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7448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 精品.docx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 精品.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 精品.docx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精品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旅游

【考情分析】

1.人口从考核内容上侧重考查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人口的迁移、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人口数量及素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命题形式上,多以坐标图、构成图、区域图或表格曲线等方式呈现。

2.以中国最新的人口抽样数据或各种数据或各种人口分析统计数据表为背景,结合我国目前人口发展的特点,分析我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及预测将来产生的影响。

世界和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和分布特点,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发展的类型及特点。

更加关注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系列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结构及预测将来产生的影响;

3.以城市为依托,考查城市地域形态、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以中国或世界旅游为背景,考查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景观欣赏、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知识交汇】

一、人口

1.人口的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一般将人口增长模式分成四阶段:

阶段

主要特征

出现时间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区

原始(低增长)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低,波动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

农业社会时期

农业丰收和和平年代,人口增加;灾荒、战争和瘟疫流行年代,人口下降

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

传统型(加速增长)

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

工业化初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稳定增长,某些疾病得到控制,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寿命上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入该阶段;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目前

过渡型(增长减缓)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人口平均寿命上升

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家目前

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转变,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等,导致出生率下降

非洲绝大多数;亚洲、拉丁美洲以过渡型为主;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

现代型(低速增长)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现代的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和法国等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

欧洲全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2.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

人口总数/总面积

(2)世界的人口分布

①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三处:

东亚、南亚(这里是世界古老文化中心,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西欧(这里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美国东北部(这里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②人烟稀少的地区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高山高纬寒冷地带、干旱的沙漠地区、热带雨林的湿热地区。

③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十个: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上在亚洲);俄罗斯(欧洲);美国(北美洲);巴西(南美洲);尼日利亚(非洲)。

(3)我国的人口分布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

(4)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经济社会因素等。

如我国的人口之所以东密西疏主要原因是受东西部的海陆位置、地形以及气候差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交通、经济东西部也差异明显,这些都深刻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分布。

必须强调的是在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3.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人口的合理容量

由于生活质量是一个软性指标,所以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但人口的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①资源;②科技;③地区开放程度;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由于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此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4.人口问题

⑴世界人口问题及其表现:

①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口问题的核心是人口增长过快。

②发展中国家就面临着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人口增长快导致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大,影响经济发展。

解决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③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发达国家兵源不足,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

解决措施是适当移民,鼓励生育。

⑵我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量人口多,已经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人均资源拥有量偏低,许多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相当一部分被新增人口所抵消;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劳动生产率低,新增劳动力就业困难。

 5.人口迁移

(1)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迁移和出生率、死亡率一样,是人口数量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增减的影响比较平稳,迁移则因为人类的自主意识作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人口数量、素质及其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化。

而且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步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将会减慢,未来人口增长和分布将更多地与人口迁移有关。

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国际迁移及国内迁移,按迁移方向可分为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的迁移。

(2)影响迁移的因素:

有气候、土地、淡水、矿产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但当前社会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引起的人口迁移,如目前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城乡之间收入的巨大差异,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较好的生活环境是迁移的原因;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提供了迁移的便利,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迁移;还有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原因的人口迁移;再就是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政治原因造成的迁移。

(3)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如

(2)中所述;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对迁出地来说,加强了对外联系,缓解了人地矛盾;对迁入地改变了落后地区的面貌,对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矛盾和城市的环境问题。

如我国农民工的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同时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如住房、交通、治安等,影响社会的安定。

合理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中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可采取“三三制”分流措施:

①三分之一有序地进行出国、出省、出县、出村的劳务输出;②三分之一离土不离乡,被乡镇企业就地消化吸收;③三分之一因地制宜地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和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帮助农民致富。

二、城市

1.城市地域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平原地区多呈集中式,谷地中多呈条带状或放射状;在河流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下多呈组团状。

其关系图如下:

 

2.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因素是本单元的重点,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图解),在自然因素中,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对城市区位产生重要影响。

在社会经济因素中,自然资源、交通运输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重要影响,军事、宗教等因素对城市区位影响已明显减弱;而科技、旅游等因素对城市区位影响已明显加强。

 

3.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分布规律:

根据付租能力和地租的高低,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和交通干线的两侧及街角路口处,以市场和交通最优为原则。

工业区趋向于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见图表:

 

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的范围相对较大;而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

等级较高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城市的服务范围。

5.城市化

⑴城市化的实质:

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⑵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比较:

城市化特点

原因

发达国家

起步早,逆城市化

工业化早,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化水平高

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乡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城市发展较合理

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合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

二战后才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⑷原理应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浪潮一浪接着一浪。

但城市的各项设施难以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多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控制大城市的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对症下药。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由49年的10.6%到2018年的39.1%,水平不断提高,但问题也接踵而来。

