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955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docx

《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docx

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

让客人在旅行中兴致常存——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

国际旅游界有这样的看法,“没有导游的旅行是不完美的旅行,甚至是没有灵魂的旅行”。

翻译导游之所以重要,关键就在于其导游、讲解,而导游讲解的灵魂和核心所在,便是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

俗话说:

“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它充分说明了翻译导游讲解艺术 的重要性。

 

  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更是举不胜举,可谓遍及天涯海角。

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外国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考察、游览。

然而,河山之锦绣,风光之绚丽,艺术宝库之内涵,文物古迹之珍贵,如果没有翻译导游人员富于知识性、艺术性的讲解、说明,游客们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些珍贵旅游资源重要价值,有的客人甚至还会产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之感。

因此,我认为:

只有具备了渊博的学识,并能把这些知识艺术地讲授给客人,做到寓教于乐、引人人胜,使客人在旅行中兴致常存的导游员,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导游员,其导游讲解,才是成功的导游 讲解。

 

我认为:

合格的导游讲解,绝不是照本宣科地给游客们背诵一遍关于某一景点的讲解词便告终,那样做,是不可能吸引游客的。

不少导游人员,在就某一景点为游客导游时十分卖力,但遗憾的是,客人们对其讲解却并不怎么感兴趣,几十个人的大型旅游团,能随其听到最后的,往往是寥寥无几,其他客人则早已是各行其事了。

仅剩下的几位客人,有时恐怕也是碍于情面,硬着头皮往下听而已,真可谓“费力不讨好”。

之所以会这样,究其原因,不外乎二条:

一是知识深度不够,其二便是导游讲解呆板、语言艺术欠缺。

由此可见,导游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导游技巧及语言艺术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情绪和导游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着客源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是游客及外国旅行商评价一个导游员和该导游员所在旅行社导游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 

  过去,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到异国旅游的主要目的,绝大多数是为了度假、消遣和休息。

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以领略异域风情,获取异国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知识为目的的游客所占比例可谓与日俱增,方兴未艾。

到了90年代,游客们对导游讲解的要求则更加严格和挑剔,这就使导游人员及其导游讲解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因此,如何把一件事、一个景物讲得明白透彻、富于知识深度,讲得幽默风趣,能够引人人胜,从而使游客们满意、满载而归,深感不虚该地之行,已成为每一个导游人员毕生应予认真对待、潜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日语导游人员为例,由于日本在文化、宗教、建筑等诸多方面与我国一脉相承,因而要达到让客人在旅行中兴致常存,满意而归的目的,其难度就更大,也就需要导游人员在知识水平、导游技巧及语言艺术上狠下苦功,努力学习和钻研。

在自己从事翻译导游工作近二十年的生涯中,我深深体会到翻译导游技艺在工作中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它无疑是翻译导游工作的灵魂和生命。

一座荒山、一条涸河、一座庙门、一尊石像, 本来毫无生气、枯燥乏味,但若经过翻译导游人员精彩、生动的导游讲解,则会在一瞬间变得充满神秘和活力,使物质财富于顷刻间化作精神财富,从而为游客提供意想不到的美的享受,使游客于无意间在欢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和旅游情趣,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成功的导游讲解,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作用,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亦绝非夸张。

近年来,日本众多的专家、学者及日方旅行社、日本游客来大同前纷纷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等,有的甚至电话、信函、传真一齐上,不厌其烦地再三恳请我出面陪团,也正是因为自己在知识领域和翻译导游技艺上刻意追求、潜心琢磨的结果所致。

实践证明,山河之美,文物之奇,均需要翻译导游人员通过自己对导游技巧、语言艺术的灵活运用去着彩赋色、画龙点腈,从而达到寓乐、引人人胜,使游客在旅行中兴致常存之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招徕更多的客人来华旅游,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现以我在大同地区陪团时的导游翻译讲解为例,谈一谈我在接站、沿途、景点及送站时,对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及同行们不吝赐教、指正。

 

  二、接站时的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 

  接站,是导游与客人的初次接触,是关系到导游留给客人包括语言、个性及外观形象等在内的第一印象好坏的关键时刻,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以早上接站为例;从车站接出外宾并带客上车后,首先是问好,其次是致欢迎词及自我介绍等。

这是导游——这种特殊艺术表演的开始。

实践证明,这几个语言节目表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客人及随员对导游的信赖程度和客人与导游之间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客人的旅游情绪和导游今后工作的正常进行。

当导游张口对初次见面的客人道第一次‘‘早上好!

