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782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docx

《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docx

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LiaoningMedicalUniversity

论文题目:

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本科生毕业论文

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

畜牧兽医

考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三年十月日

目录

摘要3

Abstract4

前言5

1内容与方法6

1.1鸡法氏囊病的基本信息6

1.2鸡法氏囊病发生的主要特点6

1.3鸡法氏囊病发生的主要原因8

2实验结果与分析8

2.1鸡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8

2.2鸡法氏囊病的诊断9

2.3鸡法氏囊病的治疗措施9

2.4鸡法氏囊病的预防措施9

3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摘要

我国现在的养鸡业,头号的敌人是鸡病问题,谁战胜了鸡病,谁就能养好鸡,谁就能赚钱。

管理的好与坏决定养鸡利润的高与低,疾病防控的好与坏决定养鸡场的生死存亡。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蛋鸡也的区域化结构基本显现,已经形成了河北、山东、河南、辽宁以及江苏、湖北等几个蛋鸡养殖业优势区域,这些地区蛋鸡业的发展,为我国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但是由于我国高产蛋鸡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引种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的鸡病,特别是一些高密度地区养鸡生产的无序化,加剧了病毒的繁衍于变异。

20多年前养鸡500天,接种疫苗只需4次,用量只需4羽份;现在养鸡500天,例如锦州地区的养殖场需要接种15次以上,用量30——40羽份之多,而且没有原来的防疫效果好,疾病繁多,难以控制,在疫病防治、重治不重防,重大疫病增多;很多养殖户发现,鸡病太顽固,治疗起来费时费力,这样在经济上必将造成很大损失。

蛋鸡死淘率在发达国家控制在8%,而我国则高达10%——20%之间,有的甚至超过30%,本篇论文从鸡法氏囊病的易发原因作为代表,来较为深入的探讨鸡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鸡法氏囊病;易发原因;防治措施

 

ChickenBursalDiseaseProneToCauseAnd

Th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

Abstract

Nowthechickenindustryinourcountry,thenumberoneistheenemyofthechickendiseaseproblems,whodefeatedthechickendisease,whocankeepgoodcock,whocanmakemoney.Managementofthegoodandbaddecisionschickenprofitshighandlow,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ofthesurvivalofachickenfarmtopayagoodandbaddecisions.Afternearly30yearsofdevelopment,ourcountryfortheregionalstructureofthebasic,layinghenshaveformedhebei,shandong,henan,liaoningandjiangsu,hubeiandotherseveraladvantagesoflayinghensbreedingareas,theseareasthedevelopmentoflayinghensandmadeagreatercontributiontoChina'svegetablebasketproject.

Butbecauseourcountryhighyieldvarietiesintroducedfromabroad,layersareintroducedaswellastheintroductionofforeignchickendisease,especiallyinsomeregionswithhighdensitydisorderingofpoultryproduction,exacerbatingthevirusreproductioninchange.500dayschickenmorethan20yearsago,vaccinationjustfourtimes,useonly4feather;Chickensnow500days,forexample,thejinzhouareafarmsneedtobemorethan15times,30-40featherquantities,andthereisnooriginalepidemicpreventioneffectisgood,thediseaseisvarious,itisdifficulttocontrol,in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heavynotheavyprevention,majordiseaseincrease;Manyfarmersfindthechickendiseasetoostubborn,difficultandtime-consumingtotreatment,thiswillcausealotofdamageontheeconomy.Layinghensdieforratecontrolin8%indevelopedcountries,whileourcountryisashighas10%-20%,someevenmorethan30%,thispaperfromthechickenbursaldiseasepronereasonasrepresentative,toadepthofchicken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

Keywords:

Chickenbursaldisease;Commoncauses;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养鸡数量最多的国家,养鸡事业大有可为,方兴未艾。

养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历来是农民的重要生产项目,鸡蛋及鸡肉则是城乡人民的重要副食品。

大力发展养鸡业,对于改变人们的食物结构,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养鸡业,从过去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廉价型向优质型转变。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计,到2015年世界禽蛋产量由现在的5500万吨上升到7200万吨。

我国现在也出台一些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的政策。

长期以来,有不少饲养者缺乏养鸡科学知识和技术,采用传统方法,饲料结构简单,养鸡既费时费力,经济效益又低。

所以为了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首先必须掌握好养鸡科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科学的养鸡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辽宁省养鸡专业户的扩大和一些不正确的饲养技术的指导,使得鸡病急剧增多,其中较为常见且难以控制的是鸡法氏囊病等等,使鸡病产生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和变化,为广大养鸡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为兽医人员对鸡病的诊断,防治添加了一些困难,在治疗上时应加以区分与注意。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辽宁省较为有代表性的鸡法氏囊病,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阐述及防治。