针对本国国情,中国制定了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

大城市――控制人口和用地规模,要郊区城市化或逆中心化;中等城市――充分合理发展,小城市――合理发展,改变工业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分布;乡镇――积极推进城镇化水平,尽可能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大中小城市和乡镇协调发展的好路子。

三、旅游

1.旅游资源的特性

旅游资源的特性是多方面的。

就类型来说,其具有多样性,就与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比较来说,具有非凡性;可创造性是针对人文景观而言的,包括两类即文物古迹和为发展旅游而兴建的人文景观,而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长存性,即指本身存在的历史长久,又指其使用的无消耗性。

2.旅游景观的欣赏

实践很强,从感性的角度看:

选择观赏位置,主要抓住距离、角度、俯仰三种变化。

对于同一景观,远近、高低各个侧面,观感不同,考虑天气、气候影响要善于把握观赏时机,雄、奇、险、秀分别是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特点的反映。

主配、层次、框景、借景等是欣赏园林景观构景手法须抓住的特点。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

要须从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去人化自然以达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3.综合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主要指标

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环境承载量。

市场距离取决于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即交通区位的优越性好坏直接影响开发价值。

地区招待能力取决于本身的开发程度及配套服务设施。

4.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是针对旅游主体的作用而言的。

旅游主体作用于旅游资源的目的、形式不同,旅游资源所表现出的价值也不同。

旅游目的多样性也反映出旅游资源价值的多重性。

主要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而旅游资源的浏览价值是综合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主要指标之一,包括三方面内容:

1、旅游资源的质量,即自身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3、旅游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只有这三方面都好,该旅游资源才具有较高的浏览价值。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包括五方面内容,即资源承载量、生态环境承载量、经济发展承载量、社会地域承载量和感应气氛承载量。

资源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生态环境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接待地区的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这种限度一旦被突破,旅游资源所处的自然环境就会被破坏。

现代旅游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同时各国和国内各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受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

这个限度就是旅游的经济发展的承载量。

由于每个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和社会开化程度不同,每个旅游地的居民与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方式也不相同,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最大的容忍上限,这个限度则被称为社会地域承载量。

感应气氛承载量即游客的数量应限制在不破坏游兴的范围之内,否则就达不到旅游目的。

环境承载量一般从容人量去度量,指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它反映风景名胜区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及景区的旅程、内容、景象、布局等。

6.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不仅产生污染物来污染环境,而且还会导致其它环境问题。

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发展旅游业,需建路、停车场、旅店等服务性设施,必然会对背景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

同时,旅游者的参观、游览、生活娱乐产生的践踏、触摸、拍照等,也会破坏文物古迹。

不文明的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更加严重。

旅游地居民为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

如捕杀珍禽异兽,会造成生态结构失调,以至环境功能减退。

【思想方法】

一、正确看待人口问题

在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中,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全球诸多问题都和人口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人口问题在当今世界表现越来越明显,是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人口问题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表现是不一样的——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是目前最突出和明显的人口问题。

而这些人口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对统计图表的阅读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因此复习时要明确人口问题的类型,弄清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的承载量、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协调的观念为指导,以人均意识为核心,分析人口与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利用的相互关系,寻求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途径。

二、城市环境问题和城市的合理布局

作为人口最集中,对环境改造最彻底的城市,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高考关于城市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城市环境问题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是近年来考试的热点。

合理的城市规划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

复习时要先利用各种资料和图表,联系城市中工业生产活动、居民的生活、交往活动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类型,明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针对城市环境污染,要明确污染的种类、污染物的来源和主要成分,并针对城市环境问题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功能、垃圾无害化处理、增加绿化面积等。

特别是要注意与热点问题、社会现实问题的结合。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以西藏为例

1、游览价值较高清新的环境、浓厚的宗教色彩,灿烂的藏民族文化,且有多个旅游资源为世界之最(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游览价值较高。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差在西藏内部,从一个旅游景点到另一个旅游景点,有较大的旅游阻力。

景区的布局分散,致使在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和产生“聚集”效应。

3、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不良在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拉萨,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大多为宗教场所,旅游景观较为单一。

4、远离客源市场  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远离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使旅游的路途时间过长,更不用说国外游客。

作为地球第三极,西藏远离国际和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交通费用支出大。

5、交通条件虽然改善,但仍较落后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也是西藏的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虽然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机遇,但仅有的青藏铁路很难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

6、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量较差西藏地区旅游供给质量整体水平还很低,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设施数量不足、档次不高、食宿接待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旅游者多层次的需求,接待规模和功能都还需提高。