’’并得到客人异口同声的回问时,实际上便是徐徐拉开了导游艺术表演的序幕。

 

  问好之后,我认为不应立刻忙于去致“我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之类枯燥的欢迎词及以“我叫 xxx,请多多关照… …”等几句简单的寒喧,便匆匆宜告自我介绍的结束,而应根据客人们的心理,情绪状况及其所在国家的国情、习俗以及导游自己所在城市的 名称、司陪人员的姓名等的特点,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后再讲,方能引起因长时间乘坐夜车而昏昏欲睡的游客们对“节目”表演的浓厚兴趣和 共鸣。

 

  早上接站时,由于客人是坐夜车而来,而这对日本游客来说,。

是非常不习惯的事情,如果客人不是坐软而是坐硬卧甚至硬席而来的话,那么这种不习惯会更加明显。

因此,导游在向客人问好后,应首先以“诸位,坐了七八个小时的夜车,一定很累了吧?

”之类体贴关怀的问候语为开场白,等客人们笑着发出感叹之后,再接着这样说:

“……的确,由于我国的交通事业,目前尚不十分发达,建国后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较贵国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诸位在中国旅游,旅途中如果乘坐火车的话,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

但若乘坐贵国新干线上的列车,那么,从北京到大同,时间会从现在的七八个小时缩短到二三个小时,那样的话,大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疲劳了。

但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面积是贵国的26倍。

在如此广阔的国家实现这一愿望,尚需时日。

同时也需要技术上的大力协助与支持。

在此,我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各位能为日中友好,同时也为大家今后在我国旅游的方便做出贡献……”这种知彼知己的讲法,其结果会给客人一种既亲切、又实在的感觉,从而使客人产生极愿继续听取下文的欲望。

利用客人的这种心理,导游如果接着这样讲下去的话,则能更好地吸引客人。

那就是,“当然,谈到贡献,大家实际上已开始付诸于行动了。

诸位此次来我国旅游,不正是对我国旅游事业的支持与贡献吗?

的确,此次诸位不辞劳苦、远道而来,并且将自己在大同的全部接待工作都交给我社来办理,对此,我谨代表大同市270万人民及大同国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大家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有句古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次能为大家进行导游,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客人听到此,必然会 报以热烈的掌声。

  

  上文讲过,自我介绍时,亦要动一番脑筋。

以我的名字—— 石春满为例,自我介绍时,可以这样说,“我姓石,叫石春满。

石,是石头的石, 春,是春天的春,满,是满意的满……”,介绍的如此详细,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为下文作铺垫。

待客人予以礼节性的鼓掌后,接着再样  讲下去“……不是自吹,我拥有一个极好的名字。

首先,我的姓名无须改动,便是一个地道的日本名字,即:

石·春满。

石·春满,森·欧外(  

日本尽人皆知的近代大作家)发音方式不正好一样吗?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

我的姓名对各位来说更具有祝福之意……”,说到此,可稍作停顿,以“吊”客人的胃口,最后,再抖开“包袱”:

“我希望各位在大同期间,身体像石头一样结实,心情像春天般温暖,并祝大家在 大同旅游后满意而归”,这种无中生有,化无情为有情的自我介绍法,不仅加深了客人对导游的印象,使导游的姓名深深地铭刻在客人的心中  

,而且还在自我介绍时表达了导游对游客们的美好祝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除此之外,类似的东西还有许多,均可借题发挥地加 以利用,如大同这个地名,便可以说成“祝天下大同”等等。

  

  问好、致欢迎词、自我介绍后该如何讲呢?