 

1内容与方法

1.1鸡法氏囊病的基本信息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

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

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

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1]。

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

本病仅发生于2周至开产前的小鸡,3~7周龄为发病高峰期。

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扩散传播;本病还可经蛋传递。

1.2鸡法氏囊病发生的主要特点

1.2.1集约化养鸡生产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投入,防疫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有效控制和消灭疫病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由于传统和散养方式的普遍存在,集约化鸡场仍处于小群散养的包围之中,自然界的病原微生物对禽场的威胁仍然存在,给鸡场的防疫造成了困难;另外一些养禽场的防疫水平还跟不上养禽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多不足,如饲料营养成分不全,消毒药品种类少,质量欠佳,疫苗种类不全,质量不过关,没有现代化的诊断技术,没有足够的畜牧兽医人才,设备不配套,缺乏防疫消毒用的整套设备,鸡场中不同品种、年龄、用途的家禽饲养,致使防疫措施很难落实。

因此,现代集约化鸡场疫病的发生、流行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1.2.2传染病危害严重据普查,到目前为止对我国养禽业构成威胁和危害的疾病有70~80种,而80年代仅有30多种,目前最多的仍为传染病,约占禽病总数的75%以上,成为禽病防制的主要内容。

新的疫病(过去不明显或过去未曾发现的;过去从未发生过或很少发生的疫病)不断增多。

随着从国内外频繁地引进新的家禽(尤其是鸡的品种),新的禽病也随之带了进来;同时随着养鸡场年限的增长,疫病的种类也不断增多。

如近几年来相继出现的鸡传禽流感(其中最危险的血清型有H5、H7)、染性法氏囊病(IBD)、鸡产蛋下降综合症(EDS76),以肾和腺胃病变为主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CIA)、禽脑脊髓炎(AE)等。

1.2.3疾病种类繁多复杂新城疫、禽霍乱、鸡白痢、鸭瘟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和流行,低致病性禽流感、鸡传贫、减蛋综合征、番鸭细小病毒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等新病又不断出现。

如传染性法氏囊病过去只独发于鸡,而现在发现鹅、鸭、雉鸡等也可发生;大肠杆菌病现在还出现了脑型、肿头型、眼型等新类型;过去禽流感和禽副粘病毒病在水禽鸭与鹅不发病,但现在也能造成大量死亡。

多原因的混合感染增多。

集约化养鸡的特点决定了禽病发生的复杂性,往往呈现多发性、并发性感染,很少单独发病。

1.2.4典型疾病非典型化某些疫病在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发生了新特点:

如以前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典型临床症状发生的鸡新城疫,现在逐渐被非典型性新城疫所代替,表现为发病率不高、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剖解变化不典型,死亡率低,这给本病的诊断、防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又如鸡白痢已由雏鸡逐渐发展到成年鸡,可造成产蛋率下降。

兽医实践中常常发现不少疾病不像教科书中所描述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即非典型化[2]。

如鸡新城疫、鸡白痢、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等都出现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广泛,发病率也较高。

给诊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1.2.5混合感染危害加剧临诊中常有混合感染病例。

病毒性混合感染,如禽流感与新城疫和/或大肠杆菌、鸡法氏囊病与新城疫、新城疫与传支、雏番鸭的细小病毒病与小鹅瘟等;有病毒性与细菌性混合感染,如新城疫与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等;细菌性混合感染,如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杆菌病等。

1.2.6条件性病原变为非条件性病原在主要病毒性疾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细菌性疾病越来越严重。

如大肠杆菌病、鸡白痢沙门氏菌病、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鼻炎等。

据初步统计,鸡细菌性疾病大约占30%~40%,且在不断上升。

特别是大肠杆菌病由于污染严重,血清型多,易变异,传播途径多,表现的类型多,已成了当今养鸡业很棘手的病。

由于鸡场药物品种少,长时间使用单一抗菌素,致使抗药菌株不断出现,治疗效果普遍较差,给集约化鸡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众所周知,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大量繁殖时,才使动物发病。

而现在发现它也是一种原发性致病菌,它不仅通过消化道而且多数通过呼吸道感染;又如葡萄球菌病不一定要具备外伤这一条件,只要环境或饲料遭污染也可发病。

条件致病性病原引起的疫病增多(如鸡萄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肉鸡矮小综合症等)。

这些疾病以前人们不曾重视,但由于集约化鸡场饲养密度大,禽舍潮湿,通风不良等因素,引起本病的暴发,特别是在一些环境卫生条件差、防疫水平低的鸡场易发生。

据调查饲养白羽产白壳蛋鸡和白羽肉鸡对鸡葡萄球菌病非常易感,可造成20%~50%的死亡率;雏鸡,特别是新生雏鸡的绿脓杆菌感染可造成25%~50%的死亡率。

1.2.7饲养管理水平对疾病的影响饲料营养成分不仅会造成缺乏症,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

