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9160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docx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docx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

春天的旱晨。

2、闻:

听见。

3、啼鸟:

鸟的叫声。

4.知多少:

不知多少。

知:

不知。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关于友情的古诗

2、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

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

今安徽一潭。

说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

不如。

⑤汪伦:

李白的朋友。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关于思乡和月亮的古诗

3、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

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床:

床”即“窗”的通假字。

3、疑:

好像

4、举头:

抬头。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①寻:

寻访。

②隐者: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③不遇:

没有见到。

④童子:

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

回答,说。

⑥云深:

指山上云雾缭绕。

⑦处:

地方。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关于夏天美景的古诗

5、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注释

1.小娃:

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

船。

2.白莲:

白色的莲花。

3.踪迹:

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

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关于夏天美景的古诗

6、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泉眼:

泉水的出口。

惜:

吝惜。

照水:

映在水里。

晴柔:

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

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

上面,顶端。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关于夏天美景的古诗

7、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⑴牧童:

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

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

指道旁成阴的树。

樾(yuè):

树阴凉儿。

⑷意欲:

想要。

⑸捕:

捉。

⑹鸣:

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关于夏天美景的古诗

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晓:

早晨。

2.净慈寺:

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3.林子方:

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

终归,到底。

5.四时:

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6.接天:

与天相接,形容广阔,望不到边。

7.无穷:

无边无际。

8.无穷碧:

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9.映日:

太阳映照。

10.别样:

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

红得特别出色。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与其它季节真是不一样。

湖面上铺满了荷叶,青翠碧绿,一望无际,好像与蓝天连成一片。

盛开的荷花,在早晨灿烂的阳光映照下,特别红艳明亮,美丽动人。

9.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①村居:

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拂堤杨柳:

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

迷醉,陶醉。

春烟:

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③散学:

放学。

④纸鸢:

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yuān):

老鹰。

⑤东风:

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10、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⑴长歌行:

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⑵葵:

“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

清晨的露水。

晞:

干。

⑷”阳春“句:

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

布施,给予。

德泽:

恩惠。

⑸秋节:

秋季。

⑹焜黄:

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

同“花”。

衰:

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

大河流。

⑻少壮:

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

指年老了,老年。

徒:

白白地。

【翻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11、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知:

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

就。

发生:

萌发生长。

3.发生:

萌发生长。

4.潜(qián):

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12、鸟(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解释】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

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注释】道:

说。

莫:

不要。

  

【赏析】 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13、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注释】齐:

平齐,即一般高,一样高.回首:

回头,低头看.

【古诗今译】站在高高的华山之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比高低.抬头仰望苍穹,太阳仿佛近在眼前;低头俯视脚下,只有蒸腾缭绕的云雾在半山腰弥漫。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发奋读书,十九岁登进士第,官至宰相。

他的诗多清新之句,有《寇忠愍(mǐn,古同“悯”)公诗集》(亦即《巴东集》)传世。

《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

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佳话的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耸之非常。

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半山腰缭绕弥漫。

“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对仗工整、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刀斧痕迹。

二是炼字精准,不着任何痕迹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巍峨与陡峭,如前两句中的“只有”、“更无”和后两句中的“近”、“低”,都用得十分精准,十分巧妙。

无论是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遣词炼字的功力,都说明了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于一个七岁孩童之口。

半山腰弥漫.

 

14、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

捕鱼的人。

②但:

只③爱:

喜欢④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

你。

⑥一叶舟:

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

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

波浪。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