不少导游在此之后,便立刻开始了冗长乏味的、诸如本地区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等城市概况的介绍 。

殊不知,此时客人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内容,他们的双眼此时正紧紧盯着车窗外的景物。

因此,导游在此时,应根据客人所关心和感兴趣  的沿途景物等进行导游。

城市概况中的内容,可在其他机会里适时地、触景生情地逐渐予以介绍。

那时再介绍,比现在“纸上谈兵”效果要好得多,且时间还可以加长,内容也会比此时介绍更为详尽和生动。

如在上文的欢迎词中,便可顺其自然地提及城市人口数目。

  

  所为客人关心和感兴趣的东西,无非是游客们耳闻、目睹、口语的内容。

如在大同,客人于早、晚乘火车抵大同后,往往一下车,便会立刻发 出“真冷啊!

”之类的感叹,因此,在接站 “三大项”——问安、致欢迎词、自我介绍之后,应首先向客人叙述一下大同的气候情况和当天的  天气情况。

如:

“刚才大家都说,‘真冷啊!

’是啊,大同地处塞外,海拔达一千多米,因此,气候较为寒冷,年平均气温……”这样,以察言  

观色的方法去讲,既回答了客人们所关心的事情,又顺便介绍出了当地的气候、地理情况。

  

  在大同,从车站到饭店的途中,华严寺是必经之地。

当导游在客人看到雄伟古朴的该寺大殿建筑时,可用“突出特点”法向客人“吹”一段大  同的名胜古迹——因为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客人此行最关心的东西。

但介绍时一定要言简意赅。

“我是大同人。

不是吹牛皮,大同实在是一个  好地方。

在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大同名列前茅。

众所周知,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代,大同就已是北魏王朝的首  都了。

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大同留下了众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其中,云冈石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石窟之首,华严寺大雄宝殿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构建筑,九龙壁堪称世界龙壁之最,应县木塔乃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说法之道场,名列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这里讲 ’这么多,关键是想强调,无论讲什么,都要以富于特色、突出特点、使游客容易记住的方法去讲,方能吸引客人。

如以上所讲的内容,便是以几个“最”字道出的。

当然,如果在上文之后,再补上一句:

“对大家此次能来到大同——这个古往今来被人们称为‘塞外明珠’的好地方,我谨表祝贺”之类风趣的语句则能更好地吸引客人。

  

  触景生情、借题发挥,是导游讲解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大同,从车站将要抵达饭店时,要经过“迎宾路”,这时,可以利用“迎宾”这个路名 ,借题发挥地进行讲解:

“这条路叫‘迎宾路’,为二十多年前所修建、命名的。

‘迎宾’者,迎接宾客之意也。

此次大家作为宾客来到大同  ,这条路不正是为迎接各位的光临而修建的吗?

它已在此恭候大家整整20年了啊!

”客人们听了,会立刻发出愉快的笑声。

  

  此外,如果遇上下雨天还可以这样讲:

“今天,·各位终于光临大同了,瞧,迎宾东路激动得热泪盈眶……”,若是送站时,还可以这样说, “这雨,是大同与大家惜别的泪水……”。

三、如何做好沿途导游上文讲过,城市概况中的内容,可在适当的时候顺其自然、触景生情地予以介绍。

而沿途导游,正是介绍这些内容的一个良好机会。

沿途导游 做得好坏,对客人们了解本地区各方面的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午出发去云冈石窟为例:

上车后先向客人问:

“早上好!

”然后利用日语寒喧语较多,且早、晚分明的特点,将早上、日间、晚上几个寒喧用语连在一起,再向客人重致问候,即:

 “御早样今日晚”听到这样既熟悉,又陌生的问候,客人们脸上必然会显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借此机 会导游可随即向客人们介绍大同人的寒喧方法,如大同人在见到熟人时,不是以“早上好”、“白天好”、“晚上好”等问候对方,而是以“  起床了?

”“今天休息吗?

”“还没睡吗?

”等取而代之。

近年来,随着普通话中 “你好”这一寒暄用语的日益普及,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遇到熟人,特别是初次见面之人和久别重逢的友人时,往往以“你好” 互致问候,但却仍无早、晚等区别。

这不正是“御早檬今日晚 ”吗?

