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全人类的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

袁隆平,由安江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终于登上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殿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辉煌、荣耀、名利,却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发生任何改变,他还是始终如一的恋着杂交水稻事业。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的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争的察看着育种基地。

他心中想的只有他的试验,只有他的杂交水稻。

一、创新的定义

中文“创新”一词出现较早,但其涵义与现代不同,古汉语中的“创新”主要是指制度方面的改革、变革、革新和改造,并不包括科学技术的变革。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商汤王就喊出了响彻环宇的创新之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盘铭》)。

30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因创新而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从目前已有的文献史料来看,“创新”一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的《魏书》:

“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

”,这里的“创新”指的是制度方面的兴利除弊之意。

现代汉语中“创新”一词的词义较之古汉语又有新的发展,1999年出版的《辞海》里讲创是“始造之也”,是首创、创始之义;新:

初次出现,与旧相对;“创新有三层涵义,一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更新;三是指创造性、新意。

在英文中,Innovation(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其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指的是更新;第二指的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指的是改变。

而创新作为一种理论,最初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J.A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首先提出,他在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创新(Innovation)一词,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学领域,他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扩散,“创新”已经成为多学科多领域广泛运用的一个词,从不同角度各人有不同理解:

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

”简单地说,创新是人类主体在处理和客体的关系中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独创性活动过程及结果。

管理学和经济学上的创新有其特定的涵义:

创新是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新生产要素的发现、新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引进及新组织形式的实施。

如《管理是金》一书定义“创新”就是:

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即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综合各种研究和各个领域的创新定义,我国学者唐五湘在其《创新论》一书中,总结归纳了五种主要的关于创新的定义,即:

①创新是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

②创新是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事物的过程;

③创新是对一个组织或相关环境的新变化的接受;

④创新是指新事物本身;

⑤创新是从产生新思想并付诸行动。

这些定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创新的本质特征。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的概念,具有目的性、能动性、规律性、变革性、新颖性、发展性和价值性等特征。

“创新”从本质意义上理解,可以概括为:

创新,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和发展的活动。

这种更新与发展,可以是事物的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也可以是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由于增加新的因素而得以丰富、充实、完善等;还可以是事物内部构成因素的重新组合,这种新组合导致事物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齐全,效率更提高。

对学生而言,创新主要是指学生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创造出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二、脑科学与创新

创新是脑的整合性功能的体现,基于脑科学上的创新教育策略亦是一项系统工程,更具可行性、可信性。

1961年,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Sperry)、波根(Bogen)和葛萨纳嘉(Gazzanaga)三人进行了历史性的“裂脑实验”:

在前脑连和切断之后,分别测验左、右脑的分工及优势。

这项实验揭示了人脑有“优势半球”的特性,即大脑是由左、右半球组成,且两半球功能高度专门化,“都有自身独立的意识思维序列”。

即左脑掌管语言与逻辑,右脑做的则是难以用语言表述的事情,诸如空间认识、形象、情感等等形象思维。

左、右脑除了功能上的差异以外,日本专家七田先生还指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容量、速度上的差异。

他认为,“左脑对进来的信息话语有意识进行记忆,且容量有限,右脑对进来的信息图形化,无意识进行记忆,记忆容量没有限度。

”“通过左脑语言进行信息处理时,需要时间,通过右脑的想象进行处理时,不需时间。

人的大脑皮层有150亿个神经细胞,1955年爱因斯坦病逝于美国普林斯顿医院,其大脑切片显示,其脑区比常人宽出15%(TOP区,进行数学运算和直观推理的关键所在);他的脑细胞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更为密切;大脑的胶质细胞比一般人多75%(给神经细胞提供给养)。

在生理学方面研究表明,每一个神经细胞相当于一架十分高级的微电脑。

我们大脑枕叶主管空间,颞叶主管视觉,额叶主管抽象思维(主管抽象思维,作出计划、预见、产生意志的地方,列宁的大脑额叶要比一般人大50%),顶叶主管空知觉。

人的脑容量大小不能绝对地决定智力的高低,关键的还有神经回路(指大量的脑细胞通过突触组成一定的神经通路并通过化学的和电子的运动传输、处理信息,实现大脑的功能。

)惯于用右手的人,左脑比较发达。

而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使用右手。

不过,大多数的研究材料却让人感到意外,左撇子的表现往往比一般人更出色。

科学家中的左撇子特别多,也许这与科学总是探索未知世界,需要想象力和敏锐的知觉有关,而左撇子的右脑思维方式正好适应这种需要,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杨振宁都位列左撇子英才榜。

人是不能创造出信息的,所以,创造力也就是对已有的信息再加工的过程。

人脑的大部分记忆,是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就如同录像带的工作原理一样。

信息是以某种图画、形象,像电影胶片似地记入右脑的。

所谓思考,就是左脑一边观察右脑所描绘的图像,一边把扈符号化、语言化的过程。

所以左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质,它负责把右脑的形象思维转换成语言。

一般创新思维不是突然爆发的,需经过四个阶段:

准备(创新的起点)、酝酿(各种可能的途径进行尝试,想到的办法越多,解决问题可能性就越大)、突破(新思路)、验证(整理与总结),这四阶段第一、四主要是左脑作用,第二、三主要是右脑作用。

单一的左右脑思维举例,英国思维科学家德。

波诺打了一种找水的比喻,在干旱寺方找水,一种是找一个地方不停地向下挖,挖很深的井,即垂直思维(左脑),一种是东挖挖、西挖挖,看看什么地方有可能挖到水即横向思维(右脑),左右脑协同运用效果才会更好。

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是从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发现新的东西的。

更多的人思考还要看多数人怎么想,领导怎么说,权威怎么看,一根根绳索,就像唐僧给孙悟空的紧箍咒,把人的头脑紧紧束缚住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创造需要两种相辅相成的思维,需要保持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良好张力,需要保持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良好的张力。

如果没有抽象思维,就不会有科学,更不会有哲学。

抽象思维所使用的概念是对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