药物使用不当会产生抗药性或中毒,如喹乙醇、痢特灵中毒。

饲料加工、管理不当也可引起中毒,环境气候如温度、湿度、光照等都可对家禽尤其是初生禽造成影响,甚至诱发相关疾病[3]。

营养、代谢和中毒性疾病必须引起养鸡工作者的关注。

这类疾病种类繁多、发病机理复杂,具有发病慢(一般要经过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发病率高(往往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病程长且多伴有酸中毒和神经症状,体温偏低,病鸡多有生长发育受阻、营养状况不良,消化机能紊乱和生产性能降低等各种各样的表现,没有传染性。

该类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损失。

一般日粮中营养物质不全、量不足或比例不当;患了慢性胃肠道疾病、肝病等造成消化不良;特定时期的营养需要量增加(如在应激、发热、疫苗注射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饲料中抗营养物质的作用(如豆科植物里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导致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利用机能障碍等);污染因素(如工业三废、农药化肥、霉菌毒素等);长时间、大剂量的应用磺胺、抗菌素,造成肠胃微生物区系的紊乱而影响消化吸收,从而导致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1.3鸡法氏囊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3.1防疫意识不强,免疫程序紊乱实践中发现有些养殖场或农户防疫意识不强,对所养的家禽不予防疫。

有的则进行了初免,而二免、三免则不免或不按时免疫。

此外防疫人员责任心不强、疫苗质量不好、疫苗保管、使用不当、疫苗品种不能满足生产所需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利于禽病防制。

而且更多的人认为只要接种了疫苗就万事大吉,既不做免疫监测,更不在将这些疾病的防治当一回事,这种观念上的错误甚至根深蒂固,祸患无穷。

1.3.2病毒性病原体增加、毒力变异随着国际间及地区间的家禽及其产品频繁调运,使新的疫病传入我国或在不同地区流行。

此外在疫病流行过程中,病原体发生变异,毒力减弱,加之动物具有部分免疫力,因此出现了一些非典型病例。

有的毒力增强,出现强毒株,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危害严重。

1.3.3家禽生理解剖结构特殊家禽生理解剖结构特殊,而且鸡、鸭、鹅、鹌鹑、鸽子等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

与哺乳动物相比,家禽肺小且连接许多气囊,而这些气囊又与体内各部位相通。

因此,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都可经呼吸道传遍全身,呈全身性感染,病情显得特别严重;家禽的胸、腹腔没有横隔膜,因此胸腔感染容易传到腹腔,腹腔感染容易传到胸腔;家禽不具有胎盘屏障,在禽蛋形成时,身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容易进入蛋中;家禽的生殖孔、排泄孔都开口于泄殖腔,因此,禽蛋容易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粪便污染,而构成传染;家禽的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全,故家禽的淋巴屏障功能较差,病原容易进入体内,并易在体内扩散[4]。

1.3.4缺乏综合性防疫措施生产实践中只注意预防接种,而忽略了其它的防疫措施,认为只要接种了疫苗就万事大吉,既不做免疫监测,更不在将这些疾病的防治当做一回事。

殊不知,其它的防疫措施尤其是消毒工作,在某种情况下,显得比预防接种更为重要。

因为禽场经过多批次的饲养,病原微生物污染非常普遍,甚至有的还十分严重,如若不加强综合性防疫措施,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如某禽场,有的批次死亡率高达70%~80%,损失达十几万元。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鸡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蓬松,翅下垂,闭目嗜睡,腹泻,排出白色稀粪或蛋清样稀粪,内含有细石灰渣样物,干涸后呈石灰样,肛门周围羽毛污染严重;畏寒、挤堆,严重者垂头、伏地,严重脱水,极度虚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体温下降。

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天内可波及60%~70%的鸡,发病后3~4天死亡达到高峰,7~8天后死亡停止[5]。

病初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有些自啄肛门,排白色水样稀粪,重者脱水,卧地不起,极度虚弱、最后死亡。

耐过雏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

剖检可见:

法氏囊发生特征性病变,法氏囊呈黄色胶胨样水肿、质硬、粘膜上覆盖有奶油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有时法氏囊粘膜严重发炎,出血,坏死,萎缩。

另外,病死鸡表现脱水,腿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颜色暗红。

肾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

脾脏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

2.2鸡法氏囊病的诊断

(1)无菌操作取肝、脾触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镜检未见细菌。

(2)取病死鸡的法氏囊研磨,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5的悬浮液,经离心沉淀加青霉素和链霉素处理后取上清液接种健康的21~25日龄的仔鸡,2d后发病,表现出特征症状,剖检法氏囊有特征性病变。