客人听 到此,必然会忍俊不禁。

这种颇有点卖关子味道,又富于幽默诙谐感的讲解,不仅活跃了气氛,给刚刚起床的游客平添了许多旅游情趣和听讲的欲望,同时也极其自然地向客人介绍了大同风土人情的一个方面,可谓一箭双雕。

而且以后的每天早上,都可用相同的方法向全团的客人们 问安,使游客们从早上一上车开始,便处于欢快的气氛中。

 沿途导游,切忌在车上大“侃”关于要去景点的概况之类的内容,那样做,必然会导致刚刚乘夜车抵大同不久的游客们全部睡着,可谓“费力不讨好”。

前面讲过,在沿途导游时,只有用 察言观色的方法,按照客人所听、所看、所讲即客人感兴趣的内 容去导游,才称得上是沿途导游,才能引起客人们的兴趣。

仍以 去云冈石窟的途中为例,看到为火力发电厂运煤的列车,可以向 客人介绍大同的煤矿、发电厂及蒸汽机车厂等城市概况中有关工 业方面的内容,看到武周河,可以先讲大同的主要河流,从而极 其自地引出地下水资源,降雨、降雪量等内容,看到三龙壁,· 则可讲大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九龙壁,而且还有一龙壁、五龙壁和眼前的三龙壁等,因而有“龙壁之乡”的美誉,看到川流不息 的运煤车辆,可以讲大同不仅有“塞外古城”、“龙壁之乡”等美 称,更以“煤海之都”而著称于世,大同的煤炭储量为全国务煤炭产地之冠……煤田面积几乎与大同市区的面积一样,为二千多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

大同的地下几乎全是煤。

在大同,一吨煤的价格仅为100 元左右,相当于1500日元……”。

而看到鳞次栉比的军营和遥相呼应的烽火台时可向客人讲解大同地理位置的重要及中国兵役情况等。

在此讲 这么多,关键是想强调两点:

一是利用途中的某一景物,以触景生情佐以由此及彼的方法,顺其自然地向客人详细介导游所在城市各方面的 情况,二则是类比式讲法。

毫无疑问,在介绍煤田面积的同时,把大同市区的面积以比较的方法介绍给客人,比笼统地在接站时讲大同的面积 ,效果要好得多。

这样介绍,不仅强调了大同煤田面积之广阔,煤炭资源之丰富,而且使客人对市区的面积牢记不忘。

至于“1500日元一吨煤 ”,这句以熟喻生的介绍,客人们听了,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惊呼。

  利用语言中的谐音,向客人介绍景物,然后再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为客人介绍与该景物有关的某些内容,效果亦极好。

我称此  类方法为“语言谐音法”。

如大同不少地方的马路两边,经常可以看到客人们颇感兴趣的小商小贩,日语叫“大道商人”。

而“大道”二字的  发音正好与大同相同。

利用这种谐音,可先向客人们说:

“这可是真正的‘XXX’商人啊.,稍作停顿后,再抖开“包袱”:

“准确地说,这是 大同的‘大道商人’,才对。

”客人们听到这里,往往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以此为契机,导游可引深内容,接着向客人们介绍改革开放政策给  市场带来的繁荣景象及个体经营情况,如:

以前在大同,一到冬季,根本买不到水果和蔬菜,更不要说“个体户”的经营方式了。

如今,无论 在何时何地,都可极其方便地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商品。

  引用客人十分熟悉的名歌、名作、·名句、名人等对客人介绍沿途中的相关景物等,可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可谓“一句顶一万句 ”。

如去云冈的途中,蜿蜒相接的煤矿建筑群是必经之地。

·每行至此,客人们都极感兴趣,,当导游看到煤矿那气势磅礴、烟囱林立的矿区  建筑群时,怎样对客人介绍,才能使客人顿悟真味且过目不忘呢?

如果只是以“那是煤矿”这么一句简单至极的介绍便搪塞过去的话,必然令游客十分扫兴,且错过了一个极好的导游技艺表演和介绍大同煤矿的良机。

但这时如果用描写日本最早发现且尽人皆知的“三井三池煤矿”景象的日本著名民谣(煤矿小调》中的歌词:

“月亮出来了,在三池煤矿上空。

由于烟囱高耸入云霄,·烟雾布满天,看起来月亮公公被熏得真够呛……”来介绍大同煤矿景色的话,以后再无须多言,客人便会即刻从这首早已流行于全日本的歌谣中,完全领悟了这些建筑的内容,并将煤矿的景象深深地铭刻在脑海中,同时又对导游产生可亲可钦的感觉。