作为旅游吸引物重要组成部分的游览娱乐设施严重匮乏,缺少能反映和表现西藏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风格的有特色的博物馆、美术馆、民俗展览馆等,使旅游行程单调。

四、应用比较法理解知识

1、城市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优势条件

举例

地形

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2、热带的高原

3、山区的河谷和较开阔的低地

1、我国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三阶梯上

2、美国的波士顿一纽约一华盛顿位于大西洋沿岸平原

气候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河流

1、供水和运输功能2、军事防卫

我国南方的城市分布

自然资源

资源优势,降低成本。

影响城市宏观分布的经济条件

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我国鞍山等一批新兴城市

交通

向交通便捷的位置集中(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

古代的邯郸、现代的郑州、石家庄

政治、军事、宗教

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

古希腊的雅典、我国的西安;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地那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展历史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60%-80%

较低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合理性问题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3、城市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危害比较

污染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及造成的结果

危害

大气污染

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

煤烟、粉尘-)(烟雾、污浊)硫氧化合物—)(酸雨)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4(光化学烟雾)

危害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城市地表径流

富营养化—,水生生物繁殖叫水体缺氧有害金属—)公害病

危害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

>50分贝的噪声

破坏生活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垃圾、居民生活垃圾

垃圾,不卫生,占据活动空间

影响健康

4、城市布局形态的比较

城市形态

比较项目

集中紧凑式

分散疏松式

示意图

 

城市用地布局

总特点

比较集中

比较分散,形成若干分片或分组

居住用地布局

有一个主要的生活居住区,职工生活依托中心生活居住区

就近组织生活,各区片相应布置生活设施,形成多个生活居住区

工业用地布局

工业用地连片布置在居住区外围,部分有污染的工厂布置在近郊

城市用地分成多个片区,相应布置生活居住区

【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右图表示某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的增长类型属于

A.原始型B.传统型

C.过渡型D.现代型

2.图中甲处外凸,其原因可能是

A.传统思想严重B.难民迁入

C.外籍工人迁入D.城市化发展

读世界各国人口发展模式图,回答3~4题。

 

3.人口增长在各阶段的描述,与实际不相符合

A.在Ⅱ阶段,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下降,两者差距逐渐增大

B.在Ⅲ阶段,出生率下降的速度快于死亡率

C.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处于Ⅲ阶段,发达国家人口发展基本上进入Ⅳ阶段

D.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处于Ⅲ阶段,有少数还处于Ⅰ阶段

4.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来看,下列叙述错误的

A.在农业社会,耕地的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最密切

B.20世纪初山东、河北人口的持续外流,是因为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承载力

C.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人口分布都稀疏

D.在工业化社会,人口明显地向城市聚集

读右图,完成5~7题。

5.影响③④阶殴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文化素质和优美生活环境

6.三峡库区大量人口迁往外省市,形成这种巨大移民现象的推力因素主要是

A.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低

B.拨给移民的安置费用低

C.对迁入地生产条件不适应

D.不愿意离开祖辈生活的故乡

7.近两年来,我国航天人才回流现象喜人,主要原因是:

①事业留人,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大目标②环境留人,

党中央对航天事业非常重视③待遇留人,激励化的薪酬分

配④制度留人,在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术带头人中留

给年轻人的比例达25%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B.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决定于生存空间的大小

C.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

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9~11题。

9.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10.1980~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

A.农业B.工业

C.商业D.旅游业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右图为某城市道路网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从该城市道路网的空间分布看,该城市的地域形态最有可能是

A.组团式B.条带式

C.集中式D.放射式

13.该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下列解决

的办法中合理的是

A.建筑大量停车场,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

减少公共交通的压力

B.在市郊建环行道路,禁止所有货车进入

市中心行驶

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轻轨列车等公

共交通工具

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建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居民流动量

下面图1地区外商投资多,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速度快,大中小城市数目多,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

读图回答14~15题。

图2天目山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1长三角城市群分布图

14.图1中丙、丁及甲城新区的人口已突破百万,且甲城新区引进的都是资金、技术密集型

产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引进这类产业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国外大公司大财团进驻甲城新区是因为甲城市场广阔、劳动力廉价

C.外资小项目进驻不了甲城新区而进丙或丁城的原因之一是当地交通方便

D.甲城工业基础好

15.乙、丙两城和云南昆明、四川成都为中国首批著名优秀旅游城市,2018年第一季度他们

各自接待的境外游客数量相当,但乙、丙城接待的境内游客远大于昆明和成都,其主要

原因是

A.乙、丙城的旅游资源比昆明和成都更具非凡性

B.乙、丙城距离旅游客源地近,交通便捷

C.乙、丙城旅游景点的知名度高些

D.乙、丙城旅游配套设施好,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大

下面甲图(云南某城市的区位图)和乙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