(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琼脂扩散试验,结果阳性。

(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肺脑型鸡新城疫、肾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马立克氏病、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鸡大肠杆菌病等病的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该病例是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接种失败而引起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2.3鸡法氏囊病的治疗措施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

3~7周龄鸡,每只肌注0.4毫升;大鸡酌加剂量;成鸡注射0.6毫升,注射一次即可,疗效显著。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复方炔酮,0.5公斤鸡每天1片,1公斤的鸡每天2片,口服,连用2~3天。

(4)丙酸睾丸酮,3~7周龄的鸡每只肌注5毫克,只注射1次。

(5)速效管囊散,每公斤体重0.25克,混于饲料中或直接口服,服药后8小时即可见效,连喂3天。

治愈率较高。

(6)盐酸吗琳胍(每片0.1克)8片,拌料1公斤,板蓝根冲剂15克,溶于饮水中。

供半日饮用,以上为20~25羽鸡一日量,3天为一疗程。

(7)中药治疗。

方药:

蒲公英200克、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双花100克、黄芩100克、黄柏100克、甘草100克、藿香50克、生石膏50克。

水煎2次,合并药汁得3000~5000毫升,为300~500羽鸡一天用量,每日一剂,每鸡每天5~10毫升,分4次灌服。

连用3~4天。

金蟾毒败每袋拌料100KG,为提高治疗效果,在选用以上治疗方法的同时,应给予辅助治疗和一些特殊管理。

如给予口服补液盐,每100克加水6000毫升溶化,让鸡自由饮用3天,可以缓解鸡群脱水及电解质平衡问题;或以0.1%~1%小苏打水饮用3天,可以保护肾脏;如有细菌感染,投服对症的抗菌素,但不能用磺胺类药物;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到15%左右,维持一周,可以保护肾脏,防止尿酸盐沉积[6]。

2.4鸡法氏囊病的预防措施

(1)加强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从外边把病带入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及时处理病鸡,进行彻底消毒。

消毒可选用以下药物和方法,聚维酮碘快碘喷洒。

下批鸡进鸡前鸡舍用烟客烟熏消毒门前消毒池宜用复合酚溶液,每2~3周换一次,也可用清净农场癸甲溴铵,每周换一次。

(2)预防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

进口有中等毒力活苗派斯德D78。

①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用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早期免疫,对有母源抗体的鸡免疫效果较差。

可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或饮水免疫。

②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供各种有母源抗体的鸡使用,可点眼、口服、注射。

饮水免疫,D78苗剂量不需要加倍。

③灭活疫苗,使用时应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苗配套。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效果受免疫方法、免疫时间、疫苗选择、母源抗体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母源抗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有条件的鸡场应依测定母源抗体水平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现介绍两种免疫程序供参考。

无母源抗体或低母源抗体的雏鸡,出生后用弱毒疫苗或用1/2~1/3中等毒力疫苗进行免疫,滴鼻、点眼两滴(约0.05毫升);肌肉注射0.2毫升;饮水按需要量稀释,2~3周时,用中等毒力疫苗加强免疫。

有母源抗体的雏鸡,14~21日龄用弱毒疫茵或中等毒力疫苗首次免疫,必要时2~3周后加强免疫一次。

商品鸡用上述程序免疫即可。

种鸡则在10~12周龄用中等毒力疫苗免疫一次,18~20周龄用灭活苗注射免疫[7]。

3结论

传染性法氏囊病造成的免疫抑制程度随感染鸡的日龄不同而异,感染越早法氏囊的损伤越不可逆转,而当2周龄后由于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已大量转移到外周血液和其它淋巴器官中,所以感染法氏囊病后造成的免疫抑制程度较轻。

由此可见,母源抗体越高对雏鸡保护期越长,即使以后发生法氏囊病其损失也越小。

因此,种母鸡注射法氏囊灭活油苗,对商品代雏鸡防止法氏囊病造成的损失有重要意义。

 

致谢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几年来成考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老师要指导很多同学的论文,加上本来就有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指导老师还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的时间来指导我们。

她的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她的渊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将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

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

在此向指导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其它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我查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个论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站在这里的我,是他们给以我生命,给以我大学的机会,是他们创就今天的我。

对于你们,我充满无限的感激。

 

参考文献

[1]豆卫.禽类生产[M].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2]朱维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防治[M].北京:

金盾出版社,2005:

6

[3]魏刚才.四季识鸡病及鸡病防控[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6

[4]于至茂梁荣.最新实用鸡病诊治[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14~416

[5]洪伟,李立伟.鸡病防治关键技术[J].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61:

229~235

[6]钱大方.常见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J].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57:

146~151

[7]崔志忠.兽医全攻略+鸡病[M].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57:

76~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