这样的导游法,生动、形象,语出惊人,使游客游兴倍增。

由此不难看出,以客人们熟知的著名文学作品、歌曲等中的某些内容,以熟喻生地去介绍某一事物更能吸引游客。

记得我曾陪过一个日本团,在从云冈石窟返大同时,我偶然发现团里有两位客人的挎包上分别挂有写着“坪内”、“岛崎”字样的行李标牌,这正好与“坪内消遥”、“岛崎藤村”两位日本著名大作家同姓,于是,我便在车上说:

“各位,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在我们中间有两位‘大名人’那就是‘坪内’先生和‘岛崎’先生。

现在,让我们请两位‘大文豪’表演节目如何?

”客人们于是齐声鼓掌、欢迎,两位“文豪”亦即兴极其愉快地作了表演。

之后,我又以日本文学为话题,谈了自己对日本文学作品的看法和日语的特征,并由此谈及中文。

直至在车上为客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中文会话教学,一路上气氛 十分欢快。

事后,两位“名人” 感叹地对我说:

“石先生不仅长于佛学,对我国的文学等各方面的内容,也知之颇详啊!

”我认为作为一名导游应处处留心,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借题发挥、灵活自如地开展工作,使客人和自己均处于愉悦的心态中。

参观结束后的返程途中应如何导游呢?

以参观云冈石窟后为例,导游可以这样做,先问客人一句:

“大家看了云冈石窟之后有什么感想?

”待游 客回答说:

“太棒了”等赞叹后,导游可因势利导地说,“是啊,云冈石窟太美了,看了它的人实乃幸福之人 ……”这样,用从1964年起,便 已风靡日本,并深受日本人民喜爱的歌曲《如果幸福一起拍拍手》,利用去云冈途中介绍煤矿时留下的伏笔——《矿工小调》给客人讲一讲中  国歌手与日本歌手在演唱日本歌曲时唱法上的不同之处。

如日本歌手在发音时,往往含有鼻音等等。

之后,鼓动客人与导游一起唱一首导游自己觉得最拿手的日本歌曲,如《j匕国之春)等,待客人唱过几句之后即予以制止,并说几句诸如“不是我‘奉承’各位,大家所唱,是不是没  

有抓住特征呢?

”之类的戏言,待客人笑过之后,导游可向客人讲解自己所体会到的该歌曲中几处具有明显发音特点的地方,并与中国歌手的演唱方法作出对比后,再从头至尾,声情并茂地为客人演唱一遍这首歌曲。

客人听后,必然会发出 “唱得太好了”之类的赞叹。

其后,应利用客人的兴致,提几个方才在去云冈石窟刚讲过的问题,并视客人回答的情况,为其简单地作一下云冈石窟的总结。

这样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

游呢,也为自己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类方法,亦可在送站等场合使用,在此就不再多讲了。

  

  四、景点导游的讲解技巧与语言艺术  

  景点参观,是客人们旅行的主要目的。

因此,景点导游是导游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景点导游做得好坏,是客人们评价导游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 。

  

  要搞好景点导游,首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外语水平,其次才是导游技巧及语言艺术。

以大同地区的各个参观点为例,其内容涉及 佛教、古建、彩绘、易经、雕刻艺术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要讲好这些景点,绝非易事。

我曾这样对一些导游讲过,在介绍景点时不把客  人讲到听不懂的地步,那就不是一个好导游。

所谓让客人听不懂,就是要使导游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超过客人,然后,再对客人不明白的内容加 以解释和说明。

这正如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听懂佛教、易经八卦、古建筑等专业内容一样,必须经人讲解方能明白。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专业知识上狠下苦功。

为此,从事翻译导游工作近二十年来,我购买并刻苦钻研了历史,特别是(魏书)、辽、金史及佛教、佛寺、古建、彩绘、易经等大量专业书籍,并写下了十多万字的《漫谈佛教及其寺院和塑像》一文�<论旅游宣传及其经济效益》、《谈塔)、《吻兽)、《彩绘艺术)等大量文章,其中不少已见诸于各类报刊之上,正因为如此,不少日本游客在听我讲完了云冈、华严寺等景点后感叹道:

“石先生的日语水平,可以说胜我们日本人一筹,我们所熟悉的不过是日常用语而已,而你却能以流畅的日语为我们讲出了那么多难以想像的专业知识,跟着你,我们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位在日本某禅宗研究室工作的客人回国后来信说:

“石先生的博学及对佛教了解之详尽令我敬佩”。

日 本岸和田市日中友好协会一行14人回国后为我寄来了根据我在云冈的讲解录音整理的《云冈石窟》和写有全体团员访中国、访大同感想的旅游册,文中对我均予以高度赞扬。

日本著名寺院药师寺住持高田法师,在听我讲完云冈第六窟中释迦牟尼佛传浮雕故事后,由衷地称赞我:

“石先生对佛教了解的太透彻了”。

一位名叫铃木直博的日本留学生在大同旅游期间,听我讲完各个景点后,再三要求拜我为师,回国后又多次以“您的日本门生”自称,请求我教给其各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等。

日本随员新木先生在其陪同客人初次到大同时,向客人们介绍我说:

“石先生 不是导游,而是一位学者,请大家在大同期间抓住这一好机会,认真听他讲解”。

当时,我感到莫名其妙,事后才知道,他是听其公司一位曾听过我讲解的上司所讲……。

由此可见,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水平,才会令游客钦佩,才能进一步搞好翻译导游工作。

但是,各类知识虽然重要,然而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如果只是机械死板地、以类似背诵的方式去为客人进行导游讲解,是不可能吸引游客紧随你听讲的,因此,必须注意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

现将我在大同地区景点导游时经常运用的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归纳整理,举例论述如下:

 

  ( 一)简述概况法以云冈石窟为例,有的导游,在领着客人一进入云冈石窟大门后,便立刻在刻有云冈全景的标牌前开始了有关云冈石窟概况的长篇介绍。

然而,遗憾的是,还没等导游讲完,客人们便已显得不耐烦起来,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自顾自地四处拍照,还有的则因忍受不了盛夏烈日的当头暴晒而远远地站在树阴下乘凉。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游客们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云冈石窟后,都有希望尽早亲眼目睹云冈雕刻艺术风采的迫切心理所致。

俗话说:

“先睹为快”、“百闻不如一见”,此时,导游应正确把握客人的心理,在讲解概况时,应简明扼要、突 出重点,将云冈石窟的主要情况如:

现有洞窟数、佛像总数等简要地介绍给游客后,尽快带领客人们进入洞窟参观。

至于概况中的其他内容, 可在相关洞窟中再作详细介绍。

那时,面对实物,客人们不仅会一丝不苟地认真听讲,而且会听得津津有味。

 

  

(二)自我见解法  

使用这种方法导游,要求翻译导游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学术水平。

在为游客,特别是专业、学术团体讲解景点中某些专业内容和问题时,导游应在大量事实及论据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和讲出自己对这些内容和问题的独到见解。

以“我认为”....” ,“我的看法是·.....”的方式去讲解,不仅会引起客人们的浓厚参观学习兴趣,同时也会赢得客人们对导游由衷的尊敬和信赖,从而加深客人与导游的感情,促进导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导游讲解为例,在该殿正中自北向南,分别塑有三尊辽代佛像。

关于这三尊佛像究竟是什么佛,目前学术界 争论不休,各持己见。

有说是药师、释迦牟尼、阿弥陀佛横三世佛的,有说是过去、现在、未来即燃灯、释迦牟尼、弥勒佛竖三世佛的,真是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北面主佛的两侧所塑的弟子群像中,有一尊被郭沫若先生命名为“合掌露齿菩萨”的“中国辽代塑像之代表杰作”。

  然而,如此引入注目的塑像,关于其为何呈“露齿微笑”状,迄今为止,却无一人作过分析和论证。

就此像,我在大量调查和研究资料、碑文 之后,作出了自己的论证,并向日本专家、学者等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

合掌露齿微笑像,是根据佛经中,释迦牟尼佛“拈花”示涅架安详相,弟子中惟有迦叶“微笑”表示“领悟”,因而得受“正法”的典故,以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为原型所塑造的。

据《联灯会要》卷一及《释氏稽古略》卷一载:

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献上金色波罗花,释迦即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迦叶破颜微笑。

释迦便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